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手抄報

中秋節學生手抄報圖片文字內容

手抄報3.35W

翻閱着消瘦的日曆,如翻過那滿是淚痕的記憶,月圓的中秋,掛着晶瑩的銀露,在日子的扉頁上,滑進眼眸,濺起點點蒼白的酸楚,又一箇中秋,又一個不得不在月浪的沙灘上,佇望嫦娥守侯的美麗。下面是關於中秋節學生手抄報圖片文字的內容,歡迎閱讀!

中秋節學生手抄報圖片

中秋節學生手抄報圖片文字內容

中秋節學生手抄報圖片文字內容 第2張

中秋節學生手抄報圖片文字內容 第3張

中秋節的來歷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爲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爲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爲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爲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爲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別稱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

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節作文

中秋節到了,我和我的幼兒園夥伴李雅潔已經有一年沒見過了,我不禁想起了這句詩:每逢佳節倍思親。

結果,這個念頭在今天終於實現了。這是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我在平臺上獨自一個人玩耍着,中秋好像一切都不敢寂寞,偶爾天空飛過幾只小鳥,三三兩兩嬉戲追逐着,輕快的畫着弧線,那不知誰家的小孩,在樹下呀呀學語,快樂的追逐着,旁邊那白白的小狗,隨着孩子的蹦蹦跳跳也開始左右尾隨,歡快的搖着小尾巴,不遠處的草地上,那誰家的貓咪也開始歡蹦亂跳,對着旁邊的草叢,玩起了迷藏。

我正細心地看着,忽然,從我身後響起了一聲喊叫:“辛飛揚!”我被嚇了一跳,原來是李雅潔呀!我頓時喜笑顏開,像李雅潔跑去。

李雅潔剪了頭髮,把需要扎辮子的頭髮剪成了利落的短髮,一條粉紅色的裙子穿在身上,可愛極了。

於是,我們一起每人拿了一個瓶子,開始摘竹芯。一開始,我還可以摘到,可是後來我就爬上旁邊的柱子摘了。李雅潔比我更慘,連柱子都爬不上去,只好讓她摘下面的了。

不一會兒,我們就抓着一大把竹芯,放進了瓶子裏。我們又繼續去找野花……找完了以後,我們就把野花也放進瓶子裏,泡了十分鐘。那水一時恍恍惚惚的,似乎變成了黃綠色的了。我們相視而笑,互相看着對方的瓶子都泡成了不知名的東西……

我們要回家了,我依依不捨地向李雅潔揮了揮手,與她告別了。

今天真是一個過得快樂的節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