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手抄報

科技手抄報資料

手抄報1.56W

“讀史使人明智。”這是該書作者吳國盛寫作這本書的一個重要目的。他說,科學故事也許能誘發孩子對神奇的科學世界的嚮往,但是,對正規的理科學習並沒有多大的幫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技手抄報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科技手抄報資料:比薩斜塔下“真實的謊言”

伽利略拿着兩個重量不一樣的球,來到比薩斜塔上。塔下面已經有很多人在圍觀。在一片驚呼聲中,他們緊緊地盯着伽利略,他手裏那兩隻球同時從塔頂下落。“是一起着地的。”人們大聲喊起來。

這個故事是我上小學的時候,在課堂上聽老師講的。現在,我知道,這個伽利略晚年的學生維安尼在寫伽利略傳記中提到的故事,不過是個謊言。

《科學的歷程》爲我們開啟了科學真實的歷史過程。對於這件事,《科學的歷程》這本書談到,經過科學史家的考證表明,沒有任何理由顯示伽利略做過這一實驗,伽利略本人對這個實驗也從來沒有提起過。在伽利略之前,倒是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1856年,荷蘭物理學家斯臺文使兩個大小不同、重量比爲1比10的鉛球,從30英尺的高度下落,結果兩個球幾乎同時落在地面上的木板上。伽利略也許聽說了這個實驗,可能也親自動手做過,但是,結果可想而知。

事實是,一位亞里士多德派的物理學家爲了反駁伽利略,倒真的是在1612年在比薩斜塔做了一個實驗,結果是相同材料但重量不同的物體並不是同一時刻到達地面的。伽利略對此有一個辯護,意思是說,重量1比10的兩個物體下落時只差很小的距離,可是亞里士多德卻說差10倍,爲什麼忽視亞里士多德派如此重大的失誤,卻盯着我小小的誤差不放呢?這個辯護也可以說明,伽利略並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過那個著名的'判決性實驗,他要是做了這個實驗,那就是自討苦吃。

但是,伽利略的學生爲什麼要編造這個謊言呢?看了該書的第18章對近代科學方法論的介紹,我突然有了領悟。真正代表近代科學方法論精神的,是伽利略和牛頓。伽利略最先倡導並實踐了“實驗加教學”的方法。但是,伽利略的實驗並不是培根意義上的觀察實驗,而是理想化的實驗。地球上的任何力學實驗都不可能避免摩擦力的影響,但要認識基本的力學規律,必須首先從觀念上排除摩擦力。只有這種理想化的實驗纔可能與教學處理配套。

原來,這個實驗不過是一次頭腦中的“理想實驗”。就一個理想實驗來說,它當然是真實的。這就是所謂的“真實的謊言”吧。

“讀史使人明智。”這是該書作者吳國盛寫作這本書的一個重要目的。他說,科學故事也許能誘發孩子對神奇的科學世界的嚮往,但是,對正規的理科學習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倒是相反,一些以訛傳訛的傳奇故事,對於深入理解科學理論是有害的。因此,他要寫一部嚴肅的科學史的普及讀物,這有助於理科教學,有助於理解科學的發展,有助於理解科學的社會角色和人文意義。但我覺得,一旦我們真正地瞭解了科學的歷史,意義決非僅此而已。

科技手抄報資料

科技手抄報資料:瓦特與蒸汽機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 晴朗,畫眉在樹上唱着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裏,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着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他時而望着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瞭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現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檯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曾有人說:"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因爲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實不然。爲了說明這個問題,還是講講關於瓦特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發明創造的故事吧。

水蒸汽的啓示

隨着智育的發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鑽研之心。這爲他以後發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格林諾克的小鎮於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裏看祖母做飯。竈上坐着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說?什麼玩藝使壺蓋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

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爲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裏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裏很不舒服,可他並不灰心。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着。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裏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着,好象裏邊藏着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覆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終於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麼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於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麼大的啓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象,不正是瓦特發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爲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後來又經過多次研究,於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製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爲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發達,所以英國就成爲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製"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從此,船隻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

科技手抄報資料 第2張

科技手抄報資料:弗萊明與青黴素

弗萊明出生在蘇格蘭的亞爾郡,他的父親是個勤儉誠實的農夫,生了八個孩子,弗萊明是最小的一個。由於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歲便要出來謀生;在二十歲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筆遺產,纔可以繼續學業。二十五歲醫學院畢業之後,便一直從事醫學研究工作。

在1928年,弗萊明在倫敦大學講解細菌學,無意中發現黴菌有殺菌作用,這種黴菌在顯微鏡下看來像刷子,所以弗萊明便叫它爲“盤尼西林” (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細毛的) 。從這時開始,弗萊明便對盤尼西林作系統的研究,到了1938年,盤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盤尼西林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

弗萊明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他不尚空談,只知默默無言地工作。起初人們並不重視他。他在倫敦聖瑪麗醫院實驗室工作時,那裏許多人當面叫他小弗萊,背後則嘲笑他,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蘇格蘭老古董”。

有一天,實驗室主任賴特爵士主持例行的業務討論會。一些實驗工作人員口若懸河,譁衆取寵,惟獨小弗萊一直沉默不語。賴特爵士轉過頭來問道:

“小弗萊,你有甚麼看法?”

“做。” 小弗萊只說了一個字。他的意思是說,與其這樣不着邊際地誇誇其談,不如立即恢復實驗。

到了下午五點鐘,賴特爵士又問他:

“小弗萊,你現在有甚麼意見要發表嗎?”

“茶。”原來,喝茶的時間到了。

這一天,小弗萊在實驗室裏就只說了這兩個字。

弗萊明像往日那樣細心地觀察培養葡萄球細菌的玻璃罐。

“唉,罐裏又跑進去綠色的黴!”弗萊明皺了眉頭。

“奇怪,綠色黴的周圍,怎麼沒有葡萄球細菌呢?難道它能阻止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細心的弗萊明不放過一個可疑的現象,苦苦地思慮下去。

他進行了一番研究,證賞這種綠色黴是殺菌的有效物質。他給這種物質起個名字: 青黴素。有了這個發現,人類又從死神的手裏奪回許多生命。

標籤: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