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手抄報

霧霾手抄報的內容

手抄報1.66W

導語:霧霾常見於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併入霾一起作爲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爲“霧霾天氣”。以下是小編爲你介紹的霧霾手抄報的內容,歡迎大家參考。

霧霾手抄報的內容

霧霾天健康提醒

在此種極端天氣中,市民應怎麼做才能減少對身體危害?吃什麼才能提高免疫力?針對市民關心的問題,相關專家逐一進行了解答。

1、避免霧天鍛練。可以改在太陽出來後再晨練。也可以改爲室內鍛鍊。

2、儘量減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門時,最好戴上口罩。

3、患者堅持服藥。呼吸病患者和心腦血管病患者在霧天更要堅持按時服藥

4、別把窗子關得太嚴。可以選擇中午陽光較充足、污染物較少的時候短時間開窗換氣。 5、儘量遠離馬路。上下班高峯期和晚上大型汽車進入市區這些時間段,污染物濃度最高。

6、補鈣、補維D,多吃豆腐、雪梨等。

霧霾手抄報的內容

霧霾防護

應對灰霾天氣,根據年齡、職業性質、特殊生理狀態的不同,分別就老年人、兒童、室外作業人員(如交警、建築工人)、孕婦、有慢性疾病人羣採取不同措施。

1、老年人

老人在室內時間較多,要格外注意清潔衛生,習慣用笤帚掃地的老人不妨改用吸塵器,地毯、抹布、沙發套等及時清洗;煎、炒等傳統的烹飪方法易產生大量油煙,污染室內空氣,建議在家做飯多用蒸、煮等方式。

2、兒童

兒童身體發育不完全,灰霾天氣灰塵、顆粒會透過孩子們的呼吸道直接侵害其健康,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鼻炎、支氣管炎、哮喘等發生。對兒童的防護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透過學校的宣傳和知識普及讓兒童對霧霾天氣以及對健康的影響有直接關係和感官認識。

其次,提高家長自身對孩子的方法意識。

再次,減少室外活動,將戶外活動改爲室內活動,從而減少灰霾對兒童的影響。

此外,在平時的生活中,毛絨玩具表面的灰塵、細菌較多,儘量少給孩子玩或常清洗,讓孩子的活動遠離污染嚴重的交通幹道,臨街住的,避免在交通高峯期開窗通風。

3、室外作業人員

霧霾天氣持續發生會讓不少人在室外感到不舒服,但一般來說我們在室外的時間較少,多數時間呆在室內。但對於需要長時間在室外工作的作業人員例如建築工人、環衛工人、交警等,他們暴露在霧霾的時間更長,接觸量更大。因此,強調和關注室外作業人員對霧霾天氣的防護十分有必要。

4、孕婦

孕婦要適當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減少心理壓力。同時,孕婦也不能一味休息,仍應適當活動,保持樂觀的情緒。

1)多吃含鋅食物;2)補充維生素C;3)提高室內空氣的相對溼度。

5、慢性疾病人羣

霧霾對於患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羣會引起氣短、胸悶等不適,可能造成肺部感染,或出現急性加重反應。糖尿病患者因自身抵抗力較弱,更易患感冒。PM2.5對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有較大的破壞力,會增加心臟病患者的心臟負擔,誘發腦梗死等。

灰霾天最好減少外出,外出時建議佩戴防護效果較好的口罩。但是,不是人人都適合戴口罩。

呼吸道疾病患者特別是呼吸困難的人,戴上口罩後反而人爲地製造了呼吸障礙,心臟病、肺氣腫、哮喘患者不適合長時間戴口罩。有慢性病的患者,建議避免在清晨霧氣正濃時出門購物、參加各種戶外活動,要多飲水,注意休息。若身體出現不適,要儘快前往醫院就醫。平時也要注意呼吸道的防護,尤其咽喉的保護,日常可以含一些慢嚴舒檸好爽糖,咽喉不適時可以含慢嚴舒檸複方青橄欖利咽含片,能生津潤喉迅速緩解咽喉的不適症狀。

霧霾手抄報的內容 第2張

6、專業用嗓人士的防護

專業用嗓人士如教師、講師、歌手、主持人、銷售人員等,經常需要用到嗓子,本就是咽喉疾病的高發人羣,在霧霾天氣更容易出現咽喉問題。建議霧霾天氣盡量減少用嗓,讓嗓子充分休息,外出要帶口罩,保持室內的溫溼度,多飲水,可以喝一些中藥代茶飲,或者喝一些清咽利喉的慢嚴舒檸清喉利咽顆粒,防治咽喉的不適症狀,常用有保護聲帶的作用。

霧霾治理

治理方案

“減少污染源,削減大氣污染物是解決霧霾的根本之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說。北京市經濟資訊化委副主任李洪說,據《關於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在重點排減企業中,北京共有58家企業實現了停產,完全切斷了污染源;41家企業透過降低生產負荷,減少污染供需,實現30%以上的污染減排;強聯水泥、平谷水泥二廠等均實現全部停產,水泥行業也實現了30%以上的減排任務。[6]

爲了最大限度降低市區汽車車輪和路面塵埃的接觸頻率和麪積,應將花圃和路肩做得比汽車通行的路面低,這樣雨漿水和污染灑水就會從馬路中間流向花圃下的土壤。然而遺憾的是,我們在350座城市很少觀察到這種防範顆粒型揚塵污染的設計。

同樣,爲了最大限度隔絕城外車輛和施工車輛帶來揚塵,可以在城外帶塵車輛(運煤車和其他長途車等)入城時在城市關口收費站邊設立噴水清洗輪胎、底盤的環節,在城內施工車輛進入馬路時設立遮蓋和清洗輪胎、底盤的環節,但很多城市往往只有入城後的終端罰款機制而沒有入城時的清理預防機制。可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揚塵構造治理要求,缺乏預防機制的行爲纔是構成霧霾形成的第一源頭,施工工地和經濟發展數量及規模僅僅是二階污染。

我國不少城市環境治污目標仍然偏離顆粒性霧霾治理。多年來,我們在環境治污方面向西方標準看齊,如長期把歐2、歐3、歐4甚至歐5標準付諸監管細則,不符合上述排污尾管標準的車輛不能出廠,不達標的煙囪推倒、遷移,但這些管理細則只是對氣體性污染有效。對於顆粒性污染大戶——黃土平高原地區污染構造形成的任何理解,幾乎仍在我們城市管理部門的理解能力之外。

同時,霧霾的出現還在於在深層制度的缺失。長期以來,我國城建基礎設施和園林綠化招投標過程都是“手拉手”式的場外交易,招來招去都是那幾個關係實體,外部先進的管理和競爭技術以及環境保護、污染治理觀念進不到這種半公開式的雙邊交易過程來。霧霾其實是這種深層制度缺失後長期累積的外觀現象。

治理霧霾不能單是環境保護部門的任務,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應該儘快建立符合中國地理現實的防治顆粒型污染通則和落實細則,督促城市管理部門和建設部門按照標準落實,並儘快將上述細則落實到城市建設、園林綠化招投標過程中,開放相關關聯要素市場,推動施工單位、部門按照環保理念施工建設。最後,爲普通老百姓修好馬路牙子的提案、建議也應出現在視野當中,帶動社會從細微處着手治理霧霾。

治理霧霾是持久戰而不是運動戰

持續高發、頻發、連片、且越來越嚴重的霧霾,使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成爲公衆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漫天的霧霾,讓不少人感受到了一種無力的焦慮和無解的迷茫,不知道怎麼去消除。這種“霧鎖霾困”之下的無力感使上上下下痛定思痛,高層重視、公衆呼籲和隨時可能再來的霧霾的倒逼下,地方政府開始採取各種措施治理霧霾,有的着力治標,有的着力治本。

中國很多問題的“解”都是這麼被現實“逼”出來的,看得見、躲不了、無人能倖免的霧霾迫使政府將“治理”提到了最重要的議事日程。比如遼寧開出了“霧霾罰單”,對霧霾嚴重的城市開出罰單,以罰促改;北京將開展人工消減霧霾試驗,用人工降雨等物理方法消霧;石家莊治霧霾一天拆除18家水泥企業,據稱將減少大約64個火車皮的粉塵排放;霧霾較嚴重的省份河北省明確表示,要削減近三分之一鋼鐵產能來治理大氣污染。同時,專家也建言獻策,提出發展核電可解決霧霾。

標籤: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