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手抄報

泰山手抄報內容

手抄報7.91K

泰山是我國的名山,有關泰山的手抄報怎麼製作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資訊,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泰山原名岱山,亦名岱宗,是中國五嶽之首。位於濟南、長清、肥城、泰安之間。其南麓始於泰安城,北麓止於濟南市,方圓426平方公里。主峯位於泰安市境內的玉皇頂,海拔1532.7米。相對高差約1300米。泰山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又是天然的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人類歷史宏觀影響

泰山山體雄偉壯觀,景色秀麗。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盤古死後,頭部化爲泰山。據《史記集解》所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爲五嶽之長”。古代傳統文化認爲,東方爲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因其氣勢之磅礴爲五嶽之首,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顯示出這一帶早期的人類活動。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也反映出早期黃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動狀況。戰國時期,齊國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進入秦漢之後,泰山逐漸成爲政權的象徵。

泰山手抄報內容

幾千年來泰山自然景觀融入了帝王封禪、詩文渲染、工匠藝術以及科學考察等因素,構成了泰山風景。風景區內形成了以主峯爲中心呈放射狀分佈、三重空間(以岱廟爲中心的泰安城,城西南蒿里山的“陰曹地府”,南天門以上的“仙界天府”)、一條軸線(連接這三重空間的景觀帶,主要是岱廟中軸線北延直到玉皇頂)的景觀格局。從海拔150餘米的山麓泰安市區,至中天門海拔847米,南天門1460米,玉皇頂1545米,層層迭起,構成泰山的獨特景觀。

泰山手抄報內容 第2張

封禪祭祀

歷經幾千年文化積澱,泰山上存有許多人文景觀。泰山是齊魯文化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據中國古代各朝代文獻記載,此山經常是皇帝設壇祭祀祈求國泰民安和舉行封禪大典之地。相傳遠古時代就有72位首領來此巡狩祭祀。自秦以來,中國古代有12位帝王來此封禪朝拜。第一個在此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留下五大夫松的傳說;漢武帝八登泰山,驚歎“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在泰山封禪祭祀成爲中國歷史上一種極其隆重的曠世大典。被人認爲凡是異姓而起或功高顯德的帝王,天神必將賜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資格到泰山報告成功,答謝受命於天之恩,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歷代傳統。

“封”是在泰山極頂聚土築圓壇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於天;“禪”是在山下小山丘積土築方臺壇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報福廣恩厚之情。圓臺方壇表示天圓地方。一代帝王若登封泰山即視爲天下太平、國家興旺的標誌。而皇帝本人也就成爲名副其實的真龍天子。所以漢代史學家班固在《白虎通封禪篇》中說:“王者異性而起,必升封泰山何?報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該制應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禪以告太平也。所以必於泰山何?萬物之始,交代之處也。”

宗教影響

佛教:佛教於公元4世紀中期傳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陰創建了朗公寺和靈巖寺。魏晉南北朝時期,泰山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寶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經石峪是北齊人所刻的佛教經典《金剛經》。唐宋時,靈巖寺極爲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靈巖寺稱爲天下“四絕”之一。

道教:據傳說戰國時就有方士隱居岱陰巖洞;秦漢後祠廟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羣王庵)、老君堂、鬥母宮(龍泉觀)、碧霞祠、後石塢廟、元始天尊廟等。其中以王母池爲最早,創建於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響最大。

文人墨客

數千年來泰山自然景觀被融入帝王封禪、宗教神話、書畫意境、詩文渲染、工匠藝術等文化因素,構成了龐大的泰山美學文化。孔子、杜甫等名人雅士更曾到訪此山,並留下詩句。孔子的名言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詩歌《望嶽》;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記》等等。

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爲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是世界上爲數不多的雙遺產之一。

秦地林朱之冠——麥積山

麥積山,又名麥積崖,始創於十六國後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時期。區內松竹叢生,山巒迭翠,周圍羣峯環抱,麥積一秀崛起,古稱“秦地林朱之冠”,是中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峯,海拔1742米,距天水火車站三十公里。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峯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爲麥積山。山峯的西南面爲懸崖峭壁,著名的麥積山石窟就開鑿在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地處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的北道區麥積山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峯。

名字來歷

“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崗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塊石,高百萬尋,望之團團,如農家積麥之狀,故有此名”。它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火車站東南約35公里的秦嶺山脈之中。周圍山奇林鬱,溪石聯映,風景優美,有小江南之稱,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譽。麥積山石質皆爲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勢陡然起獨峯,最初有許多天然之巖洞。它的海拔1742米,山頂距地面142米,現存佛教窟龕194個,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餘身,壁畫一千三百餘平方米,全部窟龕開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佈於東、西兩崖。東崖現存54個洞窟,西崖現存140個洞窟。由於麥積山山體爲第三紀沙礫岩,石質結構鬆散,不易精雕細鏤,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稱於世,絕大部分泥塑彩妝。被雕塑家劉開渠譽爲“東方雕塑陳列館”。它的開鑿年代,大部分學者認爲始於後秦,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不斷地開鑿和修繕,現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標籤:手抄報 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