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網絡安全手抄報圖片 簡單

黑板報1.84W

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正隨着全球資訊化步伐的加快而變到越來越重要。網絡安全是一個關係國家安全和主權、社會的穩定、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

網絡安全手抄報圖片 簡單

網絡安全手抄報圖片 簡單

網絡安全手抄報圖片 簡單 第2張

網絡安全手抄報圖片 簡單 第3張

網絡安全手抄報圖片 簡單 第4張

網絡安全手抄報圖片 簡單 第5張

網絡安全手抄報篇一:

網絡安全基礎知識

網絡安全:是指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執行,網絡服務不中斷。網絡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絡上的資訊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絡上資訊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絡安全的研究領域。網絡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資訊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資訊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被明確定義,病毒指“編制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木馬:利用計算機程序漏洞侵入後竊取檔案的`程序被稱爲木馬。它是一種具有隱藏性的、自發性的可被用來進行惡意行爲的程序,多不會直接對電腦產生危害,而是以控制爲主。防火牆(英文:firewall)是一項協助確保資訊安全的設備,會依照特定的規則,允許或是限制傳輸的數據透過。防火牆可以是一臺專屬的硬件也可以是架設在一般硬件上的一套軟件。後門:指房間的背後的可以自由出入的門,相對於明顯的前門。也可以指繞過軟件的安全性控制而從比較隱祕的通道獲取對程序或系統訪問權的方法。

入侵檢測(Intrusion Detection),顧名思義,就是對入侵行爲的發覺。他透過對計算機網絡或計算機系統中若干關鍵點收集資訊並對其進行分析,從中發現網絡或系統中是否有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爲和被攻擊的跡象。

數據包監測:可以被認爲是一根偷聽電話線在計算機網絡中的等價物。當某人在“監聽”網絡時,他們實際上是在閱讀和解釋網絡上傳送的數據包。如果你需要在互聯網上透過計算機發送一封電子郵件或請求下載一個網頁,這些操作都會使數據透過你和數據目的地之間的許多計算機。這些傳輸資訊時經過的計算機都能夠看到你發送的數據,而數據包監測工具就允許某人截獲數據並且檢視它。

NIDS:是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System的縮寫,即網絡入侵檢測系統,主要用於檢測Hacker或Cracker透過網絡進行的入侵行爲。NIDS的執行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目標主機上執行以監測其本身的通信資訊,另一種是在一臺單獨的機器上執行以監測所有網絡設備的通信資訊,比如Hub、路由器。

SYN是:TCP/IP建立連接時使用的握手信號。在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建立正常的TCP網絡連接時,客戶機首先發出一個SYN消息,服務器使用SYN-ACK應答表示接收到了這個消息,最後客戶機再以ACK消息響應。這樣在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才能建立起可靠的TCP連接,數據纔可以在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傳遞。

加密技術:是電子商務採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技術手段把重要的數據變爲亂碼(加密)傳送,到達目的地後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還原(解密)。加密技術的應用是多方面的,但最爲廣泛的還是在電子商務和VPN上的應用,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愛。

網絡安全手抄報篇二:

網絡安全與網絡性能和功能的關聯

通常,安全與性能和功能是一對矛盾的關聯。如果某個關聯不向外界提供任何服務(斷開),外界是不可能構成安全威脅的。但是,企業接入國際互連網絡,提供網上商店和電子商務等服務,等於一個內部的網絡建成了一個開放的`網絡環境,各種安全問題也隨之產生。

構建網絡安全,一方面由於要進行認證、加密、監聽,分析、記錄等工作,由此影響網絡效率,並且降低客戶應用的靈活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理費用。

但是,來自網絡的安全威脅是實際存在的,特別是在網絡上執行關鍵業務時,網絡安全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選擇適當的技術和產品,制訂靈活的網絡安全策略,在保證網絡安全的情況下,提供靈活的網絡服務通道。

採用適當的安全體設計和管理計劃,能夠有效降低網絡安全對網絡性能的影響並降低管理費用。

全方位的安全:

訪問控制:透過對特定網段、服務建立的訪問控制體系,絕大多數攻擊阻止在到達攻擊目標之前。

檢查安全漏洞:透過對安全漏洞的週期檢查,即使攻擊可到達攻擊目標,也可使絕大多數攻擊無效。

攻擊監控:透過對特定網段、服務建立的攻擊監控,可實時檢測出絕大多數攻擊,並採取相應的行動(如斷開網絡連接、記錄攻擊過程、跟蹤攻擊源等)。

加密通訊:主動的加密通訊,可使攻擊者不能瞭解、修改敏感資訊。

認證:良好的認證可防止攻擊者假冒合法用戶。

備份和恢復:良好的備份和恢復機制,可在攻擊造成損失時,較快地恢復數據和系統服務。

多冪防禦,攻擊者在突破第一道防線後,延緩或阻斷其到達攻擊目標。

隱藏內部資訊,使攻擊者不能瞭解系統內的基本情況。

設立安全監控中心,爲資訊系統提供安全體系管理、監控,渠護及緊急情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