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辛棄疾

感皇恩 辛棄疾

辛棄疾2.19W

感皇恩是唐教坊曲名,雙調六十七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其中辛棄疾的作品名爲《感皇恩·滁州爲範倅壽》。

感皇恩 辛棄疾

感皇恩·滁州爲範倅壽

宋代:辛棄疾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喚得笙歌勸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舊。青春元不老,君知否。

席上看君,竹清鬆瘦。待與青春鬥長久。三山歸路,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銀盞起,爲君壽。

註釋

滁州:古州名。在安徽省東部,滁河流域。境內琅琊山風景幽美,爲遊覽勝地

範倅:即範昂。事歷無所考。倅,副職。

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少。”另稼軒有《最高樓》: “長安道,投老倦遊歸。七十古來稀。”

三山:代指館閣。

天香襟袖:蘇軾《浣溪紗彭門送樑左藏》:“歸來衫袖有天香。”

辛棄疾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爲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1]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爲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辛棄疾早年經歷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爲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並常常帶着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標籤:皇恩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