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歐陽修

歐陽修《別滁》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歐陽修5.35K

別滁

歐陽修《別滁》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宋 歐陽修)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離聲。

①詩的前兩句對餞別場景作了怎樣的描繪?氣氛怎樣?

答:詩人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春光的明媚、春花的爛漫、柳絲的輕揚,一句話,是一個看不出有半點離愁別緒的餞別場景。氣氛明快而熱烈。

②怎樣理解第三句中的“且”字,它透露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 且,是暫且、姑且的意思。一個“且”字,寫出了詩人與衆賓客開懷暢飲的表面上的歡悅,而透露出來則是被表面上的坦然平靜掩飾着的內心裏的極不平靜。

二:問題及答案

3、這是一首以“餞別”爲主題的詩歌,你認爲詩人在這離別酒宴上的心情如何?請結合詩歌的具體內容回答。(5分)

4、人們是在什麼樣的自然環境下爲詩人餞行的呢?你認爲詩歌裏有關餞行環境的描寫與詩人表達出來的主觀情感和諧嗎?簡述你的理由。(6分)

參考答案:

3.(5分)詩人是強爲歡顏,內心傷痛的。一個“且”字就透露出詩人那時那地的內心世界,最好的一句“莫叫弦管作離聲”就更明確的表明了詩人的心態——周圍的管絃樂隊演奏的離別曲子,將要打破詩人自控防線,迫使詩人失態流露真情了,所以詩人帶着懇切的請求:“莫叫弦管作離聲”。(意思對即可)

4. (6分)陽光明媚、花開濃豔、綠柳在清風中輕輕飄擺,就在這樣的時節就在這樣的環境爲詩人餞行的。和諧的。這叫做以“樂景寫哀情”,實質上是一種反襯手法的運用。(意思對即可)

註釋

①別 滁 :歐陽修 於1045年8月貶爲滁州(州治在今安徽滁縣)知州,1048年改任揚州知州。這首詩是他離開滁州時所寫的

②濃爛:形容鮮花燦爛。

譯文

鮮花盛開柳樹明媚的時節,(百姓)爲我酌酒餞行,我希望像平日一樣開懷暢飲,不願弦管演奏離別的曲調。

賞析:

歐陽修胸襟曠達,雖處逆境之中,仍能處處自得其樂。他的《醉翁亭記》,末二段就表現了他與民同樂的情景。此詩和《醉翁亭記》同樣用了一個“醉”字,但並不過多地渲染那些離情別緒。《醉翁亭記》是寫遊宴之樂、山水之美,這詩所表現的父老親故送別餞宴的情景,別是一番情味。

首句寫景,點明別滁的時間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歐陽修由滁州徙知揚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閏正月下達的,抵達揚州爲二月。滁州地處南方,氣候較暖,這裏與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寫的另一首《戲答元珍》詩“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不同,而是花光濃爛,柳絲輕明。這樣,此詩首句不僅寫出了別滁的節候特徵,也爲全詩定下了舒坦開朗的'基調。

次句敘事,寫當地吏民特意爲歐陽修餞行。“酌酒花前”,是衆賓客宴送知州,與《醉翁亭記》的知州宴衆賓正好相反;這天還有絲竹助興,氣氛顯得熱烈隆重。它雖不同於以往投壺下棋、觥籌交錯的遊宴之樂,但同樣寫出了官民同樂和滁州民衆對這位賢知州離任的一片深情。

後兩句是抒情,詩人把自己矛盾、激動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語言含蓄地表達了出來。歐陽修在滁州任職期間,頗有惠政。餞行時當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摯友好的感情,使詩人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兩年多的貶謫生活即將過去,這裏地僻事簡,民俗淳厚,作者特別對以前在滁州琅琊山與衆賓客的遊宴情景懷念不已;而此時卻是離別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熱情敘別,使他百感交集。這裏“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極好,寫出了詩人與衆賓客一起開懷暢飲時的神情意態和他的內心活動。結句用的是反襯手法,在這種餞別宴上作爲助興而奏的音樂,是歐陽修平時愛聽的曲調。但因離憂嬰心,所以越是悅耳的曲調,內心就越感到難受。唐朝張謂寫過一首題爲《送盧舉使河源》的贈別詩:“故人行役向邊州,匹馬今朝不少留。長路關山何日盡,滿堂絲竹爲君愁。”這裏結句所表達的意思,爲歐陽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離聲”,發人思索,使詩意餘韻不盡。後來黃庭堅《夜發分寧寄杜澗叟》詩“我自只如當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也是從此脫出。

歐陽修這首詩與一般敘寫離愁別緒之作所渲染的悽惻之情,有明顯的不同,它落筆輕快自然,平易流暢,非常感人。這與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辭藻華麗,內容卻顯得空虛的“西昆體”詩風形成鮮明對照。由於歐陽修在詩歌創作中以明快樸實的詩風力矯時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詩壇的一大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