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柳永

人教必修4《柳永詞兩首 雨霖鈴 望海潮》教案

柳永5.04K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必修4《柳永詞兩首 雨霖鈴 望海潮》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必修4《柳永詞兩首 雨霖鈴 望海潮》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柳永的生平簡介及他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2、理解這兩首詞蘊含的思想感情,並分析其意境之美。

3、鑑賞這兩首詞不同的創作風格及藝術特色。

4、背誦這兩首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講授法

【教學步驟】

一、詞的產生和流派:

詞,是詩歌的一種,產生於晚唐,當時“燕樂”興起,追求享樂的社會風氣導致了以娛賓遣興爲目的的曲子詞流行,吸引文人蔘與創作。李白的《菩薩蠻》《憶秦娥》二詞被譽爲“百代詞曲之祖”。

詞的別稱。因詞是詩的變體,故又稱“詩餘”;因詞“合樂可歌,故又稱“樂府”、“曲子詞”;因此往往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

每首詞都按照一個固定格律寫成,這個格律叫詞牌。詞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數、每句的字數、押韻、平仄等等,寫作時須嚴格遵守,不得隨意違背;也因此,我們平時不叫寫詞,叫填詞;詞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闕”或“片”。

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座高峯。宋詞習慣上分爲婉約和豪放兩派:婉約派以寫閨情、離緒爲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對社會生活的種種感受皆可入詞,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

二、柳永的生平簡介:(投影)

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後人稱他爲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於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爲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於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爲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於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爲主,他繼承和發展了民間詞的傳統,開創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羣衆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結合現實生活解說柳永的影響力)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壇偶像,其在當時的影響力絕不遜色於今天的“超女”。他的“粉絲”,也是歷史上最狂熱最忠誠也最具規模的“粉絲”。

論數量,當時民謠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就說明柳永的“粉絲”到處都有,遍佈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多得不計其數。

論狂熱,柳永的“粉絲”也絲毫不輸於“超女”的“粉絲”。由於他寫得一手絕妙好詞,隨便給哪個歌妓寫上幾句,她就會身價倍增。於是,歌妓們對他愛得發狂。柳永又稱柳七,能和柳七親熱唱和,哪怕是倒貼銀子。

論鐵桿,柳永的“粉絲”更是忠心不二,無人可匹。柳永死時家無餘財,是他的那幫歌妓“粉絲”集

資營葬。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認識不認識的“粉絲”們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以至於相沿成習,稱之爲“吊柳七”或“吊柳會”。

論影響,柳永的“粉絲”也是不得了的。連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絲”,雖然他羞於承認,還對柳永有幾分嫉妒。

論“副作用”,柳永的“粉絲”也鬧出了驚天動地的大動作。追捧偶像,總難免有一定副作用。傳說,柳永的名詞《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顏亮大舉進攻南宋,讓他差點兒成爲漢奸。

基於柳永詞的藝術魅力和他對當時社會效應,我們今天來學習他的《蝶戀花》和《望海潮》這兩首詞。

三、《蝶戀花》的賞析:

1、柳永是秦樓楚館的常客,那爲什麼能成爲歌妓們的寵兒?

原因:

①他才華出衆;

②他非逢場作戲之輩,而是一個有情有意之人。

2、柳永是不是確實如大家所分析的那樣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朗讀《蝶戀花》這首詞,看看這首詞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1)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2)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3)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4)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明確:

(1)帶着幽幽的哀怨,久久斜依着欄杆,危樓細風微微起,輕輕撩動髮際,怎能不勾起心中綿綿愁思,與君昨日歡樂之景,又常常閃耀腦海之間,音容笑貌,好似又重繞耳畔,再現眼前。但眼下卻只有微風陣陣,唯能獨依危樓。起句七字,意韻極豐。而緊接着“望極春愁”筆力極重。極力遠望,是不是天的一邊也有伊人相望,而眼前卻是茫茫一片,結果確實愁悶生於這落寞的天際之間。伊人何在?一“極”字讓人覺得一種愈是奮力愈是悲傷之感。無盡的愁思與茫茫的天際混成一片,揮之不去。

(2)“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朦朧悽切之景,鋪開了蒼茫的背景,孤單而思故人之情隱隱淡出,“無言誰會憑欄意”又是怎樣的一種孤寂,只有將內心無限的深情與傷感的思念,默默藏於心間。

(3)此篇下闕,讀罷感嘆不已。既然無人會意憑欄之感,淒涼自知,那麼便轉入自我安慰。奔竟仕途,本已把浮名換做了淺吟低唱,已壓抑重重,今又漂泊異鄉,天各一方。官場,情場,兩相失意,事業與愛情皆不如意,試問又有何事能慰籍這顆失落的心靈?惟有借酒消愁,以酒撫慰這落寞的心。如曹孟德一般,“對酒當歌”之時,“人生幾何”的深深感慨也隨之涌起。“強樂還無味”一語,已傷心至極。越是追求快樂,越是悲傷得厲害。“借酒消愁愁更愁”“酒醒添得愁無限”正是這種無盡愁思,卻又有揮之不去的無奈。煞拍兩句更是絕唱,言語決絕而情意深遠,渾然流露出對愛情執着無悔之情。

(4)構思巧妙、處處懸念,把抒情主人公的春愁之苦寫得淋漓盡致、千迴百轉,卻沒有道出他爲何發愁,知道最後才一語道破:“爲伊消得人憔悴”,原來就是爲了她!真相大白後相思之情達到了高潮,對愛的執着激情迴盪着我們的心扉。

3、評價這首詞的價值——詞眼:

這首詞的詞眼在哪裏?——“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寫出了對愛情的堅貞執著,矢

志不移,而且創造了一個相對獨立而形象鮮明的藝術境界。所謂形象大於思維,這兩句所構成的境界,不僅可以用來表現本詞所要表現的真摯愛情,也可用以表達對理想、對事業等的執著追求和堅定的信念。

此兩句被王國維引用爲“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中的第二種境界。

(王國維的人生奮鬥的三種境界:

①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②爲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③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總結:(主旨)

這是一首表現刻骨相思相戀的情歌,表達了主人公爲愛情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

四、《望海潮》的賞析:

1、《資料資訊》介紹:

傳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後,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於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但出師不利,完顏亮在今安徽採石一戰中慘敗,自己也被手下殺死。

謝處厚有感於此,寫了一首詩:“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作者把完顏亮大動干戈的責任歸到柳永身上。

完顏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爲柳永的關係?肯定不是的,他們都誇大了文學的作用了。但有一點肯定的是,柳永這首詞影響非常大。

2、朗讀指導,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後作朗讀要求。

①感情飽滿,適度誇張,鏗鏘有力。

②上闕寫形勝之地和錢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的而有氣勢的詞語,音調急促,彷彿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

③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優美,詞曲變長,節奏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

(2)學生朗讀體味。

3、點染手法的運用:(課後練習2)

(1)解釋何爲“點染手法”。

《雨霖鈴》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上兩句電出離別冷落,“今宵”兩句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其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點”即抽象評點,“染”即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表現鮮明的情志。

(2)《望海潮》運用了點染手法,請加以說明。

①從全篇看,開頭三句是點;接着從幾個方面分別詳細描繪,是染。具體看對西湖的描寫。

“形勝”、“繁華”四字點染了杭州的繁華熱鬧,宏偉氣派。接着,“煙柳”等句作意染,透過具體的描述直觀且鮮明地展現大都市的風采。雕欄畫棟,房屋密集,人口衆多,社會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華”也。

②“重湖疊嗽清嘉”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是染。其中的染,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勝,三是人文風貌之佳。

4、“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堪稱千古麗句,加以賞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這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祕空靈的色彩。

5、總結:(主旨)

這首詞着力描寫錢塘(杭州)的繁華,展現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藉以歌頌此地的地方長官治郡有方,政績卓著。

五、背誦這兩首詞。

附錄《觀海潮》賞析: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起筆便大開大闊,直起直落。兩個四字對句,氣勢博大,力量非凡。“東南”,就方向言;“三吳”,就地點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間浩瀚、面積廣大,給人以開闊之感,引起人的.閱讀期待:是何處如此佔盡天時地利?下句緊接着作了回答:“錢塘自古繁華。”“自古”突出了杭州歷史悠久,繁華富庶。

接下來,詞人如數家珍般一一細數杭州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以下三句分別就首句中的“都會”、“形勝”、“繁華”,作出形象的說明。“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遠望去,垂柳含煙,薄霧如紗,虹橋似畫,真是畫中才有的好景緻啊。這一處人煙阜盛,各式建築,各抱地勢,鱗次櫛比,檐牙錯落;走近了看,微風過處,千門萬戶簾幕輕擺,顯得怡然安詳,真是一派“都會”景象。“參差”形容樓閣高下不齊,“十萬”指人口衆多,未必是確數。“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視線從城內轉到錢塘江邊,來寫“形勝”。高聳入雲的古樹圍繞着江堤,洶涌的江濤象發了怒一樣奔騰而來,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壯闊的錢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着北方敵人的進犯。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鏡頭移近,來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寶石遍陳於市,家家戶戶綾羅盈櫃,人們的衣飾更是鮮麗豪華,競相鬥豔。“列”、“盈”、“競”把經濟繁榮、生活富庶奢華落到了實處。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錦山秀水實在是清麗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稱千古麗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

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就讓人聯想起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馨香異常,那是從月宮桂樹上飄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贈與人間有心人的。因此宋之問《靈隱寺》中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白居易《憶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尋桂子”。美麗的傳說給秀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祕空靈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爲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

在月夜下盪漾。“弄”使得吹笛人和採菱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着湖水盪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嬉嬉釣叟蓮娃”,湖邊釣魚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採蓮的孩童喧鬧嬉戲。一句話就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樂圖。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權貴出行氣派威風,真有一呼百應之勢。閒暇時,品酒賞音,吟詩作畫,賞玩山水,何等風流瀟灑。“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至此,才彰顯了寫作目的是拜謁孫何。“異日”“歸去鳳池”是對孫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願,而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誇”,又使這祝願歸結到了對壯美秀麗的杭州的讚美上。雖然投贈之詞恭維、誇張在所難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經爲自己作了明證,不信就請到杭州來眼見爲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