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宋代詩人 > 黃庭堅

蘇軾黃庭堅

黃庭堅1.45W

蘇軾與黃庭堅之間發生什麼事情呢?蘇軾與黃庭堅都是宋代非常著名的詞人,他們的文學創作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蘇軾與黃庭堅交遊考述以及兩人的筆墨心情,歡迎閱讀!

蘇軾黃庭堅

  蘇軾與黃庭堅交遊考述

蘇軾與黃庭堅這兩位宋代文苑鉅子的友誼,始自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時蘇軾在湖州太守孫覺處見到黃庭堅詩文後歎賞稱譽,熙寧十年(1077)在濟南李常處又對黃氏詩文再次推許褒揚。元豐元年(1078)春末夏初,蘇軾接到黃庭堅投寄的書信與贈詩,並於秋初作答,二人定交。此後,他們詩文唱和,翰墨往還,但直到元豐八年(1085)尚未見面。

京師初晤與翱翔館閣

蘇軾與黃庭堅於元豐八年秋初冬末先後相繼入京,然是年尚未面晤。至元祐元年(1086)初,這對相知相慕、朝思暮想、心神兩契的詩星至友,終於盼到了展晤之期。關於蘇黃初晤的準切時間,稽查諸書,均無確載,蘇黃集中亦未明示。檢《蘇軾文集》卷十九有《魯直所惠洮河石硯銘》,其雲:

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

郡洮岷,至中國。棄矛劍,參筆墨。

歲丙寅,鬥東北。歸予者,黃魯直。

銘文寫石硯的打製、質地、產區、用途以及贈者、時間。其中"歲丙寅,鬥東北"二句乃記贈硯年月。"丙寅"即哲宗元祐元年,無須贅言。"鬥東北"則爲時月。古人以北斗星方向的轉換代指季節。《鶡冠子·環流》雲:"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鬥東北"(一作"斗南北",是則非夏即冬,無確指性,疑爲後人臆改,俟考)則言斗柄由北向東漸轉之象,此正是冬末春初態勢。由此可知黃庭堅贈硯蘇軾乃在元祐元年初春季節。蘇軾另有《題憩寂圖詩並魯直跋》雲:"元祐元年正月十二日,蘇子瞻、李伯時爲柳仲遠作《松石圖》……此一卷公案,不可不令魯直下一句。或言:子瞻不當目伯時爲前身畫師,流俗人不領,便是詩病。伯時一丘一壑,不減古人,誰當作此癡計。子瞻此語是真相知。魯直書。"(《蘇軾文集》卷68)是日衆人作畫題詩,而庭堅身與其間,議論並題書,則至晚此日已拜晤蘇公,抑或即此日贈硯。又考山谷晚年《跋子瞻木詩》謂"及元祐中,乃拜子瞻於都下"(《山谷題跋》卷2,叢書集成初編本,下引此本不另注);《題東坡像》又云"元祐之初吾見東坡於銀臺之東"(《山谷別集》卷10);可知蘇黃始晤於元祐元年春初,此正與蘇銘所記相合。《蘇詩總案》將"黃庭堅始拜公都下"繫於元祐元年正月條下,雖未言依據,而大體不差。順便指出,古柏《蘇東坡年譜》雲正月"八日黃庭堅拜於東坡門下爲學生"乃由《總案》刪節推衍而來,恐非確實,難以爲據。綜上資料可以推知黃庭堅於元祐元年春初首次拜晤蘇軾,並贈之以洮河石觀,終於實現了十數年來的夙願。蘇軾自熙寧五年(1072)於孫覺處聞知黃庭堅,至此首尾十五載始得相見,而黃庭堅從元豐元年(1078)投書蘇軾,於今九度春秋,方得拜晤。從此,蘇黃步入了終生最爲快意的一段翰墨友誼生活。

蘇軾自黃州貶所起知登州,"到州五日而召以省郎,到省半月而擢爲右史"(《辭免中書舍人狀》、《蘇軾文集》卷23),元祐元年三月遷中書舍人,八月除翰林學士知制誥,直遷內製,視草西垣,至元祐四年三月十六日除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於四月下旬離京赴任,前後在朝不足三年半,這是蘇軾入仕以來最爲顯達的時期。而黃庭堅自元豐八年秋初至京任校書郎,直止元祐六年夏末丁母憂扶柩歸里居喪,立朝六載,官至起居舍人、著作佐郎,亦是仕宦鼎盛期。蘇黃在京供職相處三年有餘,政暇雅集,講道論藝,酬唱贈答,切磋詩文,鑑書賞畫,大暢平生師友之情。據今傳蘇、黃詩注不完全統計,其間唱和幾達百篇之多,全都情調高雅,意味雋永,情趣相似,且主題意外地集中、統一,幾乎全是圍繞友誼和林泉志趣。如元祐元年春,庭堅作《有惠江南帳中香者戲答六言二首》,蘇軾有《和黃魯直燒香二首》,又有《再和二首》、《有聞帳中香以爲熬蠍者戲用前韻二首》。贈香、燒香本瑣事、細事,乃至庸事,何爲唱和再三不止?玩繹諸篇,則見多以佛典禪宗珠發妙語,傳達出世之思,既含機鋒,又富諧趣,正如黃詩所言"九衢塵裏偷閒","深禪相對同參",表現出心神兩契的非凡友誼。又如蘇軾作《送楊孟容》,且"自謂效黃魯直體",而山谷有次韻《子瞻詩句妙一世……》表示遜謝;黃有《雙井茶送子瞻》,蘇作《次韻爲謝》;蘇爲《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黃皆次其韻……蘇黃唱和,既交流了情感,實現了心靈的勾通,增進了友誼,同時又開始倡導一種新文風,故有"元祐文章,世稱蘇黃"(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49)之說。

元祐元年十一月,蘇軾上《試館職策問》,"御筆點用"(《蘇軾文集》卷27《辯試館職策問札子》),是月二十九日主持學士院考試,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並擢館職。次年正月,庭堅除著作祐佐郎。至夏秋間,蘇軾、黃庭堅等人英集王詵西園,李伯時圖而畫之,東坡"烏帽黃道服,提筆而書",山谷"團巾繭衣,手秉焦 而熟視",補之"披巾青服,扶肩而立",米元章稱"自有林下風味,無一點塵埃氣"(《西園雅集圖記》)。至冬,上《舉黃庭堅自代狀》雲:"蒙恩除臣翰林學士,伏見某官黃某,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瑋之文妙絕當世,舉以自代,實允公議"(《蘇軾文集》卷24),舉狀對黃氏的品德與文學給予高度評價,其對黃庭堅的推舉已是無以復加,至成趙挺之彈劾蘇軾的口實。

元祐三年正月,蘇軾領貢舉事,闢黃庭堅等人爲參詳官(《山谷題跋》卷8《題太學試院》),同鎖試院,考試進士。據蘇軾《書試院中詩》雲:"三月初,考校即畢,待諸廳參,主數往詣伯時",同觀李伯時畫馬並賦試,而"黃魯直詩先成,遂得之"(《蘇軾文集》卷68),黃詩《觀伯時畫馬禮部試院作》尾雲:"眼明見此玉花驄,徑思着鞭隨詩翁,城西野桃尋小紅",不僅含有讚賞李畫、追隨東坡之意,而且坦露了嚮往自然之懷。蘇軾《次韻黃魯直畫馬試院中作》中有"十年髀肉磨欲透,那更陪君作詩瘦,不如芋魁歸飯豆",謙謝之餘,亦納歸隱雅意。榜出,李廌落第,蘇軾有《餘與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領貢舉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詩送之》,庭堅作《次韻子瞻送李豸》;三月十四日,蘇黃等人同遊金明池,黃庭堅有《次韻宋茂宗……》詩,蘇軾作《和宋肇遊西池次韻》篇;夏間,東坡叔丈王宣義致書求紅帶,軾"既以遺之,且作詩爲戲,請黃魯直、秦少游各爲賦一首";秋末、蘇軾作《送錢穆父出守越州絕句二首》,謂"我恨今猶在泥滓,勸君莫棹酒船回";庭堅《次韻子瞻送穆父二絕》,亦有"謫官猶得住蓬萊"之句;冬季,庭堅作《嘲小德》言子相之可愛,蘇軾有《次韻黃魯直嘲小德》,又於題中注云:"小德,魯直子,其母微,故其詩云'解著潛夫論,不妨無外家'",且以"名駒已汗血,老蚌空泥沙"歎賞,悅同山谷。暮冬,庭堅有《擬省題歲寒知松柏》詩詠鬆自寓,"心藏後雕節,歲有大寒知",蘇作《和黃魯直效進士》亦云"炎涼徒自變,茂悅兩相知",神契可見。

是年三月,蘇軾因臺諫攻擊不已,接連上札以疾乞郡,不許,又上《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雲:"頃自登州召還,至備員中書舍人以前,初無人言,只從參議役法,及蒙擢爲學士後,便爲朱光庭、王嚴叟、賈易、韓川、趙挺之等攻擊不已,以致羅織語言,巧加醞釀,謂之誹謗","蓋緣臣賦性剛拙,議論不隨,而寵祿過分,地勢侵迫","臣只欲堅乞一郡……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今既未許請郡,……乞解罷學士,除臣一京師閒慢差遣,……庶免衆人側目,可以少安"(《蘇軾文集》卷28),札上不許,而寵遇益厚。九、十月間,羣小交攻不已,讒謗日至,故又連札請郡,其十月十七日《乞郡札子》雲:"御史趙挺之,在元豐末通判德州,而著作黃庭堅方監本州德安鎮。挺之希合提舉官楊景棻,意欲於本鎮行市易法,而庭堅以鎮小民貧,不堪誅求,若行市易必致星散,公文往來,士人傳笑。其後挺之以大臣薦,召試館職,臣實對衆言,挺之聚斂小人,學行無取,豈堪此選!……以此,挺之疾臣,尤出死力。"貼黃又云:"臣所舉自代人黃庭堅……皆誣以過惡,了無事實。"(見《蘇軾文集》卷29)。札中點明瞭臺諫交攻的根由,亦談及黃庭堅由此而受到攻擊和株連。

標籤:蘇軾 黃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