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珍惜糧食主題演講稿

演講稿9.02K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衆。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珍惜糧食主題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珍惜糧食主題演講稿

珍惜糧食主題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結晶,是農民伯伯灑下的汗水,凝結出的果實。走進食堂,撲入眼簾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顯而易見的節約糧食標語。可是有多少人是真正意識到並行動的呢?

學校裏,老師經常跟我們提起“節約糧食”這種品德,可是中午吃飯的時候,我仍舊看到有許多同學因爲偏食,覺得這些菜不合味口就不盛了,還有一些盛的時候盛了很多,可沒吃兩口就把盤子端出去倒掉了。不止在學校裏,在飯店裏、大酒店裏,我也看到不少浪費糧食的行爲。在飯店裏,有不少人都點了一大桌子的菜,可是吃起來僅僅只是喝了一寫飲料、酒什麼的,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聊天,“吃”地差不多了就抽了幾張餐巾紙轉身走了,剩下了一大桌子沒吃多少的菜。

這些行爲習慣都是不好的,如果所有人都像他們這樣的話,那還要這麼多糧食來做什麼呢?那農民伯伯這麼起早摸黑的勞作又有何意義呢?既然你盛了這麼多菜那你就應該對它們,對農民伯伯負責。在飯店裏,那剩下的一桌子菜,我想,你應該有權利不把他們打包帶回家吧。你應該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忍受着飢餓的壓迫,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都是他們生命的渴望。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秋風颯爽,送給我們一個豐收的季節;

稻海茫茫,讓我們享受一種豐收的喜悅。沐浴在這金黃色的陽光下,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背的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

提起這些,或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了食不果腹的年代,我們現在關注的已經不再是吃飽飯,而是吃好飯了。的確,生在新時代的我們,長在新時代的我們,過着是父母提供的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但是,我們也漸漸淡忘了糧食的由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多吃,不喜歡的大多都進了垃圾桶。還記得我們背過的《弟子規》中有:“對飲食,勿揀擇;

食適可,勿過則。”前輩們留下的名言警句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要浪費。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全國的頭等大事,在我們的國徽上,就是由兩支顆粒飽滿的麥穗構成的!“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國最大的安全,前人說過“手裏有糧,心裏不慌”。同學們,不要以爲我們能夠吃飽飯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飢挨餓了。其實,我國就尚有20xx萬貧困人口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

在這個地球上,每天還有8億多人在捱餓,5億兒童食品不足,智力體力得不到充分發育,每年餓死的人至少有20xx萬!

看到這組數據,我們怎麼能夠浪費糧食,倘若我們把這些節省下來的糧食送給那些正在捱餓的人,他們一定會看作是無價之寶,倍加珍惜的。

作爲一名在校生,我想我們就從身邊做起吧!珍惜口邊糧食,減少人爲浪費。以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踐行我們新生代的風采吧!

珍惜糧食主題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小小一粒米,來之不容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是家喻戶曉的名言。每一粒米里都包含着農民伯伯的汗水。可在生活中,浪費糧食的事情時有發生,就連我也不例外。

我認爲,糧食那麼多,浪費一點沒關係的。可是,當我在電視上看見一個公益廣告時,我的想法改變了。廣告上講的是——我國現在有二億的貧困人口,我看見孩子們那可憐的眼神,我心中不忍浪費了。

我國現在有十三億多人口,如果每人浪費一粒米,那麼就要浪費十三億粒米,那是一個多麼巨大的天文數字呀!所以,我們要珍惜寶貴的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奶奶已經做好了豐盛的晚飯,我當時飢餓的難受,看見有這麼多好吃的,便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過了一會,我吃飽了,但是碗裏還剩下許多。奶奶對我說:“快,把剩下的吃完,不要浪費糧食。”我不經意的回答:“現在糧食這麼多,浪費一點沒關係的。”可奶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雖然現在糧食很多,但是還是不能浪費,像我們小時候,糧食很貴,我們天天都餓肚子,只有過年才能吃頓飽飯,你們現在有這麼多的糧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聽了奶奶的話,我羞愧難當,馬上就把剩下的飯菜全吃光了。

最後,我再一次聲明,我們要珍惜糧食,杜絕浪費。珍惜農民們辛勤耕作換來的糧食,我們要尊重他們的勞動!只有這樣才能給我們的後代做好榜樣!讓我們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起努力,一起珍惜糧食吧!

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主題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節約糧食,遠離浪費》。

泱泱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經久不衰;優良的傳統文化,歷經數年的文明傳遞,至今仍炫爛不已;顆顆優質稻穀,歷經數千次的科學鑽研,可謂千里飄香。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稱的傳統美德。勤儉治國的堯,受萬民敬仰,被稱頌萬世;埋首田間的袁隆平畢生奮鬥,造福人類。顆顆金黃而飽滿的穀粒,是父輩們辛勤的耕耘,是父輩們勞累的汗水,是父輩們凝結的奉獻。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浪費,有什麼理由去揮霍呢?我們沒有理由,我們只有“愛惜糧食,杜絕浪費”。

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碎;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你看到父母在烈日下忙碌流下的滴滴汗珠時,你是否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當你聽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朗朗讀書聲時,你是否在爲自己的浪費感到羞愧?當你看到飯桌上殘留下的粒粒米飯時,你是否感覺到那異樣的眼光?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從節約粒粒糧食做起。

同學們,我們是龍的傳人,是繼承美德的中國人!中國雖在歷史長河中歷經滄桑,但依舊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東方,向世人展示着,一個以農業爲基礎而翱翔的龍的傳奇!所以我們沒有資格爲我們的祖國塗上一個污點,我們應該讓她更加繁榮昌盛。爲此,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珍惜每一粒糧食,共享幸福明天。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尊重每一位勞動者;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珍惜每一天幸福的生活;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傳承每一份關愛。

碗中的米是汗水,碗中的湯是心血,我們不一定是民垂青史的人,卻要爭做歷史長河中鮮活而有力的旗手。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高舉“節約糧食,遠離浪費”的旗幟,讓我們傳承這優秀的傳統。

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從今天起,我們應爭做一位優秀的旗手,高舉愛惜糧食,不多盛,不亂倒的美德,高舉杜絕浪費,不亂丟,不亂棄的美德。同學們,讓我們高舉時代的旗幟,讓每一縷美德之風傳遍每一處中華大地。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主題演講稿4

大家好!

民以食爲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得以發展的先決條件。古往今來,每一個國家都很重視糧食生產,把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當作第一要務。雖然近些年糧食產量連續豐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升,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然而,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爲司空見慣的事情,浪費糧食的行爲也是屢見不鮮。

習總書記作出批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得到廣大黨員幹部羣衆的積極響應。一時間,“光盤行動”席捲全國,適量點餐合理消費,餐後“打包”成爲常態,節儉理念漸入人心。一日三餐,頓頓“光盤”,節約下來的糧食數量將十分可觀,節約糧食、遠離浪費的倡議也讓社會風氣爲之一振。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播種、鋤草、澆水、施肥到收穫,每一粒糧食飽含着農民數月“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勞。只有愛惜糧食,才能體現對自然饋贈的敬畏和對耕耘者的尊重。

愛糧節糧,應該成爲每個人的習慣。隨手的節約,積累起來就是不小的數量。餐館就餐,不要好面子過量點餐,剩菜可以打包;吃自助餐,按需取用、少量多次;多吃粗糧,既平衡膳食、有益健康,又減少加工過程中的損失,都是我們的舉手之勞。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爲炎黃子孫,每個人都應該從節約糧食開始,弘揚勤儉節約精神。節約糧食,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今天的國人能吃得飽飯,但不能因此就不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在當前“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懂得節約糧食至關重要。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崇尚節約,惜糧如金”,“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做節糧愛糧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範者。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主題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節約糧食,遠離浪費》。

泱泱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經久不衰;

優良的傳統文化,歷經數年的文明傳遞,至今仍炫爛不已;

顆顆優質稻穀,歷經數千次的科學鑽研,可謂千里飄香。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稱的傳統美德。勤儉治國的堯,受萬民敬仰,被稱頌萬世;

埋首田間的袁隆平畢生奮鬥,造福人類。顆顆金黃而飽滿的穀粒,是父輩們辛勤的耕耘,是父輩們勞累的汗水,是父輩們凝結的奉獻。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浪費,有什麼理由去揮霍呢?我們沒有理由,我們只有“愛惜糧食,杜絕浪費”。

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碎;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你看到父母在烈日下忙碌流下的滴滴汗珠時,你是否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當你聽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朗朗讀書聲時,你是否在爲自己的浪費感到羞愧?當你看到飯桌上殘留下的粒粒米飯時,你是否感覺到那異樣的眼光?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從節約粒粒糧食做起。

同學們,我們是龍的傳人,是繼承美德的中國人!中國雖在歷史長河中歷經滄桑,但依舊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東方,向世人展示着,一個以農業爲基礎而翱翔的龍的傳奇!所以我們沒有資格爲我們的祖國塗上一個污點,我們應該讓她更加繁榮昌盛。爲此,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珍惜每一粒糧食,共享幸福明天。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尊重每一位勞動者;

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珍惜每一天幸福的生活;

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傳承每一份關愛。

碗中的米是汗水,碗中的湯是心血,我們不一定是民垂青史的人,卻要爭做歷史長河中鮮活而有力的旗手。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高舉“節約糧食,遠離浪費”的旗幟,讓我們傳承這優秀的傳統。

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從今天起,我們應爭做一位優秀的旗手,高舉愛惜糧食,不多盛,不亂倒的美德,高舉杜絕浪費,不亂丟,不亂棄的美德。同學們,讓我們高舉時代的旗幟,讓每一縷美德之風傳遍每一處中華大地。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主題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從你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這首唐詩大家都會背,都懂它的意思。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還是隨處可見。雖然父母老師從小就教育我們節約糧食,可是真正做到的能有幾個呢?

雖然現在的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資源衆多,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但是浪費糧食的現象也隨處可見,“節約”一詞在不少人的心裏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

要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在捱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自創立以來,不定期地進行了5次“世界糧食調查”。從這些調查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飢餓不但沒有消除,反而在不斷擴大。長期遭受貧困和營養不良之苦的人口8.54億。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我們浪費糧食?作爲我們這一代,不要總以爲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我們的耕地面積只有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卻要養活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可見珍惜糧食,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對於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從小做起,從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拿出實際行動來愛惜糧食,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儉以養德”,自古以來,節儉一直是中華民族值得彰揚的.美德。我們中國,之所以要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因爲中國浪費不起。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個人只要浪費一點,總數就非常驚人。同學們,其實節約糧食,就是不浪費,做起來很簡單: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

最後,我大聲呼籲,人人應以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請大家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從你從我做起!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主題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同學:

大家好!

珍惜糧食是我們始終在倡導的事情,因爲我們要知道每一份糧食都凝聚了無數勞動者的汗水,正是有他們的辛苦付出,才能讓我們不再食不果腹,那麼如今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我們就更應該重視節約糧食這一話題,它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的,這也是我的演講主題《踐行珍惜糧食的精神》。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節約糧食的標語,但當我們看到其旁邊就是被無情丟棄的食物,每每看到這樣的想象,我都會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我也不止一次的在想,宣傳標語是否已經失去了它的作用呢?我想或許並不是標語失去了作用,而是我們的思想覺悟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在如今的生活中,我們始終在倡導“光盤行動”,因爲只有懂得珍惜,不只是一種美德,如果人人都懂得珍惜,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好,而在這樣良性循環的生活中,對於我們而言難道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嗎?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國家自古以來便在呼籲珍惜每一粒糧食,或許我們所看到的都是食物經過加工之後呈現出來的樣子,但是我們可知道任何一種糧食的生產過程都是不容易的,從播種到收割,這是經過每一位農民伯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纔得到的,作爲一名學生我們從小就接受知識的教育和人格的培養,所以我們更應該懂得去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當我們去隨意浪費糧食的時候,如今又有多少人仍然在爲填飽肚子而發愁,在我們看來毫不在意的事情,卻是他們在苦苦渴望的,我們怎能忍心。所以珍惜糧食已經不能再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了,我們應該行動起來!

我們每個人的力量看起來是渺小的,但是大家可曾想過,集體的力量,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節約一粒糧食,那麼就從我們學校來說,我們一天節約的就是xx,一年下來就會節約xx斤的糧食,聽到這個數字大家是否感到震撼呢,沒錯,這就是大家團結起來的力量,所以我們不能忽視自己的小小付出,節約每一糧食,就從我們的每一頓飯做起。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非常驚人的收穫,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就從現在做起,要相信,我們一定可以!

同學們,珍惜糧食刻不容緩,讓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我們的家園一定會更加的美好!

珍惜糧食主題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有這樣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米,珍惜每一點糧食。可我以前十分浪費,以爲被我浪費的那區區幾粒米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在上個星期的一天,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都是錯的。

星期四的下午,奶奶做好晚飯後,把我從同學家喊回去吃飯。由於我想快點到朋友的家裏玩,便手忙腳亂地趕緊往嘴裏扒了飯。我一邊吃一邊心不在焉地想着朋友家的遊戲機,根本沒吃多少,碗裏的飯還被我剩下了許多。

我轉過身,剛準備走,卻被奶奶一把抓住,嚴肅地對我說:“飯都沒吃完,你想去哪兒?坐下!吃完了再走!”我嘴裏嘀咕了幾句:“哼!只是浪費了半碗飯而已,發那麼大脾氣幹什麼?”奶奶聽完後,說:“走,我帶你去看一樣東西!”

說着,奶奶把我帶到電視機前。只見電視屏幕上出現了一張張瘦得只剩一層皮的黑人的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上面是一個嬰兒,仔細一看,嬰兒居然躺在一個成年人的巴掌上,那個嬰兒餓得只有一個巴掌那麼大。“他們都是被餓成這樣的,在他們那兒,連一粒米都難找。”奶奶憐憫地說,“現在的小孩兒都不珍惜糧食。想當年,在我們那個年代,想吃飯都吃不上呢!即使有吃的,也只是一大鍋水,裏面放一點米。哪像你們,不僅有香噴噴的米飯吃,還有鮮美的蔬菜和肉。”

看着奶奶和電視上的小瘦人,我的心情凝重起來,頓時,我感到十分後悔。我想起了以前的種種往事:我經常埋怨奶奶總是爲一點兒米粒兒說我,還嘲笑她總是那麼的迂腐。而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奶奶的良苦用心。我重新拿起筷子,挑起了碗裏剩下的米飯,含在嘴裏慢慢地嚼着。此時此刻,我突然發現今天的米飯比平日的好吃了許多,便把飯吃得一乾二淨。奶奶看了,欣慰地笑了。

這件事以後,我再也沒有浪費每一點糧食了。同學們,請你們珍惜糧食吧!因爲每一粒糧食裏都包含着廣大農民們的辛勤汗水啊!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