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珍惜糧食演講稿(15篇)

演講稿2.25W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珍惜糧食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珍惜糧食演講稿(15篇)

珍惜糧食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同學:

大家好!

珍惜糧食是我們始終在倡導的事情,因爲我們要知道每一份糧食都凝聚了無數勞動者的汗水,正是有他們的辛苦付出,才能讓我們不再食不果腹,那麼如今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我們就更應該重視節約糧食這一話題,它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的,這也是我的演講主題《踐行珍惜糧食的精神》。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節約糧食的標語,但當我們看到其旁邊就是被無情丟棄的食物,每每看到這樣的想象,我都會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我也不止一次的在想,宣傳標語是否已經失去了它的作用呢?我想或許並不是標語失去了作用,而是我們的思想覺悟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在如今的生活中,我們始終在倡導“光盤行動”,因爲只有懂得珍惜,不只是一種美德,如果人人都懂得珍惜,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好,而在這樣良性循環的生活中,對於我們而言難道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嗎?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國家自古以來便在呼籲珍惜每一粒糧食,或許我們所看到的都是食物經過加工之後呈現出來的樣子,但是我們可知道任何一種糧食的生產過程都是不容易的,從播種到收割,這是經過每一位農民伯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纔得到的,作爲一名學生我們從小就接受知識的教育和人格的培養,所以我們更應該懂得去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當我們去隨意浪費糧食的時候,如今又有多少人仍然在爲填飽肚子而發愁,在我們看來毫不在意的事情,卻是他們在苦苦渴望的,我們怎能忍心。所以珍惜糧食已經不能再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了,我們應該行動起來!

我們每個人的力量看起來是渺小的,但是大家可曾想過,集體的力量,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節約一粒糧食,那麼就從我們學校來說,我們一天節約的就是xx,一年下來就會節約xx斤的糧食,聽到這個數字大家是否感到震撼呢,沒錯,這就是大家團結起來的力量,所以我們不能忽視自己的小小付出,節約每一糧食,就從我們的每一頓飯做起。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非常驚人的收穫,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就從現在做起,要相信,我們一定可以!

同學們,珍惜糧食刻不容緩,讓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我們的家園一定會更加的美好!

珍惜糧食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珍惜糧食,應該從我們自身去做起,無論如何,浪費糧食都是不好的行爲,同時我們也是要去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糧食,我想同學們都是曾經讀過憫農的古詩,也是知道我們的糧食來之有多麼的不容易。

糧食問題,其實一直都是困擾的世界的,如果有看新聞,也是知道其實還有很多的人是每一天都是無法吃飽的,甚至有餓死的情況發生,但是我們在學校在家裏,每一天都是不會餓肚子,甚至還會吃的很好,甚至到在想今天又吃什麼會好一點,而這些糧食的得到,其實並不是那麼的簡單,雖然而今科技發達了,很多的作物都是可以機械的耕種,但是依舊還有很多的糧食是需要我們人工去做的,美麗的梯田很美麗,可是梯田裏面的稻子都是農民親手去種的,很多的地方機器根本派不上用場,平時我們打掃衛生都是在說着辛苦,可知糧食的種植更是不易的。同學們,我們要去珍惜,要懂得糧食對於我們來說真的很寶貴。但我們也是可以看到,無論是學校或者在社會總是會有一些浪費糧食的事情發生,這些我們不應該去做,甚至還需要發現這些問題要去制止的。

食堂裏,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同學吃到一半就不吃了,或者覺得不合自己的口味,就這一頓飯浪費了,在平時的時候吃的零食,飲料也是吃一半就扔掉,這些都是在浪費着糧食的而沒有去珍惜,不僅僅是大米,其實很多的食物都是不容易獲取的,而我們也是要懂得去珍惜這些勞動成果,去讓自己的生活多一些理解,節約的糧食對於國家,對於那些平時都吃不飽的人,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我們節約珍惜的每一粒糧食如果用在這些地方,也是可以讓更多的人有飯吃,能吃到,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我們在浪費着糧食,但是世界上依舊有些人是餓死的,我們要去懂得珍惜,而且這珍惜也不是口頭來說說就夠了,而是需要我們去拿出實際的一個行動,去從自己做起,食堂打飯的時候,能吃多少就打多少,平時吃零食也是要懂得,自己能吃多少,就多少,而不是還去浪費。

只要我們都是行動起來,面對浪費說不,看到別人浪費的行爲去制止,我想我們的糧食也是可以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去讓社會少一些人捱餓,讓世界更好的。謝謝!

珍惜糧食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想代表陽光、雨露、清風來稱讚我們的糧食,我也想代表大米、小麥、泉水來歌頌我們的勞動者。糧食對於人類來說,是維持生活和生命的重要資源,我們人類在生產糧食的道路上飛速發展。直至今天,我們已經擁有了非常多元的飲食生活。只要一走到街上,各種樣式的麪食小吃,各種花樣的果汁飲品,還有變着法子的餐飲文化。這些都是我們日新月異的生活裏非常常見的一部分了。時代的發展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但與此同時也會面臨一些問題的產生。

隨着大家生活品質的提高,我們對糧食的追求越來越大,我們對飲食文化也有更高的期待。而在這個中間,浪費成爲了最大的問題。餐桌上的光盤行動愈來愈少,我們每個人對糧食的重視也減輕了不少。即使這是在一個新的時代,但是我們對糧食,依舊是需要去尊重和認真對待的。因爲每一顆糧食,必然都是一份汗水鑄造的。

以前我的奶奶總喜歡跟我說這樣的一個故事,那個時代的人們吃不飽,只能去挖樹皮吃,也有好多人因爲糧食缺乏而失去了生命。以前大家一起吃大鍋飯,有時候在大家都吃完之後,總有人會去鍋上挖一挖鍋巴。有時候能吃上一塊鍋巴算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絕大部分的時間裏,鍋上是沒有任何一滴糧食的剩餘的。

只有吃過苦的人才知道,缺少糧食的痛苦是多麼大。到了現在,奶奶還是儲存着那樣的一個習慣,那就是一個雞蛋是最昂貴的。至今還有很多老人一直儲存着出門給你雞蛋的習慣,因爲對於那個時代而言,雞蛋就是一個寶貝到不能再寶貝的東西。但對於現今來說,雞蛋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食物了,大量的生產,讓雞蛋成爲了顯而易見的食物,做法也是非常的豐富。

即使我們的物質非常的豐富了,但我們不容忘記的,是前一輩人在糧食方面所吃的苦。杜絕浪費,是對前輩最好的尊重,也是對糧食的尊重,更是對那些勞作者最大的敬重。希望大家今後外出用餐的時候適可而止,切不可鋪張浪費,勤儉節約是我們的本質文化,也是我們需要一直繼承的文明。

讓我們一起在今後的日子裏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吧。從我們自身做起,從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做起,珍惜每一顆食物,就像珍惜每一滴水一樣,讓這個地球,讓我們的社會和生活發展的越來越美好吧!

珍惜糧食演講稿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結晶,是農民伯伯灑下的汗水,凝結出的果實。走進食堂,撲入眼簾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顯而易見的節約糧食標語。可是有多少人是真正意識到並行動的呢?

在學校裏,老師經常跟我們提起“節約糧食”這種品德,可是中午吃飯的時候,我仍舊看到有許多同學因爲偏食,覺得這些菜不合味口就不盛了,還有一些盛的時候盛了很多,可沒吃兩口就把盤子端出去倒掉了。不止在學校裏,在飯店裏、大酒店裏,我也看到不少浪費糧食的行爲。在飯店裏,有不少人都點了一大桌子的菜,可是吃起來僅僅只是喝了一寫飲料、酒什麼的,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聊天,“吃”地差不多了就抽了幾張餐巾紙轉身走了,剩下了一大桌子沒吃多少的菜。

這些行爲習慣都是不好的,如果所有人都像他們這樣的話,那還要這麼多糧食來做什麼呢?那農民伯伯這麼起早摸黑的勞作又有何意義呢?既然你盛了這麼多菜那你就應該對它們,對農民伯伯負責。在飯店裏,那剩下的一桌子菜,我想,你應該有權利不把他們打包帶回家吧。你應該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忍受着飢餓的壓迫,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都是他們生命的渴望。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秋風颯爽,送給我們一個豐收的季節;

稻海茫茫,讓我們享受一種豐收的喜悅。沐浴在這金黃色的陽光下,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背的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

提起這些,或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了食不果腹的年代,我們現在關注的已經不再是吃飽飯,而是吃好飯了。的確,生在新時代的我們,長在新時代的我們,過着是父母提供的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但是,我們也漸漸淡忘了糧食的由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多吃,不喜歡的大多都進了垃圾桶。還記得我們背過的《弟子規》中有:“對飲食,勿揀擇;

食適可,勿過則。”前輩們留下的名言警句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要浪費。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全國的頭等大事,在我們的國徽上,就是由兩支顆粒飽滿的麥穗構成的!“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國最大的安全,前人說過“手裏有糧,心裏不慌”。同學們,不要以爲我們能夠吃飽飯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飢挨餓了。其實,我國就尚有20xx萬貧困人口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

在這個地球上,每天還有8億多人在捱餓,5億兒童食品不足,智力體力得不到充分發育,每年餓死的人至少有20xx萬!

看到這組數據,我們怎麼能夠浪費糧食,倘若我們把這些節省下來的糧食送給那些正在捱餓的人,他們一定會看作是無價之寶,倍加珍惜的。

作爲一名在校生,我想我們就從身邊做起吧!珍惜口邊糧食,減少人爲浪費。以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踐行我們新生代的風采吧!

珍惜糧食演講稿5

親愛的各位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自從遠古以來,愛惜糧食的優良品德就已經深深地駐紮在了我們的偉大的華夏的民族基因之中。自從上古時代的採集狩獵,古代的男耕女織,從《周易》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當念物力維艱,到《憫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民以食爲天,到人是鐵,飯是鋼……珍惜糧食,從海子“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到袁隆平老先生大力研發雜交水稻。一粒一香,就是中國人對於珍惜糧食最美好的情話。

糧食來之不易,是利民之本,更是立國之基。沒有來自於生活物質的基本保證,靈魂難以在其上詩意的棲息。從去年以來,非洲的豬疫,今年許多地方的大蝗災,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疫情下的糧食的減產以及停產,這些都給我國的糧食問題帶來了巨大的艱難的挑戰。更不必再提起十幾年前由於大豆危機而引起的巨大損失。這無疑是一次又一次的爲我們這一輩後代敲響了警鐘,告誡着我們要珍惜糧食的重要性。

可是,在現實生活之中,卻仍然存在着許多不珍惜糧食的不文明現象。有人說到,現在糧食正充裕,自己浪費無妨。實際上,正像我前面所說到的那個樣子,糧食危機的挑戰仍然十分嚴峻。放眼世界,目前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地區正處於飢餓的環境之下。在看到中國,中西部地區仍然有許多的兒童食不果腹……還記得記者採訪袁隆平老先生的時候,他談及早期研究,看到羣衆的飢餓,內心的沉痛以及沉痛後的飽含的淚水。時過境遷我們並不能再讓悲劇重演。

也有許多的同學說到,我已經付了錢,浪費了隨意。可是,真的能夠如此的任性和隨意嗎?於跬步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海。今天的你浪費了一盤青菜,明天的我浪費一盒的米粉,積少成多,進一步造成食物的分配不均,個人經濟浪費,國家投入浪費。點點滴滴都匯聚起來,這是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更何況說,青年是時代的晴雨表。我們對待糧食的態度,正反映出了我們對於國家,對於社會的態度,這怎麼能夠說一句我願意。也有許多的同學害怕節約,顯得不闊氣,然而節約並不是小氣,浪費也不算是闊氣。好客勤儉節約,儉以修身的美德傳誦至今,習總書記也呼籲,不要讓舌尖上的盛宴,成爲舌尖上的剩宴和舌尖上的浪費。

各位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的老校長講述校名麥田二字的故事嗎?他說,麥田在抽出枝條向上生長,人們也正在隨着付出心血的糧食的滋養下成長,願同學們都如麥田一般面向陽光,成爲我們偉大國家朝氣蓬勃的擔當青年!

同學們,在此我呼籲道,作爲麥田中學的一份子,愛惜糧食從我做起,然後以愛惜糧食爲己任,揚勤儉之風!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到此完畢!

珍惜糧食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x,很是榮幸能夠在這裏講話,說起節約糧食,這一直都是我們應該去做好的,作爲一名學生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態度,我們一定要認真做好節約糧食,過去封建社會糧食都是一個大問題,現在我一直都認清楚這一點,作爲一名學生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珍惜糧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好,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做好這些,現在生活方面雖然提高了很多,也不缺糧食了,可是我們不應該浪費,不要覺得每次浪費一點點,沒有什麼關係,事實上這是非常嚴重的,我們應該重視起來,一定不能夠忽視這個問題。

在學校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這種現象,每天吃飯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是沒有吃完,浪費了糧食,看到這樣的現象我感覺很不好,一個人浪費一點點,積少成多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量,在食堂的時候能夠看到這樣的情況,這影響很不好,這確實是我不應該有的樣子,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非常不好,近期在的工作當中我也一定會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能夠清楚感受到這些,珍惜糧食是我們應該養成的習慣,在家裏也是一樣,首先我們應該養成不挑食的習慣,很多人就是因爲挑食所以浪費了糧食,這佔了很大一部分,再有就是自己能夠吃多少就打適量的飯菜,不然吃不完也是浪費了,我們應該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我們在飯店吃飯的時候應該應該實行光盤,把點的飯菜吃飯纔好,不養浪費糧食,要是有吃不完的應該打包回家,這是我們應該做好的,應該要端正好態度,萬萬不能忽視這一點,在學習方面一定要做好相關的準備,節約糧食從自己做起,只有我們自己做好了,才能夠影響到周圍的朋友們,養成節約的習慣,還是應該從自己做起,要知道糧食來之不易,作爲一名學生我們更加應該有這方面的意識,做到這一點是非常簡單的,我們只要稍微上心一點,浪費的糧食的現象就不會出現,時間久了就會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讓我們一起努力去做好,帶頭作用很重要,不管是做什麼事情,總需要有帶頭的人,我們作爲一名學生應該有這樣的素養,在自己做好節約糧食的時候,同時也監督周圍的朋友,同學,大家一起努力,那麼周圍浪費糧食現象就會大大的減少,讓我們行動起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珍惜糧食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初三二班的xx,對於這次能夠給大家帶來這次的演講我感到十分榮幸。我們作爲中學生在我們小的時候就會聽到父母和老師教導我們要好好的孝敬長輩,當時年幼的我們並不理解其中的深意,只是想着聽父母的話就行了。但是等到我們長大一點,瞭解的多了一點開始就能夠理解了。我們作爲晚輩,在我們還小還沒有什麼自我意識的時候,長輩們就對我們有着或大或小的幫助,說句更嚴重的話,如果當初不是他們,我們都有可能來不了這個世界。長輩只是具體概括的一個詞,可以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姑姑姨姨。如果當初的時候爺爺奶奶並沒有選擇在哪個時間點生孩子,會有我們的爸爸,會有我們嗎。當然這些也都只是設想,過去的事情再這麼說也是說不清楚的。

有一句古話說百善孝爲先,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孝心一直是我們極爲看重的一點。爲什麼會這樣的,古代認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也是爲什麼他們蓄髮的原因。僅僅只是頭髮他們都不會剪掉,還有很多有孝心的人發生的故事,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對於那個時候的人來說,有孝心就是最好的品德,如果連孝敬長輩都做不到,又怎麼能夠做好自己讓他做的事情呢,或者認爲這個人人品不行,連自己的長輩都不孝敬又有什麼信譽度可言呢,這也是古代人這麼重視這一點的原因。

而現在的我們雖然頭髮可以剪了,但是擁有一顆孝心還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他們來說在我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們完全可以不幫助不照顧我們,但是長輩他們而已,我們是他的晚輩,我們的身上有着不可斷絕的血緣關係,不管是怎麼樣我們都是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在未來我們或許會見識到很精彩的世界,遇到很多有趣的人,認識一羣可愛的朋友但是在有一天這些都會離我們遠去,最後留在我們身邊的永遠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哪些長輩。長輩們對我們的好並不會要求我們回報什麼,他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過得更好,能夠在這個時候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讓自己在以後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的孝順,好好的去對待他們呢。希望大家能夠在我的這次演講之後有所體會,在以後做好自己應該做到的事情。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演講稿8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珍惜糧食 勤儉節約》

還記得那首“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首詩嗎?人們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談節約糧食是早該丟棄的陳詞濫調。如果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會發現一一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

在漠視餐桌上的糧食時,人們不曾想到,糧食危機正潛伏而來。中國的現實是人多地少,雖然,袁隆平的高產量確實解決了一部分人的飢餓問題;但糧食短缺,對於十三億多的中國人來說似乎不是一個遙遠的記憶,現實的境遇 似乎遠沒有如此樂觀,一些糧食專家的分析結果更像是一種警告: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中國在3年後可能發生嚴重糧食短缺。衆所周知,我國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進口數量在逐年增加;再過二三十年,中國的糧食供應將嚴重地倚賴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又不可能提供足夠的糧食,所以危機在所難免。到那時,你手中 的錢能填飽肚子嗎?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節約是一種光榮,浪費是一種可恥”這一口號永遠都不會過時。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爲一種美德。在內外國留學生節儉意識都比咱們本國的學生要強。每次這些外國留學生,吃完飯交餐具時,我發現他們都把飯萊,吃得乾乾淨淨,從來沒有剩下過,而咱們本國的大學生好像每天不倒掉點兒飯菜就沒面子似的,看着他們糟蹋糧食,心裏真不是滋味。他們這樣做分明是不尊重勞動者。”是啊!這是對勞動者的尊重,也是一種節約資源的社會責任。

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如今,資源、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爲世界性的課題。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爲一種新時尚,成爲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在我們享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同時,能夠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錢……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一份責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是全體國民的共識,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珍惜糧食,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現在、從自己開始吧!

珍惜糧食演講稿9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xx的xx,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勤儉節約,珍惜糧食。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也證明了這個道理: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古羅馬四處征戰,有一支亞歐大陸最強悍的軍隊,但卻因驕奢淫逸緻使古羅馬四分五裂。反之,日本著名的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地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這實在令人讚歎。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團體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勤儉節約也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現如今隨着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卻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拋之腦後,當前社會上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過度包裝、極度美化的蓄意浪費,“長明燈”、“長流水的隨意浪費等現象比比皆是。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杜絕這種行爲,要做到能夠節約能源,比如教室裏風扇,電腦,電燈還是開着,請及時將它關閉,看到水龍頭還在滴水,可以上前將它關掉,也可以時刻提醒身邊的同伴,要做到不浪費。這些生活中的小事無不體現了勤儉節約的美德。

黨中央現在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決策,並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提到“事關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羣衆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高度,並在全國範圍內大張旗鼓、深入持久地開展節約活動,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廣爲流傳的詩,相信大家都有耳聞,雖然這首詩都已爛熟於心,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完全做到不浪費糧食呢?而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在衣食無憂的時代,我們也不應該忘記珍惜糧食。

習總書記也在講話中強調,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始終要有危機意識,而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珍惜糧食是我們對農民辛苦付出的最好迴應,所以,身爲青少年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在學校裏,儘量吃完午飯,避免浪費,在外面的店裏吃飯時,要適量點菜,有吃不完的可以打包回家,做到光盤行動。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是對糧食資源的珍視,更是對國家資源的守護。厲行節約須久久爲功,只有這樣,才能使“浪費可恥、節約光榮”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最後也希望同學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秋風拂過,瓜果飄香。隨着新學期的到來,我們又一次迎來了收穫的季節。

同學們,我們應該都知道,大米來自稻穀,而稻穀又是從水稻上收穫的!這是我們的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想要一粒粒的種子變成禾苗,再一點點的長大,慢慢變成水稻!“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可的不是隻是靠着一點常識和了解就能做到的!要讓禾苗長大,要結出金黃的穀子,這還需要辛苦的勞動,用艱辛的汗水去澆灌才能最終得到收穫!

不知道,在場的同學們,又有多少能能瞭解,並做到,“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呢?從小生活在這個富裕的時代,我們早已經體會不到食不果腹的辛苦。現在的我們,過着“衣來伸手,翻來張口的日子”,根本無法體會到爺爺奶奶故事中的艱辛和困難。但是!我們應該懂得,也必須懂得!這不僅僅是過去的記憶和故事,更是來自過去精神!

節儉並不是只有在缺少的時候才做的事情,而是的我們無時無刻都應該牢記的精神!也許我們覺得飢餓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在整個世界上,這並不算是罕見的事情!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多少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正因爲沒有食物而發愁,多少,人因爲食物不足被餓死!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切切實實發生在世界上的事情。近年來,各地又爆發了蝗災和洪水,這些都是我們難以防止的災害!都是需要糧食,需要援助的時刻!

可是如今的我們呢?反觀食堂,有多少同學在覺得飯菜不合口味後就直接傾盤倒掉?有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得的東西就在我們手中滑落!

如果,我們如今不好好的珍惜這些,將來我們遇上困難的時候,又該怎麼辦呢?此外,節約也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因節約而富足,因節約而強大!

如今,並不僅僅是食物!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的用水、用電,其實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就連我們隨手使用的紙張,都要消耗非常多的資源才能產生出來!

同學們,地球的能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如今的不珍惜,終將成爲我們今後的後悔的淚水!我們的未來還有很遠,莫讓自己的未來,面對一個貧瘠的世界,不要讓自己的也眼淚,成爲最後的一滴水!

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演講稿11

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計劃的題目是:《珍惜糧食 節約資源》。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浪費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我有的是錢我浪費得起,你管得着嗎?也許因爲常見,很多人已經漠視了盤中餐的來之不易。的確,在很多人看來,重提“珍惜糧食,節約糧食”,在今天似乎已經過時了。真的是全社會節糧愛糧的意識都無需再提高了嗎?只要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會發現一一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浪費。那是不是我們的糧食已經富裕到可以不提節約、肆意揮霍的地步呢?不是,袁隆平的高產量確實解決了一部分人的飢餓問題;但糧食短缺,對於十三億多的中國人來說似乎不是一個遙遠的記憶,現實的境遇 似乎遠沒有如此樂觀,一些糧食專家的分析結果更像是一種警告: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中國在3年後可能發生嚴重糧食短缺。衆所周知,我國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進口數量在逐年增加;再過二三十年,中國的糧食供應將嚴重地倚賴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又不可能提供足夠的糧食,所以危機在所難免。到那時,你手中 的錢能填飽肚子嗎?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節約是一種光榮,浪費是一種可恥”這一口號永遠都不會過時。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爲一種美德。在內外國留學生節儉意識都比咱們本國的學生要強。每次這些外國留學生,吃完飯交餐具時,我發現他們都把飯萊,吃得乾乾淨淨,從來沒有剩下過,而咱們本國的大學生好像每天不倒掉點兒飯菜就沒面子似的,看着他們糟蹋糧食,心裏真不是滋味。他們這樣做分明是不尊重勞動者。”是啊!這是對勞動者的尊重,也是一種節約資源的社會責任。

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如今,資源、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爲世界性的課題。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爲一種新時尚,成爲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在我們享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同時,能夠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錢……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一份責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是全體國民的共識,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珍惜糧食,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現在、從自己開始吧!

珍惜糧食演講稿12

大家早上好!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鬥的階段所以都很勤儉節約。但是對於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這是幾千年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古人曾雲:勤儉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勤儉永無窮坐食山也空。這些古語意在告訴我們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的傳家寶。這些金玉良言指引着數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勤儉節約並代代相傳。

珍惜糧食是一種可貴的情懷。諸葛亮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他淡泊的心志和高尚的情懷用這樣寥寥的幾筆就勾勒出來。而珍惜糧食這件事其實也是這樣。看似輕而易舉的四個字背後承載的是李紳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沒種過土地的人不知道種地的辛苦更不知道每一粒米飯在端上餐桌前被灌注的心血。而懂得珍惜之人自古以來便如那天上的圓月稀少卻耀眼。珍惜糧食是知曉人間千難萬險後歷練的一種可貴的情懷是一種包容更是一種兼濟天下是白居易的“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古語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糧食的可貴便那樣簡單地傾瀉而出而反觀現在隨處可見的“舌尖上的浪費”它讓每一個字都那樣沉重地烙印於心間。我們被奢靡之風吹昏了的不僅是行爲還有心靈。

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倘若沒有他的豐功偉績我們也就吃不上如今的糧食作物。或許這種時候我們可以做的便是振臂吶喊: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喚醒社會示以警鐘。

民以食爲天且行且珍惜。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演講稿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五二班的肖恩一,今天我爲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古人云:勤儉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古人云: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古人又云:勤儉永無窮,坐食山也空。

古人云了又云,意在告訴我們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家寶啊!

滾滾歷史長河,多少古聖先賢。克勤克儉,如數家珍!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終成春秋五霸。

宋襄公,衣求蔽體,食求果腹。改革變法,鼓勵農桑,而列戰國七雄。

魏武帝曹孟德,布衣素食,勸婦耕織,掃平北方,縱橫中原。致使三分天下有其二。

唐太宗李世民,乘輕騎,住寒宮。減輕徭役,休養生息。纔有貞觀之治,天下爲家的盛世局面

恰恰相反,商紂王,釀酒爲池,懸肉爲林。橫徵暴斂,大興土木。牧野之戰,倒戈相向,終自焚於露臺。

周厲王,窮奢極欲,千金買笑。百姓道路以目,諸侯八方烽起。最後社稷傾覆,暴屍於荒野。唐明

皇李隆基,“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終釀成安史之亂,而揮淚馬嵬坡前。

正所謂“古往今來無不行,獨有天地常悠悠”正所謂“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勤儉節約今安在,以史爲鏡看今天!”

同學們,當你看到那用作業本紙折成的飛機,還沒有寫一行就扔掉的紙團;飯桌上一大盆沒吃完就倒掉的飯菜;滴着水卻無人理睬的水龍頭……你還會對這種浪費不屑一顧嗎?

我們開始用我們的眼睛關注,用我們的小手計算,用我們可能還很稚嫩的聲音探討:每個人節約一度電,全中國就可省10多億度電,將有多少用於發電的煤和水可留給子孫後代用;每人節約一張紙,會有多少大樹在鐵鋸下逃生……是的,只要我們每個人節約一點點,給社會帶來的就是巨大的財富!

我們要以勤儉節約爲榮,以奢侈浪費爲恥;從身邊做起,從一元錢、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支筆、一張紙、一塊橡皮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滲透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伴隨我們的一生!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演講稿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能在這裏代表高中學部發言,我倍感榮幸。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珍惜糧食,做勤勉節儉的xx學子“。

勤儉節約,永恆的話題。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將艱苦樸素作爲一種美德。聯合國專門把10月31日設立爲“勤儉日”,時時提醒人們在新世紀仍然要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德。勤儉節約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蹟,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斷繁衍、興旺發達。同樣的道理,大到一個大家——國家,小到一個小家——家庭、學校…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作爲老師以及學生的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品德,爲我們自己的國家和學校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做起呢?

第一,珍惜糧食。說到珍惜糧食,我們每個人立馬會想到《憫農》這首詩,人人張口就會背,但敢問有幾個人能拍着胸脯說:“我做到了”呢?看看我們食堂的餐廳裏,各種浪費現象比比皆是。有的同學挑食,吃幾口飯就倒掉,說這飯菜不合自己的胃口,而更有甚者壓根不吃,分好餐後原封不動將飯菜一股腦倒掉,這些現象多麼的觸目驚心啊!如果一個人浪費一點,十個人浪費一點,一百個人浪費一點,幾千個人浪費一點,那結果就不是“一點”了。所以從現在起我號召每一位老師和同學樹立節約意識,做到愛糧、惜糧、節糧,互相提醒,互相監督。

第二,節約資源。現在我們xx學校進入發展的第十個關鍵年頭,正大力提倡發展節約型校園,然而,在我們的校園中,水、電的浪費現象經常發生。比如:寢室的水龍頭忘了關,水嘩嘩流着,直到生活老師發現纔將其關上;許多同學上完廁所洗手後,不關水龍頭或關不緊,還有許多的同學接的直飲水沒喝完就倒了,浪費了大量的水。同時,在曝光臺上我們也經常看到某某教室或辦公室人走後,燈、電扇或空調未關,有時候可能真的是我們並非有意爲之,但是這直接說明我們的節約意識薄弱,在離開前只要多想一下,是不是電燈、電扇沒關,就能避免無謂的浪費。

第三,勿攀比。攀比現象在各個班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嚴重妨礙現代中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攀比是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它不是比學習、比勤奮、比文化素質,而是變着法兒比吃穿。我們要知道,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好了,但是那些錢都是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並且對於那些相對貧困的家庭來說,攀比更是一份承受不起的痛,讓父母傷心,更增加了父母的負擔。

同學們,作爲新時代的我們應該時刻牢記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這句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自覺樹立節約意識,做一名珍惜糧食,勤勉節約的xx學子吧!

珍惜糧食演講稿15

同學們:

我國雖然並不缺少糧食;但,珍惜糧食,是我們的叉務。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一天中,僅是我們中國,每年就要產生好幾億噸剩飯,一天就會浪費掉幾萬噸幾十萬噸糧食。這一粒一粒的糧食,是用農民伯伯的汗水換來的啊!我們卻不以爲然。所以,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吃飯時,不要剩下糧食,爭取做道少剩或不剩。

2、吃不了太多飯,又怕吃不飽的話多拿少取。這樣,剩下的飯就不會出現浪費的現象了。

3、家裏如果中午有剩飯,請不要倒掉留到晚上吃也不會變質。如果是晚上的剩飯,就不用了,留到明天會變質

4、看到他人浪費糧食的現象,應該及時制止,並進行教導。

5、製作節約浪食的公益廣告,並張貼在學校食堂。

6、快變質的食物要儘快食用,變質後扔了也很可惜。

7、做飯的時候根據人數而定下做飯的量,這樣就不會有剩飯了。

一粒米,一粒種子,他們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在非洲,每天都有上百的人民因飢餓而去世。同學們,從今天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