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必備】文明演講稿錦集七篇

演講稿2.56W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爲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現實社會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文明演講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文明演講稿錦集七篇

文明演講稿 篇1

同志們:

縣委、縣政府召開了兩次全縣文明創建專題會議,可以看出,新一輪全縣文明創建攻堅戰又將開始。我縣文明創建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曾經取得過令全市乃至全省人民高度認同的輝煌成績,建設文明城市普經是人民引以自豪的品牌。爲了鞏固我縣文明創建的成果,我縣又掀起了新一輪文明創建熱潮。爲了緊跟全縣文明創建的步伐,使我校的文明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今天我們召開一個文明創建專題動員會,在此我想強調以下幾點:

一、分年級、分部門召開會議,傳達上級精神,統一思想,加大文明創建力度,造成好形勢,推動文明創建工作。

二、層層動員,班主任會,全體教師會,全體學生會要反覆召開,反覆動員實施,再動員,再總結,做到家喻戶曉,人人明白。培養師生做文明人,做明白人。

三、加強值班,除績效考覈外,班主任、任課教師及後勤員工要上路,要護送學生走人行道,要學生從攤點後走。

四、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由於既將建綜合實訓樓及食堂,體育課暫停,體育組的同志組成文明創建專項治理服務隊,發現不文明現象,隨時處理。在門前安裝部分攝像頭,對不文明的行爲進行記錄通報。添置垃圾桶,確保校園及校外周邊環境安全。

五、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彙報我校的文明創建想法、做法,創辦《文明創建簡報》,從形勢上推波助瀾。做到領導的想法我們早知道,我們的做法(力所能及的)也讓領導心中有數。做到能做到的一定做到,做不好的解釋清楚。搞好“日報制”,對文明創建中涌現出的好人好事及時表揚,對拖文明創建後腿的人和事堅決曝光,簡報要切實起到輿論監督的作用。抽出蔡滿堂負責簡報的編輯工作,李超協助。

六、向上級領導及組織提出好的建議,如門前的攤點不能進校園,可進農貿市場;對亂停亂放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加大處罰力度(其中也有我校學生的車子)。

七、總的要求是對這項文明創建工作要做到領導重視,層層落實,方法得當,效果顯著,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工作責任心抓創建,抓住不落實的人和事,取得校內外階段性的文明創建成果。

糾正抓文明創建中的幾點糊塗認識。今天在這裏作一強調。在座的大多數同志之所以能進入領導崗位,都是同事中的優秀分子,都曾經是教學骨幹、業務能手。既然是教學骨幹,也能成爲文明創建骨幹。文明創建是上層建築範疇的,在進入了一定社會歷史階段,有了經濟基礎就必然促進上層建築。不重創建也就是不重政治,不重道德建設,那說明政治營養缺失,自然會影響你的業務拓展。事物都是有聯繫的,孤立的看問題,必然會把路走到越來越窄的地步。真正的骨幹要變成在各方面都靠前一步,工作的執行力度上,要具有軍人的品格,以服從命令爲天職,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

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不要怕誤了學生學習,必要的集體活動要參加。在文明創建中,值日班級要推出。只有身體力行的幹,才能悟出創建的好處及創建工作的來之不易。

現在就開始佈置,看誰行動的早,誰安排的得體,效果一定要顯著,要超前一步。要創造性地開展好校內外的文明創建工作。

文明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我是四(2)班的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守禮,和諧城市》。

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不絕。至今。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作爲炎黃子孫的一員,我想根據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心中想到的,從“待人文明——要尊敬;個人文明——要乾淨;公共文明——要安靜”三個方面,談一談文明守禮的體會,呼籲每一個xx人文明守禮,構建範文網和諧校園。

首先,待人文明——要尊敬。

孟子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關愛他人,就能收穫更多的關愛;我們尊敬別人,就是莊嚴我們自己。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狹窄的過道上,碰見一個女工,正端着一盆水上樓。女工一看到列寧,就要退回去,給列寧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這不就是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其次,個人文明——要乾淨。

夏天踩着春天的尾巴,緊趕慢趕地來了。天氣熱了,汗水就多了。有些同學,逃避沖涼,或者沖涼衝得不徹底,身上總有一股子味,常常是人未見到,味道先到了;還有些同學,就寢前,不刷牙,躺在牀上偷吃零食,錯把睡牀當飯堂,原本好好的一口牙齒,也遠近高低各不同,都爛掉了……一個文明的人首先就要注重個人衛生,當每個人都乾淨了,文明的風氣自然就遍佈xx校園了。

最後,公共文明——要安靜。

黃老師曾送給我們四(2)班四個字——靜能生慧。安靜是文明的靈魂。有的同學,不分場合,吵吵鬧鬧、喧喧嚷嚷。圖書館一個碩大的“靜”字,視而不見;課堂上,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着課,突然發出刺耳的拖凳子聲;晚修前,早到的同學安靜地讀着書,一個文明的xx人,會安靜地進教室,安靜地搬凳子,拿學習用品,因爲不敢高聲語,恐驚苦讀人。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漢代賈誼則把是否講禮、守禮看作是人與獸的區別。現代社會是一個講文明的社會,文明守禮的美德應當得到大力弘揚,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告別陋習,走向文明,爭做文明的xx

文明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晚上好!

非常榮幸今天能夠站在這裏和大家分享文明寢室感言。記得剛來融智的時候,唯一的感覺就是陌生,孤單,不安,是室友的熱情讓我感覺到了我是融智的一員,是室友的關懷驅逐了我對家的深深的依戀,是寢室讓我第一次感覺到了我在融智也有一個溫暖的家。而我們寢室在這次能夠被評爲“文明寢室”也讓我感覺到了無比的欣慰和自豪。這一年半來我們寢室雖說也有不足的地方,但大家積極打掃清潔衛生保持室內整潔,勇於報名參加學院活動,互相學習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尤其是在班裏成立學習小組後,爲了給自己小組增得榮譽,大家平時認真完成作業,期末又按時起牀複習,在考試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總結這一年多來大家在寢室的點點滴滴,我覺得一個文明的寢室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個也是最基本的就是保持寢室的潔淨與整潔。寢室是我們每天工作學習後的避風港,整潔的環境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會使我們的心情愉悅,大家共同保持寢室的潔淨,無論是休閒娛樂或是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外在條件,而大家彼此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更有利於我們的健康和學習。

第二個,作爲大學的寢室,我們應該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彼此的思考往往會形成智慧的火花。寢室成員共同學習,可以說應該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大家共同奮戰,形成的則是一支擁有無窮戰鬥力的團隊。

第三,作爲寢室成員我們應該互相幫助,彼此扶持,同甘共苦。在室友有需要幫助時,我們理所應當伸出援助之手,但我並不主張自己過多的麻煩室友,尤其是自己不必要時,真正的幫助纔有其真正的意義所在。往往我們最好的朋友會在室友中產生,對待室友我們應該富有真誠。“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做事要顧及到他人的感受,他人的情緒,不能傷感情,壞和氣。“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長處要相互學習,有短處要相互提醒,有難處要相互關心,有錯處要相互幫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我們應該同甘共苦,彼此分享快樂與憂傷。 第四,寢室生活並不是永遠都是和諧的,彼此由於觀念,生活方式不同也難免會產生摩擦,我們應該少點計較,多點寬容,大家相逢一笑,忘卻不開心的,又是彼此的依靠。阿拉伯傳說中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點他們吵架了一個還給另外一個一記耳光.被打的覺得受辱,一言不語,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們繼續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們就決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點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被救起後,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問說: 爲什麼我打了你以後,你要寫在沙子上而現在要刻在石頭上呢? 另一個笑笑的回答說 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 要寫在易忘的地方 風會負責抹去它; 相反的如果被幫助, 我們要把它刻在心裏的深處,那裏任何風都吹不到! 朋友的相處 傷害往往是無心的 幫助卻是真心的 ,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 銘記那些對你的幫助 你會發現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微笑中我們相遇,共處中我們互助,你,我,他,代表的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自己,因爲遇到你們,從此有了一個大家,因此變得擁有那份專屬的快樂。孤飛的身影從相聚的那刻成羣嬉笑,相伴而與。分享彼此的快樂,共度你我的難關。

希望大家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珍惜自己現在與室友的這份緣分,用真心對待自己的室友,互相包容,彼此激勵,共同創建融智學院的“文明寢室”。

文明演講稿 篇4

文明美德伴我行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文明涵蓋完善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說到文明美德,在我小學的時候,老師曾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在韓國,如果哪裏有難民,給他們運輸一些救災物品,當物品分配時,他們會自動排隊,並不忘說一句客氣話,用完也不會亂扔,而是自覺地放進垃圾桶。聽完的第一感覺就覺得他們有涵養,有道德觀念,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青少年吃完東西,毫無顧忌地把垃圾一扔,便一走了之。一些小孩也因爲他們大人的鼓動,在大街上隨地大小便,而毀了城市一概清潔的面貌,使得過路人或遊客也很反感,讓原先整潔別緻的風貌大打折扣。其實,中國素來就有“禮儀之邦”“文明古國”之稱,在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古國文化當中,中國洋溢着文明色彩,彰顯着文明古國的魅力。那“孔融讓梨”的典故是在告訴我們要學會謙讓,懂得尊敬他人。笑吟“負荊請罪”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了知錯就改的真諦。古往今來,多少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學習的故事很多。在今天的生活中,有不懂禮數,不講文明的“粗人”,更有一批遵規守紀,倡導美德的“新星”。學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園地,因爲每個人在學校學到的一切,都會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在校園裏,常常會看到一羣孩子在玩耍時,如果其中一個不慎受傷,另一個則是會毫不猶豫地上前扶起他,然後大家再把他背起火速送往醫院。看到同伴安然無恙時,他們便樂得合不攏嘴。過馬路時,也時而看到一兩個繫着紅領巾的小學生,扶着步履蹣跚的老人,小心翼翼地穿過斑馬線。有時,在大街瞎逛的時候,偶爾也會看見一些小朋友會掙開大人的手,跑去把地上的垃圾拾起來,然後蹦蹦跳跳的把垃圾丟進垃圾桶裏。文明美德就在我們身邊,只是生活在瑣事喧囂的人流中的人們沒有留心罷了。養成講文明的道德品質,其實很簡單,不需要費盡心思的學,也不需要煞費苦心的演,只要有一顆純樸的心,一個健康的心態就足夠了。爲了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爲了美化我們的家園,爲了讓我們生活在文明的環境中,讓我們一起努力,講文明,樹新風,遵守我們的生活原則。文明美德伴我行,天天都有好心情。

文明演講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

先讓我爲大家講述兩個事例:

第一個事例是: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爲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爲有這些不文明行爲的大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爲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爲也是國恥。

第二個事例是: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以上兩個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細節構成的,透過這些細節,我們看見了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尤其是對於我們施橋中心小學的學生來說,你們中有不少學生是經過各種途徑和努力後,才得以成爲了施橋中心小學的一員。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爲。例如,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尤其星期六、星期日教室裏、校園內垃圾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可見在教室走廊上的起鬨大鬧,走路推推搡搡,隨意撞壞門窗,也不覺心疼;再例如校園內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學校牆頭、國旗圍欄和車棚圍欄,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爲習慣,學習環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探索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爲,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爲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質建設,那我們縱然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後成材,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爲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穫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裏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爲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富的文明資訊,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我相信,我們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成一個寧靜、有序、有着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謝謝大家。

文明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樹集體榮譽感,做文明青少年。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智者和他的弟子漫步於河邊,智者問弟子:“怎樣才能使一滴水永不幹涸?”徒弟說:“將它託入掌心。”師父笑曰說:“非也、非也!將它投入大海之中。”……是啊!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融入集體中,纔不會孤獨。如果把我們福外比作美麗的大海,而我們每一位同學就是這大海中的一滴滴水珠;倘若將我們福外比作一條航行的大船,我們就是這條船上的水手。只有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船纔會順利到達彼岸。

俗話說: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斷。一個人只有在集體中才能發揮個人才能,一個集體也正因有了個人的努力才發出光芒。只有有了集體榮譽感,才能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才能團結一致,奮發向上。衆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而團結的精神離不開大家的奉獻,離不開無私奉獻的集體主義精神。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可是如果人人都少一點愛,這世界會變成什麼呢?據中央電視臺報道,10月1日國慶節,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約11萬名羣衆冒雨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週年,可當升旗儀式結束後,天安門廣場留下的垃圾,最密集處甚至露不出地面,150名保潔員人手一把掃帚,2輛清掃車,2輛垃圾收集車,以“拉網式”的排兵佈陣,用了30分鐘,清掃垃圾多達5噸之多。這極不光彩的一幕,讓人感覺大煞風景,更讓每一人有集體榮譽感的中國人深感恥辱、蒙羞。“愛國熱情很高,文明素質太差”這句話貼切的說明了我們現在許多人欠缺文明素養,而文明素養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決於集體榮譽感。

同學們,一滴水蘊藏着大海的本質,一束光反映了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個人的修養。集體榮譽感和文明習慣是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行爲情操的重要表現。文明做人,道理並不複雜,但貴在集體榮譽感和文明習慣的養成,難在長期的堅持。

集體榮譽感無處不在,成才先成人,愛國先愛校,學校是我們的家,建設靠大家,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只有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一個文明青少年

文明演講稿 篇7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一小五年級:我ii

有人說:“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金錢;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禮貌,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的話題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招手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心幫助,是與人相處時的理解寬容,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道歉,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時的一個舉動,也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或善意提醒……

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歷來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岳飛問路,曉知禮節,才得以騎馬跨天下;孔融讓梨,尊敬長輩,長期以來令人讚不絕口;楊時程門立雪,尊師重道,終成大器……。這一切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禮儀道德所在。作爲生活在“禮儀之邦”的炎黃子孫,莘莘學子,我們更應該處處崇尚文明,讓一言一行、音容笑貌展現出青春活潑、自然大方、積極向上、文明禮貌的風采。

做文明之人,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那麼,在我們的校園中有沒有不文明、不禮貌的現象呢?譬如:見到老師您有沒有主動問好;與同學交流是否從不講粗話;買飯時您有沒有自覺排隊;用完餐您有沒有隨手清理餐桌;用過的食品袋、飲料瓶有沒有扔到指定的地點;出入教室有沒有輕聲關門;每天伴隨您學習的課桌椅子上有沒有亂刻亂劃……。

一聲謝謝,等於一次情感的交流;一聲對不起,能化解劍拔弩張的衝突;一個不要緊,等於給人吹去一陣溫暖的春風;以禮待人,把笑臉常掛,你會發現天很藍,花很紅,其他的人也很友善,世界是多麼的美好,這就是禮貌的魅力所在了。

手下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雖然彎下腰撿起的是碎紙,擦去的是污漬,說話用的是文明之語,但這一切卻純潔了自己的精神,淨化了自己的靈魂,改變了自己的陋習,這就是文明的獨特之處。

老師們、同學們,做一個文明的人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把“講文明、懂禮貌”作爲我們生活的一項基本行爲準則,並把它內化爲一種自覺的行爲!當我們得到別人幫助時,客氣地說一聲“謝謝你”,當遇到老師時,微笑地說聲“老師好”,當給別人添了麻煩時坦誠地說一聲“對不起”……這些看似極樸實的話語,流露出的卻是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讓他人感受到的是100度的熱情和溫暖!

老師們、同學們,文明禮貌,重在表現;良好習慣,重在平時;社會公德,重在你我。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用每一分實際行動,做一個文明的人,一起來告別那些不文明的行爲。我相信,只要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營造出一個更加整潔、有序、寧靜、美麗、健康、奮進的靖江中專。

最後,我用一句名言作爲今天講話的結束語,“播下行爲,收穫習慣;播下習慣,收穫性格;播下性格,收穫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