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實習報告

有關電臺實習報告三篇

在生活中,報告的使用成爲日常生活的常態,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臺實習報告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電臺實習報告三篇

電臺實習報告 篇1

9月1日,我正式進入廣西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綜合廣播頻道進行實習。非常湊巧,新聞綜合廣播頻道在這一天開播了一檔新的欄目——《新聞現場》,而這也成爲了我實習期間學習和實踐的主要欄目。

透過兩個月的實習,我對廣播新聞的採編播過程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對廣播新聞也有了一些切身的體會:

首先,在採編新聞的過程中,把握好正確的輿論導向是很重要的。以此爲基礎,記者必須以辯證的思維,多層面、多角度反映新聞事實,正確引導聽衆理解新聞,讓聽衆從多方面認識新聞事件的內涵和價值。在實踐中,就是要在報道中反映出某一新聞事件或新聞現象的多個側面,反映出人物的不同觀點和看法,才能比較客觀地爲聽衆再現新聞事實。

在9月份和10月份,我分別採訪了南寧罐裝燃氣降價情況。一般來說,燃氣降價是許多市民歡迎的情況,但實際上,有一部分的市民對降價是不以爲然的,因爲他們的經濟狀況或福利,或者是使用管道燃氣的實際情況,都讓他們對罐裝燃氣降價沒有太多的看法。相反,一些經濟不太寬裕的市民卻對只降幾元錢不甚滿意。這多方面的意見在報道中都應該要有所體現,而不是片面地表達一種觀點,這樣對聽衆纔是負責任的態度。讓聽衆聽到多方面的聲音才能讓他們進行對比分析,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

其次,廣播新聞要有現場感,要生動地表現新聞事件發生的氛圍,才能讓聽衆收聽時有真實感。新聞報道有現場感和視覺化效果是《新聞現場》欄目要突出的一大特色。因此,都要求記者在新聞採訪過程中必須儘可能親自到事件現場感受現場的氛圍,並且在報道中進行描述,使聽衆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20xx中國 ——東盟博覽會期間,在南寧市一些社區舉辦了綠城歌臺的表演活動,這一類型的報道,一定要讓聽衆感受到現場的熱鬧氣氛,記者也要對現場表演的節目、觀察到的細節、演員的情況、觀衆的情況等等進行生動地描述。如此一來,聽衆才能從只有聲音的廣播報道中瞭解到表演現場的一些具體情況和細節,報道也纔會好聽。

第三,新聞要貼近民生,關注民生。當前,民生新聞在許多新聞欄目中佔有很大的比例,而平民化視角在新聞採編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就要求新聞採編人員根據大衆的喜好和需求,採用大衆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對新聞進行編輯和報道,將“硬新聞”進行“軟處理”,把“播新聞”變成“說新聞”,增強媒體的親和力。《新聞現場》欄目是進行民生新聞的報道,這要求報道不僅是大衆關心的、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新聞資訊,而且報道方式要能夠引起他們收聽的興趣。

20xx中國——東盟博覽會閉幕後,我去埌東客運站採訪了南寧開往越南的旅遊快班的運營情況。在編輯過程中,我從對客運站相關負責人進行的採訪中選取了聽衆會比較關注的資訊,如旅遊快班線路發車的情況、班次有多少、到越南的語言溝通問題等等,並且在報道開頭採用了對某一位乘客的乘車經歷進行講述的方式,讓聽衆從當事人的親身經歷中感受到開通這趟快班所帶來的出行上的變化,隨後再從點切入面,帶出對這趟快班運營情況的總體介紹,這樣使新聞報道體現出一種故事性,而不是簡單的“播新聞”。

在廣播新聞的採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除了要順應現在新聞報道發展的趨勢外,還要注意創新,即在符合廣播傳播特點的情況下,發掘新角度、新切入點,報道要注意深度,而不是簡單的敘述事實,要留與聽衆更多的思考空間。這也是我在下一步實習過程中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電臺實習報告 篇2

前言:

這是我第一次寫的社會實踐報告,以此來紀念我的第一次實習經歷。這篇報告主要記錄了我在電臺實習一個月的經歷和體會,完全從主觀角度出發。文中有引用的詞句,但並沒有抄襲他人所作(有參考報告的格式),沒有任何虛言假意,皆依現實所述、傳心中所想。我大概是個十全一美的人,成績、能力、經歷都不值得炫耀。這次實習算是我的一次改變,生活從空虛茫然到充實忙碌。我會繼續前行,尋找心的方向,尋找我人生的夢。我希望我的20歲成爲我人生的轉折。

網上流傳這樣一段話:人生最輝煌的一段時間是高考前6個月。這時你上知天體執行原理,下知有機無機反應;前有橢圓雙曲線,後有雜交生物圈;外可說英語,內可修古文;求得了數列,說得了馬哲;溯源中華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陸海百千萬;既知音樂美術計算機,兼修武術民俗老虎鉗。可謂把學生說成了“活的百科全書”。可又有俗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學生,到底是“學習生活”還是“學習生活(學習如何生活)”呢?說得好聽點,學生是青年知識分子;說得難聽點,我們何嘗不是紙上談兵的理想者。我自己就更不必說了,一個胸無點墨、固步自封、“靜”而不“動”的大學生。我用半個學期來自省、思考自己的人生,20歲的我甚至找不到一個自身突出的能力。我不禁想,乾脆就這樣把不會游泳的自己扔進社會漩渦中得了。我是把自己扔了出去,只不過是坐着熟人的車出去的。大二的暑假,我得到了一份在縣電臺實習的工作。

我並沒有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沒有懷揣着什麼遠大的抱負出來實習,我只是想從學校、從家裏走出來,體驗不同的生活,接觸不同的人。因爲我是一個不擅長交際且生活圈子很小的人。

縣電臺與影視中浪漫有情調或詼諧幽默的電臺印象相去甚遠。在我們的小城中,它只是一個爲政府服務,反映國計民生的媒介工具,可以說是新聞廣播電臺。我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參加活動、寫稿子。參加的活動多爲各種會議、巡察、儀式等。這項工作聽起來似乎可以讓人有些驕傲,一說“我在電臺實習”,就會收到諸如“很不錯啊”的稱讚。但其實是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工作,套用這裏一位前輩的話說就是“高中的文學功底就足夠了”。每次的稿子一二百字便足矣,而且很多會有材料,以及記錄的領導講話,寫稿子也多爲一個套路。可能是我沒有學過新聞的關係,所以理解的比較膚淺。當然,他們平時的工作並不只是這些。

我第一次寫稿子真是戰戰兢兢的。那是我來這兒的第二天,每個人都在忙各自的工作,我連倒茶的份兒都沒有,突然就接到任務讓我去參加活動。那種忐忑的心情就是當自己去做一件從未做過的事、而且必須完成時的惶恐不安。中午回來,我犧牲午覺時間寫稿子,就那200個字不知道醞釀了多少遍、改了多少回。下午第一時間拿給前輩看,老師們都是很有耐心、很願意教導我們這些實習生的。前輩一邊幫我改稿子一邊指導我,我的那個“套路”也是在指導之後才形成的,並不是像數學公式似的。我的第一篇稿子被改了大概80%,心裏並沒有失落,只爲這樣的指導學習感到開心。唯一的一次失落就是那位前輩對我說“寫新聞稿高中的文學水平就足夠了。”他也表揚了我一句“導語寫的不錯。”當時的確很傷心,可是也知道自己確實有許多不足之處。後來寫稿子便會仔細的斟酌,翻看別人寫的稿子學習一下,也會向前輩們請教。

即使是這樣單一的工作,也足夠我每天“三省吾身”了。我的不足之處有許多,其實在之前自己也是有察覺的。我的語言組織能力很弱,寫的文章總是長篇累牘,不能簡明突出;再有,我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差,寫的東西會顯得雜亂無章;還有,我的文學功底太淺,寫的東西不是理論性太強就是主觀意識太強。(在這篇實踐報告中應該也會被察覺)其實在社會中,我最大的弱點就是不善交際。面對陌生人寡言,不知道如何開口;面對前輩們,不知道如何稱呼,不好意思開口。雖然自己心裏門清,可現實總是不盡如人意。在這次實習中,我也會有意識的改變自己,也總結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 要大方有禮、微笑以待

“懂禮”是人際交往中最基礎的,就像在建築中的地基,這往往也是別人對自己的第一印象。對任何人都要尊重,不能趾高氣昂,也不能畏手畏腳,要把自己擺在平等的位置,對人大方有禮。關於稱呼,應該是有差異的。在我們這裏,對於資深的前輩,就會尊其爲“老師”,對於資歷略淺且年齡相差不大的就會稱爲“哥、姐”。而微笑是人類最美的語言。如果說稱呼代表着尊敬,那麼微笑則以示友好親切。像我這種不善言辭的人,微笑就更是必備的交際法寶了!

 二、 要鎮定自信、坦然自省

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不能在逆境時丟失自信,在順境時忘記自省。用兩句人盡皆知的話來勸慰:“勝敗乃兵家常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最重要的是勝而不驕,過而能改。在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這種常識性的道理自是無需多言。你不是loser,也不是聖人,自己的人生也不能用幾個字來定義。這句話也是我要告誡自己的,以此來自省。

 三、 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此也同樣適用。再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不足之處,尤其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謙虛求教更是必不可少。不過請教別人也不能事無鉅細的去問,諸如“這個軟件怎麼操作”這類問題,完全可以自行得到解決。在社會中,一定要謙虛、要好學,但不能讓人覺得無能。“這個詞語怎麼用,句子怎麼翻譯”這些都是自己的`基礎學習沒有做好,是要靠自己去積累的。對於經驗性的、技術實踐性的問題,就要做到不恥下問。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工作,沒有人有義務主動幫助自己。所以,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纔能有所收穫。

四、 要端正態度、積極面對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學習、工作、人生都要抱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自己要對自己負責。積極學習積累、積極解決問題、積極把握機會,才能持有更多人生的籌碼。我的實習是沒有工資的,更不必去考慮績效、考覈、獎金問題,我以後也並沒有打算從事這項工作。即使我偷偷懶,不去學習,不好好做,對我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在這裏,沒有人管你怎麼樣,一切都靠自己。既然身處於此,就要對得起自己。

結束語:

我們總說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無用武之地,事實也正如此。不過我認爲,無論是知識還是經歷,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我們。它們都是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基石,一步步奠基、助我們成長。從幼稚到成熟的慢慢過渡,使我們褪去一身的輕狂和戾氣,披上自己用十幾年來鑄造的戰衣踏入社會的戰場,那些過往便成爲我們如今可以站在這裏的資本。我們正青春,我們正當年,就該無畏行走於江湖,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電臺實習報告 篇3

見習第一天:揭開記者的面紗

新聞中心在電臺辦公大樓二樓右側,兩間相通的房子,約三十平方米,擺着十幾張辦公桌,只有幾個領導和編輯在聊天。我和他們打過招呼後心裏還有些怯意,但很快,他們問了我一些情況後就跟我聊起了採訪的趣事,使我放鬆了很多。從他們口中,我才知道那些空桌都是記者的,聽說他們都住在外面,一般都在外面跑新聞,領導都是透過電話安排工作,稿件則由單位郵車送來,若有錄音資料帶記者纔來這裏和播音員協商處理。

辦公室裏的人都是蠻熱情的,辦公室管財務的林姨很熱情地給我向介紹這裏的基本情況:電臺每天要播出30分鐘早間新聞和30分鐘午間新聞,均由由新聞中心負責,所以新聞中心每天要製作綜合新聞、體育新聞。其中綜合新聞包括本市新聞(本臺記者稿、通訊員稿、當地日報、晚報新聞剪輯)、國內新聞(主要是新華社電文)、簡訊(上網授國際新聞);體育新聞(上網搜尋或本市體育活動)。每次新聞的字數控制在30分鐘×200內(播音員每分鐘可播220個字)。

每個記者每個月要提供140分的稿件,一篇普通會議稿件是6分,會議有錄音的8分,通訊12分,下鄉通訊加錄音17分,個別重大新聞27分。

辦公室裏還有一位實習生,她在北京一所高校新聞系讀大三,已經來了一個月,談起採訪條條是道。她說以前在報社裏可單獨去採訪,但不能對採訪對象說自己是實習生,否則人家會認爲媒體不重視,不配合採訪。她每次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檢視記者採訪安排表,選擇自己喜歡的採訪任務就打電話跟記者聯繫,詢問是否可以跟班。我如果想跟記者去採訪也是要自己主動聯繫,雖然有些記者說有重大新聞也帶我去,但是等幾個月也未必有重大新聞,更何況記者也很忙,不一定總記得我。

上午給編輯打了幾篇短消息發到省臺,然後就是翻看以往的稿件資料。這些稿件大部分是手寫的,少量纔是打印的。這些報道幾乎全是正面新聞,且多是會議新聞,篇幅都很短小。新聞五要素作導語,正文就是用簡略的句子概括的句子事件的大意,一般來說都是用主要領導的發言來歸納。因爲上午的新聞下午要播出,所以記者沒多少時間句斟字酌,一般都比較淺顯。

第一次採訪:差點忘了正事

第三天市裏有個全市財政會議,九點開始。我8:40在市政府車場等李記者,進來的人越來越少,左盼右盼都不見他,直到八點五十八分才露面,他說記者不用提前入會場,等會兒按會議的流程只重點聽重要領導的講話就行。

我們剛入會場,工作人員就送來管財政的副市長和財政局局長的講話稿,共三十多頁。李記者告訴我,主要看副市長的講話稿,局長的屬次要的。趁着主持人講話他試了錄音機的效果————這是採訪的首要準備。首先是局長的工作彙報,李記者就拿着兩份稿在畫圈,我則按照前兩天在辦公室看的會議新聞的模式寫這條新聞稿。不久,李記者就選了副市長四段話準備錄音,其餘的劃線內容教我抄下來,結果女副市長講話時只提大題目,根本不按稿子讀。會後,當我正津津樂道副市長的美麗音色和優秀的口才時,李記者懊喪地說:“她說得是好聽,但我的錄音就麻煩了。”他要回家重聽完那幾個小時的錄音資料才能決定錄音選段,因爲我剛纔沒注意錄音的事情也就不好說什麼。

(下午,他拿了兩條新聞稿來辦公室給我看。沒想到一個會議可以寫出兩條內容不同的新聞:一條是當天的財政會議,一條是全市去年財政加大投入爲羣衆辦了實事。他做記者20多年了,有經驗就是不一樣。)最不自在的一次採訪

年初一的晚上,市政府在市區赤坎金沙灣觀海長廊和霞山觀還長廊放煙花慶祝新年。我跟黎記者八點半在赤坎觀海長廊停車場等候市長的車隊。半個多鍾後,我們和電視臺的記者按照市裏原先的安排坐上一輛面的,正在神侃時卻聽生說市領導一行已步行遠去了,於是我們慌忙下車,慌不擇道地衝過衆多車輛來往的大路向人流方向跑,追了兩百米纔跟上領導隊伍,連忙寸步不離貼着走,擔心記漏了什麼,其實整個晚上直到煙花結束,領導都沒有發表正式講話,黎記者向新聞中心主任報告了情況,主任說如實報道。對於我,整個晚上半個小時的煙花就像幾個鐘頭,爲了聽到領導的發言而沒有跟着記者到羣衆中採訪,整個晚上就跟着報社和電視臺的記者候在領導席附近,結果只記到贊助單位,連出席領導也沒記全,因爲天黑,十幾個領導在大隊武警的保護下入場離席,我根本就認不出領導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