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交通安全調查社會實踐報告

爲了瞭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我們通常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調查工作結束後,通常還需要寫調查報告。如何把調查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交通安全調查社會實踐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交通安全調查社會實踐報告

交通安全調查社會實踐報告1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支援下,“康莊工程”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中部和沿海地區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各自然村、戶之間也基本聯點成線,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爲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農村機動車及駕駛人數量急劇增加,交通參與者安全意識淡薄,道路交通標誌標線等設施匱乏,造成了農村道路交通秩序比較混亂,交通事故頻發。爲了切實掌握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狀況,作者選擇了我國東部沿海一個縣的城郊結合村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交通安全隱患普遍存在,交通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現將調查情況做如下分析研究,旨在引起各級領導及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以儘快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羣衆生命財產損失,實現和諧交通。

一、調查的基本形式和內容

(一)調查的基本形式

1.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選擇了我國東部沿海一個縣的城郊結合村,對象爲居住在該村的常駐和外來人員,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問卷98份,有效回收率98%。

2.家訪調查。調查組對50個村民戶進行了家訪,其中常駐人口家庭40個,外來人口家庭10個。調查中採取提問和反問的方式,對有關交通安全情況進行了瞭解。

3.實地調查。對村內近50公里的道路進行了實地觀測,對道路交通標誌標線等交通安全設施和道路條件進行了統計分析。

(二)調查的基本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涉及村民擁有機動車與駕駛證的申辦狀況,對交通安全常識、交通事故、交通安全管理機制以及對鄉村道路安全評價和對今後鄉村道路建設的建議等。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村民對摩托車牌證制度漠視

從問卷調查的情況看,調查對象中無車的6人(全部爲女性),佔調查總數6.1%;有車的92人,佔調查總數的93.9%。在擁有機動車的人中,既有駕駛證又有車輛牌證的54人,佔55.3%(其中16人擁有汽車,駕駛證、車輛牌證齊全);有駕駛證沒有牌證的6人,佔11.1%;既無駕駛證又無牌照的32人,佔33.6%(其中摩托車佔90%)。從數據中可以看出,農村摩托車不上牌,駕駛人不辦駕駛證的現象比較突出。這些無牌無證的摩托車駕駛人,往往認爲摩托車類似自行車,不需要太高的技術,自己在鄉間道路上簡單練習後就可以上路了,沒有必要取得牌證。同時,調查發現,農村汽車駕駛人申領了牌照後都能按有關規定參加定期檢驗,而其它車輛則處於失控狀態。

(二)村民對交通法規認識不足、交通安全意識薄弱

在調研中,設計了有關交通法律知識和安全意識的三個問題:

第一,“您是否知道且學習過交通安全法規?”。結果是:“知道且學習過”的60人,佔調查總數的61.2%;“知道但沒學習過”的12人,佔調查總數的12.3%;“不知道且沒學習過”的26人,佔調查總數的26.5%。

第二,“您是否認識所指定的交通標誌”(10個常見的交通標誌)。表示“全部認識”的24人,佔調查總數的24.5%;表示“部分知道”的58人(其中以認識2-3個者居多),佔調查總數的59.2%;表示“全部不認識”的16人,佔調查總數的16.3%。

第三,“您認爲喝酒後是否能駕駛機動車”。表示“可以”的22人,佔調查總數的22.4%;表示“不可以”的76人,佔調查總數的77.6%。

透過問卷調查和交流發現,村民的交通安全法律意識較爲薄弱,導致了大量的交通安全隱患和管理工作難度。

(三)村民對道路交通安全性認識存在偏差

調查中發現,村民對農村道路安全性的認識與其實際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不一致。當問及“您近兩年是否在道路上發生過交通事故”時,表示“發生過”的70人(事故多以輕微碰撞和刮擦爲主),佔總數的71.4%;表示“沒有發生過”的28人,佔總數的28.6%;當問及“你覺得在鄉村道路上行車是否安全”時,表示“安全”的60人,佔總數的61.2%;表示“不安全”的38人,佔總數的38.8%。也就是說,在他們認爲安全的道路上,絕大多數人卻發生過交通事故。可見,村民對道路安全性的認識存在着偏差,這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交通安全意識。

村民對交通安全的認識偏差還表現在對交通工具的使用上,當問及“拖拉機載人對交通安全存在哪些影響”時,一部分人表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方便村民的出行,對交通安全不存在什麼影響”;一部分人表示“交通法規不太懂,不知道存不存在影響”’;還有一部分人表示“拖拉機載人對交通安全存在很大的影響,一旦發生事故就有可能導致人員的傷亡”。

在調查中還發現,除了農村道路、交通設施等是交通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外,人的因素非常明顯。農村人口趨向老齡化,所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同時,隨着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涌人該地區,給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增添了很大的壓力。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從車流量相對較小的中西部地區進人經濟較爲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短時間內難以適應。主要表現在騎自行車隨意進入機動車道、任意跨越公路隔離設施、車輛橫穿道路等交通違法行爲突出,這些都爲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

(四)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前幾年,公安部推行了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五進”工程,讓交通安全常識走近百姓家庭,但由於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村民的文化素質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停留在表面上,沒有針對農村的實際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建立農村交通安全宣傳陣地和有效平臺。

(五)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有限

在有些地方,雖然建立了村級警務室,事實上農村交通管理力量非常薄弱。本次調查的這個縣,有農村交警中隊6個,配置警力37人,擔負着17鎮,街道辦事處的交通管理任務。農村交警中隊現有的警力配置,只能處於應付狀態,很難實現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部分鄉村基本上處於失控狀態。雖然每年要組織人員到鄉鎮道路對無牌,無證車輛及其他交通違法行爲進行集中整治,但管理的覆蓋面畢竟有限,成效並不明顯。

(六)農村交通安全設施不足

“康莊工程”使農村道路不斷延伸,路面條件不斷改善,但交通安全設施嚴重不足。透過調查所知,個村約50公里的道路上,只有11處設有交通標誌,沒有一處劃有交通標線,其達標率僅佔20%。一方面,交通標誌標線等交通安全設施的不足,影響了道路資訊的提供,元法向交通參與者預告前方路況;另一方面,發生交通事故後缺乏認定事故責任的依據,交通參與者權利無法得到保障。同時,由於農村道路缺乏科學規劃,事故多發路段較爲常見。

三,強化農村交通管理之對策

(一)建立健全農村交通管理社會化機制理順農村交通安全管理體制,是強化農村交通管理的當務之急。必須建立由鄉鎮領導牽頭,各職能部門協作,村幹部和企事業單位領導參與的交通安全管理協調機制,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主要抓,辦事機構具體抓,全體村民積極參與的交通管理格局。把交通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單位和責任人,建立詳細的交通安全考覈制度。對已經暴露的交通安全問題,組織公安,交通,工商,運管等部門進行綜合治理,形成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社會聯動,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社會化機制。杜心全,沈純:農村交通安全調查報告

(二)加強鄉村道路科學規劃

鄉村道路規劃是交通管理的前提條件,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透過政府的主動介入,鄉鎮,村委會與規劃,建設部門一起做好鄉村道路的科學規劃。對農村區域內的道路建設,要實行城市建設,公路部門和鄉鎮,村民委員會的有機結合。交通管理部門要改變原來"非市政道路不管轄的做法,增強交通安全的全局意識。交通管理各職能部門,要主動與鄉村和相關建設部門聯繫,介入規劃過程,發揮職能優勢,提出科學,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完善規劃設計方案,在源頭上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隱患。

(三)加大農村道路管理執法力度

鄉鎮交警中隊要加強對農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科學安排勤務開展交通秩序整治,重點查處無牌無證,拖拉機,摩托車,電瓶車等貨運機動車載人,超載,不戴安全頭盔等交通違法行爲,減少交通安全隱患。針對目前警力不足的現狀,一方面向素質要警力,對公安交通民警進行農村交通管理業務培訓,突出農村交通特色,培養適應農村交通管理的民警。同時,加強對村警務室交通協管員的配備和專業培訓工作,充分發揮這支力量在農村交通管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向社會要警力,謦力有限,民力無窮"。結合進鄉村,進學校,進單位,進社區,進家庭的"五進"宣傳教育活動,發揮村,組長與村民的距離最近,生活習慣最瞭解,溝通最方便等優勢,擴大交通安全管理的覆蓋面和效率。

(四)轉變宣傳理念,構建農村交通安全宣傳陣

農村交通安全宣傳陣地是長期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地方,要改變以往單一的交通安全宣傳模式。樹立交通安全宣傳長期性的觀念,建立村委會,小組長,戶戶聯合的交通宣傳網絡,把村組告示欄建成交通安全宣傳的主陣地,透過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和溝通,形式多樣,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交通安全宣傳,把交通安全知識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送到田間地頭,百姓家中,以改變農村交通安全宣傳不足的局面。

(五)加強農村交通安全設施建設

1、加強鄉村道路標準化建設,嚴格按照國家四級標準驗收。首先要完善對施工企業的監督制度,加大懲治力度,將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施工中,確保道路質量。同時,做好對現有道路的併線,開口等控制工作,減少交叉路口,儘量設定分隔帶,拓寬道路,清理道路兩側障礙物,保證行車視距,確保交通安全。

2、加強農村道路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道路交通標誌標線不足的現狀。對坡陡,彎急,路口,橋樑和穿越村莊,學校的路段,必須設定交通標誌和防護設施,儘可能在人車流量較大的路口設定交通信號燈,以確保過往車輛和行人的交通安全。

3、加強鄉村道路的維護工作。遵循修路,管護,受益相統一的原則,多方籌措資金,實行適當報酬與義務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把鄉村道路維護任務落實到戶,明確到人,真正實現道路維護責任制。

4、加強鄉村道路安全隱患的排查與整治工作。組織公安,安監,交通等有關部門,嚴格按照全國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方案要求,對農村道路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排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六)加強農村機動車管理工作

1、認真做好農村機動車登記,檢驗和報廢工作。嚴禁無牌無證,無保險,報廢的機動車上路行駛,切實把好交通事故的源頭關。透過不問斷地路檢路查,發現不符合安全條件的車輛一律扣留,並從嚴處理。同時,交通管理部門要積極開展車輛管理服務上門,定期到農村進行車輛登記,檢驗和駕駛證的管理工加強車輛交易場所的管理,控制報廢車輛等不法車輛的交易和流通渠道,把好車輛準人關。對違法交易市場要堅決取締,嚴禁不合格的車輛進入市場,以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確保車輛質量。

2、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交通。根據農村道路的特點和村民出行的需求,合理安排時問,在早晚趕集,節假日,春節等村民出行高峯期,加大運力調度,增加公交車輛,緩解村民出行難的問題,降低村民乘坐非法營運車輛的概率,從而減少事故隱患。

結束語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着,如何藉助"康莊工程"的大好契機,提高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創造和諧的交通環境,爲新農村建設保駕護航,是交通管理工作的嶄新課題,也是公安機關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的本質要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一定要了解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現狀,正視農村交通安全問題,採取切實可行措施,確保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和暢通。

交通安全調查社會實踐報告2

現今社會,交通問題成爲不可忽視的重要現象,因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爲此,我對大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情況做出調查,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一、大學生交通安全的概念與現狀

交通安全是指不發生交通事故或少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觀條件,即指交通參與者要嚴格遵守交通法規,進步警惕,不因麻痹大意而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學生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時的人身安全。只要有行人、車輛、道路這三個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題目,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意外,就會造成嚴重後果,斷送美好的前程,甚至生命。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交通意識淡薄,結果不容樂觀。96.7%的人有過闖紅燈的經歷,固然大家都以爲闖紅燈存在危險性,但實際上能過做到一直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少之又少。30%的受調查者以爲我們應當自覺遵守交通規則,23.3%的人以爲闖紅燈不以爲然,46.7%的人是跟隨大家闖紅燈。66.7%的人是由於有急事闖的紅燈。這些數字是值得我們警醒的,我們更應進步交通安全的意識。

二、大學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現形式

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識淡薄,很多大學生剛剛離開父母和家庭,缺乏社會生活經驗,頭腦裏交通安全意識比較淡薄。所以,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1)行走時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餘暇空閒時購物、觀光、訪友要到市區活動,這些地方車流量大,行人多,各種交通標誌眼花繚亂,與校園相比交通狀況更加複雜,若缺乏通行經驗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高。難怪上海一所著名大學的校長說:“在各個大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少數學生書讀得越多,越不會走路,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越淡薄,不僅在校園裏亂騎車、亂停車,在馬路上違反交通規則也時有發生。”

(2)乘坐交通工具時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離校、返校,外出旅遊、社會實踐,尋找工作等都要乘坐各種長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全國各地高校大學生因乘坐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時有發生,有時甚至造成羣體性傷亡,教訓十分慘重。

三、交通事故的預防

1、進步交通安全意識

大學生髮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麻痹、安全意識淡薄。作爲一名在校大學生遵守交通法規是最最少的要求。若沒有交通安全意識很輕易帶來生命之憂。

目前,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還處於宣傳教育階段,遠未達到有計劃、有目標、規範化教育的層次,但安全教育決不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交通安全教育是維護大學生安全的一項基礎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終是貫串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發生學生交通安全事故,不僅僅是個別學生受到傷害的題目,還會牽動學生家長,波及其他學生的情緒,影響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還會影響到局部地區的社會穩定。因此,我們要把做好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進步到能否營造優良育人環境;能否維護校園和社會的穩定;能否實現高校的教育培養目標這一高度來熟悉,時刻把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學校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實現全員、全面、全過程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要始終貫串於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全過程中,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恆,使學生安全地度過大學生活時期。

2、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除進步交通安全意識、把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外,還必須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才能保證安全。以下兩點是大家必須把握並要在日常生活中嚴格遵守的。

在道路上行走,應走人行道,無人行道時靠右邊行走。走路時要集中精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與機動車搶道,不忽然橫穿馬路、翻越護攔,過街走人行橫道;不闖紅燈,不進進標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險”等標誌的地方。

交通安全調查社會實踐報告3

隨着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廣大農村地區的交通條件日益完善,鄉村道路發展迅速,大部分地區已實現村村通公路。但由於種種因素,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這給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與損害。農村居民交通安全意識如何呢?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農村居民交通安全意識的調查實踐活動。

一、實地調查:

我們主要在進鎮的一條主通公路上,連續兩天對過往車輛及道路,進行了一系列有關遵守交通安全法規的情況的觀察和記錄。

經過兩天的實地調查,我們發現:隨着農村小康生活建設步伐的加快,我鎮居民的私家車擁有量也迅速增加,因而街道上日益增多的大大小小來往的車輛,再加上形形色色的摩托車和電動車,圍堵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甚至亂停亂放車輛,這樣就使通行更加困難,車輛之間偶有發生碰撞,因此街道交通安全就產生嚴重的隱患。

其中,我們也向一些駕駛員,特別是摩托車與電動車的駕駛員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一些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意識十分薄弱:摩托車沒有牌照,摩托車與電動車駕駛員沒有戴頭盔、穿拖鞋駕駛,甚至超載現象等等。

二、訪親走友:

首先,我們帶着有關交通法和交通安全意識兩方面的問題走訪了鎮上居民。我們瞭解到,許多人認爲農村交警少,也不會過多地進行檢查,偶爾檢查一次還能繞道走開,所以爲了貪便宜省幾塊錢,摩托車就沒去辦牌照和考駕照;而在秋季大豐收時節,大量的貨物使農民不再顧及交通安全的隱患,僱用車輛開始超載運輸,人貨混裝;大豐收後,農民們歡喜地湊在一起喝酒吃飯,所以酒後駕車也隨即發生了;有些居民爲了徒方便,騎摩托車就不佩戴安全帽和符合要求的服飾了;有些還經常亂擺放車輛,使道路不暢通。

接着,我們走進了校園,詢問了我們的朋友——同學和老師們。經調查發現,學生們的瞭解範圍有限,我們老師也檢討,交通安全知識也沒有過多的傳輸給學生們,所以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也較爲薄弱。

最後,我們還了解到,政府及相關部門對鎮上居民的交通法制知識的宣傳力度也不夠,沒有建造停車場,街道旁停泊處也沒有相關指示和標語,因而使居民的意識不夠強烈。

綜合上述調查訪問的情況,我們看到農村居民交通安全意識十分淡薄。特別是近年來,我鎮居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科技發展的迅速,也使農村與城市的聯繫密切起來,而交通的作用尤爲重要,所以應加強居民交通安全意識。爲使居民的安全得到較好全面的保障,我們應該要採取應對措施,解決居民交通意識薄弱的缺陷:

一、要加強宣傳力度。

有關部門要透過各種形式宣傳交通安全法規知識,宣講交通事故警示案例,增強農村居民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規的意識;特別是學校,要對學生進行多次宣傳相關知識,也可進行交通安全知識講座,學生們也可以組織起來進行:交通安全知識的手抄報比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徵文比賽和黑板報評比等活動,加強學生自身對安全知識的瞭解,從而減少學生交通事故的隱患。

二、要加強檢查和管理。

1、可以向附近的派出所要求,讓他們加強在各地的巡查,檢查駕駛員及其車輛,看是否可以行駛,使酒後駕車、超載、人貨混裝、亂停放車輛等問題得以減少發生。

2、向政府反映,希望他們可以開展交通安全知識方面的活動,如放映相關電影或新聞,張貼宣傳冊和提示標語等。同時,還可以向政府提議,可以出資建造停車場,使街道暢通,不出現擁堵;或者在指定停車地點放置類似“車輛停泊”的標示牌,或劃分停車的地域等。

3、政府應向上級反映情況,加強交警對農村道路的巡邏,嚴格執行駕駛員的駕駛要求、車輛牌照,用檢查的手段促使摩托車主上牌、考證,提高思想認識,提高駕車技術,進一步強化居民的交通意識和安全。

希望上述的意見,相關部門及組織可以積極採納,從而使我鎮居民和學生的安全得到較高保障,使悲慘的事故不再上演,每個人都可以在安全的交通環境下快樂幸福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