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大學生暑期參加社會實踐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暑期參加社會實踐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暑期參加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暑期參加社會實踐報告1

xx月24號,參加此次活動的同學在xx鎮中集合,主要說這次活動的大概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項。那天,寒風習習,但是還是有很多同學積極參加此次社區服務活動。因爲經費不足,參加此次活動的同學都自願捐款來支援此次活動。這讓我很感動,作爲一名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對自己來說既可以增長見識又可以鍛鍊自己,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25號,我們第六組是採訪鄉鎮司法所所長。他很可親可敬,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熱情的迎接了我們,接受我們的採訪。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顯得有些拘緊,不敢放鬆,但在他的鼓勵下我們也慢慢放開了,與他進行了開心而又有意義的談話採訪。透過這次採訪,我明白了禮儀的重要性。雖然在學校的社團我是公關部的部長,但在這次的採訪中,我還是深深覺得自身的禮儀知識是不足的。理論知識也要與實踐很好的結合纔是最好的。今後,我會更加努力的學好社交禮儀,讓自己的知識庫更豐富。其次還要加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於一些突發情況要靈活。

27號,在xx鎮峽山派發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政策宣傳資料。每個小組都派幾個人去分發資料,併爲當地居民講解。我們每個人都很積極的去分發資料,雖然大家都互不認識,但是我們在活動中都不約而同地進行着默契合作的鍛鍊。我感受很深的是,大家都有很強的集體意識。接着選出來的二十人跟着副書記步行去了xx鎮敬老院。路上,當地居民看到我們一羣人浩浩蕩蕩的,就對我們說,大學生就應該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積累經驗,祖國的明天就靠我們去建設。到了敬老院,雖然我們和那裏的老人都不認識,但是他們還是露出了笑容來迎接我們。我們給他們送去了一些慰問品,並和他們合影留念。當我們要走的時候,有些老人還是捨不得的。其實老人的心願是很簡單的,就是和自己的子女在一起,安享晚年。家裏有老人就是擁有一塊寶,不要覺得要照顧他們而感到麻煩。當初他們含辛茹苦的養我們,是那麼艱辛,我們應該要懂得感恩。感恩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感恩他們的養育之恩,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他們感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懷,讓他們可以享受天倫之樂。

28號,,我們上黨課觀看了紅色經典電影,又一次重溫了歷史,深知今天地和平世界、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就應多學習先輩們的艱辛與拼搏精神;聽了《大學生就業政策及方向》的知識講座,現在的我們不能在茫目、無計劃、無目標的去生活,應找到自己人生中切合實際的目標,併爲此付諸自己的努力,並實現它。29號,每組派兩人一男一女組合,去敬老院打掃衛生。下午三點半在xx鎮中進行友誼籃球賽。

張瑞敏曾說過:“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感觸最深的是萬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斷克服困難纔會成功,做事要認真踏實。假如我不去認認真真地做一遍,就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樣“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自己體驗了纔會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報。只有認真做了,纔能有所得。認真學習了,會有好成績;認真工作了,會有成果。透過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結果如何,那個過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透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擴大了視野,對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爲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更加應該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爲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只有透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幹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大學生暑期參加社會實踐報告2

今年暑假我參加全國大學生綠色營,懷抱着環保的理念奔赴了東北地區,探訪溼地。其間和打工者,當地居民,旅遊者,政府官員,以前的老營員相互交流,當然還有我們26位來自全國高校懷抱環保理念的大學生。在這其間我們相互交流環保,推廣了學校,和社團的環保理念,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學會了感恩,學會了融合不同的理念,學會去接受以前不能接受的東西,20天短短的日子裏面,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因爲我們共同堅持的信念,共同去爲我們所宣傳的保護溼地這理念去努力,唯有擁有相互的信念方能有相互融合的基礎。我們是一羣未開發的荒野草地,卻透過這次的活動給我們埋下了一顆綠色的種子,我們再後期活動結束後,依然相互交流着最近看見的環保資訊,瞭解更加多的知識。我們一直明白一個道理,熱情很重要,能力更加重要。唯有擁有能力,我們才能去爲我們的理想而奮鬥,而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我們需要實踐,需要去探訪,唯有了解了實情,我們纔有發言的權利。唯有擁有專業的能力,我們纔可以提交更加好的方案,去推動環保方案的實施,帶動更加多的人蔘與到環保這件事情。每個人的一點點力量都會是未來世界的資源,可持續的發展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說說而已,更重要的是實事。說環保人人都可以,可是爲環保做出貢獻卻很少人去堅持,這是環保在這一時期遇到的問題。在普遍的認知裏面,更加多的人看見的是當前的利益,方便快捷的服務,新奇漂亮的東西,而這些帶來的危害或者是隱藏的危害一直被忽略着。

我想在環保路上一直前行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會和很多人的思想有衝突,也會和很多GDP有衝突,可是我僅僅希望世界可以變得漂亮一些,變得山清水秀,變得潔淨,變得人人互助,鳥語花香的樣子。不在出現大面積的霧霾,不在出現因爲人爲的運動而導致泥石流,山洪,乾旱,局部不穩定的降雨。這次回家在路上的感覺特別的深厚,從哈爾濱到海南,在車上堵了三天三夜,看到那個泄洪的解放軍,在不聽的奮戰在第一線,隨時可能會失去生命,在想爲什麼如果沒有這個山洪,他們現在不是應該在家中享受着家裏面面妻子和孩子的溫暖嗎?何必大晚上的出來那麼的辛苦危險的幹活呢?如果是在工程最開始的時候,做好安全的防範,或者更加的注意到對自然的影響,去達到一個自然與人和諧的狀態,這樣不是既不會有人員傷亡,也不會有財產的損失呢!一種可持續發展不能僅僅是口號,更多的應該是實踐。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暑期的二十天,認識了26個人,來自24所大學,分佈在全國的各個地區。20天的友誼,可以做到去24所學校蹭飯,在地區陪同去遊玩,有人陪伴的感覺總是很棒的,尤其是有共同話題的人兒,更加是可遇不可得的。有幾個患難之交,有可以談論環保的,有可以一起堅持下去的理由,很甜蜜的感覺。

從最初沒有開始的營期,在北京活動三天,一起擠公交擠地鐵,一起去拜訪綠色營創始人唐錫陽老師,一個87歲的老人,依然可以吐字清晰,頭腦清楚,可以自己去走路爬山,那種向上的生命力,那種堅持執着,總是會被深深的吸引着,這也許就是氣場吧。還有去掃墓,去爲馬霞阿姨掃墓,阿姨是美國人,卻爲中國的環保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是唐老師的妻子,在臨死之前依然堅持着讓湯老師出營,爲保護雲南的滇金絲猴奮鬥。這種無私的.情懷,有幾個人可以比擬。她所說的一段話,一直在我們之中流傳。一個人死去是不可避免的,可是關鍵 看是否死的有價值。有句話說的好: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卻死了。一個沒有目標的人,變社會完全同化的人,沒有自己個性的人,其實很悲哀。再就是夜遊北京,一羣人去壓馬路,以前從來沒有看過的北京夜景,才發現我們的所在地方是多麼的美麗,繁華,夜晚的時候的靜謐。在以後開始的營期,前往哈爾濱的路上,看見不同的風格,從未見過的大面積的稻田,海南都是小片的精耕細作,不一樣的感覺。還有很高大的山峯,筆直的樣子,發現原來自己以前看到的都是山丘,而在北方看到的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山。行萬里路看萬卷書真的太有必要了。以前看到的描寫東北的書籍,在親自的感受一把,那滋味真的屬於懷念的感覺。之後的培訓,有很多的老師,有東北林業大學的教授,環保局人員,農墾總局局長,青年委員會主席,以前的老營員,幫我們培訓了很多的知識,發現專業和業餘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所站的立場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不身在其位不知其艱辛。所以需要去體諒每個人的難處,學會諒解和換位思考。最好不要給別人提意見而是個別人提建議,因爲前者看到了更多的是別人的缺點,而後者則是在主動的幫助別人呢,這一點會更加的重要,幫助和站着下指揮,有太大的區別了。

這個暑假在家的時間很少,在外的時間更加的多,回家後每天都在給爸媽做飯,感覺很溫馨,爸媽畢竟很忙,需要去爲爸媽做點事情。這次本來是打算不回家,後來爸媽意見很大。回去後又心疼說,坐車那麼久,不如在北京待着。爸媽總是這樣,總是想看見自己,又捨不得自己很辛苦的樣子。總是口是心非,但是出發點總是會爲自己去着想。靜下心來去體會他們,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