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論休閒體育之瑜伽教師培養的重要性論文

論文9K

一、瑜伽運動的起源

論休閒體育之瑜伽教師培養的重要性論文

瑜伽起源於 5000 多年前的古印度時期,其發展與傳承隨着時期變化而變化。在全世界普遍流行。目前,瑜伽早已遠離宗教的神祕面紗,體式也有所簡化。在傳播過程中,各國對其形式進行選擇化本土化改造。“‘瑜伽’(yoga)是古代梵文詞的音譯,其意義有多種,如駕馭牛馬,捆綁,自我和原始動因的結合或一致,獲得智慧等等。瑜伽的引申義爲“‘拓展靈性的方法’,將人的各種能力連在一起[1]。筆者認爲將人的各種能力連接在一起的意義其實就是將身和心的連接,身心放在一起來說的概念是印度獨有的,很多西方醫學文化會將身體和心裏還有生理分開講述,認爲他們是無法放在一起來看待的,而中國的中醫面對病患時,往往會進行(望聞問切)來診斷病人的狀態,這是基於陰陽、五行、元氣這些概念進行治療。所以在中醫層面上對於患者的身心和生理上也很難做出一些判斷。

瑜伽的起源將身心和生理做出了很好的連接,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印度古代哲學中最早經典《瑜伽經》中指出:“瑜伽是對心靈變化的抑制[2]。”印度大哲學家帕坦伽利的闡述讓我們對待瑜伽這門學科有了更深的體會,瑜伽不僅僅只有體式,他擁有着我們不知道的大思想和大智慧。當我們剛剛接觸瑜伽是隻是接觸他的初級,也就是如何控制我們的思想,如何聯繫體式,然後才能昇華到如何對生活和自身的一個覺悟和感知,這是一個由少到多,由無知到已知的一個過程的積累。《瑜伽經》中認爲,‘制戒、內製、體式、調息、制感、總持、禪定、開悟是(瑜伽的)八支’,這八個要素,我們又可以歸納爲五大類:一是身心禁戒(外在禁戒與內在禁戒);二是調身(體位);三是調息;四是調心(冥想);五是禪定解脫[3]”。瑜伽的真正意義其實是身心靈的結合,也就是意味着是精神層面的學習。瑜伽從證悟手段上可分爲業瑜伽、智瑜伽、奉愛瑜伽、王瑜伽四大類,每種類別雖然修煉的.形式和方法不同,但是最後想要達到的境界是相同的,就如同道家得道,佛家成佛一樣,瑜伽最後想要得到的就是三摩地。四種瑜伽種類的證悟不同,業瑜伽側重從行爲證悟;智瑜伽側重透過知識來證悟;奉愛瑜伽側重透過對道和衆生的愛而證悟;王瑜伽側重透過戒律、體式、冥想等方式而最終證悟。

不同的流派在習練時採用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不同:例如,艾揚格瑜伽是艾揚格大師用盡畢生所學,透過自身不斷的調整將身體的正位和順位,精準的瑜伽練習傳遞給學生,並且透過輔具的幫助可以使初學者也可以很好的習練瑜伽;高溫瑜伽的習練者往往都是一些減肥的熱衷愛好者,他們在室內溫度高達38-40攝氏度的教師進行練習;流瑜伽的流暢性如行雲流水一樣綿延,結合了各種姿態柔美的舞蹈和動聽的音樂將瑜伽體式優美的展現;陰瑜伽幫助習練者更好的沉心靜氣,培養耐心和堅韌的性格。透過一種安靜的瑜伽鍛鍊方式,放鬆肌肉,拉伸肌肉羣和筋膜,保護骨骼。還有更多的瑜伽分之在不斷地被瑜伽愛好者所喜歡學習,那麼瑜伽老師的培養該如何進行呢?

二、瑜伽教師的素質培養

作爲一個資深的瑜伽教師應給具備的素質應該包括:瑜伽的思想品德素質、基礎的瑜伽知識素質、熟練的瑜伽體式素質和瑜伽中身體和心靈層面的素質。瑜伽要是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品行和品德,作爲瑜伽教師,應該具備其應有的瑜伽思想品德素質,瑜伽八分支中的前兩支就很好的詮釋了該點。基礎的瑜伽知識包括瑜伽哲學、瑜伽解刨學、和瑜伽心理學等,作爲一個具有優秀的專業知識的瑜伽老師通常要將瑜伽這門大哲學領會的透徹,才能透過自身的闡述講解傳遞知識和能量給其學生。

熟練的瑜伽體式則體現爲瑜伽的第三分支,體式。我們往往想透過體式上的完美去展示給人們瑜伽的意義,然而,真正的體式並不是這個本意,體式的意義是需要教師的不斷研習,將體式知識傳遞給學生。最後是身體和心靈層面的素質,體現在瑜伽教師的內修。瑜伽教師不同於健身教練。一個瑜伽老師除了要傳遞體式同時還要傳遞精神,更多的意義爲傳承。這就體現一個瑜伽教師的責任心,瑜伽老師要透過一些激勵和感染的引導詞幫助愛好瑜伽運動的習練者們找到更多的自信。尤其是很多剛剛開始學習瑜伽的同學,很難適應對身體的肌肉和韌帶調整的過程。熱別是到了一些難度較高的體式時,無法完成是,很多瑜伽愛好者往往會特別沮喪,失去信心。瑜伽老師要在這時儘量的幫助學生重拾信心,恢復自信。

參考文獻:

[1]柏忠言,張蕙蘭.瑜伽:氣功與冥想[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8

[2]陳碧清,吳龍.高校開設瑜伽課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5

[3]景麗.瑜伽初級入門[J].南京:廣西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