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談即興伴奏技能在高師鋼琴教學中的滲透的論文

論文1.32W

【摘 要】高等師範院校的學生大多是成年以後纔開始學習鋼琴演奏的,所以如何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即興伴奏,把伴奏教學和鋼琴教學很好的結合,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客觀條件,既掌握基本技能又能提高實際運用能力,乃本文討論的主題。

談即興伴奏技能在高師鋼琴教學中的滲透的論文

【關鍵詞】即興伴奏 教學 滲透

高等師範院校音樂專業主要是培養具有一定音樂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勝任中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由於目前高等師範院校的學生進校大多是18歲左右的成年人,由於生理條件、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再加上目前大多數鋼琴教學方法及教材,基本都是根據少年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幼兒開始根據不同的年齡特點編配,缺乏一套完整的成人學習鋼琴的教學方法和教材。以上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學生很難在鋼琴演奏技能、技巧方面有很高造詣,而中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全面發展多方面的能力。本文將對如何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滲透伴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作一些探討。

彈奏鋼琴的技術技巧猶如浩瀚的海洋,包羅萬象,種類很多(在本文不作專門的論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發現,一些學生可以完成一些高難度的練習曲和樂曲,但對一些簡單的歌曲伴奏,卻不能完成,這就說明是一味的追求技術技巧,而忽略了實際運用能力的學習。爲此,筆者將從五個方面的鋼琴教學內容來談一些體會。

一、基本練習——音階、琶音的學習

音階、琶音的彈奏是我們每個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目的是透過音階、琶音的學習,使我們的手指從十個變成幾十個流暢的彈奏。很多學生學習兩三年以後,基本都能流暢並快速的跑動常用大小調的音階和琶音。但學生在熟練跑動音階琶音的過程中,並不能運用於實際,主要表現在:首調概念不明確、對各種不同調的音級的鍵盤位置不熟練、不能很快的找出指定的音級,結果進入伴奏學習階段後,加上和聲的運用,學生就顯得非常困難,這就說明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忽略了彈奏音階琶音。另外一個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透過音階琶音的練習,熟悉、掌握各種不同調的各音級在鍵盤上的位置,爲以後的即興伴奏打下基礎。筆者在教學中採取了以下一些方法:在彈奏一個新調的音階、琶音之前,首先讓學生照着樂譜反覆用首調唱名法唱出音階琶音及終止式,然後按照指法“空彈”(在假想的鍵盤上彈奏)音階琶音及終止式,仔細想象每一個音級在鍵盤上位置,邊彈邊唱,並找出該調中具有典型意義的音級,並記住在鍵盤上的位置,學生基本熟悉以後,就可以在鍵盤上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隨時叫學生停在某一個音上,讓學生馬上說出該音級在該調中的級數,並用首調唱名法唱出來,如此反覆訓練以後,學生就會基本熟悉該調各音級在鍵盤上的位置,然後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簡單的兒歌或者是簡單的練習曲,讓學生在該調上彈奏,要求指法要流暢,正確分句。隨着練習曲調的增多,就可以要求學生在不同的調上做移調練習,這樣堅持練習,學生就會熟悉所彈奏的每一個調的音階,爲以後的即興伴奏學習打下基礎。

二、練習曲的學習

練習曲的彈奏是學生學習、掌握彈奏技術技巧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大量的技術技巧都要透過練習曲的學習才能得到,在練習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白練習曲中所練習的技術技巧是什麼,透過這首練習曲的學習,要掌握什麼樣的技術技巧,還要要求學生學會分析樂譜,包括旋律特點、節奏特點、伴奏音型等內容。在學習了和絃等樂理知識後,還要對和聲進行分析,明確所使用的和絃。車爾尼599之29、38、40、56、65等以及849之6、11等這些練習曲左手的伴奏音型就是我們常說的半分解的伴奏音型,比較適合用在情緒活潑、歡快,舞蹈性節奏較強的歌曲伴奏中;如車爾尼599之25、55、58、84,849之26等一些練習曲,左手連奏的伴奏音型聽起來比較柔和、連貫,但又有較強的節奏感,適合用於比較抒情,節奏感柔和的舞蹈音樂和抒情歌曲;再如車爾尼599之14、20、23、28等一些練習曲左手的伴奏音型是全分解和絃伴奏音型,採用斷奏的方法,這種伴典音型和聲織體較疏,容易突出主旋律,適合用於輕快、活滾的兒童歌曲;再如:車爾尼599之30、31、36、54等練習曲,左手的全分解琶音音型伴奏非常的柔和、連貫,可以用於節奏舒緩,抒情性較強的歌曲伴奏之中。

三、樂曲的學習

在樂曲的學習中,除了技術方面和音樂表現方面的問題以外,還應該着重強調音樂的句法感和層次感,因爲在歌曲伴奏中,這兩個方面顯得尤爲重要。伴奏是爲演唱者服務的,是爲了烘托歌曲的情緒,豐富歌曲、演唱者的表現力,伴奏者就要很好的把握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根據歌曲和演唱者的需要,恰如其分的.處理好伴奏音樂的語氣、語調、句法和層次,養成一種嚴格遵守音樂的語氣、語調、句法的習慣,特別是古典時期的小奏鳴曲和奏鳴曲,在這幾個方面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節奏上要求非常嚴格。如果學習能夠做到嚴格的要求自己,仔細的進行練習,那麼在今後的伴奏中,就會做到心中有數。

四、踏板的運用

“適宜的踏板法是一位具有藝術才能和高超理解力的標誌。踏板法——爲音色,爲洪亮度,爲延續某些音——是一門藝術,但它必須基於歷史的考慮以及作曲家意圖的理解”,這是美國一位國際公認的音樂會鋼琴家、錄音藝術家和鋼琴教師約瑟夫·班諾維茨在他的《鋼琴踏板法指導》一書中,對鋼琴踏板作用的精練的描述。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就要嚴格的按照作品的要求、風格恰當的使用踏板,並隨時充分的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辯踏板的效果,以便

在伴奏中能很好的適當的使用踏板。

五、復調作品的學習

鋼琴伴奏中最重要的是和聲織體,而和聲織體是多層次、多線條、立體化的,那麼,我們在彈伴奏時就必須具備立體化的思維。復調作品就是對學生進行立體化思維訓練最好的教材,特別是巴赫的創意曲和平均律,這也是目前鋼琴教學中普遍採用的教材。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着重強調學生注意作品中聲音的層次、各聲部的旋律線條以及和聲的織體結構,強調學生要善於用聽覺去感受、去鑑別,形成多聲部的思維,這樣長期堅持練習,學生就會在件奏中隨時注意伴奏音樂的聲音層次、和聲織體的結構等因素,更重要的是透過長期的練習,學生的視奏能力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這樣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總之,在高師鋼琴教學中,滲透伴奏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是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需要我們每一位高師的鋼琴教師去研究和努力,以培養出符合我們的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的高索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聰,韓冬.鋼琴即興伴奏教程.人民音樂出版社.

[2](美)約瑟夫·班諾維茨著,朱雅芬譯.鋼琴踏板法指導.上海音樂出版社.

[3]黃鐘.注重培養鋼琴學生的立體化思維.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4,(4).

[4]趙曉升.鋼琴演奏之道.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