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數字出版在科技期刊中的推動力論文

論文8.06K

資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創新發展。它們與出版業不斷融合,逐步產生了新的出版形態一數字出版。數字出版是指以互聯網爲流通渠道,以數字內容爲流通介質,以網上支付爲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發行方式。目前一般認爲,數字出版產品包括數字圖書、數字報紙、數字期刊、數據庫出版物、手機書、手機報、手機刊、手機音樂、電子書、動漫和網絡遊戲產品等,它們一般透過互聯網發送到用戶的個人計算機或其他設備上,也可以透過無線通信網絡發送到用戶的移動接收設備上,如手機刊等。

數字出版在科技期刊中的推動力論文

科技期刊是發佈知識創新成果、推進學術資訊交流和促進科學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爲科技期刊數字出版開闢了廣闊前景。國外出版集團在20世紀末紛紛轉向數字出版,經過10多年的發展,涌現出數字出版相關技術,並形成了數字出版盈利模式。數字出版的興起和發展,使得科技期刊的出版形式、傳播手段、閱讀方式、市場主體乃至盈利模式等發生了巨大變化,並導致整個傳統出版行業面臨結構性轉變;然而,與國外成熟的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相比,我國的期刊數字出版還處於初級成長階段,距離完成向數字出版的成功跨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國際上領先的出版集團相比,國內科技期刊出版單位由於其小、弱、散的特點,並受到體制機制的制約,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數字出版盈利模式,對數字出版相關技術也很陌生,這成了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的瓶頸。雖然這些出版單位在數字化浪潮中躍躍欲試,但又望而卻步。

本文對數字出版的概念和特徵、興起和發展、數字出版的相關技術、國內外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盈利模式、科技期刊在數字化進程中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幾個方面作一綜述,以探索未來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的發展方向和思路,從而加快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發展的步伐。

1.數字出版的概念和特徵

數字出版發展迅速,對於數字出版的概念,人們的認識在不斷深化。綜觀迄今出現的一些數字出版定義,不同學者有着不同的理解。

2007年,澳大利亞學者提出:“數字出版是依靠互聯網並以之爲傳播渠道的出版形式。其產生的數字資訊內容建立在全球平臺之上,透過建立數字化數據庫達到在未來重複使用的目的。”這個定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數字出版中,出版單位將內容資訊以編碼數字流的形式透過一定方式提供給消費者,而把編碼數字流還原成文字、符號、圖像、聲音等時,則需要專門的設備,如計算機、手機、移動閱讀器等。

國內學者把數字出版概括爲“只要使用數字化的技術手段對出版的整個環節進行操作,都屬於數字出版的範疇。它包括原創作品的數字化、編輯加工的數字化、印刷複製的數字化、發行銷售的數字化和閱讀消費的數字化”。中國版協電子與網絡出版專業委員會副祕書長王勤認爲,數字出版包括幾個方面的含義是出版過程的數字化,包括編輯加工、印刷等;二是產品形態的數字化,也就是在出版介質上呈現出可交互的數字化產品;三是產品運營的數字化,即形成一個收費系統,使終端的內容發佈能夠變成前端的收入,從而形成一個閉合的產業鏈。傅強&]認爲:隨着數字出版範圍的延伸,數字出版已經從狹義的概念演變爲內容發佈與資訊服務的代名詞,傳統出版單位應該從單純的內容提供商向內容服務商轉型。

數字出版不是把紙質出版物單純數字化的過程,數字出版應該有3個延伸:向知識資源的深度加工開發延伸,向多種媒體結合運用延伸,向服務延伸M]。其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內容生產數字化:數字出版產品都要求有一定的數字檔案格式。爲了方便將不同格式的數字檔案相互轉化,對內容中的各種元素進行標準化的標引處理是必不可少的。國際上通用的處理方法,是利用“可擴展標記語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進行標引。2)管理過程數字化。3)產品形態數字化。4)傳播渠道網絡化。5)採用超文字連結,方便讀者獲取資訊1810。

2.數字出版的興起和發展

世界範圍內數字出版的興起是在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快速崛起之後。國際上領先的出版商,包括Thomson、JohnWiley、Springer、Elsevier等大都在20世紀末期開始轉向以數字化出版。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完成了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成功跨越,其數字出版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如在過去的幾年中,傳統紙質出版年均複合增長率是1.9%,數字出版則達到了17.4%,現在Elsevier的內容66%以上是透過數字出版方式傳輸的E1。這些出版商依託於數據庫,建立了成熟的專業化數字出版模式,如Elsevier建立了海量數據庫ScienceDirect資訊在線平臺,Springer建立了數字出版平臺SpringerLink2.0。

我國數字出版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近年來,我國數字出版發展勢頭強勁,數字出版整體規模從2002年的15.9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200億元,5年間產值增長超過10倍。《2007—2008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07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整體收入超過360億元,比2006年增長了70.15%。2007—2009年,3年的平均增長速度達到56.2%。廣告業務在2005年已經超過傳統媒體廣告的收入。我國數字出版正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1,數字出版發展勢頭強勁。國家的政策支援力度不斷加大“十二五”時期把數字出版關鍵技術的研發列入重大文化科技項目,發展數字出版等戰略性新興出版產業,對出版內容資源進行全方位、立體式、深層次開發利用。但同時數字出版投入和產出矛盾突出: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出版單位的數字化轉型,都在盈利模式上面臨較大困難。

綜觀中西方數字出版的發展,我們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差異:在國外,傳統出版商的引領者也是數字出版商的引領者,內容和平臺是一致的;而在國內,傳統出版商不是數字出版的引領者,技術服務商引領了數字出版,內容和平臺分離。國內一位學者曾感嘆:“國外—提到數字出版,首先想到Pearson、Thomson,國內想到的卻是盛大、漢王、同方知網。”

3.數字出版相關技術

新聞出版總署正在實施的數字出版工程包括了幾項關鍵技術,主要有元數據、結構化資訊、知識點標註技術,面向生產過程的數字版權保護體系等。

1)元數據。隨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們開始採用元數據規範的資訊處理技術來管理和組織資訊資源。國外在元數據方面的研究開展較早,已有許多元數據標準被廣泛採用,最常用的爲都柏林核心元數據元素集(Dublincore,DC),2003年DC標準成爲國際標準。我國元數據採用現行的DC元數據標準15。元數據用於對資訊內容的主題和結構進行描述,現在一般特指基於標記語言(HTML(超文字標記語言)、XML(可擴展標記語言)等)的網絡資訊資源處理方案。標記語言用於解釋資訊資源在計算機電子檔案中的結構。元數據標註是數字出版的核心工作之一,即把稿件按其內容分解爲基本單元(如標題、段落、插圖、知識點、公式等),並用XML結構化符號標記出來M。

2)結構化資訊、知識點標註技術。這使讀者可深入到文獻內部就某知識塊進行檢索。對不同的讀者,可設立不同的知識元體系,建立不同的知識元數據庫。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可以對知識進行結構化加工,即可出版帶知識標引的作品。傳統的科技文獻的結構是基於形式劃分的,如題名、摘要、關鍵詞、正文、引文等。而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基於內容對文獻資訊進行更深入的歸納和更細緻的結構化,以知識點爲單元對整篇文獻進行分解和標註。例如,某一篇流行病學論文中提到了某傳染病的最先發現時間,這個資訊就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點。當對其進行標註以後,需要該資訊的讀者就可以準確、快速地查找到,而且可以得到這個資訊的來源文獻,甚至可以對同樣提到這個知識點的所有文獻進行對比。而傳統的檢索方法也許只能以該疾病的名稱爲關鍵詞進行主題查找或者全文查找,這樣查出來的文獻中必然有大量不是所需要的結果。所以,知識點標註和結構化資訊的應用可以極大地降低檢索結果的資訊冗餘度。

3)數字版權保護體系。科技期刊中的數字化作品的版權保護主要涉及加密、數字水印、數字指紋等技術;但陳曉蘇等M認爲,有效的數字作品版權保護還必須依賴權威部門作爲可信任的第三方建立認證體制。

4.國外出版社數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分析

國外出版社如Elsevier、Springer等是全球大型的科學文獻出版商,數字出版業務已成爲其主要收入來源,佔總收入的80%左右,其盈利模式已較爲成熟。

1)發佈功能強大、包括海量數據庫的資訊在線平臺,並根據不同國家的經濟水平進行定價19,如Elsevi-er的ScienceDirect和Springer的SpringerLink2.0。

2)運用在線編審,其生產流程是一條完整的數字出版鏈,作者、編輯和生產技術人員共同完成數字內容的創造、加工與發佈。如Springer基於OnlineFirstTM的生產流程,在SpringerLink平臺上,既可以選擇作者付費的出版模式進行在線優先出版或開放存取出版,也可以採用用戶付費的出版模式進行專業訂製出版。

3)進行集團化運作,不斷地兼併重組。如Elsevier每年出版超過2000種期刊勢頭良好的期刊,比如1990年融合《TheLancet》。

4)跨國經營,開展國際合作。如Elsevier在24個國家設立了78家辦事機構,在中國與科學出版社等保持密切的合作。在Springer擁有的期刊中,約25%的銷售是以合作的方式在世界各國進行的。產品由合作伙伴負責該國國內的發行,由Springer負責全球範圍的發行,並以數字形式在SpringerLink上供全球用戶使用。Springer與我國學術權威出版社(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學出版社)合作。該公司還與中國期刊出版機構合作出版了90餘種優秀的科技期刊。

5)與Google等搜尋引擎公司建立技術合作關係,透過搜尋引擎把終端讀者拉到其出版社的出版平。

6)個性化服務戰略。儘量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從而爲產品的差別化定價打下好的基礎。例如:Cell網站提供Podcast,能隨時收聽可下載至iPad的科研進展內容《NEnglMedJ》提供每週1次的“AudioBriefing”音頻材料、“VideoinClinicalMedicine”的視頻材料等。

5.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盈利模式分析

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盈利模式還不成熟,其所依賴的傳統生產和經營方式是數字化發展的瓶頸。目前其主要的盈利模式如下。

1)內容盈利模式:包括出版單位在其自有網站上直接銷售(沒有第三方瓜分利潤,但在技術上的投入較大)和傳統期刊互聯網出版商(如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等)在線銷售。

2)廣告盈利模式:一種類型爲數字出版本身所帶有的廣告,是期刊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另一種類型爲期刊出版網站上所吸附的廣告。廣告主既可以按傳統的方式購買版面,也可以按照廣告被讀者開啟的次數進行購買,甚至可以將廣告本身以多媒體期刊的形式透過平臺發佈。

3)服務盈利模式:出版物的生產經營者透過向讀者提供各種增值服務來實現盈利。如透過數據庫盈利模式來實現盈利。

4)手機雜誌盈利模式:手機已經成爲重要的接收終端。2008年手機出版總收入220億元,是數字出版中收入增長最快的類型b"28。

5)科技期刊的獨家經營模式:與國內幾大中文全文數據庫服務商(如知網、萬方、維普等)進行獨家合作。優秀出版集團或者學術團體進行版權獨家經營在國內外已有衆多成功的案例29。

6)集團化經營模式:集團化經營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進行資源整合,擴大讀者羣,以佔有更大的專業讀者市場份額,並開展數據庫的銷售工作。佟建國等M對高校學報的集團化經營作了一個假設:把高校學報看作一個整體一《高校學術研究》,將高校學報按學科專業重新彙編成在線期刊,如《高校學術研究:數學》《高校學術研究:醫學》等系列在線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學術期刊分社出版Frontiers系列24種全英文期刊,資源集中度較高,是國內少有的由出版單位主導的數字化出版的典型案例。

7)創新合作出版模式:如中國科學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出版社作爲合作期刊的出版單位出版期刊230種,並吸引更多期刊加入。此外,與Springer進行合作,加強國際交流。

8)建立數字出版資源數據庫:如高等教育出版社與Springer合作出版的Frontiers全英文系列期刊的在線出版平臺,以發佈,已有很多機構購買了該平臺的訪問服務。

6.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出版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1)出版單位資源集聚度低,整合力差,不利於集約出版。我國科技期刊目前有4794種,分佈在近3000個出版單位中,這種分散經營的出版方式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重複投入,嚴重阻礙了期刊的發展和壯大。

應對策略:集團化發展是我國科技期刊長遠發展的方向。在從傳統紙質出版過渡到數字出版的過程中,需要很大的投入,這是小出版社無力承擔的。而大型的出版企業在數字化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充分的資源整合。綜觀國外的出版集團,它們之間的兼併重組此起彼伏,其目的就是實現資源的聚集。新聞出版總署要求各個編輯部成立出版企業或者併入已有的出版集團,對於學術水平較高的自然科學期刊給予政策傾斜,旨在打造競爭力強的期刊集團。我們要以此爲契機推進集團化經營。可以借鑑中國科學出版集團的經驗,透過合作出版模式,集聚資源,提高競爭力,並吸引更多的期刊加入該平臺,打造集團數字出版資源數據庫,實現集團化經營。《清華大學學報》《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近20家期刊主編提出的“名刊工程”專業化發展方案,即“聯合創辦數字化專業期刊”的設想也是可行的0。

2)數字出版的盈利模式不成熟。由於數字出版在國內處於起步階段,人們對數字出版尚且感到陌生,更不要說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成熟的盈利模式。出版單位習慣於用傳統出版的思維方式經營數字出版產業,往往只是將書刊的數字化生產和傳播交由技術提供商完成,這就使得數字出版的主導權更多地掌握在數字出版技術服務提供商手中,傳統出版社僅透過出讓書刊版權給技術提供商獲得微薄的收入。

應對策略:創新期刊數字出版盈利模式,實現期刊經營的多元化。首先,以Elsevier、Springer爲代表的數據庫模式吸引讀者付費閱讀來盈利,其核心競爭力在於構建包含海量資訊的數據庫;所以,國外出版集團給我們的啓示是:只有在集團化發展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構建有規模的數據庫,最終吸引讀者並由此獲得豐厚的利潤。其次,國內服務盈利模式運用得還不多,這種模式要求我們利用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爲客戶提供資訊定製服務,將客戶感興趣的內容從不同的專業數據庫中提取、打包,並透過網絡傳輸,爲讀者提供增值服務。此外,Springer、Elsevier和CSIRO出版社均與搜尋引擎公司Google建立技術合作關係,透過搜尋引擎把終端讀者拉到自己的出版平臺上,Google將由期刊搜尋帶來的廣告收入按一定比例分給出版商,這種盈利模式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手機期刊正在迅速發展,已經成爲期刊數字出版新的增長點210。羅麗慶25提出了3種手機傳播與傳統科技期刊的合作模式,分別爲正向供給模式、逆向補給模式、技術平臺交易模式,爲我們提供了從手機這種新媒體中盈利的思路。

3)版權保護難度大。在數字出版中,作品的複製、傳播成了輕而易舉的事情,非法解密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原著作權人和期刊的著作權,

應對策略:重視並掌握“資訊網絡傳播權”。除法律規定的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等情況外,他人不經授權許可,不得擅自將著作權人及鄰接權人的作品在網絡上傳播,否則,將構成侵權行爲。“資訊網絡傳播權”屬於作品的著作權人,期刊社應在《投稿須知》等文書中提出“作者將作品交本刊登載的同時也將其資訊網絡傳播權—並授予期刊出版單位”的要約。我們還要積極應用加密、數字水印、數字指紋等技術手段保護數字作品的版權,儘快建立具有權威性的第三方版權認證機構。此外,數字對象唯一標誌符(DOI)也是一種保護數字作品版權,防止非法使用的手段,DOI在國內還沒有得到充分應用,加緊國內DOI系統和技術標準的研發工作也將有利於網絡環境中科技期刊的版權保護。

4)網絡環境中數字資源的可訪問性差。在國內,網絡環境中科技期刊數字資源的訪問主要還是透過URL的方式;但是,由於URL資源經常變動,尤其是存儲在各個小的機構自己服務器上的文獻資源更是如此,從而造成死連結情況非常嚴重。在國外,DOI作爲數字資源唯一標誌符已經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而國內這一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應對策略:由國家支援建立科技期刊數字資源登記系統。爲科技期刊及其每篇論文資源提供相應的具有國際標準的DOI號,作爲數字產品在網絡空間上的唯一合法身份和標誌。也透過DOI使進入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的論文,具有和其他世界主流在線科技期刊的“引用文獻”及“被引用文獻”的交叉連結和引證的功能,從而使科技期刊論文融入到世界主流科技傳播系統中。目前,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成立了中國DOI註冊機構,可以爲中國期刊申請辦理國際DOI碼。高等教育出版社學術期刊分社Frontiers系列期刊實行DOI管理,很好地實現了透過CrossRef的連結,方便了論文的檢索,並使用XML語言編輯內容,提供了一種國際的資訊交換數據格式M。

7.展望

國外出版集團向數字出版業務的成功轉型,印證了數字出版業務發展的前景廣闊,代表了出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一方面,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傳統出版市場逐年停滯甚至萎縮,另一方面,數字出版市場卻以極高的速度發展;因爲數字出版業務帶來了豐厚的商業回報,國外大型出版集團數字出版收益在其總收益中所佔比例迅猛上升,50%以上均來自數字出版。

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方興未艾,並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我國科技出版企業存在着內容資源集聚度低、影響力不足、市場化拓展不足、經驗缺乏等問題,從整體上看數字化轉型剛剛啓動。我國科技期刊要走向世界,一個重要的舉措是“借船出海”,即與國外的出版平臺合作,如與國外知名出版集團簽訂戰略伙伴合作意向書,從而提高期刊的影響力。我們不僅要借船,更要造船,借船是爲了更好地學習造船。同時,要真正提高我國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就要建立起有規模、有影響力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團。從學術水平和產業發展的角度,我國都具備了逐步產生世界級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團的可能。我國數字出版業正面臨極爲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我們要藉助國家對數字出版的大力支援,着力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