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論文

論文2.73W

一、引言

淺談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論文

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定位主要在於防治性,以預防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爲目標,卻忽視了大部分學生的心理髮展需求,這是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試圖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做出初步探索,以期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升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鑑。

二、積極心理學概述

1.積極心理學的概念。積極心理學的概念是由心理學家塞裏格曼和奇克森米海首先提出的,隨後,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涉足這一領域,逐漸發展成了積極心理學運動。國際積極心理學網站認爲,積極心理學是一種以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爲研究核心,致力於使個體和社會走向繁榮的科學研究。具體來說,積極心理學包含兩層含義:其一,“積極”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尤其是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和力量,它的任務能使人類自身的積極力量得到充分關注和發掘;其二,積極心理學不僅要激發個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更要將目標延伸至社會制度以及大衆層面,使個人與社會都能感受到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和意義。

2.積極心理學的誕生背景。積極心理學的誕生有着特殊的社會時代背景和心理學發展背景。首先,從社會時代背景來看,一方面,現代人類社會種族和宗教衝突愈演愈烈,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只有每個人有着自尊、滿意、快樂等積極的情感品質,這些衝突纔有可能消失,而如何建立這些積極的情感,成爲積極心理學產生的根源之一。另一方面,隨着現代科技和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精神生活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心理問題層出不窮。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協調促使人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此外,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自我認知也在提高,人們不再單純地追求物質生活的質量,而是向着更好的精神生活質量方向發展,更加渴望過有意義的幸福生活,充實自己的內心。這就要求找到一種科學的方法去實現向更高層次的跨越。其次,作爲心理學的一部分,積極心理學的誕生也與心理學自身的發展有關。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心理學的研究面臨着危機。由於戰爭催生了許多心理問題,於是心理學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對心理問題的研究上,這就導致主流心理學走向了以研究心理問題爲核心的研究道路,變成了類似於病理學性質的學科,心理學發展走向了歧路。但是現實生活中還是以正常人居多,而心理學卻不能爲大部分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援,違背了心理學的使命和存在價值。因而,新的歷史時期,心理學面臨着新的抉擇。

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時代背景和心理學背景,1998年,“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提出了建立積極心理學的建議。自此以後,關於積極心理學的專門著作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涌現。時至今日,積極心理學在全世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已經成爲當今心理學界的一股重要力量。

3.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積極心理學認爲,心理學應把主要任務聚焦於研究和培養人的固有的積極品質上,用更加開放的、多元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潛能和能力,關注那些美好的心理品質,透過培養或挖掘人的積極力量使之成爲真正健康並生活幸福的人。

積極心理學認爲積極預防是應對心理疾病的重要途徑,而預防的關鍵則來自於對人的內部的積極潛力的塑造或喚醒。

除此以外,積極心理學還強調,心理學的研究視野要兼顧個體與社會兩個層面,在對個體心理展開研究的同時,也應注重對羣體和社會心理的探索。

三、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開始蓬勃發展,展現出良好的勢頭,特別是近10年來,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上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績,爲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預防危機事件的發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在這30餘年的時間裏,大多高校心理工作者所做的是力求解釋和治癒消極心理和行爲,而積極人格特質則鮮少被關注。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難以促進整個大學生羣體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看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可能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存在不平衡性。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總體上側重解決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衝突,而對心理髮展和成長的引導重視不夠,忽視了他們的心理髮展需求。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在於使學生在認知、情緒、意志和個性等各項心理指標上健康發展,全面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2.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偏治療性。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構建大多以消極取向爲主導,這就導致心理教育工作者更多的着眼於消極心理與行爲的研究,而對人的發展性教育重視不足,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全面發揮受到制約。積極心理學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預防性和發展性功能,它認爲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應當是培養和塑造全體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3.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存在侷限性。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集中於那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個體,而對大部分學生的心理髮展需求難以滿足。積極心理學認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應當是全體學生心理潛能的全面開發和積極心理品質的全面發展。

4.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專業結構存在不合理性。目前,在我國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羣中,不乏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們可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因爲缺乏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學習,對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不足,在實際的工作中難免受德育工作模式的影響。另外,在我國,即使是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也大多是學習變態心理學、精神病學等消極心理學知識,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論和方法上也不契合。積極心理學認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須系統地掌握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學習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課程,且隊伍組成不侷限於專業人員,也可以包含教師家長。只要教師和家長把培養學生和孩子的積極品質作爲一項重要的任務,有意識地培養和塑造,處處留心,那麼積極教育就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四、關於大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的初步設想

整合目標。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心理問題的解決二者兼顧。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至少包含兩個方面:

(1) 培養所有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質;

(2) 幫助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解決問題。只有把兩方面有機融合起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獲得實質的提升。就這兩個目標來說,前者比後者更加重要。因爲積極心理品質本身就具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倘若個體的積極品質能夠得到充分地發掘,潛在的積極因素得到激發,那麼很多心理疾病自然而然地也就不會發生了。相反,如果學生缺乏積極的心理品質,導致內驅動力不足並作用於外作用力,隨之而來的可能是社會適應、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性。因此,高校應把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作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實現其價值。

2.豐富內涵。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增強大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依賴於學生自身、教師和學校的協同努力。學生應關注自身的積極品質的培養,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積累和訓練;教師應在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課外活動中對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有所體現和側重;學校則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和任務重新整合定位,促進各方對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

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也需要學生親身的體驗。高校可以採用自助式教學方式讓學生獲得體驗,也可以採用自助式心理輔導的方式,使每位學生在接受心理輔導的同時也去輔導他人,使學生既是輔導者也是被輔導者。這樣的角色轉換,使學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每扮演一個角色都是一種不同的體驗。

3.拓寬途徑。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心理諮詢和校園文化建設三方面拓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1)建立大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高校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大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心理的積極層面,着重增強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心理品質和自我潛能開發的能力[7]。(2)強化大學生的發展性心理諮詢。心理諮詢是幫助學生自我成長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應將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學等理論和技術運用到個體心理諮詢中,有意識地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爲導引,建立和諧的諮訪關係,對來訪者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激發他們自身的力量和潛能。(3)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中。校園文化作爲學校隱性課程的一部分,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聯繫。高校應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注意滲透積極心理學的因素,豐富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體現,促使積極心理學在校園裏更好地傳播。

4.優化師資。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建設。(1)強化教師的專業理論與心理諮詢的技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心理諮詢師應注意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有意識地將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運用於實踐,使其在教學和諮詢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積極層面,更好地體現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2)培養教師積極的工作態度。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學校應認識到教師同學生一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將積極因素運用於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挖掘他們的積極力量,培養其積極品質,增強其積極體驗,使他們在工作中體會快樂和滿足。從教師自身的角度來說,教師應注意心理上的自我調節,不斷提升、完善自我,多與學生交流,聽取學生的意見,增進對學生的理解,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好的實施。(3)推動教師與學生關係健康發展。積極心理學認爲,教師和學生作爲平等的個體,應當相互學習對方的優點,相互發掘和激發對方的積極心理品質。同時,教師也應以身作則,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

5.營造氛圍。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環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直接的展現於學校,但不只在學校有所體現,在家庭和社會也都有所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實施有賴於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形成整合性的積極環境,透過不斷地探索和嘗試,達到全新的模式狀態,才能使積極心理學更好地發揮作用,在本質上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