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積極心理學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啓示論文

論文2.2W

積極心理學作爲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一經提出便受到廣泛關注,其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將積極心理學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豐富和完善,更是爲中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更多更有利的支援。筆者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其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響。

淺談積極心理學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啓示論文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興起於20世紀末,由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裏格曼(gman)等人首先提出。很久以來,以精神分析和行爲主義爲主要代表的傳統心理學一直把研究重心放在對個體有負面影響的心理問題的研究上,尤其在“二戰”之後,其逐漸成爲一門致力於治療的科學。然而,積極心理學更關注個體的積極的一面,關注培養個體的積極潛力,以一種欣賞的態度去看待人的能力、動機等,更加關注人的健康、快樂、毅力、勇氣、樂觀等,並藉此發掘人的積極力量,相信人是可以健康幸福地生活。

目前關於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有三個層面:在主觀層面,主要關注積極的情緒體驗和主觀體驗,例如被大家熟知的幸福感,希望,快樂,主要研究其生理機制及獲得途徑;在個人層面,主要關注積極的人格特質,例如勇氣、對美的感受力、愛的能力、寬容等,及這些品質的根源及效果如何;羣體層面,主要關注怎樣增加公民美德、健康的家庭、和睦的社區等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青少年心理髮展特點

(一)一般心理特點。青少年時期是個體身心發展的加速器與過渡期,在由童年向成年過度的時期,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生理上,身高體重的急劇增長,第二性徵的發育,使他們逐漸接近成人,他們希望扮演一種新的社會角色,獲得全新的社會評價,儘快擺脫童年時的一切,進入成年人的世界,但是他們的認知能力、社會經驗的發展還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雖然在外型上逐漸成熟,但想法還是帶有片面性,情緒缺乏穩定性,社會經驗也需要進一步的積累。所以,青少年表現出一些不平衡性的特點,既反抗又依賴,產生強烈的成人感牴觸其他成人的`意見,但在感情和生活上對父母又有一定的依賴;既勇敢又膽怯,在某些時候表現得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在一些公衆場合不夠坦然和從容;既否定童年又眷戀童年,既有一種全新姿態的渴望,又有對童年無憂無慮的懷念;閉鎖與開放共存,青少年內心的活動豐富了,但是更少的表露出來,同時一旦找到理解自己的朋友,就會推心置腹;高傲與自卑共存,青少年對自己的評價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潛力的評估不穩定,因此偶然的成功會使他們感覺自己非常優秀信心十足,偶然的失敗也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毫無能力而極度自卑。

(二)個性的發展。青少年的獨立意識過強,個性特點有不平衡性和偏執性。其中,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徵,這種對外在力量的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爲傾向使青少年過分強調自我。情緒表現也出現兩極性,有時候是強烈而狂暴的,但與童年相比,在情緒的控制方面有所提高,在情緒體驗上比較細緻而豐富。總體來說,情緒體驗還是不夠穩定的,同時由於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全面,存在偏執的特點,因此情緒上還帶有一種頑固性。

三、應對策略

(一)積極的態度。傳統的教育是傾向於一種追求完善的態度,老師希望學生看到自己不足,嚴格敦促其改變,所謂教不嚴,師之惰。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傾向於發現學生的不足,並對之進行調整和改善。而積極心理學認爲,應該關注人的有潛力的一面,而不是人的弱點與不足。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積極的一面,看到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和潛能,相信他們自己有能力變得更好,以一種鼓勵的態度促進學生的自我探索,發揮其潛能。從關注學生的劣勢,轉化爲關注學生的優勢,並激發其潛能。

(二)積極的目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態度有所轉變之後,接下來就是要確立目標。教育的目標應該是積極的方向,如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環境。因此,應該是培養學生的幸福感、增強他們的毅力、鼓勵他們的勇氣、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主動發現並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優點,允許學生犯錯誤,積極去發掘學生身上所具有的美德,並給予強化,讓學生逐步在積極肯定的氛圍下學會自我成長,把自身的優勢完全展現出來。

(三)積極的策略。在於青少年相處的過程中,應該適當注意他們的發展特點,在他們渴望成人感的時候,給予足夠的尊重與肯定,在他們表現出依賴的一面時,適當地採取非指導性的態度,啓發式教育,儘量減少強制性的要求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對於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應該理解其發展特點,給予適當的空間,以一種接納和包容的態度,不做過度干涉,給予適當的疏導。另外不要忽視行爲影響的力量,身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起着爲人師表的作用,爲人處事時多往積極的方面想;心存感激;經常稱讚他人;不斤斤計較,有奉獻精神; 能接受批評,但不隨便批評他人。這樣會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能夠較少地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採用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對其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結

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適應青少年的發展特點,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成長,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發掘學生的潛力,發現積極地品質,也有利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當然,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會有很多細節性的問題,需要我們在以後的研究中更多地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