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景觀設計論文

論文5.3K

摘要:關於《上海中環線道路的景觀設計及其養護管理措施分析》 的景觀設計:爲了中環線的景觀設計和養護管理進言,同時給類似環線景觀設計以啓迪。並借鑑上海市已建成的環線交通景觀的經驗,從交通安全、視線景觀、生態效應和環境影響等方面提出了中環線景觀設計應考慮的因素。認爲,一個良好的環線景觀應充分利用其獨特的綠色連結優勢,以人爲本,將環線景觀和周邊景觀有機的結合,使環線使用者和周邊居民都能從中受益。

關於景觀設計論文

關鍵詞:中環線;道路景觀;生態效應

引言

道路是一個城市的走廊和櫥窗,是人們認識城市的主要視覺和感覺場所。同樣,道路環境也是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的三大空間即交通空間、建築空間和開放空間,各個空間的組成要素,對城市環境起着決定性作用,尤其是道路的帶狀環境特點更能直接地反映城市的面貌和城市的個性。作爲城市交通重要網絡組成部分的環線高架路,因其全封閉、全立交、快速、安全的特點而愈來愈受到重視。國際大都市上海,爲配合高速增長的經濟,路網建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地面空中立體執行,繼內環、南北高架、延安路高架、滬青平高架、滬閔路高架等多條城市高架道路的相繼建成,2003年4月,上海又在五角場打下了市區交通中心樞紐——中環線的第一根樁。本文擬從高架道路景觀設計和養護管理上談一點個人意見

1中環線道路特點

中環線以高架爲主,路口採用立交,局部採用地道,爲高架道路、地面道路和輔道相結合的工程型式,其設計車速爲80km/h,採用全封閉、全立交。其位置位於內環、外環之間,是上海市的路網“三環十連”的重要骨幹網絡,其意義毋庸諱言。同時,也會出現車流量大、噪聲大,廢氣多、粉塵多。

2中環線道路的景觀設計

作爲一條處於內、外環之間的市中心區的環狀高架路,不僅要作爲道路骨幹網絡,更要作爲上海市的一條綠色項鍊,發揮其獨特的生態作用和景觀作用。作爲一個好的景觀設計,都是以人爲本,同樣,在中環線的景觀設計中,人的要求是首先要得到滿足的。

2.1從不同視角進行景觀設計

(1)平視或俯視對中環線高架路和地面道路沿線景觀設計要求。高架道路爲全封閉的快速車道,根據人的視覺形象感受,高架下的地面沿線景觀對高架司乘人員的快速透過,只能展現其連續的視覺畫面。在長達70 km的中環線上,除了城市的特色建築和人文景觀等以外,綠化景觀就成了其線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受綠化的吸引時間更長,而高速行駛給人帶來的需求應是一個有始有終的、有統一性的韻律變化的視覺享受。讓人的感覺如同進入一個展開的劇情,很自然的感覺到其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並能體會多個不同的“劇本”間的不同的風格。而根據人在觀賞事物時眼睛集中於一點上的持續時間在高速行駛運動中很短的這一現象,地面景觀的畫面流暢是設計的關鍵。70 km長的中環線應分成幾個不同階段,這樣才能讓觀賞者在賞景時能經常保持一種相對興奮的狀態。從而展現上海的城市美景,但是同時要讓視覺在持續的興奮中有一個緩衝空間,休息空間,避免因長時間的持續的視覺興奮而引起眼睛和精神上的疲勞[1]。在具體設計應用中,這個空間的設計可採取在地面沿線用疏林式草坪作爲過渡。在每一個路口之間採取不同的設計樣式,但整個中環線又有一個統一的`基調,可用文化、色彩等作爲基調來進行統一。人們在統一中感受到變化,在變化中感受到一種基調的統一,而不覺其雜亂無章。透過各個路口立交之間的不同景觀的演變,使高架上的人們能夠清楚地識別不同的高架路段,增強了高架路的形象識別功能。

(2)地面仰視對中環線道路景觀的設計要求。根據人的視覺心理特徵,長時間仰視容易引起人的不適應,但仰視卻能讓人調節自己,改變自己的視覺狀態,平抑興奮點,並且能夠透過仰視引導人們視線的轉移[2]。在中環道路景觀設計中,高架路的垂直綠化就成了人們仰視景觀的焦點。除了高架路本身需要用垂直綠化材料來軟化硬質的道路和立柱外,透過高架立柱間空間序列點的景觀組織,也能吸引人的眼光,如採用壁畫等形式。垂直綠化材料一般採取攀援植物如爬山虎等,如能考慮應用常青植物,效果更佳。作爲既是高架路上平視景觀,又是地面路上仰視景觀的高架路兩邊的種植槽,因其生長環境條件差而使之難以發揮作用。多年來,上海園林科研部門進行卓有成效的研究,透過栽培試驗選擇出黃馨、粉薔薇等多個適宜品種,近期又選擇出木本的紅刺梅,已在高架路上種植。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景象將在高架路上實現。

(3)高層俯視對中環線道路景觀的設計要求。作爲貫穿於市中心區的道路交通骨幹網,中環線的整體景觀的服務對象不僅僅是路網的使用者,它作爲一道獨特的風景,要爲沿線的居民和行人服務,也要爲居住在沿線高層住宅的居民服務,所以,中環線的景觀的俯視效果應得到足夠的重視,以考慮市區居住在高層的居民對其賞景的要求。在具體應用中,可以用植物造景等方式來進行圖案的組合、立體造型等,同時在景點的佈局中,應站在觀賞者的角度,來考慮景點的位置。

2.2中環線景觀節點設計中環線橫跨市區多條道路和楊浦、虹口、閘北等多個行政區域,中環線的景觀作用不僅在其自身,更重要的是它還要對所跨行政區域所屬的不同風格的景觀進行協調,透過中環線的有效連接,各個景區將更加和諧統一,各景區之間也不會出現生硬的過渡。這樣,所有的景觀都在中環線的串聯下,形成以中環爲主線的動態、連續、多變的城市系列景觀帶。在中環線上,規劃中的道路立交、大型綠地、和一些重要景點等都應成爲中環線上的景觀節點而進行重點設計,這也是中環線上系列景觀的高潮部分。景觀節點應能起到一種宣傳作用,一種提升市民文化的重任,所以應有一種文化貫穿在這些設計中。園林也是一種文化載體,也應把它好好的利用起來。北京一位資深專家在引用“一種深刻的文化能力同一種普遍社會需求相結合,造就了世界一流的國家”後這樣說道:造就一流的園林的必要條件,應該是創造園林的文化能力和社會對園林文化的普遍需求相結合,應該強調發揚中國園林創造景觀,特別是創造生活的優良傳統,纔是提高現代園林藝術水平的根本途徑,也是文化建園的實質內涵。因此,透過這樣的景觀營造,中環線沿線的園林景觀的生命力就會更加長遠。

2.3中環線沿線景觀功能設計中環線的高流量車流,必然帶來大的噪聲污染和廢氣、粉塵污染。而在城市的道路設計中已考慮到一些措施來有效降低這些污染,如防噪牆的設定等。但植物在這些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隨車排放的大量廢氣和粉塵飄浮在空氣中,只有在植物的相應功能器官的滯留和吸收下,才能使沿線的空氣更清新。植物在降噪方面也功不可沒。也可利用一些植物對大氣中有毒物質的敏感性作爲監測手段來對中環線的環境質量進行有效的輔助監控[3]。中環沿線在植物佈局上應做到喬灌花草地被相結合,以期營造一個多樹種、多結構、多功能的複式生態植物羣落。以上海的大環境綠化爲依託,和周圍的環境相融合,從而有效形成一個相交融的大生態系統,發揮其景觀功能作用。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常務理事嚴玲璋教授在《可持續發展與城市綠化》一文中對植物羣落的結構、演變等都作了精闢的論述,指出一個合理、穩定、外貌美觀的植物羣落對於一個地方環境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4]。

2.4利用人們參與大自然的天性進行植物佈局現在的園林景觀都反映比以前漂亮,但是受到的限制也越來越多。如何達到視覺上的享受和人們心理上愉快的和諧統一,也就是如何把設計者的創造美的環境和協調人們美的心靈這兩方面有效地統一,這就要求設計者在設計之初就要充分考慮到人的享受自然的天性,而不是透過設計創造了美,卻把欣賞美的主體——人拒之於外,只有人們親身參與到大自然中,人的愛美的潛意識才能被最大程度的挖掘,從而更好地讓人們享受生活,熱愛生活的這片土地。從這些方面考慮,則要求在設計中應多選用那些上海鄉土樹種,對人們特別鍾愛的樹種可以在考慮整體景觀的設計時多加配置,並將之和周圍的景觀進行協調。著名景觀博士俞孔堅教授在《城市景觀之路——與市長們交流》一書中,提出了“反規劃”的概念,在提出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十一大景觀戰略中,就提出要加大對鄉土植物的利用和培育[5]。

2.5地道出入口景觀設計中環線在一些地方根據需要設定了地道,地道出入口有一些光線特點:從非常明亮的環境進入暗處時,由於暗適應,人們起初什麼都看不見,而從暗處進入到明亮的環境處時,由於明適應,人們也會因爲非常刺眼而無法立刻看清周圍的物體[6]。因此,爲減弱光線對人的影響,在中環各地道出入口周邊應栽種高大喬木,並考慮太陽角度,使側方光線形成明暗參差陰影,使亮度逐漸過渡變化,增加適應時間,從而降低了光線的變化對行車產生的不安全影響。對於中環線高架下的地面景觀,因其完全受到上方高架路的遮擋,不能受光,不能接受雨水,這樣在植物佈局上只能選擇耐蔭植物,其實,在這些段面上,可以結合下沉式的花壇蓄水池,在花壇上面用小的湖石或其他石頭做成假山,使其高度不影響行車視線,並可用小型的潛水泵讓水從假山上流下,爲高架下增加了一個活動的景觀。

3中環線景觀後期養護管理

中環線建成後,在長約70 km的沿線將增加46hm2的綠地,大量綠地的增加,極大的豐富了中環景觀,也爲沿線居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閒環境。綠地建成後的養護管理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3.1建設和養護要加強銜接綠化價值的體現必須透過一個連續的過程,也就是從設計、建設、後期養護,是一個將設計者的設計思想變爲現實的行爲過程,需要很多人的參與和持續很長的時間。因而,加強各環節間的溝通銜接就變得尤爲重要。建議養護公司介入時要深刻理會設計者的意圖,瞭解施工場地現狀,

爲以後制定切實的養護計劃提供準確的第一手資料。

3.2提高綠化成果保護對市民進行長期、成長性的環境教育,讓他們瞭解區域的環境議題和相關知識,會對市民的參與有積極的作用,在中環線的綠化管護中,可以讓附近的居民參與建綠、護綠,進行認養,對人性天性自私的心態要正確的理解並加以合理的利用。

3.3中環高架上綠化澆灌方式改革高架澆灌方式工作難度大。如用噴灌和滴灌可能更好,一能解決植物的水分需要;二能防止植物因高溫而受損,三能透過水管上的霧化小噴頭,增加高架路上的空氣溼度,改善高架環境,而且霧化小噴頭同時開啓時,將形成一道壯麗景觀。如市區世紀大道;四是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財力。

參考文獻

[1]吳家驊.景觀形態學[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

[2]迪克遜(美).城市空間與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3]牛海鵬.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方法[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5,24(2):292-294.

[4][美]克萊爾庫珀馬庫斯,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第二版)——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5]俞孔堅.城市景觀之路--與市長們交流[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6][美]約翰.西蒙.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

標籤:景觀設計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