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林業育苗及苗期管理技術探討論文

論文3.18W

摘要:該文對林業育苗及苗期管理技術展開討論,從現有的工作結果來看,很多地方的林業育苗工作都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苗期管理技術在整體上表現爲顯著的提升,植株長勢比較均勻,育苗存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後,針對苗期管理技術還需深入研究,加強各方面的技術手段實施,培養出大量的優質育苗,儘快地改善自然環境,提升森林覆蓋率。

林業育苗及苗期管理技術探討論文

關鍵詞:林業;育苗;管理;苗期

1林業育苗問題

我國作爲世界上的人口大國,雖然在國土面積上比較龐大,但是森林覆蓋率卻不斷的降低,這對於長期發展而言是一種極大的威脅。針對林業育苗的問題展開分析,能夠明確日後的工作重點,爲苗期管理提供更多的方向指導和資料參考。

1.1苗種成活率不高

林業育苗在日常的工作當中,必須根據當地的實際需求以及外地的購買需求,針對苗種進行鍼對性的培育,確保苗種的正常生長,從而在後續的移植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可從當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苗種的成活率並不理想。首先,有相當數量的林業育苗,本身的成活率就比較低,由於選苗的錯誤和水土不服等情況,促使大量採購的林業育苗,均沒有獲得預期的成長效果,出現了大量的死亡現象。其次,林業育苗工作中,並沒有對育苗開展系列的養護工作,日常管理表現出較多的漏洞和不良現象,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中,林業育苗所採取的措施表現爲“千篇一律”的特點,與苗種本身的情況發生嚴重的衝突,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苗種的功能及正常成長,最終出現了大量的死亡情況,促使苗種成活率進一步降低,產生了極大的損失。

1.2植株長勢不均

從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林業育苗工作的開展並不順利。在大環境上,自然生態和土地的肥力均出現了下降的情況,因此,育苗的植株長勢未得到較強的保障;在小環境上,針對植株長勢的控制表現爲隨意的特點,不遵循客觀上的條件限制和主觀上的需求,導致植株長勢出現了嚴重的混亂情況。現今,植株長勢不均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林業育苗的植株長勢,並不能完全地達到階段化的標準,很多方面的管理工作都非常主觀,落實的管理技術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造成的經濟損失、社會損失等都比較嚴重。第二,植株長勢的控制過程中,採取相應措施並不顯著,傳統的手法未能向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完美過渡,導致不同的林業育苗園區,植株長勢上出現了嚴重的差異,對森林覆蓋率的提升和自然環境的恢復,均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由此可見,未來的苗期管理技術研究中,需高度關注植株長勢不均的問題,要採取多元化的手段進行處理,將惡性循環徹底地解決。

2苗期管理技術分析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每一項工作的開展,都必須在效率上和質量上兼得。林業育苗工作的開展,無論是在出發點上,還是在未來的前景上,都表現比較突出。因此,選擇實施的苗期管理技術,應系統化地針對林業育苗開展有效的管理,從多方面完成工作水平的提升,健全日常的管理方案,針對林業育苗的各項問題進行充分解決。

2.1改善林業育苗設備,加強新工藝的應用

與以往工作不同的是,苗期管理技術的應用,以客觀實際情況爲基礎,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較大的改革。該文認爲,今後的苗期管理技術,硬件設備和新工藝的應用,必須充分跟隨社會潮流,選擇最有效的設備來進行培育,透過最強的工藝來實現保障,讓每一株育苗都能正常生長,階段化地實現培育目標。隨着現代林業科技的進步,大多數傳統的育苗容器已經不再使用,轉而使用易穿透、易分解的容器。比如,在歐洲國家的無紡布容器是最爲先進的育苗容器,在育苗實踐中大大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及其質量。無紡布育苗容器其主要構成是無紡布、基質和相關的機器。這種育苗容器是焊接布縫的,無紡布卷掛在成型筒下部。透過數控電子系統的控制,對水分的進出量進行控制,當容器外部的根需要保持水分時就會在一段時間後自動停水,可以協助根系愈傷組織的更好形成。同時,由於採用的是無紡布,容器內就不會將私土作爲培養基,而是採用有機肥料,這對容器內的幼苗是一個好的生長優勢。如此一來,便爲容器內的幼苗創造了更好的生長環境和有利條件。從以上的表述來看,在提升硬件的培育設備以及主觀上的技術內容後,苗期管理工作變得更加簡單、高效,每一項問題的處理都降低了繁瑣的程度,從而確保後續的收益能夠持續實現。

2.2加強苗期管理

林業育苗工作的開展,是從最初的幼苗就採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保證最終得到的育苗成績,可以滿足森林建設的.需求。所以,我們在後續的苗期管理技術落實當中,苗期的管理將成爲核心的內容。第一,苗期管理的內容、責任、標準等,必須進行詳細劃分與處理,要在整體上把控好育苗的長勢情況,結合具體的苗種類型,選擇差異化的維護措施,包括除草、除蟲等等。第二,苗種的存儲、處理等,需按照最嚴格的標準來進行。現階段的部分林業育苗,雖然在生長速度上較快,但取得的自然生態能力並不理想,未達到最初的訴求。針對育苗的存儲、處理、土壤選擇等進行分析,之後進行相關的播種處理,嚴格把控陽光、水分的影響,可提升育苗的質量、效率,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育苗的存活率,並且在客觀上創造出更大的效益。綜合而言,林業育苗以及苗期管理技術,必須以育苗爲主,在各個方面落實系列的管理技術、培育技術、成長干預技術等,將內部的影響因素和外部的影響因素均充分解決,促使每一株育苗都能夠獲得最理想的效果,爲將來的森林覆蓋率提升以及自然環境的改善,做出卓越的貢獻。除了掌握好容器育苗技術,還要加強苗期管理,以保證苗木正常順利地生長,因此在苗期管理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相關規範進行苗期管理,爲了給苗木生長提供優良的條件,就要做好育苗前期的準備工作,如種子的貯藏以及處理、作牀、土壤消毒以及播種等,同時爲了保障苗牀的溼潤,工作人員應定期爲苗牀澆水,滿足苗木對水的需求,當苗木出土後,爲了防治苗木病害,應及時地噴灑農藥500倍液,如多菌靈、退菌特等,並定期爲其噴灑消毒液,根據土壤板結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除草工作,一般情況下,在幼苗長出真葉前後開始,每隔30d進行1次除草工作,待苗木出齊後,工作人員按照留苗量400~500株/m2開始進行間苗,要做好育苗的追肥工作,在施肥過程中,應按照育苗生長的具體情況進行追肥,一般工作人員每年會對新育苗進行3~4次的追肥,待苗木出齊後,會增加對苗木追肥的次數,一般會每隔10~15d進行1次追肥。

3結語

面對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持續增加,林業育苗工作已經迫在眉睫,必須將既有的各項問題充分解決,同時避免造成社會效益的下降和經濟上的損失。與一般的建設工作不同,林業育苗工作的目的在於,充分提升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實現自然環境的良性循環,保持生態的平衡。爲此,在苗期的管理技術當中,需要考慮到較多的影響因素,要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執行系統化的管理方案,避免產生林業育苗的較多阻礙。

參考文獻:

[1]劉勇,胡俊曉.我國苗木培育理論與技術進展[J].世界林業研究,2015,15(7):104-105.

[2]魏紅亮,周曉光.淺談林業育苗及苗期管理[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4,13(3):120-121.

[3]洪菊生,侯元兆.分類經營是熱帶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J].林業科學,2014,17(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