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的理論研究論文

論文1.79W

摘要:工匠精神是中國爲實現工業轉型、注重人才培養的政策指導下備受關注的職業精神,它正是當下社會所嚴重缺失的一種精神。工匠精神內涵豐富,有着精益求精、一絲不苟、永不止步、打造卓越、淡泊名利的表現。目前來說,我國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上普遍存在着各種不足,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借當下產教融合的趨勢,加強與企業合作,並以此來助學生養成工匠精神。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的理論研究論文

關鍵詞:產教融合 企業合作 工匠精神 培養人才

1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的基本內涵

1.1工匠精神在古代中國

工匠即手工藝人,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裏,工匠精神一直都是手藝人的追求。即使工匠在古代的地位十分低下,一人爲工匠子子孫孫皆爲工匠,也有爲鑄劍犧牲生命的干將莫邪,有人爲之著下《齊民要素》《天工開物》這樣的典籍,有遺留下司母戊鼎、秦兵馬俑這樣的無價之寶。一大批驚世創奇的作品和技術的創造鑄就了古代工匠的榮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堅持不懈和追求完美是培養工匠精神的核心。做瓷器的工匠不會因爲一批瓷器全部被燒壞而放棄,也不會因爲做出足以讓人用生命保護的傳世之寶而得意忘形。學習永無止境,所以要永無止境地學習,做到這一點才能在同行業中立於不敗之地。

說到學習就不得不說到教育,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人類學習的第一個階段是直接向宇宙學習,第二個階段是向已經學習程度比自己高的人學習,最後階段又向宇宙學習。一般人都只能停留在第二個階段,但是如果只能停留在第二個階段人類的社會和科學永遠不會進步,真正的大師都是向天和地學習,也就是追求完美、處於世界頂峯的工匠們的學習目標。然而人類向人類學習的階段纔是成長最爲迅速的時候,也是習慣和精神培養的重要場所。古人向來“尊師重道”有“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說法,這也是值得現代職業學習所借鑑的傳統美德。在第三個階段,在同業之中已經無人能出其右之後,學習依然不會停止,只不過此時已經沒有“師道”的束縛,學習也更加隨心自然。工匠不僅僅只是“造物”而已,更要創造前所未有的東西——這也就是科學技術進步的唯一方法,創造從未有人創造的存在。

1.2工匠精神的現代內涵

自新中國成立,尤其到改革開放之後的現代,工匠精神已經不像古時候那樣隨處可見了。在追求“快”的這個年代,人們的浮躁之氣徹底將“工匠精神”淹沒。如今企業開始重新重視“工匠精神”,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學生透過這種方式在實踐中接觸企業文化、培養職業精神,力求達到育人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工匠精神”也被注入了新的血液。工匠以其專業、專注、鑽研對待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領域保持高度的熱誠,十年磨一劍就是對這種“專”勁最淋漓盡致的寫照。工匠追求完美,並將其付諸行動,即使是一個細微到肉眼無法察覺的缺陷也願意花時間將其妥善處理,以確保每個新的“造物”都是最好的'那個。

不僅如此“工匠精神”更追求創新,敢於打破常規挑戰自我,這也是現代“工匠精神”中最爲活躍的核心,創新意識事關企業的生死存亡,諾基亞在手機上不創新導致失去對手機市場的主導地位此後一度變賣手機業務,創新意味着敢於嘗試,想別人沒想過做別人沒做過的事,並且即使創新出來的東西沒有意義也不能否認創新的意義,而是要進行改進,更加大膽地去創作去超越。除此之外,新時代的工匠還要注重加強團隊意識,提高團隊協作能力[1]。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個人的精力也是有極限的,懂得協作的兩個人會比單幹的兩個人有着更高的效率,這點同樣適應於2人以上的團隊。要說理由也很簡單,一個社會越先進,其分工就越詳細,人們的工作也越專業,只有每個人各司其職社會纔能有條不紊地運轉,如果沒有分工就沒有交易,所有人都不得不去生產足夠自己食用的糧食,社會只能停滯不前。這也就是團隊協作的意義所在。

2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的基本原則

2.1重視思想引導發揮企業功能的原則

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及企業都意識到培養擁有“工匠精神”的技術人才的重要性。但只是意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還不夠,在理解“工匠精神”內涵的前提下,還需要理解其存在的社會價值和教育意義。職業教育是以服務價值爲基礎,以就業爲最終目的的教育。在注重培養學生技術水平之下更應當着眼於對其思想進行指導,令其正確理解“工匠精神”,這樣才能更好地令學生適應而變得更容易培養。單獨強調“工匠精神”並不能使人輕易接受,要在實際的技術教學過程中體現出“工匠精神”,才能讓人深刻地感受其存在和重要性。在整個專業的教學中貫穿這一精神的內涵,讓學生在完成技術學習的同時也學到了工匠精神獲得工匠精神,最終能夠使之在職業生涯中體現工匠精神。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情況下,學校更應該發揮企業的作用,讓學生“學以致用”,用實踐來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培養“工匠精神”,以職業的角度和標準來要求學生,從而使之更加專業化,並以此達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用學相長的目的。在實踐中需嚴格要求,嚴格把關,這樣學生纔會以高度認真的態度完成項目。人無完人,即使是教育者也存在各種不足,作爲老師也應該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專業素養,以便於更好地指導學生。

2.2不忘初心言傳身教的原則

培養“工匠精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工匠精神”具體體現在一定的行事風格和物質形態上。除了日常的學習和實踐,高職院校還應當注重打造校園文化,令學校更加個性化,這在當今學校同質化嚴重、個性不足、模仿爲主、缺乏創新的情況下顯得越發重要[2]。加強學習環境建設、校園文化培養、制定規範,在師生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調整他們的狀態,並且將此事作爲學校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校園文化,以宣揚國家政策、各行各業大師事蹟、行業發展狀況爲主,這樣學生才容易對自身前途充滿信心,對校園文化產生認同感,對理解“工匠精神”更爲有利。

2.3以實踐爲目的積極創新的原則

在產教融合之下,學校應該以其科研實力及較爲充裕的資金來源開辦下游產業,讓學生在學習之餘能夠實際參與到生產行列當中,學生能夠在學習之餘工作、工作之中學習,更能在經常性的實際操作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這種創新正是現代企業所迫切需要的,也是現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核心思想。學校在辦產業的過程中,在老師的帶領下讓學生參與生產經營管理,從而令書本上的知識得以運用,並加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增強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在學生參與生產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學校應該採取輔助管理的辦法,主要讓合作企業來管理學生的活動。因爲企業注重的是實用性和效率,更能抓住知識上的重點進行指導。由於學生的實際操作已經在影響着企業的發展,所以學生也會以更加認真的態度來對待每一次的工作學習,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有着積極意義。

3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意義

3.1“工匠精神”對企業的意義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的是以快爲主的即時利益,這並不能夠爲企業帶來長足發展的效用。因此企業迫切需要引入“工匠精神”,這樣才能在長遠的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在其他企業不斷圈錢、做死產品、推陳出新、圈錢的時候,擁有“工匠精神”的企業,不斷改進產品、不斷完善,將產品做成精品、藝術品,最終在近乎嚴苛的標準下生產的產品成了用戶的驕傲。iPhone4S就是這樣一個經典的存在,它傾注了喬布斯的心血,將工匠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得到了積極肯定一致認可的極好的口碑,而後代的蘋果手機由於“工匠精神”的缺失,導致人們對它越來越失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工匠精神”在奢侈品品牌中也是極爲重要的存在,而奢侈品的利潤遠遠高於其他同類產品,例如一塊瑞士金錶和普通的手錶,利潤相差百倍有餘。沒有精細的打磨,沒有刻苦的鑽研,沒有積極的設計創新如何能夠打造出奢侈品牌?而這全部都在“工匠精神”的內涵之中,可見工匠精神對比如今的快餐經濟,其效益有過之而無不及,現代企業又拿什麼不重視“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對提高企業利潤,樹立企業形象,打造企業口碑,延長企業壽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3.2打造“工匠精神”對學校的意義

學校是育人的場所,無論其存在爲何,育人都是終極目標。既然是育人場所,那麼教育出什麼樣的人,對學校的影響十分深遠。而人們會以微妙的改變對待這些表現不一的學校。例如在同一個城市中,有各個高中,有的高中就能得到更加優質的生源併爲家長叫好,而有的高中則讓人們一聽就覺得其中的學生只不過在混日子罷了。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思維方式?因爲人們看到的只有被其教育走出來的學生的樣子,學生優秀,其學校就優秀,反之亦然。對高職院校而言,培養一個優秀的學生不僅僅要培養其技能更要培養其爲人,而“工匠精神”正好兼具兩者。“工匠精神”講究以高度熱誠的態度對待產品,這同樣也能作用到爲人處世的方方面面。因此學校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就是全方位培養學生,令其存在也像其產品一樣不斷完善。

3.3打造“工匠精神”對個人的意義

這是一個快餐般的社會,即使再美的風景也沒人有時間駐足觀賞。在快與更快的對決中沒有人能夠立於不敗之地。此時人們應該沉靜下來,以不變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每日的忙碌奔波並不會帶來更高的效用,反而佔用了大量資源而無所作爲。“工匠精神”以靜爲動,做一個項目必然要細細打磨,即使在最細微之處也要妥當處理。這樣雖然使得表面上所做的事務變少,實際上做一事精一事,比急急忙忙做完之後又要補救快得多。可見“工匠精神”對個人的發展和成長也有着很大的意義。

在快餐經濟盛行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這樣的道路行不通,最後路會越走越窄,只有重拾“工匠精神”,以專業專一的態度對待產品,以精益求精要求自我,才能讓企業更加長足健康地發展。“工匠精神”絕不過時,只要人們對完美的追求還在,“工匠精神”就能永遠閃亮。

參考文獻:

[1] 肖羣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6):6- 10.

[2] 孟源北,陳小娟.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協同培育機制構建[J].職教論壇,2016(27):16- 20.

[3] 鄧成.當代職業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當代職業教育,2016(10):91-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