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教育心理疏導及其路徑探討論文

論文5.96K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導的原則

教育心理疏導及其路徑探討論文

1.差異性原則。

一定意義上,差異性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心理疏導的精髓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之所以注重差異性教學,是因爲不同的受教育者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學習的特點、風格、起點、優勢與不足等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對學生要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的過程中要切實把每一個受教育對象都看作是鮮活的、具有獨特個性的個體對待。思想政治教師要根據每個教育對象的心理特點,制定差別化的教學計劃,在教學中將學生的共性和個性辯證統一起來,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當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安排可以差異化”。教學內容的調整必須科學,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需要爲標準,並且保證調整後的教學內容更利於學生消化吸收,從而在更大範圍內實現教育對象自身的發展。

2.以人爲本原則。

現代教育理念提倡教育對象即學生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教育是爲教育對象服務的,教育者只是服務者,在教育過程中起着調動、引導和激勵的作用。新的歷史時期,德育工作者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學生觀。作爲教學過程中處於主體地位的學生其主體地位包括多個方面:首先,學生是選擇的主體。整個學習過程具有選擇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有選擇的接受教育者提供的教育資訊,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愛好和需求來安排教學內容。其次,學生是價值主體。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價值理力量,從而滿足學生學會做人、認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需要。這種滿足和需要的關係就是價值關係。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價值主體。當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就會認同自己的學習活動和所學的課程。最後,學生是創造的主體。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我創造精神,努力探索創造性教學,進行開放性教育。

3.情感互動原則。

中學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強調了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並且把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爲優先目標。同樣,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疏導必須遵循情感互動這一原則。心理疏導更多的強調心靈與心靈的溝通,切實把學生看做教學過程中的主角。所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正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必備的情感技能。

4.平等、公平原則。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的更多的是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同樣作爲德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師生之間的平衡關係被打破了,不利於師生之間和諧關係的建立。作爲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根據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學生爲本,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課堂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靈魂和品質特徵,思想品德的教育不能夠千篇一律的宣讀課本知識。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和教學中切實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狀況等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在教學準備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和知識訴求,制定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問題情境等引發學生的興趣。透過民主、平等、公平的課堂教學從而真正實現有教無類,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二、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導的路徑指向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新時期探索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結果。爲了更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心理疏導,有效地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重視透過活動來促進學生的發展。

人的能力及各種素質都是在活動中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活動中可以表達自我,認識自我,實現自身的潛能和價值,活動順應了青少年內在成長的基本需要。思想政治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知識的講解上,應讓學生在各種模擬與實際情景中去討論、體驗和訓練等。“首先,要啓發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其次,要精心組織和設計符合學生髮展需要和興趣愛好的活動;最後,要耐心指導學生實際操作,親身體驗”。

2.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生活中實現教學的目的。

教育即生活。思想政治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授書本知識,努力讓思想政治課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內心情感,深入到學生中去,樹立以學生爲中心的理念,用學生身邊的或經歷的事情去傳授知識,避免空洞的說教和對國家政策、方針的照本宣科的講授。

3.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疏導。

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都應該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師的素質和水平決定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在社會價值多元化以及網絡等傳媒迅猛發展的時代環境下,中學德育工作者面臨着與以往不同的教學任務和難題。一方面,德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的腳步和學生的知識、心理等需要,不斷學習有關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樣纔能有效的理解和把握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和需求,才能在思想政治課堂上有效的實施心理疏導。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師要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教學技能。知識爆炸的時代要求德育教師必須時刻不斷的學習,補充“營養”。目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仍然不平衡,多數教師採用講授法,處於主導地位,學生仍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很難體現出來,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從單獨的思想教育向教育、管理、服務轉變,真正樹立以學生爲中心的學生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運用學生心理控制的方法。

4.創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對學習環境有重要的影響。雖然教師是教學的領導者,但是教師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理解並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從每個學生的特點出發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與此同時,由於思想政治教師承擔着培養學生德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任務,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要以一種平等、親切、公平的心態對待每個學生,鼓勵一些後進生參與課堂的討論當中,並且爲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和情景,把學生從懼怕權威、缺乏自尊心以及自信心等不良心理狀態中解放出來。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心理疏導已經成爲“新課改”和解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要真正把心理疏導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工作者就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樹立服務育人的理念。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社會、學校等共同努力,形成系統化、常態化的心理疏導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