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綜合實踐論文

論文1.21W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獨立的課程,而且是一門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小編收集了綜合實踐論文,歡迎閱讀。

綜合實踐論文

綜合實踐論文【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學,學中做”理論,實踐能力不是透過書本知識的傳遞來獲得發展,而是透過學生自主地運用多樣的活動方式和方法,嘗試性地解決問題來獲得發展的。從這個意義上看,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就是學生圍繞實際行動的活動任務進行方法實踐的過程,是發展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基本“學力”的內驅。

進入新一輪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門新的課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獨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無可避免地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挖掘教育資源,讓這門新課程展現出獨有的魅力呢?首先我們要明白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堅持以綜合爲特徵,以實踐爲核心,以活動爲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讓學生了解社會、深入社會,適應當今社會環境,使學生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要本着綜合實踐活動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爲原則,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爲宗旨。

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根據自身的特點,緊扣現實生活,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透過多種活動方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爲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趣味性、創新性爲主要特徵的綜合實踐活動,讓綜合實踐活動課充滿生命活力。

第二,綜合實踐以活動爲形式,以實踐爲環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製作”、“想象”、“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從而密切聯繫學校與社會,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堅持以人爲本,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同時注重讓學生掌握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蒐集和加工資訊的方法、表現和創造的方法、交流與合作的方法,使學生終身受益。活動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發展了學生個性,並注重培養學生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及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例如我們要組織一個有關垃圾的調查活動,那麼課前我們要組織組織蒐集有關垃圾的一切資料,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組成小組,選一個責任心強的同學作爲組長,落實組員的任務。每個小組給自己取了個響亮的名字,並制定簡單的小組計劃,使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去搜集資料,統籌安排,提高效率。同時對學生外出進行了安全教育等。透過活動,以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讓學生學會觀察周圍環境,說出環境的變化,並瞭解當今社會人們是如何處理垃圾的,並透過寫觀察日記、心得體會、調查報告,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整理提練的能力還要讓學生感受垃圾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保護美麗的地球。透過活動以達到鍛鍊學生分析問題、提煉觀點的能力,並透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實踐探究等生活情境,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主動去探索、體驗、交往、重演、親身親爲獲取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過設計、創作、想象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第三,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問題:學生運用資訊技術對資訊的'獲取、傳遞和處理問題;資訊查詢面不夠廣泛的問題;學生居住分散,結伴外出調查時的安全問題;得不到家長的支援問題,學生面臨問題會退縮的心理輔導問題等。面臨種種困難,在教學中要儘量做到讓學生自主參與,從不同的角度、採取不同的方法、透過不同的途徑、去發現、去感悟,在獲得體驗的同時,獲得自尊與自信,讓學生能夠自覺地反思自己、認識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同時並與教師做好資訊溝通,盡最大努力擴大學生蒐集的資訊途徑、範圍、和速度,利用家長會時機與家長取得聯繫,與家長講清綜合實踐活動的益處,爭取得到家長的支援等。

只有真正做到了實踐加活動,讓學生走出去,親身體會,親自動手,親自動腦,逐步形成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萌發創新意識,讓課程落在實處,才能真正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讓這門新課程展現出獨有的魅力。

綜合實踐論文【二】

課改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成爲一門獨立的課程,而且是一門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由於課程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綜合實踐活動課”在教學內容、組織形式以及價值目標等諸多方面,都與學科課程有着很大的不同。目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所存在的問題,並不是課程能不能正常開設、教學內容能不能切實完成的問題,更應該重視的是“如何真正實現課程目標”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的實踐活動課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陪學生玩”的層面。我們僅僅以學生“玩得高興”爲目的,將教學目標定位於興趣的培養,而始終沒有把能力的目標擺放到應有的位置上。我們的教學活動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直接體驗”,忽視學生的“探究”與“嘗試”,簡單地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等同於課外興趣活動。這顯然是不符合課程開設的宗旨的。

結合課程綱要和教學實際,我們可以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育目標形象地定位爲“愛玩,會做,敢問”這樣三個漸進的層次。

第一,尊重與呵護小學生“愛玩”的天性。

與國外相比,我國小學生缺乏的不是知識的儲備,而是操作的技能和優良的心態,諸如自信、樂觀、善於質疑、敢爲人先等。學科課程的教學受制於尚不完備的教育制度,屈從升學考試的壓力,迫使小孩子提前告別了玩樂的童年,沉陷於殘酷的學業競爭之中。但是,“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會在玩樂中迸發智慧的火花,人的創造特性也將在率真的玩樂中誕生與成長。如果我們剝奪了孩子們玩的權利,也就是剝奪了孩子們成爲大師的機會。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尊重與呵護小學生“愛玩”的天性,應該是我們的重要目標之一。

但是,作爲課程目標,又不僅僅是使課程“好玩”,還必須千方百計地使學生“玩好”,即“玩有所得” !因爲只有玩得好、有所得,才能讓小孩子“愛玩”。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玩好”?這就要求我們在整合課程資源、選擇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必須堅決地把學生放在首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切實保證他們“人人有的玩”,“個個有所得”。如果活動過於簡單,課堂可能很熱鬧,但玩過之後一無所獲。這樣的教學會讓孩子慢慢失去熱情與興趣,最終將課堂變得沉悶無比。而如果活動難度太大,學生玩得不順利,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因此,我們要在全面掌握學生的生活經驗、操作能力以及相關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指導學生開展一些小孩子感興趣而且能夠“玩有所悟”的實踐活動。要做到這一點,整合課程資源的時候就必須遵循“生活化,趣味化,時尚化,鄉土化”以及“兒童化”的原則;選取教學內容時以“激發興趣,鍛鍊能力,挑戰自我”爲指針;制定計劃時,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嚴密組織,全程指導,正面評價,及時反饋。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愛玩”之教育目標的順利完成。

第二,培養與鍛鍊小學生“會做”的能力。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綱要》中明確指出:“……讓學生透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裏面清楚地說明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廣泛的社交能力,幹練的組織能力和熟練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要着力培養學生敏銳的問題意識。所有這些能力,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要讓學生具備“會做”的能力。

反觀我們的課堂,表面熱熱鬧鬧,到最後卻拿不出像樣的成果來。就是一些簡單的手工作品,也是作工粗糙,毫無創意。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的要求不嚴格,指導不到位。要想讓小孩子真正學到動手操作的本領,綜合實踐課的教學就不能“放羊”!課前準備中,我們要制定詳細計劃,作出周密安排,要精心選擇課程內容,具體擬定切合小學生髮展水平的能力目標,保證每一堂課都能夠“目標明確,有的放矢”;而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還必須始終圍繞教學目標,以培養學能力爲核心,嚴格要求,耐心指導,確保學生逐步實現“會做”的目標。

要培養學生“會做”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還必須貫徹“具體示範,全程指導,鼓勵合作,及時反饋”的流程規則。所謂“具體示範”,就是老師要“手把手地教”;“全程指導”,則不僅包括課堂上的指導,還包括有針對性的課前動員和課後評價;“鼓勵合作”,則是要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幫助他們形成“分工合作,成果共享”的成功機制;“及時反饋”則應立足“正面評價”,以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不斷提高”爲目的。

只要我們作到了這一切,學生就一定能夠大膽嘗試,不斷挑戰,不斷地從“愛玩”走向“會做” !

第三,激發與培育小學生“敢問”的精神。

中國的小學生普遍缺乏實踐性,尤其缺乏“獨立自主”與“改革創新”的闖勁。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立自主”與“改革創新”恰恰成了人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作爲最具綜合實踐性的課程,教學中必須引領學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教會學生關愛自然、服務社會,幫助學生不斷獲得直接的生活體驗與必要的社會經驗,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還要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鍛鍊與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而最爲重要的是要培育學生“團結協作,勇於競爭,完善自我”的個性品質,形成一股“積極進取,銳意創新,敢想敢幹”的闖勁。

如何激發和培育小學生“敢想敢幹”的闖勁呢?

我們的老祖宗把“學習、研究”稱爲“做學問”, 而“學習”的英文單詞 “study”,也同時含有“研究”和“調查”的意思。還有,美國哈佛大學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索問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有“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的名句。這些都說明“學習研究”是和“問題”緊密相連的。所以,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必須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自發性”,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判斷”和“自我實現”放在首位,重視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形成問題,在“猜測與嘗試”中形成“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品質與能力。作爲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不能讓學生僅僅停留在“欣賞”與“模仿”的層次上,實踐課“寓教於玩”,就是要指導學生在玩樂中學會“敢問”!。而這一宏偉目標能否成功實現,關鍵在於我們的活動課程能不能增進學生“問”的慾望,能不能提高他們“問”的水平。正如陶夫子所說:“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真知!”

學生的學習行爲一般分爲“觀察、模仿、創新”三個階段。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只經歷了“觀察”與“模仿”兩個階段,而沒有“創新”這個重要環節,那將是綜合實踐課最大的失敗。如何才能夠使學生順利地完成這三個階段的學習呢?這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入手。“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奏。在綜合實踐課中,我們應該以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爲抓手,鼓勵學生多問“爲什麼”和“怎麼辦”。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改革創新”的潛能,才能夠幫助學生自發地走上“觀察 → 模仿 → 創新”的自主之路。

綜上所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玩”的課程,首先要保證學生“愛玩”,然後引導學生透過“玩”學會“做”,透過“做”學會“問”,最終激勵學生成長爲“有知識,有能力,敢想敢幹”的創新型人才。假設我們在設計每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時候,都能夠全面細緻地考慮學生“愛不愛玩?”、“會不會做?”、“敢不敢問?”,並將這些問題逐一落實到教學方案裏,貫徹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那麼,我們的每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都一定能夠獲得成功,都一定能夠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一份自由的空間,昇華他們的責任心與使命感,促使他們形成“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大膽探索”的科學品質,形成“團結協作,成果共享”的健康人格,最終成就輝煌的人生。

標籤:實踐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