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公司的戰略選擇的論文

論文3.23W

國際工程承包是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重要內容,是貨物貿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綜合載體。在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蓬勃發展和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勢下,大力發展對外承包工程事業,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公司的戰略選擇的論文

有利於擴大出口,加快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發展的進程;有利於有效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轉移國內富餘的建設能力;有利於推動我國企業“走出去”,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增強國際競爭力;有利於促進我國對外政治和經貿關係,特別是同發展中國家關係的發展。在這方面,我國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責任重大,義不容辭。爲此我們必須研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狀況及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出現的新特點新動向,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加大力度奮力開拓,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不斷開創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局面。 一、世界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它對世界各國都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也必然影響着國際工程承包,因此,瞭解和研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狀況及表現特徵,對於深刻理解和把握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動向和特點,選擇正確的戰略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經濟全球化主要特徵爲:

1.跨國公司的影響力日益增大 跨國公司被認爲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髮展,又爲跨國公司開創着更大的發展空間。據聯合國《1997年投資報告》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44000個跨國公司母公司和28萬個子公司及附屬企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全球生產和銷售體系。他們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產70%的直接對外投資,2/3的世界貿易,70%以上的專利技術和其他技術轉讓。10月3日貿易會議發表的《2000年世界投資報告》則表明,1999年共有63000家跨國公司(下屬公司近70萬家)藉助於外國直接投資、跨國收購和參股大幅度提高了其銷售額,達到近134000億美元,而在1998年跨國公司的銷售總額才24000億美元。這些跨國公司透過實行“全球戰略”,將設計和銷售活動放在市場中心區,研究與開發放在智力密集區,生產則放在勞動力密集區,彼此間透過資訊網絡密切聯繫,從而能對各地市場進行最有效的資源配置,並獲取了最大利益,實現快速發展。跨國公司已成爲當今世界經濟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些大跨國公司的年銷額可以與大部分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似。

2.對外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日顯重要 經濟全球化致力於貿易、金融、投資自由化,使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更加容易,呈加速趨勢。《2000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1999年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已由1998年的.6600億美元增至8650億美元,而由於企業跨國併購活動持續增長,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規模可超過1萬億美元。在全球化下,海外投資的發展速度和重要性已超過了國際貿易。從發展速度上看,從1985年到1995年,國際直接投資年平均增長17.2%,大約是國際貿易年平均增長率的一倍。從美國來看,1994年美國出口只有2350億美元,而其海外投資的總銷售額卻超過1萬億美元。可見,美國一流的國際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國際經濟合作領域而不是傳統的國際貿易領域。與此相呼應,近年來各國和國際組織在制定經濟法規、規則方面,主要議題已從傳統的國際貿易轉到國際經濟合作領域,如與貿易有關的投資規則,知識產權保護等。據統計,1998年有60個國家對145項涉及外國直接投資的法規進行了修改,其中94%的修改是爲了創造一個對外國直接投資更爲有利和寬鬆的環境。

3.金融全球化進程加快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式,國際貿易、國際投資都離不開金融部門的支援和參與。近年來,以國際外匯交易、證券、股權與借貸爲基礎的國際金融市場 交易發展迅速。以外匯市場爲例,1973年每天的交易額僅爲150億美元,1983年達到600億美元,1992年迅速發展到9000億美元,1997年平均達到14000億美元。外匯交易額與世界貿易額之比,1997年是9:1.1983年爲12:1,1992年90:1,而1997年爲100:1,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也在全球化,表現爲官方性國際機構增多,如7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77國集團等的影響和協調作用不斷擴大;國際金融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清算銀行等的地位進一步加強,跨國銀行的力量也日益增強,出現了一批銀行業巨頭。 二、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出現新動向 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受世界經濟的興衰和重大政治、經濟、軍事事件的影響十分明顯,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近幾年,由於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好,承包工程市場也在不斷擴大。

據美國《工程新聞記錄》統計,1999年全球建設投資規模在1998年的3.24萬億美元的基礎上增長了11.8%,達到3.6萬億美元;並預測今後4年將保持5.1%的年平均增長率,2003年將達到4.1萬億美元的規模與此同時,國際承包工程市場也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動向。 1.承包工程領域擴大。 國際工程承包已突破了原來單一的工程施工和管理,延伸到投資規則、項目設計、國際諮詢、國際融資、採購、技術貿易、勞務合作、項目運營、人員培訓、指導使用、後期維修等涉及項目全過程、全方位服務的諸多領域,成爲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的綜合載體,而且從純建築領域擴展到工業領域,礦山、水壩、電力、石化、冶金、交通、通訊等行業大項目明顯增多。國際承包工程從主要爲勞動密集型的基礎設施逐步轉向技術密集型的成套工程和勞動密集型的基礎設施並舉。據2000年8月14日出版的美國《工程新聞記錄》雜誌統計,1999年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在普通房地產市場的營業額爲305億美元,佔總額的29.1%;工業市場營業額爲423.1億美元,佔35.7%,其中製造業營業額26.9億美元,加工工業117.2億美元,石油化工業279億美元;交通運輸業市場營業額209億美元,佔總額的17.6%;電力市場營業額爲71.9億美元,佔6.1%;供排水、污水處理及危險廢棄物處理等環保產業61.7億美元,佔5.2%. 2.對承包商要求更高 (1)承包方式多樣性、靈活性增加。

當今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對單一 工程施工的要求趨於減少,客戶更多要求承包商提供工程項目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承包方式呈現多樣性。如EPC(設計——採購——建設)、BOT(建設——運營——轉讓)、DDB(開發——設計——建設)、DBFM(設計——建設——設施經營)、PDBFM(融資——採購——設計——建設——設施經營)等方式出現,從而對承包商的規模、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融資能力和應變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國際上的大項目更是傾向於共同開發,共擔風險,共享利潤。美國最大的工程承包公司貝克特爾50%的工程都屬於這種情況。從我們接觸的幾個項目資訊來看,他們都是開發商做好了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和設計方案,然後要求我方承包公司開出銀行保函,他們再拿我方保函去當地銀行貸款,才能啓動該項目。 (2)對技術創新要求不斷提高。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反映國際 工程市場: 一是,高附加值的工程項目越來越多,如石化、冶金、電力、通信及環保等項目不斷增多; 二是,新材料、新工藝、 新方法層出不窮,使傳統的建築項目的科技含量迅速增加,從而要求承包商在科技開發、專業技術、新技術應用方面且有更多的創新能力。可以說技術創新能力的大小,直接決定着國際承包商的競爭能力。如名列全球最大的225家承包公司前列的ABB路瑪斯公司等之所以能稱雄世界承包工程市場,主要是由於他們時刻瞄準技術含量高的工程項目,不斷加強新技術的開發與投資,在許多行業擁有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

日本清水公司則提出了“技術的清水”這一口號,就是力圖在技術領域保持優勢。 (3)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競爭激烈 近年來,儘管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不斷擴大,但買方市場的格局並沒有改變,相反由於新的承包公司不斷加入,從而使該市場競爭更爲激烈。此外,不少國家採取的較爲嚴格的控制外籍勞務的進入規定外國公司必須委託本國公司代理,外國公司必須僱傭一定比例的本國工人,外國公司只能與當地公司聯合投標等措施,具有濃厚的保護主義色彩,也進一步加劇了競爭。爲了提高競爭能力,一些國際承包商也根據自身的業務發展需要進行併購或聯合,如美國著名的URS公司透過兼併D&M公司成爲一家資產爲20億美元的超級工程設計公司;法國韋溫迪公司以66億美元兼併美國菲爾特公司,從而組建全球最大的水處理公司,這筆交易使韋溫迪公司水處理業務收入成倍增長,達到120億美元。總部設在巴黎的維西(VINCI)集團和GTM集團併購價達180億美元,創該領域併購之最。 三、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公司的戰略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快速發展。至1999年底。

累計對外簽訂承包工程合同額近75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540億美元,已進入國際承包10強行列。業務遍及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400多家企業享有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經營權,對外承攬的工程項目幾乎涉及國民經濟各個行業。1999年,我國的對外承包公司更是表現不俗,在美國《工程新聞記錄》評選的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中我國有33家公司入選,其中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位列第20名。但客觀地分析形勢,我們面臨的任務還很艱鉅,迫切需要根據國際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出現的新特點,實施新的經營戰略。 1.聯合戰略 從總體而言,我國對外承包公司普遍規模小,實力還比較弱,融資渠道不暢,競爭力有待提高。集中表現爲業績與國際大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如位居225強第一位的美國貝克特爾集團1999年國外營業額74.42億美元,總營業額112.40億美元,新籤合同額222.30億美元,而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的相應業績爲15.45億美元、48.79億美元、60.07億美元。至於其他公司,則差距更大,因此,積極推動聯合,構建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的大集團企業勢在必行。

一是,與國外大企業進行合資與合作,藉助他們的資金和人才優勢,建立跨國企業,進入更多國家的承包市場; 二是,國內企業之間的聯合,既可以是同行業聯合,壯大規模,增強實力;也可跨行業聯合,優勢互補,擴大承包領域。如建築企業與工業企業聯合,建築企業承擔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工業企業提供成套技術設備; 三是,與金融機構聯合,提高融資能力。聯合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是兼併、收購或控股,也可以透過政府無償劃撥進行企業重構;還可以以市場爲紐帶,形成“虛擬公司”。 2.“三外”結合戰略 我國的對外承包公司熟悉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風土人情,又具有一批懂外語、善經營的人才,這是其最大的優勢。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如何將這種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適應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特點,我們認爲各企業應走“三外”結合之路,即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多角化經營。既可分散風險,又可獲得綜 合效益。比如一些大型的建築工程,往往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既要消耗大量的建築材料,也要許多生活資料。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建築材料若從國內帶出運費較大,在當地採購又往往價格很高,這時可以透過效益成本測算在當地投資設廠,就地生產,比如生產磚、水泥等,以供項目使用;可以在當地設立銷售商店,從國內出口生活用品以供人員之需,並對外銷售。等項目完工後,這些投資的企業既可轉讓,也可繼續自已經營,豈不是“三全齊美”。

當然,實現“三外”結合,還需要國家能進一步放寬外經企業的對外貿易經營範圍,並簡化審批手續,提供優質服務。 3.科技戰略 “科技興貿”是我國外經貿的基本戰略之一。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爲了應對科技革命的挑戰,適應國際承包市場的新特點,也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來振興承包事業,才能不斷提高競爭能力,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施科技戰略,領導是關鍵,人才是支柱,投入是保證。作爲承包公司的領導,應有戰略眼光和超前意識,真正把科學技術當作第一生產力,從企業的管理體制、執行機制等方面爲科技創新和科技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是,要加強科研工作,創立自己的知識產權,形成科技優勢; 二是,加強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高技術設備裝備水平和施工能力;三是,既要不拘一格招募人才,更要採取多種方式培養人才,留住人才, 使人盡其用,才盡其用,形成一支數量足、質量高、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只有羣賢畢至,企業才能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