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談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論文

論文2.81W

摘 要:體育教學可以塑造和培養人,她不僅能使學生增強體質,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能,還具有發展學生智力、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和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結協作精神的作用。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條件的不斷改善,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自覺鍛鍊的習慣性,似乎越來越差。作者在教學過程中,爲了讓學生熱愛體育,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收穫。文章就此進行討論,僅供參考。

談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論文

關鍵詞:體育教學;健康鍛鍊;自覺習慣

一、前言: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渴望自己擁有健康的身體,“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特別是在激烈的競爭下,人們強烈地感受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於是,社會上呈現了“請人吃飯,不如請人運動”、“出錢買出汗”等各種新的生活方式,體育鍛煉愈來愈受到社會人們的青睞。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由於當代學生的生活優越,興趣廣泛,對體育價值認識並不不深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在他們身上似乎在逐漸退化,這就要求我們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目標管理,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鍛鍊熱情,培養出學生自覺鍛鍊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隨着學校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頒佈實施,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更注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更注重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因此,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努力激發並培養學生主動、自覺地參加經常性的體育鍛煉,養成他們終身體育的鍛鍊意識。

二、利用理論課傳授體育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江蘇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參書指出了各項教學內容的授課時數,其中基礎知識佔9一11%。《教參》指出,“教學內容是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識,體育文化方面的知識,科學鍛鍊身體和自我鍛鍊的方法。”

理論課是教師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的主要渠道和有效載體,讓學生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基本理論、原則與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並在練習中正確運用科學的鍛鍊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鍊效果。教學過程中可以抓住學生喜歡體育、崇拜體育偶像的心理特點,不失時機地透過觀看實況轉播、錄像、掛圖等有效手段,傳授體育知識,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

三、創新教學模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手段。

目前,體育課教學模式、教學的方法、學習的內容多是重複使用。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都一樣用,給學生造成體育課就是教師講解、示範,學生練習,沒什麼變化的印象,學生認爲體育課死板、乏味,加上有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有牴觸情緒,從而離開了自覺鍛鍊的隊伍。因此,我們要創新現有的教學模式,根據體育課的教材、類型、課次的不同,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式,在組織教法、練習難度、練習要求等方面,應給學生留有自己選擇、自主練習、自我評價的空間,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把電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引入體育課教學中,包括體育理論課和運動實踐課,使體育教學中的聲、情、景、圖並茂,增加對學生的感性刺激,增強體育學習的興趣,積極參與,提高教學質量。

1 根據學生特點,合理靈活選用和搭配教材。

教材的枯燥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的主因,每節課的重複學習,學生產生厭倦,喜愛上體育課的快樂,在一點一點的消失。沒有快樂,如何談得上自覺鍛鍊習慣的.培養,學生不願意每天都是跑步練習,他們需要新穎、實用,有挑戰性的教材,那麼如何選用和搭配教材呢?比如,與動物動作相聯繫,與故事童話結合,將枯燥、單調的練習融入知識性、趣味性,這樣的話,教材更顯得新穎。

2 以引導爲方法,激發學生自覺鍛鍊的興趣。

現代課程所要關注的核心是引導學生的需求,不符合學生需求的體育鍛煉項目,則不能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與鍛鍊的積極動機,也就談不上對學生自覺鍛鍊習慣的培養。然而初中學生雖然是體育學習的主體,但卻又是處於發展中的不成熟的主體,他們並不一定能夠全面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體育需求,他們對體育需求主要反映在對學習與鍛鍊內容的選擇上,如大多數學生主要從個人的興趣出發,一般都願意選擇輕鬆的體育項目,而對一些單調的、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能完成,但對促進身體發展與達成課程目標特別有效的內容卻不喜歡。因此,作爲教師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對學生的需求加以引導和教育。有意識地把科學鍛鍊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並引導學生制定鍛鍊計劃,並對自己鍛鍊計劃的實施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督。同時將培養學生的自鍛意識與健身能力作爲課堂教學的目標與內容,並納入評價與考覈內容,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 教師要處理好運動項目殊途同歸的問題。

在體育教學中,儘管所教的教學內容不同,採取的教法不同,但都存在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培養了學生參與意識,學習了科學的健身方法,有利於終身體育觀的形成,而“應考式”的體育教學是很不科學的,它只看到了學生成績的提高,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了它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選用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教學內容、採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達到增強體質和運動技術水平的最佳途徑。如,現在的學生大多不喜歡跑步,除運動項目本身枯燥外,主要原因是他們過去練習中,由於不得法,如運動強度密度不適合他們的身體負擔,結果自然產生了害怕心理,更談不上對跑步產生興趣和習慣,而速度和耐力素質是我們身體素質的兩大基本素質。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對跑步的鍛鍊興趣呢? 我經過觀察,發現學生們普遍喜歡踢足球(特別是男同學),一聽跑步就叫苦,可一聽踢足球就來了精神,個個生龍活虎,因此,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多組織一些教學比賽,使學生的跑步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充分的鍛鍊;同時,針對許多學生在比賽中體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動等現象,教師應及時指出:“速度和耐力,是想踢好足球的基本保證。”這樣,學生就能較自覺地練習跑步,或者在練習中靈活運用走跑交替練習、追逐練習、分段計時練習等等多種手段,教學效果就會好很多。

4 讓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和他們對活動的興趣、愛好相結合。

興趣指的是對某種活動產生的積極情趣,從而逐漸形成習慣。如果對某種活動沒有興趣,也就不可能形成習慣。學生踢足球之所以不覺得累,就是因爲他們非常喜愛足球這項活動,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也就是他們處在愛好不斷增強的過程,也就是他們在逐步形成鍛鍊習慣的過程。另外,在教學中,我們需要有意識地留給學生自學自練的時間和空間。如:體育委員根據課的內容、學生興趣安排準備活動;小組長組織遊戲比賽等,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自練的能力;同時,安排自由活動的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練習內容,有利於提高該項目的運動水平,從而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情。

5 身體素質課課練,不斷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

體育鍛煉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人體各器官系統對內外環境變化的適應是一個緩慢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人的運動能力是在不斷積累、逐步提高的過程中增強的,體育鍛煉的效果往往要在長期的堅持中才能收到成效。體育鍛煉效果的滯後性,影響學生積極、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內容,有機地安排一些簡單易行的身體素質練習,一是豐富了教學內容;二是讓學生有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認識過程,逐步掌握科學鍛鍊的方法。爲了防止素質練習枯燥、單調,可以有意識地開展一些競賽,例如:比誰跳得遠,單位時間內比誰次數多。可以個人與個人比,也可以小組與小組比,讓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和競賽活動中,在體育實踐中感受到體育活動帶來的快樂和享受,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

四、課內、課外相結合,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的氛圍。

《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求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但要體現在自己的運動表現和身體發展上,而且還要表現在自己在課堂內外的態度和行爲等方面的進步上。

老師經常要考慮運用合理的方法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只有經常參與,學生才能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有了樂趣,他們纔會產生情感,然後才能形成一種習慣!所以體育老師不僅要關心學生課堂的活動,還要關注學生課外活動,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的氛圍,使學生在活動中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體育技能,做到盡心盡興、心情舒暢。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班級籃球賽、拔河比賽、乒乓球賽、足球賽、排球發球、籃球投籃、立定跳遠、冬季三項(跳短繩、跳長繩、踢鍵子)比賽、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單項個人賽和團體賽。在每年的校運動會比賽前,要下發比賽規程和比賽項目,同學們就會躍躍欲試,刻苦練習,踊躍報名,積極參與。運動會上,他們的加油聲、助威聲,會一浪高過一浪。這樣,他們在體育鍛煉中,既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又活躍了身心,鍛鍊了身體,他們還在比賽活動中體驗到了體育的力與美,這不僅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自覺鍛鍊的習慣,也促進了學校羣衆性體育活動的開展。

五、佈置課外作業,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

隨着年級的增高,學習任務的加重,學生在教室裏坐着學習的時間增加。體育課外作業作爲課堂學習的延伸,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教會學生簡單易行,又不受場地限制的練習內容,如跳繩、深蹲跳、抱膝跳、立臥撐、俯臥弓步跳、跳樓梯臺階、快速爬樓梯、手扶樓梯提踵、俯臥撐、仰臥起坐、仰臥舉腿、俯臥兩頭起、兩頭起、原地快速高擡腿等等,讓學生在家自覺鍛鍊,自我鍛鍊,不失爲一個好方法。中考體育成績納入中考總分,絕大部分家長十分重視,但佈置課外作業,會不會增加學生學業負擔呢?筆者在實踐中作了嘗試:每週安排10個鍛鍊內容,學生們每天回家根據老師的佈置,自選一至二個項目,按照“全面、經常、漸進”的體育鍛煉原則加以練習,日積月累,聚沙成塔,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還可以透過在雙休日組織籃球、足球、羽毛球、游泳、乒乓、輪滑、等比賽,吸引學生家長一起參加到一些體育鍛煉中,在寒、暑假等假期時,還可以利用家長會、家校路路通和家長溝通,組織自行車騎行、元旦迎新長跑等活動,都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喜愛和大力支援。這不僅是家校聯繫的一個有效載體,更有利於激發學生自覺鍛鍊的熱情。實踐證明,佈置體育課外作業,不僅沒有增加學生的負擔,相反,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學生的身體素質全面提高,也避免了學生爲應對體育中考而出現考什麼練什麼的突擊現象,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覺鍛鍊的習慣和自我鍛鍊的能力,終身受益,即使是在近幾年的體育中考,我所任教的班級均取得了較高的成績,也說明了這種方法的有效性。

結束語:總之,教師能用心開展教學活動,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措施去實踐體育教學,讓學生在一個充滿快樂、輕鬆、平等、自信,而又可以想象、傾訴、自我展現的環境中進行體育鍛煉,這將是現代體育教學所必須有的要求,而處在這樣的懷抱中進行積極的鍛鍊,寓教於樂,學生的身體健康將是無比有益的,對培養他們自覺鍛鍊習慣的養成更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季瀏 《體育與健康》水平四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楊貴仁 盛志國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

[3]黃健 孫洪謙 馮小雨《析休閒體育促進學生自覺鍛鍊習慣的養成》成都體育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