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拓展10+1框架下的東盟基礎設施建設市場論文

論文3.04W

2010年1月1日,“中國一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資源整合和供求互補的需求凸顯。近年來,東盟的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需求保持強勁增長,而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東盟市場站穩腳跟後需要謀求更大發展。東盟十國與中國的“10+1”自貿區協議框架在雙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等領域爲雙方企業的合作創造了更好的環境。面對歷史性機遇,如何利用政府搭建的舞臺,在東盟市場實現戰略性發展,需要中國的工程承包企業認真思考和研究。

拓展10+1框架下的東盟基礎設施建設市場論文

一、東盟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需求仍將保持強勁增長。

東盟經濟整體基礎較好,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洗禮後保持良性增長。但快速增長的經濟受到現有低水平基礎設施的較大制約,各成員國政府紛紛制訂規劃,推進電力供應、交通和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業務領域市場需求強勁。

(一)國民經濟保持低通脹下的快速增長。

1998——2008年間,東盟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均保持快速增長。按照不變價格計算,東盟GDP平均增速爲5.3%。緬甸增速最快,爲9.2%,越南和老撾緊隨其後,分別達到7.6%和6.8%的年均增速。較快的經濟增長產生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較強需求,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更爲強烈。

在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東盟成員國的通脹相對溫和。2000~2008年間,除少數年份出現通脹超過10%以外,所有成員國在大部分年份保持溫和的通脹。其中,除緬甸數據未知外,印尼的平均通脹率最高,達到9.4%,文萊的最低,爲0.6%。

東盟國家的國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2008年,東盟十國的人均GDP爲2582美元,比2000年增長了122.8%。人均收入最高的新加坡和文萊分別達到3.8萬美元和3.6萬美元,最低的緬甸、柬埔寨和老撾則分別爲465美元、756美元和918美元。

(二)現有基礎設施制約經濟的較快增長。

由於能源結構以石油和天然氣爲主,東盟的電力供應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東盟國家經濟的增長。目前,泰國、越南和柬埔寨都存在較大的電力缺口,老撾出口電力,但隨着其經濟增速提高,可供出口的電力也會逐漸捉襟見肘。未來二十年,僅中南半島五國的電力供應缺口就有5268萬千瓦。

東盟各國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建設差別較大。總體而言,公路總長度變化不大,柬埔寨等國家未鋪設的部分甚至佔到總長度的80~90%;鐵路發展緩慢,各國鐵路硬件標準不一致,影響了跨國鐵路網的建設和互聯互通的發展;機場數量衆多但規模較大的機場較少,金融危機對旅遊業的衝擊大幅侵蝕了機場和航空公司的利潤空間;除老撾外,其他東盟成員國港口數量衆多,但硬件完善、規模較大的國際港口卻相對較少,既不能有效服務成員國自身經濟,也對東亞與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國際貿易造成了一定影響。

互聯網和資訊基礎設施仍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求。東盟的電信用戶在2000——2004年一直保持30——40%的增長率,隨後雖有所下降,總體仍基本保持20%的年均增長。相比而言,印尼、老撾、柬埔寨、緬甸和越南五國的電信業比較落後,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的普及率均處於較低水平,發展空間較大。

(三)各國政府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經濟的發展對基礎設施保障的要求顯著提高。爲了緩解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東盟各國政府紛紛規劃和啓動了各類大型項目

電力基礎設施方面,印尼政府決定大規模建設電站和電網,並實施1000萬千瓦加速電站建設計劃。老撾也發展欣本河擴建、南莫和南屯等水電工程。越南電力總公司將興建數十個電廠,並計劃於2020年整合幾個局部電網爲全國統一的電網。

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橫貫亞洲大陸的.大動脈中,由中國境內經越南、柬埔寨、泰國向西通達歐洲的部分、湄公河高速公路網、“兩廊一圈”的高速公路網等已在陸續推進;泛亞鐵路、越南鐵路興建、原有路網標準化改造,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文萊大摩拉島深水港、越南雲峯港和海防木門港等由規劃走向落實;文萊、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的機場改擴建紛紛動工。

資訊通訊方面,文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電信業較爲發達的國家,隨着政府對電信市場的逐步開放,新技術的應用推動國內現有網絡快速升級,電信業務和設備市場均有較大發展空間;資訊通訊基礎相對薄弱、電信普及率較低的國家,更伴隨着次區域資訊高速公路的建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二、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東盟繼續穩步發展。

東盟國家與中國毗鄰,經貿合作關係密切,在中國對外工程承包企業海外市場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相比而言,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新人盟國家市場發展更快。

(一)業務規模和佔比不斷提高。

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東盟完成營業額保持快速發展,從2004年的22.3億美元增至2008年的83.8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39.2%,快於同期中國企業在亞洲及全球完成營業額37.3%和34.2%的增長速度。因此,東盟在中國對外工程承包企業市場中的份額也呈上升趨勢,佔亞洲完成營業額中的比重從2004年的27.4%增至29%,在全球完成營業額中的比重也從12.8%增至14.8%。

(二)新籤項目平均金額上升趨勢受阻。

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東盟新籤合同金額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平均新籤合同金額從2004年的833.1萬美元增至2008年的1349萬美元,略低於2007年的1499.4萬美元。

(三)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市場逐漸轉向新入盟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是中國在東盟最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場。2004-2008年間,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印尼的新籤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分別爲112.9億美元和49.5億美元,佔東盟十國總額的27.3%和21.6%;文萊最小,新籤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分別爲2641萬美元和2734萬美元,僅佔東盟總量的0.1%。

按照人盟時間計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新加坡這五個創始成員國仍是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東盟的主要市場,但另一方面,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這五個成員的市場更爲重要。2004——2008年,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新人盟五國的新籤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的比例分別從31.9%升至39.3%,以及從36.1%升至38.1%。

三、“10+1”框架爲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帶來更大機遇。

中國一東盟自貿區涵蓋18.5億人口和14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已成爲僅次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協議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多種類型的經貿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員流動的成本。自貿區於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爲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帶來更多的市場機遇。

(一)高層大力推動和互補性經濟爲合作奠定基礎。

雙方高層的大力推動和經濟互補融合需求推動了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2000年,朱錇基總理提出自貿區構想並得到東盟各國領導人的積極響應,雙方於2002年簽署《中國一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啓動自貿區建設。2004年1月,實施“早期收穫計劃”;11月簽署《貨物貿易協議》;2007年1月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並於7月順利實施;2009年8月簽署《投資協議》。

東盟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資源稟賦各不相同,中國與各成員國在經濟發展階段、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技術資源、市場資源、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互補性。自貿區建成後,雖然部分東盟國家對關稅的降低導致中國商品進入產生疑慮,但政府和大多數研究人員仍然對自貿區的前景充滿信心,也能夠按照既定的時間表推進。

(二)東盟服務市場開放程度超越世貿承諾。

作爲雙邊貿易安排,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在服務貿易領域做出了更多的探索。各成員方紛紛提出自己的市場準入承諾和國民待遇承諾,其中建築服務領域超越WTO承諾的有以下幾個國家:

馬來西亞對建築設計服務做出承諾,允許在當地擁有執照的職業建築師以跨境支付、境外消費和商業存在三種方式提供服務,外國建築師也可以作爲項目諮詢人員與馬來西亞職業建築師合作提供諮詢服務。

泰國允許中國企業以跨境支付和境外消費方式提供建築設計服務,同時在規定的不超過49%的股比和管理經營人員數量比例的前提下,允許中國工程設計企業以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有限合夥或普通合夥註冊公司等形式開展業務。

菲律賓在WTO下沒有開放建築工程服務,在自貿區承諾中,對外國企業從事與採礦和製造業相關的建築服務,以及在融資和援助合同(FTAA)方式下的大規模採礦發展項目中提供的建築服務,允許中國企業以境外消費方式提供,也在滿足菲律賓礦業法,並持有專門的許可證的前提下,允許外資在菲律賓設立獨資企業。

印度尼西亞對建築物、民用工程的總體建築、預製件的安裝和組裝,以及土地平整、鋼結構安裝和拆除等其他建築服務,允許中國企業透過境外消費模式提供服務,也允許中國企業以在印尼建立代表處的方式開展聯合經營,但須申請有效期爲三年的許可證,並應滿足《外國投資法》的相關要求。

(三)工程相關貨物入境獲得更大稅收減免。

2004年,中國與東盟簽署的貨物貿易協議爲中國與東盟各國的商品流通提供了更爲便捷的流通渠道。基於發展國內產業的考慮,中國與東盟各國把進出口商品分爲正常商品和敏感商品。其中,正常商品分爲一軌商品和二軌商品;敏感商品又進一步分爲一般敏感商品和高敏感商品。貨物貿易協議規定,正常商品最終稅率爲零;敏感商品最終稅率可以不爲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