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國際貿易方面論文範文

論文2.47W

國際貿易方面論文範文一:低碳經濟影響下國際貿易發展研究

淺談國際貿易方面論文範文

氣候環境危機、能源資源危機等呼喚着低碳經濟的發展,而低碳經濟的發展也必然會讓環境與經濟發展中的矛盾成爲經濟領域中的熱點問題。在我國國際貿易發展過程中,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並不能夠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在面臨低碳經濟帶來的衝擊時,我國國際貿易主體必須在生產技術、產品結構等多個方面做出改革與創新。而在此背景下,瞭解低碳經濟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帶來的影響、探索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策略,對於推動我國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提倡使用較低的能耗作爲社會發展和人類活動的支撐,其經濟發展特徵表現爲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其實質在於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優化清潔能源結構,其核心在於對能源技術、能源制度以及社會大衆的發展觀做出持續的創新,從而有效抑制氣候發生惡化,並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雙贏。顯然,低碳經濟對於社會發展以及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同時也是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顛覆,因此,傳統經濟模式下的國際貿易發展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2低碳經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低碳經濟發展促使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產生了變革,同時也對我國出口貿易帶來了不容小覷的衝擊。在此過程中,我國出口貿易在短期內必然會承受低碳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和技術要求,同時也必須對自身的生產理念、生產技術、技術格局以及產品格局做出改革,而在此過程中,我國出口貿易企業也可以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由此可見,低碳經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體現出兩面性的特徵,而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出口貿易規模、出口貿易產品結構以及出口貿易企業競爭力等多個方面。

2.1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出口貿易規模的變化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許多國家提升了自身對進口商品的環保標準與技術標準,並使用碳關稅來抑制高碳產品的進口。與這種國際貿易發展趨勢相對的是,我國出口貿易仍舊是以高碳產品爲主,並體現出了資源密集與勞動力密集的特徵,其中,塑料製品、機電、化工產品與鋼鐵等在我國出口貿易中佔據着很高的比重,這也決定了我國出口貿易必定需要承受低碳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衝擊。根據世界銀行所做出的調研與報告顯示,如果大部分國家都開始將碳關稅當作國際貿易中的固定稅種,則我國出口貿易中的出口規模很可能會下降21%以上。

2.2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出口貿易產品的變化

從我國出口貿易企業構成結構來看,中小企業企業佔據着很高的比例。雖然長期以來,這些企業在出口貿易產品中體現出明顯的價格優勢,但是低碳經濟的發展卻會提升這些企業的出口成本。這些成本包括對低碳技術、環保技術的引進、研發,也包括我國政府爲了鼓勵低碳生產而徵收的污染排放稅以及進口國家所徵收的碳關稅等,在此背景下,我國出口貿易中的高碳產品比例必然會呈現出降低趨勢,而低碳產品比重將會持續升高。

2.3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出口貿易企業的競爭力

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中,我國經濟產業鏈不可避免地需要進行重組與重建,從我國出口貿易方面來看,這爲我國經濟發展的轉型帶來的良好的機遇,但是與此同時也爲我國出口貿易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事實上,對於我國出口貿易企業而言,在短期中實現低碳技術的創新與生產模式的調整是並不現實的,同時,面臨着生產成本的提升,許多企業的獲利空間將會被逐漸壓縮,一些欠缺市場競爭力的企業甚至會面臨破產危機。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在長期發展方面,我國出口貿易企業會對自身的低碳技術做出不斷的更新與升級,低碳產品比重也會逐漸提高,這是低碳經濟發展對我國出口貿易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同時也是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推動技術進步與環境保護的重要體現,在此過程中,我國出口貿易企業的競爭力也會實現逐步提高。因此,從整體來看,我國出口貿易企業在短期內需要承受低碳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衝擊,而在長期發展中則可以實現自身國際貿易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3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策略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發展面臨着良好的機遇,同時也必須面對嚴峻的挑戰,爲了抓住機遇實現我國國際貿易的持續發展,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引導與規範,同時也要求對外貿易企業樹立低碳發展意識,透過更新自身生產技術、調整自身產品結構,來實現自身國際貿易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3.1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政策建議

首先,我國政府部門應當針對低碳貿易發展趨勢制訂整體規劃。由於我國國際貿易一直處在粗放型的經濟模式影響之下,所以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政府部門應當樹立學習心態,對其他國家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制度建設和先進經驗做出借鑑,同時在尊重我國國情的基礎上進行在創新,以便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需求的發展戰略。爲此,我國應當構建起專門負責低碳經濟發展的科研機構,對我國低碳經濟發展以及低碳國際貿易發展進行指導,從而確保我國國際貿易能夠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沿着正確的方向發展。具體而言,這一科研機構所需要研究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需要針對國際貿易中出現的低碳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中的環保標準做出制定,引導國際貿易主體提升自身的低碳技術水平,從而促使我國國際貿易主體適應低碳經濟背景下國際貿易的競爭;其次,應當參與到國際低碳標準制定的國際談判當中,從而在爭取規則制定權的基礎上爲我國國際貿易主體提供更多的主導權與話語權。其次,我國政府部門有必要針對低碳貿易壁壘完善國際貿易法律法規。隨着低碳經濟理念在世界範圍中的興起,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着越來越多由綠色低碳壁壘引發的貿易糾紛。爲此,我國政府部門有必要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從而避免這些貿易摩擦持升級。在此過程中,我國應當明確節能減排目標,並在對其他國家低碳經濟發展經驗做出借鑑的基礎上承擔起相應的減排責任。同時,我國政府應當的那個應當針對國際貿易企業普及國際貿易法律,推動國際貿易企業瞭解國際貿易總的低碳標準。同時,我國政府部門應當以提升對外貿易企業的貿易摩擦與糾紛應對能力爲出發點,對低碳貿易法律法規做出完善和嚴格落實,並在國際貿易中聯合其他國家做出據理力爭,對自身利益做出維護。

3.2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企業應對措施

首先,我國國際貿易主體應當重視低碳產品與低碳技術的研發。在我國國際貿易企業發展過程中,長期以加工貿易爲主的國際貿易發展模式體現出粗放型的特點,即主要依靠於廉價勞動力參與國際貿易競爭,在這種國際貿易發展模式下,我國國際貿易企業不僅難以獲得較高的利潤,而且不可避免的遭受各類貿易壁壘,特別是在低碳經濟背景下,這些貿易壁壘不僅包括傳統的反補貼、反傾銷壁壘,也包括碳關稅等壁壘。因此,我國國際貿易企業應當瞭解低碳經濟發展要求,並在遵循低碳發展原則的基礎上重視低碳產品以及低碳技術的開發,從而提升自身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並提升自身在國際貿易新格局中的優勢與地位。具體而言,我國國際貿易企業的低碳產品與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當建立在加大經濟投入的基礎之上,透過構建技術引進基金與低碳研發基金等形式來完成低碳產品與低碳技術的國際引進與自主創新。其次,我國國際貿易主體應當重視推廣碳標籤制度,並打造低碳產品品牌。碳標籤制度的推廣,能夠有效推動我國國際貿易產品遭受低碳國際壁壘。2007年,英國就已經都對碳足跡標誌進行了引入,隨後,歐美國家以及韓國、日本也開始推廣碳足跡標誌制度。在此背景下,許多國際公司都要求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具有碳標籤,這讓我國國際貿易企業面臨着巨大的衝擊。當前我國家居產業、紡織產業、光伏產業等雖然都面臨嚴苛的碳足跡要求,然而能夠推動低碳認證的企業仍舊不多。因此,我國對外貿易企業應當提升自身產品的低碳水平,在積極申請低碳認證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最後,我國國際貿易主體應當對低碳消費理念進行引領。從國內市場來看,高碳產品之所以很難完全退出市場,是由消費者對高碳產品的消費需求所決定的。因此,我國國際貿易主體應當將低碳消費宣傳當作自身責任,透過提升消費者的地毯消費意識來轉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促使消費者購買低碳產品。在此基礎上,我國國內的高碳產品需求也會得到持續削弱,低碳生產自然也成爲市場發展下的必然要求。這對於提升我國整體的低碳產品生產水平以及低碳科技的創新能夠提供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

4結論

總之,低碳經濟促使我國國際貿易主體面臨着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而爲了推動我國國際貿易發展模式與低碳經濟的適應性,我國政府部門必須發揮出自身在國際貿易發展中的引導與規範作用,而國際貿易企業也應當重視自身低碳技術的引進與研發、低碳標籤與低碳品牌的推廣與打造,並重視對國內消費者消費觀念的引領,從而爲國際貿易中低碳理念的落實提供良好的技術環境和文化環境。

國際貿易方面論文範文二:跨文化溝通與國際貿易的辯證關係

摘要:跨文化溝通是國際貿易之間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溝通是進行商務開展的基礎,而跨文化的差異既是影響國際貿易之間的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也是進行商務開展所必須研究的課題之一。本文從跨文化溝通入手,簡要淺析跨文化溝通和國際貿易之間的辯證關係。

關鍵詞:跨文化溝通;經濟貿易;文化差異

隨着經濟全球化和資訊化的到來,國際之間的貿易往來也越來越頻繁,頻繁的貿易不可避免需要溝通。隨着經濟貿易往來的頻繁,以及經濟格局發生的變化,跨文化溝通所表現出來的社會現象和經濟影響也逐漸受到經濟研究學者的重視。跨文化溝通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文化差異,而文化差異又包含了許多方面,如文字語言、文化背景、歷史內涵、地域差異等,這些也都是影響國際貿易之間的關鍵因素。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及成立亞投行,不僅提高了中國在國際經貿之間的地位也使得中國在國際經貿中更加具有話語權,近年來,中國的經貿業務迅猛增加,對外經濟總額也逐年上升,新的對外經貿結構格局逐步形成,已經逐步從過去的中國製造向現在的中國創造轉變,對外貿易結構多樣化趨勢更加明顯,這些新的國際貿易特點也使得跨文化溝通有了新的變化趨勢。

一、跨文化溝通與國際貿易之間的辯證關係

(一)文化差異給國際貿易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以中國對外經濟爲例,由於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差異,使得在對外貿易初期,跨文化溝通一直是制約國際貿易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國文化與西方經濟文化的文化衝突給國際貿易造成了一定的障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國際貿易往來,如中國人在經商過程中講究綜合思維和中庸態度,往往是先談原則,後談細節,這和英美的務實文化有着比較明顯的差異,西方國家更加註重的是服務的質量和商品的細節,而對於原則性的東西,西方人往往沒有太大的意願。尤其是西方國家中的德國,一向是以細節著稱,嚴謹的態度使得他們在經濟談判中更加註重對細節的處理,而中國文化的綜合思維和中庸思維則可能成爲妨礙其中經貿環節的障礙;辯證來看,文化衝突和文化差異促使貿易不斷髮展,技術不斷革新,如中國提出的創新觀念就是在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對技術和經貿形式進行創新,從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二)語言溝通是影響國際貿易的另一重要因素

國際貿易往來不可避免的是語言的溝通,由於中國思維方式和語言特點與西方語言有所不同,因此在語言溝通方面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語言溝通不暢,或者翻譯過程中出現與交易國家語言文化偏差,就會導致在商業談判中造成一定的誤會或形成暈輪效應,從而使得經濟貿易談判談判破裂,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跨文化溝通中的價值觀念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價值觀念是人類主觀評判的標準之一,也是決定善惡的標尺。價值觀念和一個國家的道德文化、歷史背景等都有着緊密的聯繫,也容易受到宗教、利益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如當今國際貿易中伊斯蘭教國家與其他宗教的`價值觀念差異,決定着伊斯蘭教國家和其他非伊斯蘭教國家經濟貿易的成敗。因此,價值觀念對於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取捨有着緊密的聯繫。再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價值觀念都是以利益爲前提,經濟貿易就是爲了獲得最大化的利益,因此這直接決定着他們的貿易形式、談判風格和貿易種類;而中國一直講究利益共存和平等協商,因此在商業談判中一直講究的是和平談判和協議爲主,以互惠互利爲基本出發點,兼顧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些決定了中美兩國在經濟貿易過程中,跨文化溝通時需要綜合考慮兩國的價值觀念。

(四)法律法規對經濟貿易的影響

法律法規具有一定的強制力,它不僅僅是一種行爲規範,更是一種經濟貿易的行爲準則。任何經濟貿易形式都必須考慮到經濟交往國家的法律法規,都必須得到被交易國家的法律法規的認可,才能實施下一步正常貿易,除此之外貿易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國家與國家法律法規不相容的情況。相比較西方而言,中國的法律法規還處於不斷健全和完善的階段,而西方國家已經基本構建起比較成熟的法律體系,這就使得在國際經濟貿易過程中,在西方國家有法可依的貿易條款,可能在中國並不存在;或者在西方國家通用的經濟貿易準則在中國並不適用等情況。跨文化溝通中的法律法規既可能給經濟貿易造成一定的阻礙,同時也是保證貿易正常有序進行的保證,在法制化的今天,任何經貿形式都需要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強制約束,這樣才能保證貿易的正常化,避免經濟貿易矛盾、經濟貿易衝突和不正當的競爭。因此對待跨文化溝通的法律法規,需要辯證看待,充分認識中國在法律體系建設中的不足,不斷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二、新形勢下跨文化溝通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跨文化溝通在經濟貿易前期可能是阻礙經濟貿易的主要障礙,但隨着文化的融合、文化趨同、溝通的頻繁以及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跨文化溝通在經濟貿易後期會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一)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趨同是經濟全球化的助推劑

文化的融合和文化趨同使得各國際貿易國家在談判準則、價值觀念等方面找到共同點,從而促進商業談判的成功和提高國際貿易業務量,提高國際貿易的成功率。此外,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趨同也是經濟全球化的助推劑,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也會促使經濟貿易文化呈現多樣性,更能從貿易雙方中找到利益共同點。

(二)資訊全球化爲跨文化溝通和國際貿易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隨着資訊化的發展和普及,各個貿易國家溝通也越來越頻繁,國際貿易形式也更加方便快捷;資訊化也爲各個貿易國家互信提供了良好的開端,使得各個貿易國家能夠藉助互聯網獲取有價值的資訊和情報,從而更能透過瞭解一個國家的背景、歷史、價值觀念、法律法規等來降低交易的失敗率,提高交易的可靠性和交易的效率。可以說資訊全球化爲跨文化溝通和國際貿易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總而言之,隨着經濟全球化和資訊全球化的推進,跨文化溝通對於國際貿易的副作用會逐步減小,取而代之的是業務量的增加和交易額的上升,但就目前趨勢來看,跨文化溝通對國際貿易還有着比較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強化對跨文化溝通和國際經貿之間的動態研究,進一步探索他們之間的辯證關係,從而讓跨文化溝通成爲國際貿易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