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農業科技創新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論文9.84K

一、南農業科技創新的主要成效

農業科技創新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湖南農業科技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全省共取得農業科技成果2700多項,其中國家級獎項140多項。以雜交水稻和超級雜交水稻、雜交棉與轉基因棉、雙低油菜、高產油茶、雜交辣椒、湘雲鯽(鯉)等爲代表的動植物良種培育與應用,支撐了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增長和品質改良。以耕作制度、輕簡栽培、健康種養等爲代表的實用技術集成開發與推廣,解放了農業生產力,提高了土地產出率,提升了產業競爭力。農業科技的巨大進步,有效緩解了農業科技絕對供給不足的矛盾。目前,湖南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51.3%,比全國高1.3個百分點,推動了湖南現代農業的發展,夯實了湖南農業大省的地位。

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全省農業戰線立足省情,從農業生產組織、農業生產主體實際出發,圍繞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在體制機制、服務形式等方面不斷地創新。目前全省創建有7個國家級、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1個國家級、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6個智能化資訊技術應用示範區,正在建設隆平高科技園、隆平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油茶研發中心,以及牛羊草食性牲畜示範地,油茶低產林改造示範基地等。這些園區、中心、基地的創建,有效地促進了全省農業科技創新要素的集聚,初步形成了全省性農業研發基地和創新源頭,推進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積極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在職能分離的基礎上,強化公益性推廣機構建設,促進了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服務能力的提升。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縣鄉兩級種植、畜牧、水產、農機等農技推廣機構19100多個,擁有從業人員51200多人,目前正在進行鄉級綜合服務站建設的改革。不斷增強涉農企業的技術創新與推廣活力,目前全省130多家農業高新技術企業中有國家科技創新龍頭企業2家,一批有實力的涉農企業建立了"博士後流動站"。科技興農富民強省行動、科技入戶工程、科技特派員、科技"戶"聯網和農科短信等工作的開展,摸索了農業科技向農村快速傳播的有效形式和途徑,加快了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二、當前湖南農業科技創新面臨的主要問題

1.農業科技體制和機制改革滯後,農科教相分離仍較突出

目前農業科技管理體制仍舊保留着大量傳統因素,農業科研機構重複設定,部門條塊分割,政出多門,執行效率不高。如湖南現有省級農業科研所分別隸屬於省農科院、省農業廳等多部門管理,各市(州)農科所則隸屬於市(州)農業局管理。據統計,省內科研方向、任務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的農科所就超過了70家,這顯然不利於農業科研資源的有效利用。農業科研院所下屬的科技企業並沒有嚴格按照企業制度來管理,個人行爲嚴重,事企不分,經營不規範。在科研項目的管理上,還是由宏觀管理部門直接下達農業科技項目,與推广部門基本上沒有直接聯繫,更談不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許多科研人員的科研行爲表面上有明顯的應用導向,但實質上不過是以獲取科研經費和獲獎爲其研究目的而己。對於農業教育系統而言,由於現行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沒有什麼關係,也就很少有人主動關心農民的技術教育問題,更不會積極投身於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各種農業教育的推廣活動中。

2.農業科技隊伍不穩定,精英人才短缺老化

與其他領域的`科技人才相比,農業科技人才在政府政策傾斜、資金投入、人才流向、工作條件、政府扶持力度以及享受公共福利待遇等方面均處於弱勢地位,這使得不少農業科技人員往往選擇"跳槽"以謀求其他行業的工作,造成了農業科技隊伍的不穩定。近些年來,湖南農業科技人才尤其

是鄉鎮農業科技人才流失嚴重,其中不乏確有突出研究推廣能力的中青年骨幹,流失的科技人員約佔總科技人員的20%。目前雖然擁有像袁隆平、劉筠、官春雲等一批具有巨大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傑出科學家,但農業科技頂尖人才隊伍老化,特別是缺少能夠挑大樑、擔重任的中青年領軍人才。2009年,省裏選定20個科技領軍人才,農業方面僅有4人。

3.農業科技投入機制不適應,科研機構難以發揮科研主體作用

農業科技作爲一項公益性事業,其投入主體理當是政府。近些年來,表面上看公共財政投入到農業科技的經費總額是呈增長趨勢,但真正投入到科研單位用於科技創新的經費並沒有增加。目前全國科研經費的人均投入爲8.3萬元,農業僅2.3萬元,而湖南農業科研機構人均經費更少,僅1萬元左右。國家農技科技推廣經費佔全國農業總產值不足0.2%,是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湖南則更低,與其在全國的農業科技創新地位明顯不相稱。科技投入結構也很不合理,造成農業科技創新上、中、下游脫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據統計,湖南科研、中試(熟化)、批量生產的投入比例爲1:0.3:100,我國的這個比例爲1:0.7:100,發達國家和中等發達國家爲1:10:100。出於經濟壓力考慮,大多數科技人員特別是轉制所科技人員在申報課題時便傾向於追求"短、平、快"項目,並且把大量精力用於成果開發創收上,對基礎應用研究和週期長、難以出成果的項目熱情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科研機構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儲備總量的增長。

4.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擴散能力弱,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尚未真正建立

評價農業科技創新的價值,最終取決於農業科技成果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應用程度和實際效果。由於傳統體制的制約以及重學術輕應用、重研究輕推廣的科研評價導向影響,以致一些課題研究成果由於毫無理論和實際價值而只好束之高閣;許多成果雖有理論和實際價值,但因無人需要而被長期擱置。而現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已普遍處於"缺錢養兵,無錢打仗"甚至"一無所有"的狀況,根本無法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多元化的技術服務需求。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改革至今,依然還沒有構建起以公共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爲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爲基礎、龍頭企業爲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爲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協同互補的多元化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三、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對策思路

1.進一步樹立新的農業科技觀

所謂新的農業科技觀,是指領導決策部門、研發推廣機構和生產經營主體,都要牢固樹立科技是農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建設一支強有力的農業科研和技術應用轉化隊伍,重視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創新和應用轉化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特別是在農業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轉化上,要從觀念上實現四個轉變:一是實現從單一技術觀向綜合技術觀的轉變。特別是要加強生產過程中各項技術的綜合運用和產前、產中、產後技術的組裝配套,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水平。二是實現單向輸入觀向雙向互動觀的轉變。目前,農民正從單位的被動的技術接受者向主動的參與者的角色轉變,這就要求農業技術推廣要實現由技術人員單向輸入向技術人員與農民互動的轉變,以更好地滿足農民的科技需求。三是實現一元供給向多元供給觀的轉變。即實現技術供給主體由一元向多元的轉變。四是實現從單程創新觀向全程創新觀的轉變。現代農業系統的複雜性、產業的差異性、主體的多樣性,正促使農業技術由單程創新向全程創新轉變。要逐步從保證農產品供給向保障農產品質量轉變,從重農業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向重農業科技傳播與科技應用轉變。

2.加快科研體制改革,建立科研院所管理新格局

只有從體制和制度上解決問題,才能激活農業科技創新的潛能。爲此,一是要對農業科研機構的屬性進行明確,明確公益性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院校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繼續推動一部分科研機構企業化轉制。二是要改變省、地(市)兩級農業科研機構多頭管理、重複設定的狀況,打破不同系統、不同地區的壁壘,構建農業科研機構管理新格局。例如在省級層次,可以以省農科院爲主體,將現有的省級農業科研所併入省農科院,整合各行業、各市(州)的農業科技資源,逐步形成以省農科院和湖南農業大學爲主體的農業科技研發體系。三是要打破行政界限,結合主導農產品的區域化佈局和優勢農產品區域化經營特色,在地市一級按照自然區劃重組和形成一批符合地域資源特色和產業開發特色的農業研發中心,由此構成區域性農業科技成果擴散中心,並把產品技術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四是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與創新,農業院、所的教授專家要與基層站所的推廣人員保持密切聯繫,盡力讓科技成果轉化爲農民的實際收益,最終建立起體制順暢、機制完善、隊伍精幹、服務高效並與其他新型農村科技服務系統功能互補的新型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

3.建立穩定的農業科技投入政策和多元化投入體系

由於農業科技的公共產品屬性以及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公益性,各級政府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科技投入不適應狀況,認真研究增加和完善對農業科技投入的新途徑、新方式和新機制[2]。一是要出臺專門的政策、法規,確保各級財政對農業科技投入的合理比例和增長機制。涉農重大工程項目要在規定的預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經費。二是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企業等社會力量增加農業科技投入,逐步建立政府、企業、農民、個人、單位自籌和社會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體系。三是加大政策信貸力度。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要適當放寬"門檻”,增加信貸投入。此外,科技管理部門還可與銀行共同興辦專門爲科技創新服務的農業科技銀行,政府也可籌資建立各級各類專項農業科技發展基金。

4.實行人才激勵政策,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農業科技隊伍

農業科技創新的關鍵在人才。必須把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和人才隊伍建設作爲關鍵舉措來抓。一是政府要採取必要的激勵措施,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農業大學專門人才的作用,努力創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社會環境,不斷改善農業科技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改革和完善現行分配、獎勵制度,千方百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要加大院士基金、中青年專家基金、自然科學基金及社科基金支援力度,建立頂尖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重點聯繫機制,對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實行梯隊建設,儘快培養出湖南優秀農業科技領域的農業科學家帶頭人。三是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設立高科技人才引進專項基金,大力引進國內外優秀創新人才,培養一支農業學科帶頭人團隊和一批高素質農業科技專家。四是要加強對公益性推廣系統農技人員的再教育,以使他們成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具有較高水平的農技推廣專門人才。

5.大力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全面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農業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由於目前農民科技素質整體偏低,一定程度上減弱了他們對技術創新的需求和對新技術成果的吸納能力,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因此,必須把培訓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農民自我發展能力作爲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來對待。特別要充分利用高等農業院校培養進階農業推廣專家以及基層技術推廣人才,爲廣大農民進行新型實用技術培訓。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必須改變以往以書本爲依託的"空對空"的培訓做法,儘可能採取以產業、基地、項目爲依託的示範、推廣、培訓、服務一體化培訓模式,建立和完善能滿足不同地域、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長短培訓需求的農業教育培訓體系,着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