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對高科技和數字化教具的冷思考論文

論文1.39W

高科技和數字化教具在使用時固然有簡單、快捷、精確的優勢,然而它的使用卻是建立在凌駕學生現有認知、剝奪學生感官體驗、無視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之上。因此,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上,教師不應沉迷於使用新型教具,而要始終和學生站在一起,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和雙手去探究世界。

關於對高科技和數字化教具的冷思考論文

在各地自制教具的評比中,經常能看到一些“先進”的新型教具。這些教具或使用了新材料,或使用了新技術,它們能使數據的獲取更爲簡單、快捷、精確。毋庸置疑,這些新教具固然有可取之處,然而它們也帶來了不少負作用。

一、凌駕現有認知

在研究“熱是怎樣傳遞的”時,有教師將溫變油墨均勻塗在銅棒上,然後在銅棒中間位置加熱,溫變油墨呈現出來的色彩變化,猶如材料自身繪製的一張熱傳遞的動態圖畫。然而,學生對溫變油墨中變色化合物的認知是零,對變色的原因也是一頭霧水,這個改進的實驗實際上只是用一個問題來解釋另一個問題,卻並沒有解答問題。還有那些數字化的儀器,簡單擺弄一下,就得出了一個個“精確”的數據。這麼輕鬆就能得出結果,學生看到儀器在工作了嗎?知道儀器是怎樣在工作的嗎?知道爲什麼會得出這樣的數據嗎?從學生的認知角度來講,這樣的數據和事實並不能建立直接的聯繫,這些抽象的數據無形中踐踏了他們的認知。科學課的教學應該實打實地建立在讓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的基礎之上,而不是沾沾自喜地滿足於“因爲所以,科學道理”的雕蟲小技。

二、剝奪感官體驗

在測量小車行駛的速度時,一些新教具裏使用了紅外傳感技術或者其他數字化組件,小車一到終點,設備即被激活,立即停止計時,精確度比學生目測自然要高不少。然而,有了這樣的設備,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實驗。學生在實驗中就不需要手忙腳亂地手卡秒錶眼盯終點了,也不需要小組合作了,只需聽教師講解一下操作方法就可以坐等實驗數據的出爐了。然而,學生大顯身手的機會都被先進教具所取代了,隨之而來的是各項能力的退化。學生開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爲眼睛沒有紅外感應敏捷;學生開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爲耳朵沒有聲音傳感器精準;學生開始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因爲人腦沒有電腦聰明……教師爲什麼要越俎代庖呢?科學探究就應該讓學生親力親爲,讓他們充分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世界。

三、無視情感體驗

諸如傳感器電子溫度計、電子測力計這樣的數字化儀器,使用後得出了一個精確但卻冷冰冰的數據,它能滿足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情感體驗嗎?學生喜歡這樣的儀器嗎?不,他們更喜歡用自己做的簡易溫度計、簡易測力計、簡易風向標、簡易小桿秤。也許,這些簡陋的自制儀器得出的'數據並不精確,但在學生看來卻是親切的、真實的,同時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看着自己親手做的溫度計,液麪在緩緩上升,學生也跟着情緒沸騰;看着自己親手做的測力計,皮筋被一點點地拉長,學生也跟着手心揪緊;看着自己親手做的風向標,箭頭在隨風轉動,學生也跟着心情飛揚;看着自己親手做的小桿秤,重物被慢慢提起,學生也跟着歡呼雀躍。這真真切切的體驗是那些數字化儀器可以給予的嗎?答案顯而易見。因此,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中,最該關注的不應是實驗過程多麼完美、實驗數據多麼精確,而應着眼於學生自己親自動手,真刀真槍地學科學、做科學。

爲什麼一開始就把捷徑展示給學生呢?爲什麼不讓學生嘗試多走幾條路呢?爲什麼不讓學生一條道走到底呢?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上,這些所謂的高科技和數字化教具可以做偶爾的點綴,但教師不應樂此不疲,否則就有本末倒置、得不償失的危險。教師應該始終和學生站在一起,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和雙手去探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