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推進高等院校統計資訊化發展的研究論文

論文3.38W

【摘要】本文以高等院校統計資訊化發展爲研究對象,全面分析阻礙學校統計資訊化發展的因素,併爲其進一步完善發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推進高等院校統計資訊化發展的研究論文

關鍵詞】 高等院校;統計資訊化;現狀與發展

統計資訊化是指統計資訊的採集、處理、發佈和使用全程資訊化,對統計分析評價、預測系統進行開發利用,以實現對統計資訊的深加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九章“加快教育資訊化進程”中強調要推進校園數字化建設。統計資訊化建設是高校校園數字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統計資訊化建設是高校統計工作改革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爲了要建設完整的統計數據採集、分析、發佈系統和統計指標體系,以推動高校統計工作水平,爲高校改革發展、制定規劃政策服務。

一、高等院校統計資訊化發展現狀與制約因素

高校統計資訊化的直接目標是提升高校統計工作水平,爲高校教育事業發展服務,爲高校制定發展規劃,編制發展戰略,監督和調控發展水平提供支撐。隨着校園資訊化與辦公自動化建設日趨完善,統計資訊化與統計分析工作等統計資訊諮詢工作也將面臨新的形勢與任務。

本研究以北京市高校爲主要調查對象,發放問卷至82所高校的教育統計工作人員,並對北京市教委、部分“985”院校和“211”院校統計工作領導進行了專家訪談。根據調查得知50.86%的高校已經開展、實施統計資訊化工作,985院校、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的28所高校(以下簡稱28所高校)與市屬其他54所高校(以下簡稱54所高校)情況較爲一致,28所高校開展比率爲53.6%,54所高校開展比率爲48.2%,個別高校已經研發了統計軟件,實現了統計數據實時更新、共享、分析等。在已經開展統計資訊化建設工作的高校中,已經使用統計軟件、統計平臺對統計數據進行採集與發佈的高校有不到20%,大部分的高校沒有使用統計平臺,統計數字發現,開展資訊化的高校中,28所高校僅有6.67%的高校考慮購入資訊發佈系統。專項統計經費的投入可極大地促進統計資訊化的發展,現已使用統計平臺的高校投入資金情況卻不容樂觀,28所高校中93.33%的高校用於統計資訊系統建設經費不到1萬元。根據目前統計軟件市場行情,系統功能相對完善、軟件平臺相對穩定的軟件系統至少需要60至90萬元左右,對高校與企業共同研發的新軟件需要10萬元左右,1萬元以內的軟件設備對現代化統計任務而言相對落後。目前,北京市一般高校統計軟件平臺的建立是相對獨立的,沒有和高校OA辦公自動化平臺整合在一起,但是28所高校中73.33%的高校認爲應當將統計軟件平臺與校園網實現的對接,方便統計數據的採集與發佈。

二、高等院校統計資訊化發展制約因素

高等院校的教育統計工作基本能夠較好地完成統計相關任務,並逐步實現統計資訊化進程,但是高校統計資訊化建設過程中仍有諸多不足,其統計資訊化水平還與新形勢下的數字化趨勢有一定差距。制約高校資訊化建設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六個方面:一是統計制度、機構不夠完善及制度執行落實不到位。二是統計隊伍不穩定,統計人員的權利與義務得不到保障、獎懲制度不夠完善,統計培訓不足、統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三是現有的統計指標體系不能完全反映高校辦學特色,統計體系之間沒有相互聯繫,指標解釋不統一,高校的特色指標沒有涵蓋其中。四是統計平臺建設未完善,影響統計數據質量。五是高校整體統計分析水平較爲薄弱,直接影響其在高校制定方針政策、實施決策參考職能時的作用發揮程度。六是統計臺賬與統計歸檔存在問題,統計數據報表與檔案自動化平臺無法對接。

三、高等院校統計資訊化發展對策

(一)強化統計領導,完善統計制度建設。領導重視是做好統計資訊化工作的重要保證。高校領導應充分認識統計資訊化工作的重要性,要態度堅定,統計隊伍士氣,激發鬥志。領導重視要組織得力,不能僅僅停留在“講講話、發發文”,更要率先垂範,親歷親爲,確保統計資訊化工作組織到位、統籌到位,分工到位,責任到位,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務求取得實效。各級統計領導幹部要整體推進統計工作、突出重點環節。領導重視要力爭經費支援,保證統計資訊化專項經費的劃撥與專款專用。

統計管理體制和制度建設是高校做好統計資訊化各項工作的基礎保障。推進學校統計資訊化建設,最根本的還是制度的保障與政策的傾斜,學校應將統計資訊化建設列入學校統計基本規章、制度中,要求學校各級部門自上而下加強對統計資訊化工作的認識,對學校統計資訊平臺的前後期工作給予人力、財力上的保障,組建高素質的資訊化隊伍,並對數據資訊化的質量進行定期覈查,建立相關數據資訊化採集發佈政策等。高校應根據統計資訊化任務實際適時修訂和完善統計制度,對統計各環節內容包括數據的收集、彙總、管理、分析、歸檔等應列入高校統計基本規章、制度中,爲完善統計制度建設,高校應建立統計資訊化人員隊伍建設制度;統計數據資訊化質量核查制度與統計報表資訊化採集制度。

(二)加強統計資訊化隊伍建設,建立統計培訓長效機制。統計資訊化能否順利開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統計隊伍的整體素質。統計隊伍素質是否高、穩定性是否強是學校做好統計工作的先決條件。統計人員統計意識與業務能力水平直接關乎統計數據質量的好壞。學校應進一步充實統計力量,成立與學校發展相適應的組織機構。學校應在統計綜合管理部門設立1-2名專職統計人員,學校各職能部門應至少設立一名兼職統計人員。學校應保證統計隊伍的相對穩定,對統計隊伍進行統一管理、調配。提高統計人員素質,保持統計隊伍相對穩定,應提高統計隊伍的資訊化水平,切實提高統計人員對統計資訊化的認識。學校應建立統計人員獎懲機制,提高統計人員的積極性。

學校應建立統計培訓長效機制,提高統計人員素質。學校應對統計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工作,包括統計法律法規的宣講、統計制度的解析、統計基礎知識培訓、教育事業統計報表常規培訓、統計資訊化的基本方法等。學校應加強重點部門統計人員的進階培訓,包括參加上級單位組織的統計法律法規、教育統計監測與評價、教育統計分析方法及分析軟件應用、統計分析報告寫作、教育統計資訊系統設計與應用、國際教育統計比較、專題研修、公共管理以及與教育統計相關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等能夠參與統計分析工作的人員培訓。學校應嚴格統計人員持證《統計從業資格證書》上崗制度,要求統計人員必須在上崗前培訓並考試獲得證書。

(三)推進特色指標體系建設,彰顯辦學特色水平。高校應重視該指標體系的建設工作,建立更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在現有教育事業統計指標的基礎上,完善具有高校辦學特色的指標和指標解釋,對指標體系的確立進行充分的論證。高校應整合現有統計指標資源,補充上級統計指標中不足的特色指標,全面反映高校辦學規模水平。高校特色辦學指標體系建設的重點是突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從學校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出發,如體育院校應將學校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的優勢體現出來,醫學院校則應當展現醫學研究的成果等。

高校應減少重複統計的數據指標,完善調查方法,定期刪減不必要的指標,與時俱進增加新形勢下辦學新指標,保證指標體系的專業、簡潔、實效。上級單位的統計指標體系中不適應學校實際情況的內容進行大膽的刪減,對重複填報的指標進行合併,對可以透過簡單加工或計算就可得出的數據不列爲指標進行普查統計,對用途不大的指標可以進行適當刪減。高校應增列高等教育投入及其效益統計的指標體系,該體系是瞭解高校投資情況,反映辦學效益的重要手段。學校的效益主要是人才效益和經濟效益,人才效益主要是從人才培養的數量、質量上進行分析,經濟效益主要是從對學生的投入費用、學生畢業後工資水平對社會的貢獻等方面進行考覈計算

質量。高校的統計資訊化工作,能夠實現數據的採集、開發、利用、發佈一體化,能夠對高校整體情況進行實時的`評價和預測。高校應在基本數據庫建設的基礎上,對高校統計資訊平臺項目進行充分論證,以建立基本數據庫爲先導,更新統計手段,建立統計數據平臺,實現統計數據的採集、發佈資訊化,以提高統計數據的可用性。

高校應利用統計資訊平臺定期開展統計數據質量覈查,確保數據質量。高校應完善調查方法體系,儘快實現統計數據的歸口工作,從源頭上解決統計數據報送“資訊孤島”的問題。對於統計工作中出現的“數出多門”等現象,應加強高校內部職能部門統計人員統計網絡建設,實行統計工作負責人制度。高校應利用統計數據平臺,更替紙質報送方法,使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調查,採取網絡調查,紙質存檔的形式,既保證了數據質量,又縮短了報送時間,提高了統計數據的時效性和可利用性。

(五)開展統計資訊開發,強化資訊諮詢服務功能。高校目前統計工作的重點仍然停留在收集數據、彙總數據、報送與提供數據上,還沒有能夠在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揭示矛盾。隨着高校教育統計事業日益發展,定期報送各類統計數據的同時應積極跟蹤高校特色辦學條件指標,實事求是地將統計數據彙總歸納分析,並根據高校發展需要建立資訊資源庫,收集國內外相關的統計資料資訊,透過橫縱向、定性定量的對比分析,向高校報送教育事業發展相關的有措施、有辦法、有指導意義的能夠參與決策的統計分析報告,並將統計分析工作常態化、制度化,以更好地發揮統計工作的決策支援功能。高校應建立統計資訊資源庫,將統計分析制度化、常態化。

高校加強對統計人員的統計分析業務培訓,統計分析工作是需要統計人員能夠充分認識高校教育事業各方面的情況,還需對其他同等高校情況、社會現狀等有較爲開闊的認知,更要求統計工作人員熟練掌握統計分析的各種統計計算方法和統計分析文章的撰寫方法。統計分析文章要求統計人員要切實以真實數據爲依據,用數據表達觀點;要求統計人員敢於說真實,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面對教育事業反映的成績與不足,揭示問題癥結;要求統計人員要把統計分析落實到現實意義上,杜絕“假、大、空”的官樣文章,要入木三分地剖析問題。

(六)規範統計臺賬設定,提升統計檔案利用空間。高校要提升和規範統計臺賬設定工作,建立數字化臺賬,要重視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把統計臺賬設定工作重點放在基層數據填報單位,統計綜合辦應指導各統計數據報送單位不斷細化統計臺賬設定;進一步探索高校特色辦學指標體系,逐步將體系指標設定內容納入各部門統計臺賬指標,爲後期開展統計原始記錄和統計臺賬分析,提供豐富、準確的原始數據;加快統計數據平臺的論證與實施,規範統計臺賬設定指標格式,規範各基層單位統計臺賬的報送制度,實現高校統計臺賬數字化。

統計檔案資料是高校發展歷史的記錄。高校要指定專門的統計資料歸檔人員,將責任落實到人;不斷強化統計工作人員的檔案意識;應對統計檔案進行細化、分級管理,堅持立卷標準,根據部門需要按年度對專業指標臺賬、原始數據、統計檔案進行標準化歸檔。進一步推進高校統計檔案資訊化建設,在數字化掃描的基礎上,形成對報表內容可進行利用和檢索的檔案數據資訊,提升統計檔案利用服務水平;在紙質歸檔的基礎上,增加電子檔案歸檔,並對歸檔的電子文檔加工處理,使檔案以通用的格式進行存儲,方便利用。

【參考文獻】

[1]信繼紅.論高校基層統計工作的現狀、對策及發展方向.渤海大學學報,2006(01).

[2]李冰冰.新時期高校統計工作現狀及改革措施.科技資訊,2010(22).

[3]朱軍.淺談如何提高高校的統計管理工作.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04).

[4]侯健.高校辦公室綜合統計資訊工作探析.中國教育資訊化,2007(01).

[5]姜全紅.加強統計工作,促進高校科學管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