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設計選修課論文精選

論文3.37W

生活中的設計

設計選修課論文精選

有一次上網絡課,由於忘了帶U盤,就向同學借一個,同學遞來一串鑰匙說,“給,最漂亮的那條就是了!”我開始有點摸不着頭腦,但仔細一看,果然這串鑰匙中有一條是扁平的,尾部就是插頭。我大吃一驚,那U盤外形跟鑰匙一樣,串在鑰匙扣上,不仔細看還真以爲是鑰匙。我一下子被這精緻而有趣的U盤吸引住了,原來生活中還有這麼有趣的設計!

我們無時無處不在“設計”中生活,大到建築、汽車,小到桌椅、電話,甚至水杯、插座、刀具。我們也許並不瞭解設計的思潮和流派,但我們是隨着這些設計思潮和流派的影響走過來的。能夠細緻地感受設計的變化,就可以爲我們的生活增添情趣和魅力。

設計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體,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與藝術含量。設計藝術的作品首先必須實現使用功能,即滿足消費者的第一層面的需要,然後再提升到第二層面的需求,即具有一定的享受功能,到了第三層面,則是鑑賞功能,它會因鑑賞者的文化差異而有所區別。所以設計是連接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橋樑,人類寄希望於透過設計來改造世界,改善環境,提高人類生存的生活質量。設計藝術創作離不開社會生活。

生活中的設計要實現產品的使用功能,這是基本,是設計的前提。隨着時代的發展,藝術化在設計領域也得到了越來越充分的發展,這種發展趨勢在生活中的設計中有明顯的表現,各個領域的代表性設計師的作品都表現出極爲強烈的個性化、人性化的'色彩。人機工程學的不斷完善和人性化設計、綠色設計意識的不斷加強,都爲現代設計藝術化提供了保障。在手工藝術復興,設計與手工藝術性的結合和機器產品人性化、詩化的發展趨勢下,由設計藝術化引導的藝術化生活與普通民衆也越來越近了。

生活中設計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形式,設計與社會生活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設計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的本質是藝術設計主社會生活精神表現的關係。就是說,社會經濟是基礎,設計要爲發展設計的發展社會經濟生活服務。

設計可以改變生活方式、生活觀念和生活行爲。人們因爲不同的設計而不斷改變着各自的生活方式。交通燈、警示標語、安全標誌 設計讓一些原本強制性的規範,變得人性化了,也就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跟着它的感覺走了。有時候真讓我們感覺,設計就是那隻看不見而又無處不在的上帝之手,它締造也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綠色設計是一個內涵相當寬泛的概念,它是當今世界的“綠色環境”命題,是關於自然、社會與人的關係問題的思考在產品設計、生產、流通領域的表現。在漫長的人類設計史中,工業設計爲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並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特別是工業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的消費的重要介質,“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就是這種現象的極端表現。無怪乎人們稱“廣告設計”和“工業設計”是鼓吹人們消費的罪魁禍首,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和責難。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工業設計師的職責和作用,綠色設計也就應運而生。

從人類開始造物以來,人們孜孜以求的就是產品外環境的擴張和深化。時至今日,人類仍然不斷地開拓新的設計領域,設計的外環境已經膨脹帶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物質世界,人類突然驚醒,自己所創造的世界是如此的陌生和冷漠、如此的奢侈和浪費、如此的和人類造物的初衷南轅北轍。實際上,設計之路在越過荊棘和沼澤之後,人們方纔找到了一條通向未來世界的金光大道。在這條大道的入口處樹立着一塊路標,上面寫着“人性化設計”。人性化的產品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以人文字,爲人而設計,人是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人性化產品是人與物完美結合的設計。也就是說人性化設計是更高一個層次的設計,不僅僅是使用功能和審美功能,還反映了人文關懷,民族傳統,宗教文化等層面。人性化設計表現爲:追求產品的趣味性、娛樂性, 滿足人們深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追求更適合人體結構的造型形式, 同時強化對殘疾人用品的關懷。 對未來的嚮往,一直是人類的追求,由此產生了一批探索未來設計風格的設計者。但是,“未來”是不可能百分之百“確定”的,未來設計並不是“斷定未來之設計”,它只是根據過去的經驗,衡量當前的“走向”,放眼時代潮流的趨勢,對未來進行思索與探測。因此,面對未來的設計探索,在很長時間裏存在於設計的長河之中,嚴格來講它不是一個設計流派,它是個時代、各個設計流派都有的思索。由於是對未來的探索與創新,因此其形式上的超現代性,有一種“未來”的風格。

時間的河流不會停止,設計的歷史也正在不斷的上演奇蹟,而生活是一本最完整、最精美的設計大全,是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設計資料庫。藝術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處處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就能挖掘也藝術的美,並從藝術中得到生活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