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企業融資論文

論文3.01W

在我國民營企業中,融資的方式非常不對稱,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企業融資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學習參考!

關於企業融資論文

關於企業融資論文1

一、西部民營企業融資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缺口大,融資困難

西部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資金短缺,融資困難,這已成爲我國西部地區企業發展的瓶頸。世界銀行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中國有81%的民營企業認爲“一年內的流動資金不能滿足需要”、60%的企業“沒有中長期貸款”。國家統計局的《民營企業發展問題研究》表明,在生產經營上,融資比較困難和很困難的企業仍爲68%和14%,資金不足成爲企業經營困難的重要原因。

(二)融資方式單一

在我國民營企業中,融資的方式非常不對稱,95%以上都是向銀行貸款,還有5%的是採用直接融資的方式。尤其是西部地區的中小企業融資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於銀行貸款,然而,壟斷了信貸資金達80%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卻將發展戰略定位於“大行業、大企業”,使中小企業在借款時,與國有大中型企業相比,不僅很難獲得優惠利率,而且還要求支付比國有大中型企業借款多得多的浮動利息。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多采取抵押或擔保方式,不僅手續繁雜,而且中小企業還要付出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等相關費用,融資成本偏高。

(三)非正規的融資現象嚴重

西部地區大部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數量不足,在無法獲得各種正規融資渠道的前提下,中小企業不得不採取拖欠貨款、私募股本、向親人借貸和內部職工集資等民間借貸行爲,在西部某些中小民營企業的資本構成中,民間借貸的資金佔相當大的比重,有些小型的企業基本上是採取這種方式融通資金的。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大約有60%以上的民營企業發生過這種民間借貸行爲。對於透過內部集資的企業來說,集中和聯合社會資金的目的是爲了分享其資金經營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但如果集資活動中缺少了必要的管制,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和糾紛。以非正規方式獲得資金也很困難,即使獲得了也往往資金成本過高,最終影響到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二、西部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民營企業自身的制約

民營中小企業由於其基本屬性決定了自身的素質較差,這是造成其融資難的根本原因。

1、民營企業管理制度不規範,管理水平低

西部的多數民營企業是從家族企業或者鄉鎮企業發展而來的,管理制度不規範,財務制度不健全,企業資訊透明度差,導致其資信不高。許多企業缺乏足夠的經財務審計部門認可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連續經營記錄,甚至部分民營企業在貸款前才草率製作企業經營情況記錄,弄虛作假。部分民營企業的管理人員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專業教育,憑藉經驗管理企業,管理水平很低,甚至在利潤最大化面前違規操作,這種做法使銀行對企業真實的組織結構、法人素質、經營狀況及執行體系等背景資料難以準確判斷和把握,增加了銀行審查、監管難度,同時也增加了銀行的信貸風險,從而銀行拒絕給其貸款。

(2)民營企業未實現規模化經營

大多數民營中小企業由於規模較小,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經營決策者素質有限,經營管理無序和粗放,許多企業仍然停留在勞動密集型和一般工業品加工領域,技術研發能力差或者根本就沒有研發組織機構,引進先進技術的能力不強,產業升級換代進展緩慢,經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較高的失敗率。金融危機爆發後,民營企業融資風險加大,出於風險考慮,銀行更加謹慎貸款的發放,對於經營前景不透明,預期收益低的西部民營企業來說,獲得貸款的難度進一步增加。

(3)民營企業缺乏足夠的資產可擔保抵押

根據《商業銀行法》規定,銀行發放貸款,貸款企業應提供擔保、抵押,而民營企業自有資產較少,負債能力也相應較低,加之企業與企業相互之間不願意擔保,彼此之間拆借的能力差,由於無法提供必要的資產擔保,無法符合銀行的貸款條件,最終無法獲得銀行貸款。

(二)企業外部環境的制約

1、民營企業融資的外部環境差,引資能力弱

我國西部所處的地理位置欠佳、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經濟基礎薄弱,積累不足,對外開放程度較低,加之西部地區在思想觀念、人才素質、政府效率、市場和法制狀況等軟環境上都落後於東部地區,導致對外資缺乏吸引力,引資能力弱。民營企業發展的基礎差,發展速度緩慢,獲益能力和大型企業及東部地區同類企業相比都比較差,國家雖然有了西部大開發和東部支援西部等利好政,但大多數資本的投資都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有大中型企業上,民營企業獲得的投資少得可憐。對西部不僅利用外資數量少,而且地區分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重慶、四川、雲南、廣西、陝西五省市,利用外資最少的是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區。每年西部利用外資約佔全國4%左右,增幅有限,與全國的平均水平差距很大。

2、金融機構貸款更加謹慎

隨着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商業銀行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爲目標,資金運用堅持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原則,由於西部地區的預期收益率低而投資風險相對較高,從而出現東部銀行資金流入少,西部銀行資金流出多的局面。金融危機爆發後,國有商業銀行在借貸資金時更加謹慎,不僅考慮利潤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考慮資本回收的安全性。出現了民營企業與政府及國有企業貸款不同的條件要求,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幾乎全部都是短期貸款,而且貸款數量有限,無法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資金以及其他金融服務的需求,“惜貸”、“慎貸”已經成爲金融危機時期銀行的普遍做法,作爲資金來源主渠道的銀行卻並未向民營企業提供足夠的融資支援。

(三)資本市場不健全

資本市場是企業籌資、運作的場所,但是它對於民營企業來說尚無通道可以進入,主要是缺乏一個場內與場外交易市場相結合、私人權益資本與公開權益資本相結合、一般投資公司和投資者與風險投資公司和投資者相結合的規範的、適於各類中小企業融資需要的“小資本市場體系”。西部企業的競爭能力由於種種原因,往往趕不上東中部企業,從而造成資本市場融資能力低下,證券化和票據融資受阻,使得西部地區資本發展相對滯後,股權、債權直接融資佔的比例較小,上市公司少,說明資本市場的利用能力還處於較低水平。

(四)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

信用缺失、擔保體系的不健全是西部地區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在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剛剛出現,但是至今沒有一部完整的規範信用的法律,特別是規範民營企業信用的法律或法規。基層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發展又緩慢,遠不能滿足衆多中小企業貸款擔保的實際需要。雖然政府部門有貸款擔保機構,但大多數管理分散,規模過小,分佈極不平衡,而且缺乏科學的管理和風險補償機制,因此作用十分有限。在西部幾乎沒有擔保公司願意涉足這個高風險的領域。即使能夠拿出好項目,民營企業也往往因自身存量資產不足而找不到合適的擔保機構,得不到信貸的支援,轉而向民間非正規渠道借貸,其面臨的風險過高。

三、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在金融危機時期,要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既要提高民營企業自身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也要創造民營企業生存的良好外部環境,既要從制度上解決問題,更要從機制建設上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達到內外並行,合理規範,形成民營企業融資的良性循環體系。

(一)提高民營企業自身素質,增強融資能力

規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制度和經營機制。健全的財務制度是提高企業融資能力的重要條件,民營中小企業必須規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財務制度,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資訊,爲提高其融資能力提供可靠的保證。強化管理者素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改善資信狀況,構築良好的銀企關係。民營企業的管理者必須加強學習,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熟悉行業發展狀況,做好市場分析和預測,使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效益。同時要着眼於企業的長期發展,遵守誠信,建立良好的銀企關係,爲融資創造條件。加強融資管理,拓寬融資渠道和領域,增加自有資金。民營企業應牢固樹立市場觀念、成本效益觀念、風險觀念和法制觀念,增強財務槓桿意識和融資責任意識,拓寬融資渠道和方式多樣化,改變完全依賴銀行融資的思維方式,努力增加自有資金和企業資產。

(二)建立健全民營企業金融服務體系

民營企業要拓寬直接融資體系。透過股份制改造,既可以快速籌集資金,又可以明晰產權,增強企業凝聚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展高科技風險基金,提高企業技術等級,開發高科技產品,加大技術含量,調整民營中小企業的產業結構。建立上市門檻較低、監管制度靈活的二板市場,爲高新技術民營中小企業籌集資金提供有效渠道。完善民營企業間接融資體系。一方面透過轉變觀念,拋棄國有銀行對民營企業的偏見,研究和採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加強國有商業銀行對民營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透過大力發展多種形式和成分的地方性、行業性和混合型的中小金融機構,專門服務於民營中小企業。完善民營企業信用制度。民營企業必須完善信用制度,提高信用度。建立一批爲民營企業服務的具有權威性的信用等級評估機構,同時要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法律法規體系。

(三)政府要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援

完善和健全民營企業融資的法律保障體系。透過法律法規明確民營企業的重要地位,維護其合法權益,促進民營企業經營和融資走上規範化、法制化軌道。由於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和自身存在弱點,需要政府進行適度干預和支援,加強宏觀指導,制定發展戰略,幫助解決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資金、技術、資訊等方面的困難。透過政府引導,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民營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在政府支援下建立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發揮其在信用擔保方面應有的作用,可以大大降低銀行貸款的金融風險,消除其對民營企業貸款的後顧之憂。

參考文獻:

1.李娜,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當代經濟研究[J],2007(2):42-44.

2.李毅,解決中國西部中小企業融資難路徑選擇,經濟與管理[J],2006(4):63-66.

3.田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道路探究,商場現代化[J],2007(10):183.

4.劉衛,我國中小企業私募融資的SWOT分析,學術論壇[J],2007(10):122-125.

關於企業融資論文2

摘要:在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融資困難一直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其原因十分複雜,既有企業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機構方面的原因,還有社會其他方面的原因。但只要抓住主要矛盾,採取相應的措施,總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金融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小企業的活躍程度標誌着一個國家或地區市場經濟的活力。然而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卻面臨着重重障礙,特別是在資金籌集方面存在嚴重困難,許多地區真正能獲得長期貸款的中小企業數量非常有限。當然,相對於大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種普遍現象,只有解決一些人爲的、不合理的限制中小企業融資障礙,纔能有利於其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及企業的長遠發展。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企業自身方面的原因

1、經營管理水平低。儘管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很快,但仍然給人以“差、散、亂”的印象。一方面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產品生產工藝落後、質量水平低,形成了因資金缺乏導致經營績效差,因經營績效差導致融資信用差,因融資信用差導致資金缺乏的惡性循環。許多中小企業負債率較高,極度缺乏經營流動資金和發展投資基金,導致其不能正常地進行經營和投資改造,無法透過提高盈利改變企業的資信以獲得外部各種信用融資。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點多面廣,涉及行業多,多頭開戶現象較普遍,金融部門難以掌握其真實情況。並且隨着企業規模的擴大,中小企業的生產、營銷、財務、人事等方面的管理水平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步伐,致使企業不能適應市場競爭,難以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2、中小企業主管人員缺乏現代融資意識。主要體現在:(1)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負債經營的現代意識和相應的管理手段,企業債務與企業經營盈利之間的關係認識有限,不能以發展的角度看待企業債務融資的作用。(2)絕大多數企業主管的經營觀念未轉變,沒有從利潤和現金流的角度把現代企業看成是一個資本價值增值和現金流最大化的過程,因而不能全面看待資金在生產中的地位,從而忽略了資本與負債、資本與管理能力、資本與經營風險等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3)很多企業主管對現代融資工具缺乏認識,簡單地認爲融資就是向銀行貸款,僅拘泥於銀行貸款單一的融資方式,導致的結果就是當傳統融資途徑被切斷時,大部分中小企業便陷入絕境,不僅缺乏利用其他融資方式的思維觀念,而且缺乏融資的操作能力,更談不上進行現代融資的創新。

3、財務資訊失真,銀行不敢放貸。許多中小企業管理欠規範,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財務控制制度,財務資訊失真,可信度低。有的企業從所謂的“自身需要”出發,提供虛假的甚至僞造的財務資訊,使會計報表失去其可靠性和真實性。而銀行發放貸款的主要依據是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財務收支狀況,一個資產負債狀況和財務收支狀況良好的企業很容易得到銀行的信貸支援;反之亦然。虛假的會計報表使銀行的信貸資產難以得到保障,易形成不良資產,出於資金安全和自身利益的考慮,銀行不會輕易地發放貸款。

(二)金融機構方面原因

1、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缺乏積極性。首先,我國商業金融機構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爲經營目標。而我國中小企業資金實力薄弱、規模小、能作爲貸款抵押的資產少,同時受自身條件的限制無法找到規模較大的企業爲其擔保。其次,部分中小企業生產技術落後、產品技術含量低、高負債經營、效益差,銀行從自身利益出發,不願也不敢支援。

2、向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大。這主要是中小企業的資訊不對稱問題造成的。在貸款行爲中,借款人作爲企業的經營者和資金的使用者,對企業的財務資訊掌握較全面,而銀行作爲貸款人,只能透過財務會計報表瞭解企業的部分相關狀況。企業借款人爲了獲得貸款,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誇大自己的優點,縮小甚至掩蓋自己的缺點,其披露資訊的全面性和真實性相對較差。在其會計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國家對其進行的會計監督有限,銀行等金融機構也不可能要求中小企業普遍接受資訊中介機構的審覈驗證。而以自主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爲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放貸時必然要求建立在風險最小的基礎上,爲保障資金的安全性,金融機構難免不願意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3、向中小企業貸款管理難度大、成本高、收益低。首先,對中小企業而言,一筆貸款業務的貸款額度大小與貸款的管理費用的高低是不成比例的。無論貸款金額的大小,金融機構都要按幾乎相同的程序進行操作,從貸前調查到貸款收回整個過程的管理費用相差無幾,所以對小額貸款的單位管理成本必然會高。而中小企業的貸款一般金額較小,它的管理成本也就高於對大企業的貸款,從而影響了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此外,中小企業的資訊披露制度不健全,提供的資訊可信度低,金融機構還必須採用其他方法去獲取較全面的真實資訊,這也會進一步增加貸款的管理成本。據調查測算,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遠遠高於大中型企業。因此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不會將中小企業作爲首選對象,只有在國家強制或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而不能向大企業、大項目貸款時,纔會選擇中小企業,這無疑也是形成其貸款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其他方面原因

1、社會信用環境差。即社會信譽等級低,這也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主要包括:(1)中小企業還債意識差,許多中小企業獲取貸款後,不去積極還貸,而是惡意逃債、賴債、千方百計地拖債,不把還債當作必須履行的義務。(2)法律對債權人債權的保護能力差,法院對判決結果執行不力。債權人在透過法律程序保護自己的權益時,常遇“打贏官司,看不到錢”,還得支付律師費的尷尬。(3)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較多。如在企業轉制期間,有的地方政府默許甚至縱容企業逃廢銀行的債權。這種社會信用環境,破壞了經濟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平等地位,使履行了經濟合同義務的債權人反而處於被動的地位。如此信譽環境下,各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必然更加謹慎,這自然會增加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2、缺乏有效的信用擔保體系。向中小企業貸款和提供擔保的風險都高,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系統性風險,這就需要國家透過一種機制把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降到金融機構可接受的程度。對此,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是政府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政府也建立了一批信用擔保機構,但是實際效果並不理想:(1)擔保機構擔保能力低,因爲目前我國擔保基金的來源主要是地方財政,而財政投資能力有限,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2)擔保機構爲控制風險,都要求申請貸款擔保的客戶提供反擔保,且條件苛刻,並不低於銀行擔保抵押貸款條件,使得信用擔保機構失去本來的意義。中小企業尋求擔保難,也就必然造成融資難。

3、“政策性風險”的存在。近幾年來國家對企業發展採取了“抓大放小”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把“放小”理解爲放棄中小企業。一些政策和措施在制定時沒有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特點,使得銀行對中小企業改革認識不清,導致需求與供給嚴重背離,信貸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無法達到實際的需要量,力度嚴重不夠。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應對策略

針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融資中介缺乏、融資工具單一、融資渠道不暢等問題,解決也宜從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三方面入手,既需要中小企業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加強與銀行的聯繫,也需要國家儘快制定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並借鑑國外經驗爲中小企業開闢較多的融資渠道。

(一)增強企業自身資金積累,提高企業自有資金率

增強企業自身資金積累,提高企業自有資金率和經營管理水平,以改變企業信貸資信能力,從而改變自身的融資環境。

1、企業應根據市場的變化,對產品進行改良和革新,並不斷加強對新市場的開發,增加銷售收入。

2、應引進先進技術及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改善企業生產管理。

3、企業應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儘快回籠資金增加流動資金。

總之,企業應從多角度出發,擴大收益,增強內部資金積累,使企業走上自有資金良性擴張的道路。只有企業自身環境改善了,生產經營水平提高了,銀行等金融機構才願意向其貸款。

(二)改善並發展商業信用融資

商業信用是中小型企業融資的一種傳統的方式。它屬於短期負債融資,十分方便但不正規,一般是以良好的商業信譽爲基礎,並經常運用於業務聯繫緊密、關係十分固定的合作企業之間。在現有狀況下,改善並發展商業信用融資體系的辦法有:

1、充分發展企業之間縱向經營紐帶關係,與生產經營的上、下游企業結成鬆散的經營聯盟,並透過這種縱向關係發展商業信用。

2、與外貿中介機構結成緊密關係,如以資本爲紐帶的工商貿企業集團或固定的夥伴關係,充分利用商業票據。

(三)建立互利合作的銀企關係

就目前而言,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更多的依賴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因此,城市商業銀行等小金融機構應以服務中小企業爲市場定位,全力支援中小企業的發展。當然,中小企業數量衆多、情況複雜、風險大,這就要求信貸工作人員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在注重“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經營原則的基礎上,構建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合理、靈活而高效的服務體系。同時城市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支援不能簡單停留在純粹的資金關係上,還可以憑藉其在資訊、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爲中小企業提供市場資訊、財務管理諮詢等中間業務,幫助其解決問題,增強市場競爭力,真正建立互利合作的銀企關係。

(四)進一步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提升中小企業的信用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中小企業發展有穩定、可靠、持久的資金投入,很好地解決其發展中的資金困難問題。當然,作爲信用擔保是國際上公認的高風險行業,因此應採取嚴格的措施,識別、防範、控制和分散金融風險。一是提高市場準入條件,對擔保機構、擔保從業人員、註冊資本金等做出嚴格規定。二是建立全社會性的企業信用系統,使得誠信企業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在資金取得時享有優先權和優惠。

參考文獻:

1、志高,曹森.中小企業融資難成因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6(2).

2、程濤.中小型企業融資的難點及解決的措施[J].現代企業,2005(7).

3、張勝林.中小型企業信貸融資問題的典型調查與對策分析[J].中國金融,2005(14).

標籤:企業 融資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