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北京地區留學生遊學項目模式研究論文

論文2.53W

 摘要:北京地區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旅遊資源,開展面向留學生的遊學項目能夠提高留學生的漢語實踐水平,促進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和認知,提高北京地區對外漢語教育和旅遊產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遊學項目的內容設計應根據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基於他們的興趣和切實需求,建構實用性強、定位明確的體驗式內容體系;同時,“學”的項目必須與“遊”緊密結合,根據留學生不同的漢語水平設計具體項目。根據遊學項目兼顧“遊”和“學”的特點,遊學項目實施包括“遊前學”、“遊中用”、“遊後評”三個基本環節。

北京地區留學生遊學項目模式研究論文

關鍵詞:北京;遊學項目;內容設計;實施模式

一、北京地區實施遊學項目的意義和現狀

第二語言教學中的“遊學”(studyabroad)主要是指透過遊覽、參觀等跨文化體驗方式進行目的語學習並瞭解目的語文化的教育模式。“遊學”將“遊”與“學”結合起來,以遊促學,以學導遊,既能提高學生的第二語言水平又能夠促進留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瞭解和認知,富有實用性和趣味性,越來越受到留學生的青睞。

北京地區發展遊學項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將旅遊產業作爲內容之一。發展旅遊必須依託文化資源,進行合理的文化定位才能獲得突破。發展遊學項目可以將對外漢語教育和北京地區的旅遊資源結合起來,從而增加對外漢語教育和旅遊產品的附加值,既能促進北京市留學生規模的增長,又能增加北京旅遊行業的效益,在實踐中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促進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和認知,有助於漢語文化的國際推廣。

在北京地區發展遊學項目也具有極強的可行性。就旅遊魅力而言,北京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文化積澱,留存了大量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座傳統和現代結合的大都市。就對外漢語培訓能力而言,北京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衆多的知名高校,還擁有經貿類、醫學類等專業高校,這些高校具有豐富的對外漢語培訓經驗,擁有大量專業的對外漢語培訓人才,能夠爲留學生學習漢語提供優質的師資、教育資源和高質量的課程,另外,近年還迅速崛起了不少優秀的民營語言培訓機構,也具有較強的培訓實力。就語言環境而言,相較於南方語境,北京話比較接近於普通話,留學生沉浸其中,有助於掌握比較地道的漢語。

很多國內外的語言培訓機構都認識到了北京地區遊學項目的巨大潛力,紛紛推出了形式各異的北京遊學項目,遊學項目呈現出了井噴之勢。在這一趨勢下,2008年奧運會前夕,國內近百家旅遊、漢語教學及相關機構在北京召開了關於遊學項目的全國論壇,探討相關發展策略,推動了漢語遊學項目的發展。與項目開展的火熱程度相比,對外漢語界對於遊學項目的研究卻尚處於起步階段,不能適應遊學市場迅速發展的需要,亟待成熟完善。

就遊學項目目前的發展情況看,存在不少待改進之處:其一,內容設計缺乏系統性。內容設計是遊學項目的核心,但是目前卻缺乏比較明確的設計標準,導致“遊”的內容以旅遊、獵奇爲主,不能系統深入地體現中國文化特點。其二,實施模式缺乏科學性。“遊”與“學”缺乏有機聯繫,“學”的漢語在“遊”的過程中很難應用,有些項目甚至並未在“遊”的部分設計漢語實踐的內容,只是半天學漢語,半天遊玩。導致“學”與“遊”只是被生硬拼湊在一起的兩部分,缺乏相關性,造成學生感到漢語學習難度大、實用性不高,對於漢語學習畏難情緒日益嚴重,甚至會逐漸放棄漢語學習,只對旅遊部分感興趣。因此,應深入研究遊學項目的內容設計和實施模式,才能從根本上推動遊學項目的發展。

二、遊學項目內容設計

遊學項目的內容設計應根據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基於他們的興趣和切實需求,建構實用性強、定位明確的體驗式內容體系;同時,“學”的項目必須與“遊”緊密結合,學是遊的語言基礎,遊是學的實踐應用,實現二者的互相促進,切實促進留學生對中國的瞭解,在實踐中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和文化認知能力。

1.“遊”的內容設計

“遊”不只是“旅遊”,而是“遊覽”、“遊歷”。“遊”的目的在於使留學生透過對中國社會文化現象的親身體驗、經歷等,能夠對中國社會文化形成比較客觀、深入的理解。因此除了對一些知名旅遊景點的參觀之外,還應包括對中國社會文化的多種體驗方式。

內容設計上應以文化爲核心,以中國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爲主線,設計相關遊學專題;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結合起來,將中國與世界的融合體現出來,在跨文化背景下展現北京的變化和發展;既要緊扣北京的區域優勢和特點,也要以點帶面,促進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同時各高校應將遊學項目與本校的學科優勢結合起來。

在類別上,應根據學生需求設計項目,應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和實用性。項目設計不應爲“俯瞰式”,而應爲“融入式”,讓留學生切實接觸到北京人的生活,感受中國文化。因此“遊”的內容可包括以下五大專題,每個專題下設相關小專題。簡要例示如下:

(1)吃在北京:品嚐烤鴨、涮羊肉等北京特色菜或爆肚、豆汁兒等特色小吃、簋街等餐飲一條街品味特色美食。學做麻婆豆腐、宮保雞丁等特色中國菜。

(2)住在北京:遊覽衚衕和四合院等民俗建築,遊覽故宮、天安門等皇家建築,北京新農村遊(如密雲等民俗旅遊地)。

(3)玩在北京:傳統風景名勝遊(遊覽長城、頤和園等風景名勝地),現代娛樂遊(三里屯兒、歡樂谷等),傳統藝術遊賞(看京劇、功夫表演、學寫書法、學畫中國畫等),文化創意區遊覽。

(4)購物在北京:包括傳統商圈(潘家園、琉璃廠等)、現代商圈(西單、王府井、藍色港灣等)、特色商圈(虹橋、馬連道、秀水等)等,根據留學生的興趣和具體情況進行組合搭配。

(5)養生在北京:中醫診脈;中醫按摩、足療、鍼灸、刮痧;學打太極拳等。

這種設計分類以北京人的日常生活爲切入點,既能使留學生比較全面地體驗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也有助於所“學”漢語內容的實用性,便於學生在“遊”的實踐中應用漢語進行溝通交流以及分析、解決問題。一些小活動在每個項目實施過程中都可以靈活運用,幫助留學生感受中國風俗文化,增強項目趣味性。在設計具體的遊學項目時,專題式的結構方式比較靈活,可以根據留學生的興趣和時間進行調整。

2.“學”的內容設計

設計學習內容時應根據漢語內在規律和留學生的文化認知規律,重視漢語水平和文化認知能力的雙重提高。“學”應從“遊”出發,圍繞專題內容進行學習,透過遊覽過程引導學生深入觀察中國人的社會生活,進行與此相關的語言實踐。   設計學習內容時,應根據留學生的學習時間和語言水平設計項目的難度梯度。根據留學生的遊學時間安排,可分爲短期項目、中期項目和長期項目。短期項目主要指一個月以內的遊學項目,中期項目指一個月以上至三個月的學習項目,長期項目指三個月以上的學習項目。遊學時間不同,涉及到的遊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不同。

根據語言水平,遊學項目可以分爲初、中、進階。初級項目主要針對接受過半年以內漢語培訓的留學生;中級項目主要針對接受過半年以上至一年時間漢語培訓的學生;進階項目主要針對接受過一年以上漢語培訓的留學生。語言水平不同,項目實施中留學生的學習任務難度不同。

(1)初級水平留學生的漢語學習應側重日常交際中常用的詞彙和簡單句式,文化學習主要以感受、瞭解表層文化爲主,如中國的建築、飲食等。教學目標爲:透過學習,在遊覽過程中能夠理解他人比較簡單的.話語,能夠就簡單話題與他人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意圖,能夠完成簡單的交際任務,透過各種實踐活動對中國文化有初步的瞭解。

(2)中級水平留學生的漢語學習應側重一般的社會文化專題所涉及的詞彙和能夠表達較複雜意義的複句學習。文化學習主要側重培養文化認知能力。教學目標爲:在遊覽過程中能就一般社會現象與他人進行溝通;能夠與他人合作處理遊覽過程中遇到的一般事務,能夠比較完整清晰地敘述遊覽過程和個人感受,透過各種實踐活動能在跨文化交際背景下比較客觀地理解中國社會文化現象。

(3)進階水平留學生的漢語學習應側重較專業的詞彙學習以及成段表達能力的訓練。文化學習主要側重於培養運用文化知識處理跨文化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爲:能夠就中國社會文化的主要專題內容與他人進行比較深入的交流;能夠與他人合作處理遊覽過程中遇到的比較複雜的事務;能夠用比較準確恰當的語言表達對於社會文化現象的深層感受,能夠運用已有的文化知識較好地解決具體的社會文化問題。

三、遊學項目實施模式

根據遊學項目兼顧“遊”和“學”的特點,遊學項目實施包括“遊前學”、“遊中用”、“遊後評”三個基本環節。“遊前學”環節透過搭建支架、個人探索、協作學習等環節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漢語詞彙,初步瞭解和思考相關社會文化現象。“遊中用”環節透過系列任務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觀察中國社會現象,並應用漢語完成實踐任務,對相關社會現象進行描述和評價。“遊後評”是每個具體的遊學活動後的評估與反思,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小組內部互評、教師評價等,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策略,總結學習經驗和教訓。透過這三個環節,能夠培養留學生運用漢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在跨文化背景下比較客觀、恰當地分析社會文化現象的能力,有助於漢語水平和文化認知水平的提高。

在實際操作中,應注意兩方面的問題:

其一,不同水平留學生的遊學項目雖然基本專題和實施策略相似,但是涉及內容和任務難度卻有顯著差別。應根據留學生的具體情況,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內搭建適當支架,促進綜合能力的提高。因爲篇幅所限,下面僅以初級水平的教學模式爲例簡單介紹一下“遊前學”和“遊中用”這兩個環節。

1.遊前學

支架搭建:教師根據專題提供相應詞語和基本語言結構,輔助學生掌握基本餐飲用語,瞭解一般食品和典型中國菜的名稱,熟悉就餐語言等。

個人探索:查詞典,能說出大部分跟自己國家一樣的食品名稱。

協作學習: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製作典型中國菜,包括購買原料,尋找食譜,製作全過程。小組成員要恰當分工與合作。

2.遊中用(情境創設)

請對中國人進行調查,然後做成PPT,進行展示。

其二,在實際操作中,根據學習時段的不同,遊學內容和實施策略也應有所不同。比如對於長期生,可以在項目開始就設計一個整體任務,作爲最終的考覈任務,留學生可以在整個遊學期間分步驟完成。透過遊學期間各個專題內容的學習,學生在遊學結束時將能夠獲得對於北京、中國人的較完整印象。

對於短期生,涉及的內容和任務可以更集中一些。比如中進階階段的短期生“玩在北京”專題,相關教學任務可以進行如下設計:首先,提供預備任務,要求學生提前蒐集景點有關資料,介紹景點的位置、歷史、相關故事和傳說。全組修改討論後,提前交給老師,教師進行修改後再返還給學生。然後,遊覽過程中要求學生提前蒐集資料,介紹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或者介紹自己國家同類景點等。還可以要求留學生同時用漢語完成本專題相關調查任務。比如,就某一專題對景點的中國遊客進行採訪,也可以採訪他們的遊覽感受。要求學生最好配備錄音筆、照相機、小型攝影機等,方便後期對採訪資料進行加工。最後,遊覽結束後要求留學生寫出遊覽指南,包括行車路線、人均消費、最佳景點推薦、個人遊覽感受、團體遊覽感受、中國人對這一景點的態度調查等,輔以圖片和照片,做成不同語種的遊覽手冊,贈與或賣給其他留學生。

四、擴大遊學項目規模的策略和意義

爲了建設高品質的遊學項目,各高校與漢語培訓機構應與各相關機構進行積極合作。比如,與國家漢辦合作,透過遍佈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網絡擴大遊學產品的知名度,擴大生源;與北京地區各大旅行社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由旅行社運用良好的專業知識和豐富資源爲“遊”的內容實現提供優質服務;與國外各大學聯合,從而保證比較固定、優質的生源,這類留學生水平、學習需求比較統一,便於教學和管理;利用北京跨國企業、海外駐京機構衆多的優勢,與北京各大跨國公司、使館合作,爲其職員及家屬等提供定製服務;與知名的旅遊類網站合作,擴大資訊流通渠道,便於留學生透過網絡瞭解相關遊學項目,實現在線報名,爲有相關遊學意願的留學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透過各個相關機構的合作,能夠實現多方共贏,既能爲相關產業帶來可觀的利潤和人氣,推動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和發展,也有助於促進漢語文化的國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