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農業經濟相關論文範本

論文2.9W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關係到我國9億農村人口的生存和發展,關係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關係到整個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農業經濟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淺談農業經濟相關論文範本

農業經濟相關論文範文一:互聯網+下農業經濟發展創新機制研究

摘要:隨着互聯網在農村地區普及,我國互聯網+農業產業大肆興起與發展,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解析互聯網+及互聯網+農業內涵的基礎上剖析了我國互聯網+視域下農業經濟創新發展的支援基礎,並結合這些優勢暢談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創新的主要實踐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經濟;創新;支援基礎;實踐路徑

1互聯網+及互聯網+農業內涵

互聯網+主要是指以互聯網爲基礎,實現資訊挖掘、技術升級、資訊與技術充分應用的數字化技術。利用互聯網+的輔助,可有效提高傳統產業的整體生產力,增加國家財富。互聯網+農業是在互聯網+功能的基礎上,將互聯網技術貫徹落實到農產品計劃、生產、銷售等一系列環節中的產業。其中,+代表的不是互聯網與農業的直接拼湊與組合,而是結合互聯網通信技術,實現農業與互聯網全面融合,進而促進農產品生產要素優化配置,使互聯網爲農業生產與運營提供有效支撐,全面推動農產品實現更新換代,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簡單而言,互聯網+農業,就是將傳統農業產業鏈以互聯網的方式轉化成新型高效的農業經營方式,以進一步促進農業向新業態方向繼續發展。當前,互聯網+農業主要實行了三種相對有效的模式:①在生產領域,結合物聯網技術,打造涵蓋範圍廣的智慧農業模式,從而實現農產品生產的精確化,減少勞動力及農產品生產資料的浪費,提高農產品的時空分配效率,爲農民、農業爭取最大化的經營效益;②在流通領域,接入互聯網,構建農業電商模式,使農產品流通由原來的線下單一渠道轉化成線上線下共同流通的渠道,進而實現農產品的高效生產、高效銷售;③在產業鏈方面,使互聯網與農業實現深度融合,即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農業產業鏈中,使更多人的能夠獲取農產品資訊,包括農產品生產技術資訊、農產品市場銷售資訊等,並不斷完善法律服務和融資服務,從而全面提升互聯網+農業的競爭力。

2互聯網+視域下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援基礎

2.1農業生產愈加趨向規模化,農業發展需互聯網支援

隨着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不斷完善,農村土地利用率不斷提高,集約化生產利用局面形成。尤其是在土地流轉機制進一步規範化後,我國農業生產與經營明顯趨向規模化。但就目前而言,我國農業規模化還不夠成熟,粗放管理現象嚴重。尤其是在資金週轉、農資產品大批採購方面,缺乏有力的資訊化管理。基於這個農業生產與發展現實,我國農業向前發展亟需取得互聯網的支援。儘管我國已有部分農村地區開始構建生產資料電商,但其經營模式還不夠完善,互聯網支援力度明顯不足。

2.2政策大力支援互聯網+農業向前發展

我國中央曾在2015年的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隨着我國農業經濟快速向前發展,糧食與食品安全逐漸成爲了生產發展的重點。同時,中央部門高度強調,必須要積極貫徹落實農業科技,使互聯網農業轉化成解決農業發展困境的主要方向。而後,相關部門爲推動互聯網農業落實,又提出了一些意見,明確提出各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涉農電商平臺建設,使農村農產品能夠依託互聯網平臺開展良好的農業服務,推動農村電商加快網上購銷對接,進而全面降低農產品的物流運輸成本。除此之外,我國相關部門還特地出臺了清掃互聯網+農業發展障礙的相關政策,爲農產品實現互聯網化提供了較良好的優勢環境。直至今日,我國各地依舊高度倡導支援農村電商向前發展,使互聯網+農業真正落實到農產品的實際生產與經營中,實現互聯網+農業更上一層樓,並反過來助推農業經濟向前進步。

2.3農村網絡普及,農業產業互聯

網技術條件具備近年來,隨着網絡迅速普及,農村居民家中幾乎都配備了完善的基礎資訊設備。如當下,光纖、寬帶進村,農村寬帶提速工程全面開展等,就是在農村網絡普及理念下執行的具體工作。其次,我國大部分農業經濟產業都已開始貫徹落實雲計算、遙感等互聯網技術,農業經濟已由原來的技術荒漠轉變成了新興技術當家作主,農業經濟得到了大力發展。再者,隨着互聯網快速發展,網絡工具更新換代速度加快,我國農業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融合速度,線上線下互通,共同推進農業經濟創新發展的趨勢明顯。而且據電信機構提供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已成爲了網民增量最大的地帶。隨着未來互聯網在農村地區進一步普及,互聯網+農業將擁有更堅實的實踐基礎。

3互聯網+視域下農業經濟創新發展的主要實踐路徑

3.1結合互聯網技術創新智慧農業

在互聯網+視域下推動農業經濟創新發展,首先要在現有互聯網農業的基礎上創新智慧農業。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舉措:①將互聯網及其技術落實到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提高施肥灌溉的效率,節約農業經濟成本,並保護環境。如利用互聯網的大數據功能,能夠使農業經營的每個步驟,包括育種、栽培、灌溉、收割、加工等都實現數據精細化,進而提高農業經濟創新效率;②利用物聯網的功能加快農業經濟的轉型與升級。一方面,物聯網可在互聯網基礎之上將農業經濟資訊採集、通信等集合爲一體,使規模化農業經營者能夠透過遠程控制等方式管理農業生產、銷售等事宜。另一方面,農業物聯網體系實現了感知技術、GIS技術等技術的集成,有利於各地區農業機構的數據共享與農業數據智能化處理,大大提高了農業經濟結構的優化效率;③利用互聯網技術全面提高工業經濟各個環節的智能化水平。如引進智能化節水灌溉系統,強化農業基礎設施資訊化;加快農業智能裝備與資訊技術相互融合;在農業物聯網基礎上構建符合畜禽生長實情的優化調控系統;建成集智能感知、傳輸等爲一體的農業自動化管理系統,提高農產品的生產量與生產效率;打造專門監測農田水利、病蟲害情況的智能資訊化系統,提高農產品生產環境的監測能力。

3.2創建並完善農業電子商務

如果說創新智慧農業是農業經濟創新的首要步驟,那麼構建並完善農業電商則是最直接的創新表現。構建並完善農業電商,並不是幫助農民更好地買賣農產品,而是幫助農業經濟更好地明確其消費導向。即市場需要什麼,農業才生產什麼;消費者需要多少,農業才生產多少。由此可見,創建與完善農業電商的最主要目的是轉變農業經濟的傳統經營觀念,使農業經濟納入互聯網思維。據悉,目前,部分農村已開始構建農村電商生態體系,農產品網絡交易愈加活躍。而且,部分農村地區也逐漸迴歸到市場端口,全面擴展網購市場,企圖利用推廣網購來提高農業經濟的水平,使農村資源能夠在市場上找到足夠大的生存與發展空間。除此之外,在創新農業經濟過程中,還可設定具備中介性質的、專門解決用戶低訂單密度問題的中轉站,使農產品能夠在市場上實現有效流通。透過這種設定,農產品銷售速度還可適當加快,規避農產品買賣資訊的不對稱風險,提高農產品網絡資訊的利用率。

3.3借互聯網重塑農業產業鏈

在互聯網視域下推動農業經濟創新發展,必須要先明確現代農業的關鍵農業產業鏈。首先,毋庸置疑,藉助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重新塑造農業產業鏈,能夠解決傳統農業產業鏈問題。如解決傳統產業鏈中農產品生產與銷售脫節問題、農產品銷售的合同問題等。據悉,在傳統農業產業鏈中,農產品買賣時,雙方一般以口頭協議爲主,違約風險較大。但依託互聯網構建的農業產業鏈則不同。它不僅爲農產品買賣合同提供了良好社會信用監督環境,還能夠透過搜尋、索引等方式借用其他同行的電子交易條款製作紙質合同,實現農產品交易雙方良好合作,規避不必要的買賣爭執,提高農產品買賣效率。其次,借互聯網重塑農業產業鏈,還要特別注重培育具有較強資金、技術實力的龍頭企業,全面提高龍頭企業農產品網絡資訊的利用率,增強龍頭企業的資訊專業化程度,進而推動龍頭企業成長爲一個競爭力強、影響廣泛的企業。三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全面改造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優化生產過程,確保整個農業生產過程效率與質量能夠同行;四是藉助互聯網技術打造完善的農產品市場營銷網絡體系,形成相對較完整的農業產業鏈;五是在農業經濟生態圈的基礎上繼續落實農村電商,並使金融業務逐漸和農村經濟相互掛鉤,實現大數據對農村金融市場的監督,從而有效滿足農業經濟創新發展的資金需求。互聯網+視域下農業經濟發展創新機制研究

3.4構建農產品質量互聯網追溯體系

依託互聯網技術打造農產品質量互聯網追溯體系,是實現農業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具體來看,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①在互聯網資源的基礎上,整合數據資源,構建農產品產地準出與農產品市場相互銜接的准入機制,擴大追溯範圍;②結合無線射頻識別、物聯網等技術,打通農產品的種子到舌尖流程,實現資訊互通,上下游質量追溯無縫對接;③以標籤的方式記錄農產品所有環節的數據,並儘可能讓掃描終端全面讀取農產品標籤,包括農產品的生長區域、生產環境、質檢報告等所有資訊;④針對該互聯網追溯體系存在的漏洞,制定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以確保農產品質量的追溯有法可依;⑤加大農產品質量互聯網追溯體系作用的宣傳,向消費者全面普及相關的質量安全知識。同時,若在農產品質量追溯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要及時通報全社會,使農業各生產環節都能意識到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性。

4結語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不管是二三產業,還是農業,其產業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都離不開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的支援。可以說,依託互聯網而生的農業運營模式乃至農業經濟融資方式,都將大大推動農業經濟創新發展。因此,在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的作用,堅持在互聯網+視域下,構建農業經濟發展創新機制。

參考文獻

1李國英.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鏈及商業模式解構[J].農村經濟,2015(9)

2周玲,王明宇.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業電商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J].中國商論,2015(5)

農業經濟相關論文範文二: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摘要:伴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農業經濟始終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據着至關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解決人們生活溫飽問題的關鍵,還是促進我國經濟水平和社會生產力不斷髮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在現代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加強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透過對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培養模式實現途徑。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引言:

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是改革開放後新興的一個專業,它對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現代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其中主要包括理論研究型、實踐應用型和混合型三大類型。雖然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爲我國農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依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這就要求作爲培養人才主要載體的高校,加強對自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促進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

一、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下,我國高等學校在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上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爲我國的農業產業提供了許多高質量的專業人才,但是其中依舊存在着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培養目標過於單一

部分高校把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學習管理學科和經濟學科的理論知識,掌握相關專業技能,成爲具備高素質和高能力的專業人才上。這樣的培養目標雖然已經比較完善,但是仍舊無法適應現代化快速發展的農業市場要求,應該嘗試多元化培養目標,拓寬培養渠道,在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成爲具備綜合能力的經濟管理人才。

(二)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現階段,我國高校在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上還存在一個較爲嚴重問題,就是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主要是爲課程的安排不夠合理,再加上實踐培訓基地和設施的不足,導致教師無法真正地實現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不能切實將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而且,我國高校學生的實習期安排時間一直都比較短,根本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三)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

目前,我國一些高校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其主要特點就是單調,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是少之甚少,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知識,不注重結合實際,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致使學生不再主動思考問題,嚴重缺乏參與課堂的自主性,進而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就無法得到很好地培養。

二、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途徑

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爲了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進步發展,必須採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將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切實運用到實踐中去。

(一)創新人才培養方法

爲了改善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我國高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師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反覆地探究,進而明確了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目標教學,在對教學目標進行了明確之後,再採取一定的措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而在現代化的今天,高科技已經普及到了各個領域,所以可以嘗試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採用新型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多元化培養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爲學生創造想象對空間,讓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設計一些關於現代化農業經濟的視頻短片,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發展,爲我國農業的進步和發展提供更多的優秀人才。

(二)增強實踐課程教學

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當前,我國許多高校的專業教學課程安排並不合理,大多數都是過於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實踐課程的安排則相對較少,所以應該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將近持衡,專業教師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積極指導學生參與農業經濟管理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在農忙時期帶領學生到基層去,參加種植,與農民們交流,透過交談了解農民,還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在課堂上接觸不到的知識。學生只有切實瞭解了農業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才能進一步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

(三)加強人才培養交流

現在是資訊化時代,所以高校在進行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時,要善於使用現代化網絡資訊,爲人才培養交流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目前,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主要對象是研究生等高材生,所以,建立廣闊的學術交流平臺,拓寬學生的知識來源渠道,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學習更多有用的知識,與他人分享研究成果。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行學術交流會,以此提高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對我國農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切實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出更多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爲農業產業市場的提供高素質人才,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翠霞,朱婧,盧達.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2]鄧家瓊.論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業高校人才培養[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3]陳偉春,張麗君.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華章.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