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生心理實踐論文

論文1.13W

論文是各專業學員都必須完成的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不能免修。要求每位學員在學校指定的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的寫作,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大學生心理實踐論文,希望對您有幫助。

大學生心理實踐論文

 摘 要:在大學階段,大學生所處的環境都發生着新的變化,難以適應時,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根據其多樣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應當透過正確突出重點、分段實施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內容,有利於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係到大學生個人的成功,也關係到民族的素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代大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其開設目的是爲了保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大學生的健康人格。教育部辦公廳2011年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教思政廳[2011]5號)[1],明確了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如何科學分析和準確把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實效性,在本文進行初步探索。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重要轉折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所處的環境都發生着新的變化,如果大學生對這些新的變化難以適應,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2]。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適應困難。隨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更多的人走進了大學校園,需要面對新的環境。尤其是獨生子女,因他們平時的獨立生活能力較差, 需要更長時間的適應大學生活。其中一部分因不適應新的生活環境而產生了心理問題。

2.學習問題。大學期間,學習往往不再如高中階段那樣得到絕大多數人的重視,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構成了學習問題的主要方面。還有一些學習方法不能及時轉變,面對專業課知識,理解較慢,或者興趣不足,一些學生不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從而導致學習困難併產生考試焦慮心理,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3.人際交往障礙。大學生普遍認爲大學裏的同學關係沒有中學時融洽,在大學裏難以找到知心朋友;同學關係中功利色彩非常突出,傲慢、自負、虛榮等現象在大學生身上十分明顯。不少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十分緊張,存在孤僻、自閉、憂鬱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4.失戀導致的心理問題。大學生處於青春期,“愛情”是大學校園裏一個常見而敏感的話題。大學生由於生理上的成熟,使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由於許多大學生心理的不成熟和對性認識的不科學,加之自我道德規範的失控,從而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或留下深深的遺憾和傷痛。

失戀後是情緒低落,無心學業,對身邊的一切失去興趣,得過且過,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極端的表現是精神呈病態,糾纏對方,甚至由愛生恨,釀成悲劇。

二、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已有不少學校專門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3]。但畢竟開設時間較晚,對該課程的研究相對較少。同時對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設計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針對大學生不同的大學階段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中有針對性地開設課程內容,有利於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大一新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點羣體。大一新生是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高發羣體,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的重要對象。在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構成中,大一新生佔有較大比例。許多學生不適應大學的學習環境,產生了心理困擾,還有一些新生交往能力差,一時難以融入新的集體,就會產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困擾。

對大一新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後,掌握了自我調適的基本方法以後,其適應能力明顯增強,其心理困擾問題大多能自我解決。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有利於預防心理問題的預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健康教育,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困擾型,我們應主要透過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少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心理障礙,可以透過心理諮詢和自我調適解決。極少數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心理疾病,應透過心理治療解決。

3.分段階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階段性特點,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分階段、有針對行地實施。例如:在大學一年級階段第一學期應重點開展適應性教育。一些大學生進入大學後,失去了明確的奮鬥目標和動力,產生學習疲勞。一些大學生新生不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產生學習焦慮問題。一些大學生未掌握大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不理想,因而產生挫折感,對考試產生焦慮。我們應針對這一階段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的特點,重點教會大學新生逐步適應大學新的生活,逐步適應大學新的學習環境,培養大學新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學生中應重點開展人際關係教育。針對這一階段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和心理健康的需求,重點開展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會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教會大學生正確處理戀愛關係,培養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在大學四年級應重點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心理輔導。針對這一階段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重點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心理教育,教會大學生正確認識就業形勢,正確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創造自己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Z].教思政廳(20111)5號檔案.

[2]樊富珉,王建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3]衛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J].合肥學院學報2004,(2):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