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我國中間產品貿易論文範本

論文1.74W

根據盧峯(2004)的定義,產品內國際分工是指特定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不同生產階段或生產環節被分散到不同國家(或地區)來進行特定環節生產的現象。而由產品內分工帶來的貿易就稱之爲中間產品貿易。按照聯合國數據庫SNA和聯合國廣義分類方法(BEC)的分類方式,本文對2003-2012年期間中國貿易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和計算,發現我國中間產品的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已經達到50%以上,出口貿易產品中雖主要是最終產品,但中間產品的出口比重也達到36%以上,且處在上升的趨勢,可見中間產品貿易已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中間產品貿易論文範本

一、中間產品貿易的核算方法

目前,學者們對中間產品貿易的核算方法還沒有達成一致。基於數據的可得性,本文結合聯合國Broadeconomiccatalogue(BEC)分類法,將產品分成三個大類:初級產品、中間產品(半成品及零部件)和最終產品。理論上講,第一類產品也屬於中間產品範疇,但本文並不將其視作中間產品,因爲,初級產品的貿易量更多的是取決於該國家的自然資源稟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本文所討論的中間產品是指爲了生產第三類最終產品而使用的中間產品,即半成品和零部件。其對應的BEC代碼爲121、22、32(半成品),42、53(零件和部件)。

二、我國中間產品貿易現狀

(一)中間產品進口仍是我國產品進口的主體部分

隨着中國不斷的融入產品生產的國際分工之中,成爲其重要的成員,中國與世界各國間的中間產品貿易也日益有了較大的發展。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中間產品進口總額從2003年的2729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9456億美元(圖2.1)。中間產品進口除了規模不斷增長之外,進口依存度也處於較高水平(表2.1)。2012年佔總進口的比重最低,爲48.3%,2003年的比重最高,爲62.3%。另外,半成品進口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爲32.8%,2012年爲22.7%;零部件進口比重變化不大,且2005年後零部件進口比重一直是大於半成品。這說明我國在國際上的分工地位在逐步提高,從簡單組裝向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裝配發展。

(二)中間產品出口也呈現較快速的增長

隨着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程度的深入,我國中間產品的出口額也呈現快速增長,從2003年的1598億美元逐漸增加到2012年的8318億美元,其佔我國總出口的比重由2003年的36.5%增加到2012年的40.6%,且半成品出口在中間產品出口中佔有絕對優勢(圖2.2)。

(三)我國中間產品貿易中的加工貿易比例有所下降

我國的加工貿易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自20世紀80年代得到迅猛發展。根據《中國統計年鑑》可以看出,我國加工貿易長期處在蓬勃發展的.狀態,加工貿易的進出口額增長幅度都很大。加工貿易的主要特徵是從國外進口生產資料(中間產品),加工爲成品後再全部用於出口,因此,加工貿易進口部分也是屬於中間產品貿易的範疇。經過相關統計數據計算,加工貿易進口額是在不斷的增加,但它佔中間產品進口的比重卻下降了,2003年佔中間產品進口額的80%,到了2012年已經降低爲50%左右,這表明相對於加工貿易進口的增長速度,總中間產品的進口額增長。而此比例的下降,表明了我國經濟發展結構在不斷調整,逐漸由出口拉動型向內需拉動經濟發展的轉變。這種轉變可以使我國在發展國際貿易的同時,又充分激發國內市場的潛力,從而減小國際市場波動對國內經濟的不利影響。

三、我國中間產品貿易對國內經濟的促進作用

首先,中間產品貿易推進了國內技術的發展。具體來講,一方面,中間產品進口帶來的新產品和新技術促進了產品生產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與其他國家的中間產品貿易加深了國內外企業間的合作交流,國外跨國公司透過技術轉移以及競爭和示範產生技術溢出,帶動了國內相關企業的技術進步,進而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其次,以上的數據分析顯示我國的加工貿易進口占中間產品總進口比例在下降,即意味着加工貿易不斷的由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進口中間產品技術含量的提高,透過技術溢出等效應,在不斷加快我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步伐。此外,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中間產品貿易的比較優勢就是擁有大量的勞動力。加工貿易的發展直接帶動了我國就業率的提高。

四、我國中間產品貿易存在的問題

我國中間產品貿易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也存着一些問題。

一,我國在產品內國際分工中從事的主要還是產品價值鏈上低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的產品裝配和組裝的加工生產環節,附加值低,賺取較低的貿易利潤。

二,我國東部沿海加工貿易企的繁榮發展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造成了我國東西部地區勞動力收入差異的進一步擴大(尚璐)。

三,隨着中間產品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在我國產品內貿易中發揮的作用也愈加重要。2011年爲例,我國加工貿易額的84%來自於外商投資企業,而國內企業佔比很低(顧國達和郭愛美)。可以預見,一旦投資環境發生變化,這些外商投資企業很可能會把放置在我國的加工貿易環節轉移至他國,這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甚至經濟的發展將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

五、結論及相關建議

中間產品貿易產生於世界垂直化生產的不斷細化過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都符合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利用好這一特殊的貿易方式,除了贏得貿易利益之外,還能利用中間產品的進口貿易促進我國技術進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和增加勞動力就業機會。針對在中間產品貿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需要政府、企業甚至勞動者的共同努力來提高中國在產品內國際分工中的地位,相應的調整中間產品的結構和內容,增加技術含量高的中間產品進口,透過對進口中間品結構的調整,達到加快促進產業升級的目的。還有,透過相關政策可以將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轉移到勞動力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最後,政府可以透過提高外資進入門檻,加大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