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職教論文《從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

論文1.6W

上課鈴打響了,沒有理所當然地聽見朗朗的讀書聲,也看不見老師在講臺上揮筆疾書,高聲講解着重點與難點,從活動中學習 在活動中發展。這邊的教室裏,同學們在“暢遊詞語王國”;那頭的教室內,孩子們在拼幾何圖形。一會兒,東邊傳來孩子們唱英文歌的聲音;一會兒,西邊又有哪個班的孩子在喊着“加油、加油”……這就是東風西路小學的學生在上學科活動課!

職教論文《從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

一、基本特點

該校的學科活動課在繼承杜威活動課程理論的基礎上,同時有所發展和創新。杜威所說的“活動課程”是打破學科界限的,是各門類知識的綜合,該校的“綜合”是以一科爲主、其他爲輔。該校的學科活動課具有兩個顯著特點:

1.靈活性和自主性

比如,語文活動課就是以語文爲主、兼顧各門知識的綜合,強調的是語文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融合。(1)從上課的形式來說,可以以某個問題爲中心,由學生組織、實施教學方案,如辨論會、知識競賽、新聞發佈會。也可以以教師爲主導,對生活中的某些語言現象進行剖析,或者以講座的形式,介紹一些貼近生活的文學、語言知識。(2)從上課地點來說,可以以課堂爲主陣地;也可以走出課堂,如調查市場、參觀人文景觀、搞街頭宣傳演講等;可以在圖書滿架的閱覽室、圖書館,也可以在風景宜人的山野、公園;還可以在熱鬧非常的商場。(3)從活動的內容方面來說,選擇的天地則更寬廣,可以聽故事、說心得、排句子、贈格言,教育論文《從活動中學習 在活動中發展》。排演課本劇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要排演好一齣課本劇,需要綜合學生多方面的知識與能力。

2.趣味性與創造性

與傳統的學科課程相比,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如數學“拼圖遊戲”的`活動課,先讓學生觀察圖形、感知事物形狀、抽象出基本特徵;將事物外形分割爲幾個基本部分、判斷每部分可用哪幾種幾何圖形替代,再模仿拼圖,最後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用這些學過的圖形拼出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創造出新圖案,並把自己最滿意的作品貼在一張白紙上,同時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使學生感到學習幾何圖形不再是苦事、而是樂事。

以上兩個特點貫穿着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中心,克服了教師幾乎佔據了全部學校教育時間和空間的弊病,改變了學生處於封閉式課堂結構的狀況,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可以說,沒有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行爲,就沒有了真正屬於學生的課堂。

二、具體辦法

如何實現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化?學校在探索實現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化的過程中,採取了以下一些辦法。

1.強調學生直接體驗

強調知識的獲得、真理的掌握、對世界的認識透過親身的體驗和實際的操作。課程中學科的價值不只體現在它的結論中,更在於它的發現和發展過程之中。知識永遠是一條河流,它在不斷地演變、充實和發展,學校在幫助學生學習和繼承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同時,更要幫助其學習和獲得鐫刻在其中的情意、態度和認知能力。這些僅靠接受和記憶學習都是不足取的,只有透過對科學發現過程的親身直接體驗才能獲得。

2.強調學生的個性養成

在人的個性中,最本質的特徵是人格的獨立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生獲取知識方面不要急功近利,也不以考試的成敗“論英雄”,而是側重創造條件與優化環境,給學生以更多自主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個性是在廣泛的社會交往中形成的,而不是在他人的“塑造”下形成的。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自主地學習、自主地評價,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增長才幹,樹立現代人的世界觀,養成責任心等。

3.“探究式”學習

通常,在學科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理解主要是透過教師向學生的授予完成的。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實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單向“授一受”,因此,學生獲得知識是“標準化”的,理解方式是“統一”的。但創造性學習單靠教師的單向傳遞顯然是不行的,必須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貫徹與學習者之間的橫向交流爲主的操作方法,透過多種“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創造力。小組內成員之間的交流和各小組的交流在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

標籤:論文 職教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