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職專業設定論文

論文5.28K

 摘要:高職院校專業設定應堅持以社會需求爲導向、以職業崗位爲依據、以教育資源爲基礎、以教學基地爲依託、與職業資格相銜接的原則,並正確處理專業設定穩定性與靈活性、專業口徑普適性與針對性、專業目標的適時性與前瞻性、專業比例通用性與特色性的關係。

高職專業設定論文

 關鍵詞:高職;專業設定;技術專業;崗位羣

 一、高職院校專業設定的內涵與特點

在教育領域中,專業的含義是指學生今後的工作領域和當前的學習範圍。

我國的高等教育分爲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兩大塊。普通高等教育的專業設定是按知識分類,即按學科分類,其專業是“學科專業”。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是按服務對象或技術領域分類,其專業是“技術專業”。技術專業知識是由與職業崗位技術工作相關聯的知識和職業世界的有關知識構成,它不像學科專業那樣強調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而強調職業崗位技術工作的針對性、適應性和應用性。①與普通高校相比較,高職專業設定具有以下特點:

(一)“技術專業”的設定需要“學科理論知識體系”的支撐

不同國家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大都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發展,形成了各自結構完整、內容豐富、脈絡清晰的理論知識體系。而我國高職教育只有20年左右的發展歷史。特別是“技術專業”不像“學科專業”擁有龐大的理論體系,其“知識”只能依附於“學科體系”,“技能”只有一些零星分散在不同技術領域中的“專有技術”,這些技術無法形成“技術理論”,從來沒有形成也不可能形成“技術理論體系”,因而專業設定需要“學科理論知識體系”支撐。

(二)“技術專業”教學內容更新速度越來越快

無論教學內容如何“與時俱進”,始終趕不上新技術發展的速度。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很難成爲“先進技術的擁有者”,只能是“傳統技術的傳人”。②理應最能體現先進生產技術的“技術專業”,其教學內容總是“常換常新”,反而不如歷史積澱深厚的“學科專業”那樣“長壽”。教學內容量變的積累,必然引起專業設定的質變的發生。

(三)“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辦學成本更高

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徵。實踐教學環節中的教學內容必須與社會崗位能力的要求相一致,至少是“高度仿真”,這就使該專業設定必須以對實踐教學基地的鉅額投資爲基礎。在學校難以承受鉅額投資的情況下,透過校企合作,讓企業分擔部分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成本是“技術專業”的特點之一。

(四)“技術專業”師資培養的週期更長

“技術專業”公共文化基礎課的師資可以從高一級普通高等學校相應專業畢業生中招募,但其知識結構必須進行“專業化改造”,③即除了執教前必須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外,這些教師還必須學習所從教的專業基礎課知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站在專業培養目標的高度重新審視自身知識體系,改造自己的知識結構。專業課教師必須是“雙師型”或“雙師化”的。無論“技術專業”教師來自哪裏,都必須經過一個“專業知識的再造過程”,因此其師資培養的週期比普通高等教育要長一些。

(五)社會更重視高職畢業生崗位職業能力評價

對於高職畢業生,由於用人目的不同,用人單位不太在乎學歷和學校名稱,對所學專業名稱也不是特別計較,而是更看中應聘者的崗位職業能力。那麼在應聘之初,用人單位如何“簡單快捷”、“粗線條”地判斷其崗位職業能力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就是一種新的、可利用的工具。

二、高職院校專業設定的原則

(一)以社會需求爲導向,立足地市、面向全省、放眼周邊

在目前全省各地市均擁有一家以上綜合性或專業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情況下,“立足地市,面向全省,放眼周邊”是比較合適的市場地域範圍。

“立足地市”的含義:一是生源基地和就業市場以本地市爲主,地方性高職院校以服務地方經濟爲己任;二是根據地方特色經濟開設特色專業,而這些特色專業是全省甚至全國獨一無二的;三是立足地市可以降低辦學成本。

“面向全省”的含義:一是高職院校的專業設定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全省可以統籌安排,在不同地市設定不同的特色專業,做到優勢互補;二是各地市高職院校相同專業畢業生就業時可以形成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局面。

“放眼周邊”的含義:一是一些特色專業畢業生可以到周邊省市甚至全國各地工作;二是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畢業生可以透過“技術移民”的途徑輸送到國外。

從行業發展和崗位變化來看,“以市場需求爲導向”不但要考慮當前市場需求,更應考慮若干年內持續的市場需求。對於“朝陽專業”應積極發展,對於“夕陽專業”應及時調整,而對於“曇花專業”,不辦也可。

(二)以職業崗位爲依據,針對崗位羣設定專業羣

應該以職業崗位或職業崗位羣爲依據,針對一個行業崗位或一組相關職業崗位來設定專業。對於就業相對穩定、需求量大的崗位,可以每個行業崗位設定一個專業,可體現專業性和深度。對於變動性較大、每個具體崗位需求量不大,但相近崗位比較密集的崗位羣,可以依據崗位羣設定專業。這樣有利於畢業生在該崗位羣內不同崗位之間選擇或變更崗位,擴大就業面。以崗位羣設定的專業,尤其適合於像金華這樣“小企業大集羣”的就業環境。

(三)以教育資源爲基礎,辦好特色專業

如果說“以市場爲導向”是知彼,那麼“以教育資源爲基礎”則是“知己”。教育資源的優劣,不但關係到專業建設的質量和水平,而且影響到畢業生的就業率。要創辦一個新專業,必須有一定的教育資源作基礎。對於千變萬化、千差萬別的市場需求,必須做到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有所爲,在力所不能及的條件下有所不爲。當然,對於前景看好而自身條件不完全具備的專業,則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努力做大、做強。

(四)以教學基地爲依託,加強實踐教學

校企合作對於專業設定具有以下幾方面意義:

第一,解決了專業建設中實踐教學基地的問題。我國企業規模普遍偏小,職業流動率高,決定了行業、企業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不太可能承擔主要的職業教育責任,政府必須在職業教育中繼續發揮主體作用。④因政府短期內不可能對高等職業教育進行太大的投資,所以校企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是當前地方性、綜合性高職教育辦學模式的最佳選擇。

第二,可以使專業設定與產業發展需求、專業建設與產業結構、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相貼近。透過建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學校專業發展規劃、專業結構調整、專業設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諮詢和論證,以保證專業發展的社會屬性、企業屬性、行業屬性和就業屬性。⑤

(五)與職業資格相銜接,證明職業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以課程作爲界限分割爲條塊的知識和技能,如果不能整合爲以實踐作爲檢驗標準的綜合能力,以此爲專業背景的學生就不能認爲是真正的應用性人才,而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正是具備崗位職業能力的標誌。各地方院校自行設定的專業的畢業生質量如何,必須統一由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鑑定考試來檢驗。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對學校來說,可以進一步校正和規範學校專業設定的方向,保證教學質量;對學生來說,可以充分證明其崗位職業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三、高職院校專業設定中應正確處理的幾對關係

(一)專業設定穩定性與靈活性的關係

高職教育對各專業資源條件有特殊要求。專業教師的培養、實驗設備的完善、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以及教材建設和優化都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沒有一定的穩定性,難以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也難以在社會上產生廣泛的知名度,還會造成教育資源的閒置和浪費。要形成一個特色優勢專業,必須經過長期積累和探索。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更貼近市場,必然要求專業設定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失去靈活性的“技術專業”比同樣失去靈活性的“學科專業”更容易被淘汰。

只有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在保持專業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不斷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定,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人才市場需求中“以少變應多變”、“以自變應他變”。

(二)專業口徑普適性與針對性的關係

寬口徑的優勢有:第一,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學設備和專業教師等相對固定的教學資源,大幅度降低辦學成本。第二,擁有相對接近的課程設定和教學計劃、教材等教學檔案,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第三,相同、相近或相關學科教師基數大,有利於形成濃厚的學科氛圍,提高教師科研教學水平。第四,畢業生具有相對寬厚的基礎,就業面較廣,轉崗深造的適應性強。但寬口徑也存在不足:第一,專業知識不夠精深,針對性差。第二,上崗後“頂崗”適應性差,“後熟期”長,過寬的專業不可能真正“專”,也就失去“專業”的原意。

專業的寬窄也不能僅在字面上泛泛而談,應根據實際崗位的需求來決定。對於大型企業中需求量較大的專業崗位和社會上相對穩定的職業崗位,專業口徑可以“窄”一些、“專”一些,而對於需求量不大、變動性強的崗位專業口徑可以“寬”一些,比較好的辦法是以崗位羣決定專業口徑。

有些情況下,可在同一專業中設定幾個不同的專門化方向,以“寬口徑,多方向”的專業設定模式應對職業崗位羣中具體崗位的人才需求的變化。還可以透過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辦法調節專業口徑的寬窄。畢業證書上的專業名稱可以按招生時的大類劃分,即寬口徑,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以組織參加與本專業相關的多個職業技術崗位的全國職業資格考試,即多方向。

(三)專業目標的適時性與前瞻性的關係

高職專業設定中有一句行話:“社會需要什麼專業,我們就辦什麼專業。”能否毫無選擇地“有求必應”,單就社會需求的時效性而言,專業設定存在適時性與前瞻性的關係問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週期爲2-3年,再加上專業論證,專業申報和審批需 1—2年,專業設定與社會需求之間就存在3-5年的時間差。前瞻性就是探索知識、技術發展的規律,瞭解今後幾年的走向,然後預先設定新專業,培養掌握新技術的人才,實現時間上的最佳結合點。⑥但是,“前瞻”是有困難的,如果“前瞻”的結果有偏差或與現實相去甚遠,則畢業生就業將面臨困難。

人才市場的需求不會毫無先兆地驟然變化,一般有一個逐年遞變的過程。3-5年的“中長期預報”有一定困難,但1—2年的“短期預報”還是可行的。解決的辦法是:按職業崗位羣設定專業,一年級開設基礎性的公共基礎課,二、三年級進一步明確專業方向。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短“預報週期”,及時調整並細化專業方向,做到“行進中的精確指導”。當然,這需要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允許各校或部分有實力的學校“按大類招生,一年後明確專業方向,最後按專業方向就業”。

(四)專業比例通用性與特色性的關係

現在,各院校在專業名稱的設定上普遍存在相互“跟風”現象,缺乏調研,造成“熱門專業過熱,地方特色罕見”的“千校一面”的局面。

一所高職院校究竟應該辦多少通用性專業、多少特色性專業,如何把握這一比例?筆者認爲,通用性專業作爲需求量較大、就業較爲穩定的專業,一般面向本地市辦學,因此通用性專業應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規模相適應。特色專業以本地市就業爲主,部分可輻射到周邊地市及省市,甚至國外。在當前的形勢下,省級教育主管部門應當考慮根據各地市產業特點和辦學條件,適當增加特色專業的設定,以利於高職教育從粗放型的量的擴張向集約型的質的提高轉變。

[注 釋]

① 張海峯.論高職專業開發的目標、原則與機制[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3,(7).

② 詹倫敏,熊伯堅.以就業爲導向推進高職院校專業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5):31-33.

③ 楊曉東,肖珊美.從知識的多維性看高職課程體系的維度缺失[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3,(31):42-44。

④ 石偉平,徐國慶.世界職業教育體系的比較[J].職教論壇,2004,(1):18-21.

⑤ 杜世祿.打造統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職辦學模式[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1—4.

⑥顏道勝,高職院校專業設定與專業體系建設若干問題的理論探索[J).職教論壇,2005,(3):24—25.

標籤:高職 設定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