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略談Wiki技術在網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論文

論文2.78W

1引言

略談Wiki技術在網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論文

近年來,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 (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的快速發展給網絡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更好地實現現有知識的重複和傳遞,同時激發集體智慧,促進知識生成是網絡教學的重要任務。Wik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給網絡教學中的交流、協作及新知識的生成提供了一種實現途徑。MOOC三駕馬車之一的edX也將Wiki技術應用到了課程的實際教學當中。本文嘗試在對edX網絡課程中Wiki的應用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Wiki技術在網絡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2 Wiki簡介

2. 1 Wiki的概念

Wiki由沃德·坎寧安(Ward Cunningham)於1995年開發,其最初是爲了方便社交羣體的交流溝通而建立的一個工具——波特蘭模式知識庫(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Wiki在國內被翻譯成“維客”或“維基”,“是一種隨互聯網而產生的理念和技術,以互聯網開放、合作、平等、共享爲特徵,允許並支援用戶協同寫作的系統”。

Wiki通常以一個網站或網站中的一項功能的形式存在,用戶可以在Wiki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基於共同主題進行探討。用戶透過瀏覽器對Wiki中的內容—主要是文字,也支援圖片和公式進行瀏覽、創建、更改和刪除。Wiki中的內容可以被所有成員獲取和編輯,也由所有成員共同管理。Wiki完整地保留每一次的修改的內容和記錄,可以隨時瀏覽和恢復到早期的修改版本,這種協同寫作系統實現了用戶的合作共享,Wiki中的內容是所有成員的集體智慧。

2. 2 Wiki技術的特點

2. 2. 1簡單易用

對用戶而言,Wiki是一款簡單易用的軟件,任何人可以透過Wiki添加、刪除和編輯網頁內容,用戶直接透過瀏覽器介面進行對Wiki頁面的編輯,不需要額外安裝其他軟件,也不需要掌握HTML代碼。

2. 2. 2開放安全

Wiki是一款開源軟件,這使得Wiki在安全性良好的同時兼有低成本、開放性的特點。各用戶平等地對頁面進行修改編輯,每一次的修改版本將會被記錄下來,有助於檢視所有修改版本和進行版本恢復。

2. 2. 3協同構建

Wiki是一種基於協同創作,對共同主題進行深入探討的技術,一個主題的所有參與者共同對頁面進行編輯。Wiki協同構建這一特點支援小組成員就一個特定主題進行內涵和外延的討論和擴展,或對一個學習任務進行反覆的修改和完善。

2. 2. 4所見即所得

在Wiki網頁上進行的編輯可以即時顯示出來,實現所見即所得。

2. 3Wiki應用於網絡教學的優勢

大數據分析結果表明,相比較於講課視頻、教材、學習指導等教學資源,網絡在線學習者更傾向於採用在線協作、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反映網絡學習中的問題解決這種對知識的反思和重新組織的活動透過網絡協作、互助能更好地完成。當前高校網絡教學平臺主要實現教育資源的單向輸出,學習者被動地從網絡獲取教學資料,難以參與資源建設,同時網絡小組合作、在線協作學習難以完成。Wiki技術應用於網絡教學可以實現課程資源共同建設及網絡學習者在線協作學習。

Wiki技術本身包含了建構主義、協作學習和關注學習過程等教育理念。建構主義認爲,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習者簡單接受或複製的過程,而是積極主動建構的過程。建構主義其核心理念是強調以學習者爲中心,在注重學習者探索知識主動性的同時,強調學習者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教師則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Wiki正是提供了體現建構主義理念的教學平臺,在這個充分自由開放的平臺上,任何人都可以對頁面進行任意的修改,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習者、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協作、共享的理念,在己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新知識的建構。Wiki的編輯方式體現着協作學習和關注學習過程的教育理念。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學習,相比於傳統的面對面方式,解除了地理位置和時間的限制,極大地擴展了交流與協作的廣度,而Wiki技術在此基礎上可以爲用戶提供進行深層次思考和合作的平臺,擴展了協作的深度。Wiki針對內容修改的詳細記錄對知識生成的演進過程有明確的路徑可供分析、評價、研究。

3 Wiki在edX中的應用

MOOC三駕馬車Courser。Audacity和edX之中的edX率先將Wiki這種支援在線協同創作的技術引入到課,程教學中來,嘗試對網絡教學進行更爲深入的探索和實踐。

3. 1科學的設計有助於提升Wiki的教學效果

edX中的每一門課程在網站平臺上都有相對獨立的目錄,如課程內容、課程資訊、論壇、Wiki、課程進度、學習資料、學習小組等一級導航。edX中的一門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於2014年3月提供的課程舊常思維科學,The Science of Everyday Thinking,其課程Wiki頁面共有59個不同的Wiki主題,每個Wiki主題有幾個到幾十個不同的編輯版本和記錄。在Wiki平臺上,教師給學習者設計基於課程的不同主題的任務,所有學習者均可針對主題貢獻自己的觀點、思路和解決方法。

要將Wiki應用到網絡教學中,教學者需要事先對Wiki進行設計。如“舊常思維科學”課程組爲課程的每個章節在Wiki中特別創建了獨立的子文章,在每個章節的獨立子文章中,課程組對此章節Wiki頁面進行了設計,列出了需要課程學習者參與編寫的內容提示:如歡迎學習者對此課程章節內容進行補充、提供與此章節相關的案例、澄清課程中提到的相關內容的文化背景、提供學習者本人文化背景相關的案例等。

3.2 Wiki激發集體智慧讓所有學習者受益

Edx中課程的Wiki頁面和課程論壇是不同的,Wiki的作用是學習者貢獻有吸引力的、與課程主題相關的案例,對課程內容完善,對課程內容有建設性的反饋。edX課程論壇的作用主要是提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回答其他人提出的問題並進行討論,分享解決辦法。同時edX專門設計了edX建議頁面,以供學習者提供建議和反饋。

透過Wiki方式,課程組能夠獲得來自各個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習者的集體智慧,而學習者透過參與Wiki編輯,爲課程內容貢獻新的案例或資訊,以及爲課程內容和測試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讓所有學習者共同獲益。

3. 3 Wiki技術實現簡潔的頁面和方便的操作

學習者進入課程Wiki,可以選擇在每個章節的獨立子文章中根據提示進行內容的編輯,也可以創建新的Wiki子文章,就課程相關的其他主題與他人進行溝通,完善主題內容。

edX中的Wiki頁面有三種瀏覽模式:閱覽、編輯和變更。其中閱覽模式用於檢視該Wiki主題的最新的完整編輯版本,編輯模式用於對當前Wiki頁面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變更模式用於檢視當前Wiki頁面從創建開始所有的修改記錄。edX的Wiki使用的語法是Markdown,學習者可以在Wiki頁面透過Markdown語法的連結,方便獲取關於此語法的基礎知識、使用及幫助資訊。學習者透過創建一個連結,點擊該連結轉向自動創建頁面來創建一篇新文章,Wiki頁面中可以插入文字、電路圖和Latex公式等。

學習者可以在Wiki頁面上直接添加新內容,也可以對己有內容進行刪除和修改,在Wiki頁面上進行的每次修改都會被儲存並記錄。edX建議對於修改理由給出摘要,這將方便後續修改者在歷史記錄中快速瀏覽修改記錄,摘要同樣會被寫入修訂日誌中。

在變更記錄頁面下,可以檢視該Wiki主題從創建開始的所有修改記錄,每一個記錄都保留着編輯人、具體到分鐘的修改時間、被編輯行的行數、該行修改前的內容及修改後的內容對比等內容。學習者可以切換到一個指定版本,或者合併兩個現存的版本生成新版本。

4 Wiki在網絡教學中的應用

4. 1課程資源共建

Wiki技術爲網絡教學提供一個資源共建、教學交流的平臺,教師可以透過Wiki進行協同備課。教師把與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寫入Wiki,承擔該門課程的其他教師可以對其進行補充完善,學習者也可以發佈有價值的學習材料,使教學資源不斷得到擴展和完善。

透過Wiki平臺,課程組教師透過任務分工、個人備課、協作修改、整理髮布、反思完善等步驟在線協作進行教案等課程資源建設。課程組需要對課程Wiki進行預先的格式設計,統一Wiki頁面的寫作風格和主要項目。教師針對各自的分工進行備課,相互之間透過直接在Wiki頁面進行編輯、修改的方式進行交流合作。課程組透過Wiki技術的訪問控制列表處理頁面訪問權限,靈活控制課程組及其他人的瀏覽、寫入、刪除、恢復等權限。

利用Wiki技術進行在線協同備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便於發揮教師和學習者的集體智慧,避免課程組成員的重複勞動,提高協作備課的效率。

4. 2網絡協作學習

Wiki技術應用於網絡教學,可以提供網絡學習交流、共享平臺,同時支援師生共同參與的知識生成。課程的Wiki平臺上,師生共同構建協作交流主題文章,參與有關課程問題的專題討論,共同爲課程資源貢獻觀點、案例、經驗,學習者瀏覽和思考他人觀點,發表個人意見和看法,互相促進、主動探究,激發創新思維,協作學習、共同進步。Wiki平臺提供真正自由、平等的協作空間,對 Wiki頁面的添加、修改、刪除是完全開放的,學習者培養尊重、包容、平等的溝通品質,發揮協作、共享、共創的合作精神,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爲課程提供建設性建議、觀點,讓所有參與者受益。

4. 3網絡學習評價

Wiki提供了能反映學習者思考探索過程、協作學習過程等進階認知過程的記錄。採用Wiki技術的網絡協作學習不僅提供了一種協作學習實現的途徑,同時也爲評價協作小組與各成員的學習過程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法。

學習小組的成員透過對Wiki頁面的編輯,共同完成小組任務。教師透過檢視頁面內容瞭解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透過頁面編輯記錄的分析瞭解小組學習成果的完成過程並做出評價。

教師透過兩種方式檢視記錄:一種是檢視學習者個人編輯記錄,包括編輯對象名稱、編輯內容、修改時間、修改原因等,據此可以瞭解該學習者的學習參與、知識掌握、課後思考和對主題所做的貢獻等情況;另一種是檢視Wiki主題的編輯歷史,瞭解哪些學習者在何時對該主題進行了怎樣的思考、提供了怎樣的觀點和答案,從而瞭解學習者整體學習掌握的情況,據此可對教學內容、計劃、目標等做出調整。透過以上兩個維度的記錄,教師可以隨時對學習者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監控,並根據評價量規做出相應評價。關注學習者學習的協作過程和對知識構建的貢獻,將對學習評價的重點放在過程性評價而非終結性評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

5 Wiki在網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5. 1缺乏利用Wiki平臺教學的有效模式

Wiki雖然在國外己有應用於教學的案例,國內也有相關的論文研究,但現在還並沒有將其廣泛運用於教學實踐,還處於嘗試階段,缺乏相關案例的數據分析、經驗總結,缺乏一套可以直接將Wiki技術應用於網絡教學的方式、方法,基於Wiki平臺的教育教學模式還有待研究、設計和應用。

5.2缺乏以學習者爲中心的情境設計研究

情境認知理論的主要觀點之一是強調學習處於它所被建構的情境脈絡之中,也即教學脫離了一定的情境就難以收穫較好的教學效果。Wiki應用於教學的特點就是以學習者爲中心,將教師角色定位於教學的引導者,這一特點應當作爲Wiki教學情境設計的最重要的原則。在具體的Wiki應用中,需要設計合適的內容呈現和組織方式,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習者和教師一起成爲知識構建的主體。

5. 3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使用Wiki技術讓學習者成爲知識生成的主體,技術支援容易實現,而學習者的動機激勵還有待深入的研究。將Wiki真正應用於網絡教學中來的edX平臺,相較於其大量的課程參與人數,參與Wiki的人數十分有限。如何科學地設計網絡課程的評價和激勵機制,讓教師和學習者主動地使用Wiki這一知識生成平臺,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6結語

將Wiki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能促使教師的角色迴歸到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從“以教師爲中心”的知識傳授過程轉變爲“以學習者爲中心”的知識建構過程。Wiki所體現的開放、合作、共創、共享的精神也正是網絡時代教育追求的目標。要使Wiki真正有效地應用到教育教學中來,我們還需要解決網絡硬件建設水平、師生資訊素養水平、教育行爲習慣等制約因素,對Wiki在網絡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