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小學語文知識的積累論文

論文1.04W

摘要:語文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積累,學會歸納,培養學生積累、歸納的良好的學習品質。

淺談小學語文知識的積累論文

關鍵詞:語文;知識;積累

漢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代代傳承的紐帶,作爲中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學好漢語,使用好漢語。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漢語,學生對語文既有興趣又有困擾,興趣在於語文中所選的精典文章,學生喜歡去看、去閱讀;困擾在於天天學、年年學,語文的水平自我感覺總是不那麼理想或是運用不那麼自如。

孔子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瞭解學生的疑惑就要指引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代替包辦,應該授之以漁,讓學生自己去積累。

語文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使學生養成語文知識積累的優良品質。新課標明確指出: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透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積累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顯形積累,是事實性的、知識性的。它包括字詞句篇等語言材料、知識、素材、典型的語言運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實例,有代表性的錯誤用例和語言修改範例,透過運用、積累成爲自己的"語言庫"。二是隱性積累,包括思想的積累,方法的積累,情感的體驗,生活的經驗,方法的積累等。

1.積累的內容

1.1積累字詞,並會運用。中學生的字詞學會了很多,但是學了不用,會逐漸生疏。看到學生的小練筆中出現了剛剛學過的新詞,應該表揚他們,因爲他們的運用,就是在積累。

1.2積累優美語句、語段、文章,訓練語感。優美的文章總是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這樣的積累則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審美來選取的。

1.3積累精典古詩文,增強文化底蘊。古詩文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學,大浪淘沙,終有流傳下來讚不絕口的古詩文。中學生沒有很多的時間去個個欣賞,因此背誦一些精典的古詩文體味精華,學生的精神世界增強了文化底蘊。

1.4積累生活感受,建立"資料庫。"生活的積累也是學習語文的一部分。如初中課文中《柳葉兒》《三顆枸杞豆》等文章,都是在引導學生抓住生活中的每一種體驗,來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如讓學生寫日記,就是讓學生抓住每天其中的一點感受來寫,逐漸形成作文的資料庫,給寫作帶來很多的便利。

2.積累的方法

2.1誦讀。誦讀優美詞句章段,使學生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理解和運用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記誦是有效的積累方法。典範的語言材料,包括古今詩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須記誦。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透過記誦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2做筆記、剪報紙。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看書,看書就要勾、畫、批、注的`習慣。並且做一些摘錄、剪貼。新學的知識,反覆探索的新問題,教師小結的總新問題、板書、自己不懂的新問題要做筆記。老師幫助學生分類歸納,指導學生運用做筆記、剪報紙的方法進行積累。

2.3閱讀。在教師的引領指導下,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爲主線,以發展語文綜合閱讀能力爲主旨,從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品味語言、鑑賞評價等多角度深入解讀課文,並進行鑑賞性、研究性閱讀,創設學習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展開個性化閱讀。透過閱讀,讓學生去感受、體驗,並在閱讀過程中寫讀書筆記,記錄自己的感受、體驗、和思考。

2.4複習歸納。複習歸納也是一種較好的積累方法。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歸納、整合、提綱挈領,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件完整的知識體系。

語文就是因積累而形成。將五千年的文化精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的表達自己的情感,並非一朝一夕。

3.積累應用

感情的積累是語言表達最根本的要素。能夠及時把自己的情感表達,最容易讓孩子迸發出最真摯的情感,書寫出最貼切的話語。

在教學中,許多課文都充滿了濃濃的情。對動物的喜愛,對人物的欽佩,對大自然的熱愛……,無一不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學習中教師最愛問:"你們從文中感受到了什麼?""你們學習了課文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就會在學習課文的情感積澱中真實地表達對人、物、景、事的情感。這樣的口頭表達迅速、明瞭,能夠讓學生透過交流對語言取長補短,很好地運用了語言表情達意的功效。

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在孩子用語言表達的同時,再引導他們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這樣的記憶就更深刻了。

比如,我喜歡讓孩子在課文的插圖旁邊,寫上相應的語句。學習《蜜蜂引路》,我讓孩子在插圖旁邊寫上對列寧的稱讚;學習《一分鐘》讓孩子寫出對自己的要求;學習《日月潭》寫出自己的嚮往。所寫的語言,與課文息息相關,讓學習時的感動,成爲能夠銘記的語言。及時的表達和書寫,能夠逐漸地養成孩子對情感的積累。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發展學生的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探討的能力,要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和經驗,廣泛進行積極的社會實踐,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作爲學生學習中的一項重要科目,對於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能力、實踐技能提升、綜合情感培養都有着積極的促進意義,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基礎知識整理能力,引導學生透過課堂學習、課下積累做好語文知識的整理,以便能夠鞏固好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技能。

總之,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積累,學會歸納,不能搞成大運動量的操作,不能泛而無序,亂而無章,引導學生對具體語言材料、素材、規則、方法等觀察歸類,不宜搞成學科知識條紋識記,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積累、歸納的良好的學習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