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職建築工程技術專業職業能力訓練體系的構建論文

論文3.07W

近幾年來,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各地高職院校不斷探索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新路,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爲當地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職業能力訓練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高職建築工程技術專業要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備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學生要具有較高的施工圖識讀和繪製能力,能對建築材料進行選擇和檢測,開展建築施工放線、標高引測和施工觀測,能編制單位工程施工技術方案、設計施工組織。同時,他們還應具有編制施工圖預算、決算和投標報價的能力,能進行合同管理、施工索賠,理解、審覈施工圖設計和技術檔案,組織建築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的技術管理,能分析解決施工實際問題和預防、分析處理工程質量事故,有管理、監理建築工程項目、從事技術開發的初步能力。此外,還應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較強的文字、口頭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能利用文獻、計算機網絡等手段獲取資訊、使用資訊。職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本文就我院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訓練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進行了探討。

高職建築工程技術專業職業能力訓練體系的構建論文

一、理論與實踐並重,加強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

1.重組課程結構,實行課程綜合化”。在能力結構分析的基礎上,在實踐中根據能力培養要求將課程形成三化:技術基礎課“系列化”、專業方向課模組化”、實踐課程體系化”。同時,還把計算機應用、外語教學更好地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把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實踐課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外語閱讀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人文素質的.培養。

2.整合課程內容,建立能力課程觀”。專業方向課中均安排相應的理論和實踐課程;徹底打破學科體系的束縛,完善以開展能力課程研宄爲目標的5個課程組:建築基礎課程組,測量課程組,施工技術課程組,工程管理課程組和建築結構課程組。重點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的整合,樹立新的能力課程教學原則,理論教學注重實踐性,實踐教學以能力培養爲中心。適當調整理論和實踐教學學時,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課時之比爲1:1,做到理論與實踐並重。

3.開發新課程,以便適應能力培養的要求。針對施工技術和工程管理能力培養分別開設建築施工工藝實訓、建築材料質量檢驗和建築工程質量檢查與驗收實訓課程,研宄制定具有高職特色的教學大綱、課程實施方案和指導書,編寫以能力培養爲本位的實踐教學教材。

1.適當調整理論和實踐教學學時。在教學計劃中,《鋼筋砼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三門課程合爲一門課《建築結構》,學時由原來的151學時減爲125學時;同時;《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三門課程合爲一門課程建築力學》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爲度。

2.開展理論課的現場教學。這樣可以將理論課教學場所由教室向試驗室、實訓室、生產現場過渡。部分課程可安排一定學時的現場教學,學生在現場可以直接參與、觀摩,進行互動教學。

3.依據能力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對課程考試方式方法進行改革,注重考覈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要改革成績評定辦法,對專業方向課進行能力考覈,能力成績”由各模組課程成績和集中實踐環節成績組成,各模組成績又由理論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和實踐課成績綜合評定。同時,結合各課程特點改革考試方法,大量採用面試、總結報告、答辯、技能操作、論文等形式,考覈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成績真正反映出學生掌握專業能力的水平,促使學生對知識消化進行自我檢測。

二、技術與人文融通,構建職業能力訓練體系

1.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透過對人才培養目標、教學環境、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深入分析,探尋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爲宗旨的整合策略和方法,對教學目標、內容、條件、組織、評價等方面進行整體研宄,逐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確保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爲此,我們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實踐教學相對理論教學在形式上獨立,這有利於對實踐教學的組織、督導、檢查和考覈;二是在實踐性教學內容與進度安排等方面,保持與理論教學的緊密聯繫,實施以能力課程建設爲核心,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實現技術與人文的融通,形成七環節一制度”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七環節”指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實習教學、設計教學、技能訓練、社會實踐和第二課堂等七個教學環節;‘一制度”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2.構建職業能力訓練體系。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成應用”爲主旨構建職業能力訓練體系。在構建人才培養方案時,根據市場需求,確立培養目標;圍繞培養目標,確立主幹課程,形成教學計劃;加強課程建設,精心選編和自編教材;按照崗位羣所要求的職業能力,規劃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同時,還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社會實踐,跟蹤分析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斷完善職業能力訓練體系。此外,以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實習教學、設計教學、技能訓練、社會實踐和第二課堂等七個教學環節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來保障職業能力訓練體系的順利實施。

在教學組織和學生學習方面建成兩體系一環境”,即:實踐教學體系、職業能力訓練體系和仿真的職業環境。在能力培養方面形成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搭建土木工程基礎知識平臺,讓學生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完成技術基礎理論的學習,輔之以基本技能培訓,開展系列化”的技術基礎理論課程學習;第二層面,進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一年時間內完成建築工程專業主要單項技能訓練和其必需的理論知識,使學生透過工藝實訓和施工實習,在仿真的職業環境和施工現場中進行崗前訓練,使專業能力培養課程形成模組化”;第三層面,透過畢業實踐,安排學生頂崗鍛鍊,讓學生直接在工地現場技術員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從而形成綜合實踐能力,達到畢業就能上崗的要求。

在實際教學中採取階段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即將實踐教學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本專業單工種的基本操作技能訓練,這是實踐教學的初級階段;第二階段是專業技能訓練,稱爲中級階段;第三階段是綜合能力實訓,包括畢業綜合實踐,稱爲進階階段。透過這三個階段,最終完成職業培訓。

三、加強師資隊伍和實踐基地建設,保障職業能力訓練的順利開展

1.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實現高職培養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是培養和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雙師型”教師,形成一支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師德高尚、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我們採取各種措施,如選拔部分教師到相關的企事業單位鍛鍊、頂崗;透過一對一”幫帶,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從生產一線引進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承擔教學工作任務;透過以上措施,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2.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根據專業建設規劃,建立健全滿足專業實踐要求的實驗室、實訓室。對學生開放部分試驗室,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儀器設備的利用率達到規定要求。此外,根據行業特點,不斷更新試驗設備,在設備配置方面體現高標準、高起點的特色。

3.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在建設校內實驗室、實訓基地的同時,積極尋求校外合作伙伴,加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力度。與當地建築企業經過協商達成校企合作協議,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校企雙方互派相關人員進行業務交流,開展多方面、深層次的學研合作,使專業教師與企業的技術人員緊密聯繫在一起。特別是在科研上從項目論證、市場調研到技術攻關不斷進行交流,使校企雙方的產學研工作真正達到了一個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目標。

4.建立產學研機制。本着依託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的思路,依靠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優勢,透過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加入建築行業協會組織,建立完善的產學研機制,充分挖掘與大型骨幹企業聯合辦學的潛力。爲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聘請建築企事業單位的專家領導爲專業兼職教師。透過開展技術應用服務和教學研宄,提高整體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