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女性科技人才的培育論文

論文2.12W

社會資本,指行動者在行動中使用和吸取在社會網絡中形成的資源。社會資本猶如黏合劑,將社會羣體維繫起來,併產生強大的社會內聚力,它對於一個社會的經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①運用社會資本理論,既能有效分析女性教育科技人才個體成長情況,又能釐清“鑲嵌在社會網絡中可達到的資源”中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

女性科技人才的培育論文

一、社會資本理論與女性教育科技人才契合性分析

社會資本最早由法國社會學者布迪厄所提出。他認爲,社會資本是指個人或團體所擁有的社會連帶加總,而社會資本的獲得,則需要靠連帶的建立與維持。羅伯特普特南認爲,社會資本就是社會組織特徵,在信任、規範網絡關係中,形成協調行爲來提高整體社會效率。他將社會資本理念引入到政治學研究之中,找到了解決集體選擇無理性困境的途徑,即大力發展社會資本。②美國華裔學者林南則認爲,社會資本即是“期望在市場中獲得回報的資源投資”。③社會資本是“鑲嵌在社會網絡中可達到的資源,因爲個人社會資本透過社會連帶而得。”他以三個結構的概念來觀察社會資本的意蘊:連帶的廣度;連帶的高度;連帶的多樣性。這三項所指涉的已不止於網絡連帶,而是這些連帶在個人中心社會網中表現出的結構特質。換言之,個人中心網絡的結構形態亦決定了鑲嵌其中的資源含量。④本文選取林南社會資本理論作爲分析工具。林南的社會資本理論可以用來證實我國女性教育科技人才在社會資本、人力資本和制度資本方面,與男性存在的差異。社會羣體由於優勢或弱勢的結構位置與社會網絡,決定了其對社會資本的不同汲取能力。資本投資和制度領域中的性別差異,決定了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存在明顯的性別總量、行業和影響力等方面的差異。釐清社會資本的性別差異,可以使社會有序性得以增強,欺詐行爲得以減少,讓國民更具安全感、享有更廣泛的民主,並加速各種社會團體的橫向聯合活動和團隊協作;使人們能夠獲得非正式的保險,並促使社會成員之間具有更爲密切的聯繫,從而加快資訊的流動和資訊共享。⑤因此,運用社會資本理論來分析當前女性教育科技人才的性別差異問題,無疑有相當的契合性。有鑑於此,擬藉助社會資本理論對湖北省女性教育科技人才成長作一有效探討。

二、社會資本獲取的性別差異:女性教育科技人才社會支援網絡問題分析

林南將資本定義爲期望在市場中獲得回報的資源投資,透過對資本的內涵界定,引出資本的中心主題。即在社會關係中獲得資源,資本的獲得會引發結構約束和機會問題,及行動者的行動和選擇的問題。同時,形成資源、等級制、網絡與同質交往的基本結構,以及資源、動機與互動的行動基礎。我國科技人才顯失公平的性別歧視,是科技結構基礎和行動的突出表現,具體體現爲性別的投資不同。在大多數時候,可以預計科技與經濟對男性和女性提供有差別回報,導致社會資源更樂於把資本投給男性而不是女性,男性在人力資本和社會網絡的擴展上都比女性有優勢,主流的社會規則爲男性和女性在科技發展中提供了不同資本的發展機會。男性可以透過制度和潛規則去建立廣泛的、異質的科技資本,而女性獲得的資本在數量上會少於男性科技工作者,科研的影響力遠低於應有作用。筆者採取“個體中心網”方法,根據教育部門女性科技人才的特點,考察了女性科技人員的微觀社會資本狀況。發現在培訓頻數維度上,70%女性教育科技人員獲得培訓頻數低於4次,多數集中在2次以下,甚至有些女性教育科技工作者長期埋頭於科研或辦公室工作。在技術級別方面,呈現出象牙式樣的分佈。女性教育科技工作者集中在初級、中級技術級別,而具有技術示範和影響的進階分佈較少,爲男性的39.25%。從職務角度看,只有6.62%女性教育科技工作人員承擔領導職務,其中有相當部分爲制度要求的`性別比例所致。因此,湖北省女性教育科技人才在社會網絡的嵌入資源方面要比男性匱乏得多。社會資本命題,即爲行動的成功與社會資本正相關。獲取和使用好的社會資本促進更成功的行動,教育科技資源的資本回報具有重要的性別差異。即使男性和女性擁有相同質量和數量的資本,他們在教育科技領域中也會出現兩種不同結果,男性比女性將得到更多的科技獎勵,包括高職稱、高聲望和高收入。對於社會資本的回報欠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由於認識能力或意願導致合適資本動員差異,女性在通往科技道路上,沒有使用最好的社會網絡形成的社會資本。

根據社會資本理論,我們可以把“關係”視爲社會資本的一種表現形式和存在方式,只不過它是一種特殊的“非正式”的社會資本。⑥但是,女性教育科技人才不能尋找、確認和被接納到社會關係中,甚至對科技回報產生動搖。相關利益主體的努力程度不同,導致不願爲女性科技能力進行投資,並擔心浪費對其投資的社會成本,包括女性自身與她們的家庭同樣不會期望她們在科技領域有所作爲。社會資本吸取實際是理性行爲下的結果,是主動的投資活動。因此,社會資本具有顯著的型構理論下構建主義特徵。透過資源重組與構建,獲取自我發展資本利益。⑦抽樣調查分析表明,湖北在“兩院院士、863計劃”國家頂級女性科技人才方面是空白。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的1.96%,少部分人獲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由於頂層級科技人才結構中女性所佔比例少,實際社會資本的回報率較低,使得女性與科技相分離。道格拉斯C諾斯認爲,制度可以簡單地定義爲一個社會中的博弈規則,分爲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林南認爲,由組織、網絡、個體行動者鑲嵌了制度場域,即社會與制度場域是等價的,由組織—社會的制度同構、組織網絡的制度同構,組成人力資本和制度資本,支配着科技領域資源的分配和交易。制度資本從組織上反映出有關的社會文化和技能,核心是由制度場域中所認可的價值、規則和規範。制度中的組織成本主要由宏觀的社會資本組成,反映社會制度的價值取向和資源分配的流向,更能夠看出資本的可控制性。“宏觀層次的社會資本定義,或稱嵌入結構的觀點,這種觀點將社會資本與集體行動和公共政策聯繫起來。”⑧調查發現,女性教育科技人員集中於優勢的權力行業。一方面,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和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中的教育部門,成爲女性專業技術人員主要的分佈領域,新興的金融、房地產、居民服務、資訊等產業日益成爲女性科技人員流向的盲點。另一方面,發展中的女性教育科技人才社會資本中的性別差異不容忽視,存在明顯的性別排斥和差異,許多女性專業技術人員處於弱勢地位和邊緣化狀態。

三、結構與行動的雙重優化:女性教育科技人才成長的社會支援資本重構

文化資本是儲存於個體和社會之中的文化知識,是文化修養和技能組合,透過先天和後天環境塑造的,而文化將在一定程度上和制度結合,形成體制化的文化資本,如教育文憑、證書,更包含了社會整體價值取向。⑨在科技性別文化構建之中,要樹立社會性別意識文化,即在政策制定、實施、評估之中,考慮性別置於男性和女性的影響,置於科技的效力不同,而實施有差異的標準。如果以統一的標準衡量男性和女性科技人才,或以男性作爲衡量女性標準,將會以形式公平掩蓋內容的公正。由上表可知,男性和女性在工作能力方面的均值相接近。在顯著性水平爲0.05的情況下,t統計量的概率P值0.025大於0.05,故應接受零假設。因此,認爲兩個總體的均值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該高校男女教育科技人才的工作能力不存在顯著差異,這就回擊了那些認爲女性工作能力天然弱於男性的理論。但是,社會對女性能力的低估,造成女性教育科技人才難以被委以重任,重大課題項目女性往往只能作爲男性的副手。一旦女性不被重視,出現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女性逐步退出科研領域。實證分析證明,女性科技人才的自身能力不弱於男性科技人才,社會對女性科技人才的偏見,是阻礙女性科技人才成長的重要原因。制度化的組織是一種特別的組織,它的目的或使命是對行動者進行訓練與灌輸,使之具有符合現行制度的儀式與行爲的價值與技能。它們不同於其他組織,因爲它們是“加工”而不是使用或保留行動者。在制度化的組織內部,行動者參與組織與制度場域中的組織交換時,從交換中獲得經驗,獲得權威位置和制度資本。在組織外部,與資源豐富的組織有聯繫,標示着行動者也獲得了制度性技能,形成性別網絡的資本。在激勵機制中,應專門針對女性科技人才特點,對有重要貢獻的女性科技人才予以重獎,提升對女性科技人才的財政支撐與補貼,尤其應保障生育期間的各項權利。在人才等級評估機制中,應適當以制度形式對女性在年齡、科技貢獻度、學歷等方面,適用與男性不同的評選機制,從而從政策和法律角度確保女性社會價值得到確認和補償。在培訓機制中,滿足女性科技人才發展所需的經費、時間、機會等,以逐步消除性別差異與歧視,重視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建設,爲其提供更多技能培訓的機會。在更新機制中,新學科急需的、技術力量發展單薄的組織,可以對有特殊貢獻的女性科技人才的退休年齡適當延長。總之,透過機制創新強化女性科技人才的社會資本總量,形成以信任、規範與社會網絡等爲核心特徵的社會資本,方能彰顯其社會責任、公共性與信念,從而促使女性科技人才社會資本的有效形成。

社會資本是在社會互動中形成並獲取的。由於相互交換嵌入在行動者的結構位置和社會網絡不通,會產生相同和完全不同的變量。社會關係網絡,即爲鑲嵌在社會複雜結構中的人與人、羣體與羣體等之間的複雜關係網絡。這使得處於社會結構中不同地位的人羣,在互動中形成相應道德觀或文化觀的共識。⑩互動有兩類:同質互動與異質互動。同質互動,指以擁有的相似資源———包括財富、聲望、權力和生活方式———的兩個行動者之間的關係爲特徵。異質互動,指擁有不同資源的兩個行動者之間的關係。同質互動居於主要地位,由感情、互動與資源的相似性而聯繫起來。在異質性互動中,互動雙方要付出成倍的成本,才能形成情感、財富、聲望和權力相似性,相對發生較少。由於存在工具性行動,異質互動常起到資源分配的決定作用。社會地位越高,發展社會關係就越容易,攝取各種稀缺資源的能力也就越強。處於分層社會結構中較高位置的人,在獲得社會資本方面明顯優越於他人。透過上述分析發現,女性教育科技人才的社會資本總量比較匱乏,由於受生活圈子、家庭責任、獲得職業資訊和資源能力等要素影響,決定了她們透過社會網絡獲得較好社會資本的能力相對弱小且社會網絡位差小。因此,應把同質性與異質性資本組合起來。從同質性社會資本積累看,應以利益爲紐帶,以和諧及團結爲基調,透過親屬、朋友、家人和社會網絡,在社會網絡互動中形成相互信任的關係,開拓個人發展的社會網絡。對於異質性社會資本積累而言,由於互動雙方要付出成倍的成本,就要提高不同羣體的互動頻率,形成情感、財富、聲望和權力的關係。如果信任與回報出現正比例關係,資本交換更易於進行。反之,則需要透過長期不斷的交換,才能形成相對普遍的互利、互惠的規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