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研究論文

論文8.07K

1垣曲縣特色農業發展概況

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研究論文

1.1垣曲縣概況

1.1.1區劃概況。垣曲縣又名舜鄉,地處山西省南部,從屬於山西省運城市,東跨王屋,西踞中條,南界黃河,北靠太行。縣轄5個鎮,6個鄉,188個行政村,1277個自然村。全縣國土面積達1620km2,轄區總人口爲232500人,市區常住人口97300人,流動人口22300人。轄區東西相距最遠65km,南北則爲48km,總面積1620km2。人口密度約爲143人/km2。

1.1.2地理與氣候。地處華北大陸板塊南面,鄂爾多斯地塊和河淮地塊接觸部分的南方,中條斷拱東北端東部,以黃河爲界南面和河南省的澠池、新安縣相隔。境內北高南低,西、北、東三面環山,中部則是垣曲山間盆地,呈現出馬蹄形,同時北寬南窄,從北向南傾斜,連接黃河谷地北岸。整體海拔位於600~800m範圍內。全境72.24%爲山區,面積達1170.80km2;25%是黃土臺原區、丘陵;其餘則爲洪積、沖積平原區。氣候方面而言,由於是暖溫帶半乾旱、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天干旱多風,夏天多有偏南風雨量集中,冬天則盛行西北風少雪乾燥,四季分明,春秋水分充沛。而垣曲,熱量資源較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適宜很多農作物生長。

1.2垣曲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1.2.1垣曲縣農業發展狀況及經濟地位分析從農業的地位來看,2011~2013年農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變化不大,在2013年較前兩年下降了0.5個百分點,基本維持在10%左右,全省維持在6%左右,垣曲縣農業所佔的份額較大。這一方面是因爲農業總量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是由於宏觀環境的影響,工業增速放緩所致。此外,近三年垣曲縣農業增幅逐年降低,分別爲7.3%、5.6%和5.1%,全省增幅基本保持在6%左右,可以看出垣曲縣農業的總量雖然在增加,但增幅卻在逐年降低,說明農業的發展速度要整體落後於地區整體經濟的發展速度,農業起着穩定農村、促進縣域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其基礎地位不可動搖,垣曲的農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要繼續加大發展力度。從全縣的財政收入來看,2011-2012年大幅增長,2013年出現負增長,同時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僅爲8.5%。可以看出縣財力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模式已經初步形成,現代農業可以得到更多的財政支援,從而更好發展。

1.2.2垣曲縣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垣曲縣已經形成了果、桑、畜、煙、菜、椒、菌、蜂八大主導產業的發展格局。但由於糧食麪積過大,農業的增長效益不明顯,農業的總體效益仍顯不高,同時糧食種植面積過大、經營方式落後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還沒有徹底改變,特色農業、精品農業、高端農業在整個農業中還沒有佔據主導地位,全縣農業“大而雜、全而小”,包含了傳統農業的方方面面,經營分散、缺乏規劃、效益不高的特點明顯,規模化、園區化、集羣化農業正處於形成階段。所以發展優勢高效農業,實現農民收入翻番是發展的核心任務,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結構、提升效益、發展特優農業是未來的必然選擇。

1.2.3垣曲縣農民收入水平分析。2013年垣曲縣農業經濟發展的水平,縱觀發展速度較快、增長幅度較大;橫看發展較爲滯後,農業需要進行轉型改善,具體的發展現狀如下表。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全省的平均水平和全國平均水平,其增幅基本與全省和全國同步。經營不集中和較低的'單位產值限制了農民的收入水平,農民僅僅能以農業爲自己的基本收入來源。在農村經濟總收入構成中,農業收入佔了44.35%,外出務工收入佔了21.65%,而農業收入主要來自出售產品收入。由以上分析可知,花大心思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着重鼓勵基地農業、園區農業和特色優勢農業的發展,纔有可能達到農民收入到2015年和2020年的成倍增長,實現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000元以上的目標。從城鎮化對農業、農村帶動的作用角度而言,垣曲縣的城市化水平較低,是典型的農業縣。城鎮化水平低下,使大量農村人口存在,一方面造成農村人口轉移緩慢,收入難以大幅增長;另一方面造成了土地規模集中受限,難以實現規模效益和標準化、產業化經營。如果加強推動縣城擴張,建設中心鎮區,則農村會受益。調查中,農村居民更多的願望是能融入縣城或中心城鎮,對城鎮化建設有迫切的要求,這對加快農村人口轉移,實現城鎮化與現代農業同步發展具有現實的作用。

2垣曲縣特色農業發展的優勢與限制條件分析

2.1垣曲縣特色農業發展的優勢

2.1.1優良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社會資源。垣曲縣區位優越明顯,地理氣候條件獨特,區域特色突出,發展潛力較大。礦產資源的豐富和集中分佈,生物資源豐富多樣,再加上銅選冶煉產業、繅絲業、煉焦業、非金屬礦製品業、黑色金屬採選冶煉業、醫藥及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和工業園區的建立,以工促農帶動了特色農業發展。複雜的地形、氣候和綠色的生態環境爲發展特色農業奠定了基礎。

2.1.2便利的交通條件。垣曲縣有便捷的交通,截止2014年,境內有長達78km的南同蒲鐵路;縱貫全境的聞垣高速公路、省道王橫線,還有侯馬到焦作的公路幹線、以及支線公路和多條簡易公路,形成了“三縱三橫”的循環體系,總里程達到1000km多。垣澠高速、晉運高速也處於前期籌建階段。本縣交通有南同蒲鐵路禮———垣支線直通縣城,聞—垣、東—濟、北—趙、陽—店四條主幹道與外接連接,東—濟高速公路於2010年10月份通車執行。以縣城爲中心,與鄉(鎮)村之間村村通路已全部通車,交通十分便利。

2.1.3特色產業優勢。山裏紅果脯、中條山蜂蜜、泉鑫白廠絲、佛雲山辣椒醬、沐風香菇醬、舜皇菖蒲酒、舜土坊野生核桃油等作爲特色產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其結構進一步優化,促進提升了整個農業的生產水平

2.1.4工業帶動優勢。垣曲工業化、城鎮化將成爲主要力量來驅動農業的高效發展,近年來工業產業的強力壯大,在拉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業人口轉移、增強縣財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發展條件已經成熟,隨着工業園區建設的穩步推進,將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的加快建設。

2.1.5政策優勢。農村、農業發展在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已經佔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得到了各級政府越來越多的重視,除了國家對農業進行大力支援外,縣委縣政府也加大了對農業特色產業如設施農業、畜牧養殖的支援力度。當下無疑是農業轉型上檔發展的重要階段,煤焦、冶金、製造等領域的資金將會受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全縣農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影響,進入農業領域,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業的園區化、基地化和規模化建設,爲進一步推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奠定基礎。優越的政策環境和縣委縣政府明晰的發展思路以及強力的產業支援,將推動垣曲農業進入大跨越、大發展的新時期。

2.2垣曲縣特色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2.1傳統觀念較濃,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覆蓋面較小。垣曲農業目前雖然引入了先進的裝備,但仍沿用傳統農業的思維模式經營,以家庭分散經營的“一戶多業、一地多品”的現象非常普遍,缺乏精細管理和規模發展;產業結構以及發展思路以糧食爲主,阻礙了精品農業、效益農業的發展,比較效益因此得不到提升,農民很難實現增收。“果、桑、畜、煙、菜、椒、菌、蜂”八大主導產業在整個農業中所佔的比重過小,產業發展的優勢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

2.2.2農業科技化、產業化程度不高。當下垣曲的農業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如果想要實現再上一個“臺階”的目標,必須改變現有的生產模式。近年來農業科技化、產業化進程在加快,但還不足以從根本上提升農業生產水平;而另一方面,雖然農產品在加工、儲存、保鮮等方面進行了產業化的建設,但發展滯後,難以實現對整個農業的推動促進作用。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太少,導致很大份額的農產品難以完成轉化增值,這大大制約了農業的發展,必須努力改變。

2.2.3農業生產要素流失,勞動力老齡化嚴重。農業投入受比較效益和城市極化作用,無法滿足農業的發展條件,這一點在垣曲表現得更加明顯。由於大量生產要素被工業所吸引,導致農業投入不足,農村年輕勞動力因此外流,最終留下從事勞作的勞動力最老高達80歲,50~60歲是主要勞動力。

2.2.4農民組織化程度較低,產業規模發展面臨着土地流轉整合的困難。由於以家庭形式分散經營是目前的農村經營機制,所以只有改變土地流轉、改善經營方式才能發展區域的連片規模。而這在目前很難快速高效實現。最近幾年有約400家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狀態較好,但很少真正實現規範經營。自發狀態下的農業,很難實現高度的資源整合。各村鎮缺乏產業發展的科學定位,限制了農業的規模發展。

3垣曲縣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建設農業經營組織創新體系

形成培育優秀的新型農業主體的意識,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大戶等主體的發展;鞏固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實現“四位一體新型農業產業經營體制”;全力改善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水平,幫助農民培養抵禦市場風險的思維和能力

3.2建設現代農業投入體系

建立健全農業投入機制,完善公共財政支農體系,實行多元化投資。鼓勵社會資本在農業方面的投資,積極進行招商引資,充分引導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農業投資體系的建成;充分發掘和利用雄厚的縣民營資本,以“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爲原則,鼓勵民營投資主體,採取多種形式如獨資、合資、股份合作等參與到農業產業化開發的過程,促使民營工業轉型投資農業產業化開發,完善農業信貸政策。

3.3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化體系建設

進一步完善農業生產標準,形成全面的包括糧食、蔬果、畜牧生產的農業標準體系,力求以國家及行業的標準爲核心、地方標準爲基礎、企業標準爲參考,並將範圍擴展到農產品生產的整個過程,讓農產品從產前到產中產後再到加工、包裝、貯存等各個環節都實現產業的標準化管理,從而建成種植、加工、銷售三合一的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鏈條,推進農業向標準化、專業化大生產發展。同時,開展無公害生產示範基地建設,在全市率先建成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加快垣曲縣農產品質檢站建設,加快農產品認證工作,加大農業標準化應用力度。

標籤:論文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