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廣播稿

最新關於村中廣播稿範本

廣播稿1.29W

村中廣播稿篇一:村委村長廣播稿

最新關於村中廣播稿範本

衆志成城搞建設 勵精圖治謀發展

聽衆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東村村主任封國興,今天的“村幹部進廣播講堂”我講的題目是衆志成城搞建設 勵精圖治謀發展。

xx年是我們東村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我們村在村委班子選舉大會中迎來了新書記的上任,這爲我們村發展注入了更加強勁的動力。我們將抓住這次機會,更好的做好改變村莊面貌,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今年我們的工作任務依然嚴峻,我們將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快推進道路硬化工程,我們將在今年年底完成村內所有道路的硬化,爲村民出行創造更好的條件。

第二,在硬化道路的同時,將進一步推進全村亮化工程,將在年底完成對全村全部道路的亮化工程。

第三,今年還將改建三座危橋,來確保村民出行的安全。

第四,繼續實施“最清潔城鄉工程”,支援益農鎮爭創省級衛生鎮,大力改善村級衛生面貌,成立專職保潔員隊伍,每天負責對道路以及農戶生活垃圾的清除。在保證衛生環境的同時,我們還將新建一座文體公園,爲村民提供良好優美的生活環境。

第五,充分發揮我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爲解決好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幹羣關係,維護農村的發展和穩定,實行了片組戶民情聯繫制度。

回顧上半年,展望下半年,我們將繼續圍繞以發展村級經濟、改善村容村貌爲中心,繼續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使我村村容村貌在今年能夠有一個較大的改善。另外,還將引進一家投資在3200萬元左右、徵用土地20畝的玻璃企業,該企業主要生產玻璃深加工項目,如玻璃門、建築幕牆、電梯、建築窗等,該企業無污染、無噪聲、預計年總產值在5500萬元以上,需職工120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我村的勞動力就業問題。

各位聽衆,今年我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十分艱鉅,村幹部的責任倍感重大,我們一定不負重託、不辱使命,紮紮實實把東村的事情辦好,對老百姓負責,使老百姓滿意。同時也希望東村全體老百姓能齊心協力,支援和配合我們的工作,相信只要村幹部和老百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加快推進東村的發展,讓我們爲建設整潔美麗的東村而努力。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村中廣播稿篇二:民族村廣播稿

案名:雲南民族村

時長:30秒

音效:最炫民族風/歡快

內容:

(最炫民族風曲風)

國慶的民族村是我的愛

傈僳族的闊時節正在嗨

女:10月國慶10週年怒江村寨闊時節

雲南民族村“闊時節”帶你走進傈僳族最炫民族風 歡樂盛宴民族魅力就在國慶黃金週雲南民族村 歡度國慶快樂闊時

一起來過傈僳族新年

展最美原生態風情

詳詢雲南民族村

時間:30s

內容: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頭有一個傈僳族

他們美麗又聰明浪漫又多情

國慶黃金週怒江“闊時節”盛大啓動

走進雲南特色體驗傈僳族浪漫風情

民族歌舞特色美食風情美女

盡在民族村怒江“闊時節”

好吃好喝好好玩

國慶黃金週雲南民族村

怒江建村10週年“闊時節”

歡度國慶快樂闊時

村中廣播稿篇三:新農村廣播稿

淺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援,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只有廣大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廣大(來自: 博文 學習 網:村中廣播稿)農村的落後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範圍、更高水平的小康。爲此,中央審時度勢,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爲今後我國農村勾畫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藍圖。

一、什麼是什麼社會主義新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爲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爲標誌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前提。要透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綠化等內容。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並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戶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爲農民進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五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範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資訊文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二、如何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下移工作重心,找準能夠直接作用到基層、落實到農戶的工作突破口,當前,應強化四大支撐,即:產業富村、科技興村、生態建村和人才強村。

1、發展生產,產業富村

發展生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總結示範點的經驗,要抓住“一村一品”不放,在發揮特色和優勢上動腦筋,在延長產業鏈、開拓市場上下功夫,推進鄉村培育主導產業,形成強村富民的發展格局,爲新農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首先,要在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上把文章做足,提升產品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其次,要改善農村就業結構,因地制宜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和農民就業領域,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再次,要發展和創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強化“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機制,健全產銷加一體化、種養加一條龍的產業發展體系。

2、科技入戶,推動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推動力。要按照“快速、簡單、實用”的原則加快推進科技入戶,讓科技引領產業發展和農民致富。 近年來,農業部實施的測土配方施肥、“三電合一”、農民科技書屋、科技直通車、培訓科技示範戶等一系列舉措,爲農民提供了實用技術,農民增收顯著,這些工作,今後要進一步加強。

3、生態建設,環保爲先

推進生態建村,主要從五個方面入手:積極推廣農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模式;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加強生態家園建設,幫助農民解決生活燃料短缺問題,帶動種養業發展;發展太陽能利用,開發農村清潔能源;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實現農村家園清潔、水源清潔和田園清潔;以村爲單元,建立鄉村物業。

4、重視教育,人才強村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要透過多渠道、多層次開展農民培訓,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組織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和農村基層負責人培訓計

劃,造就一大批種養能手、經營能人和帶領羣衆增收致富的帶頭人,積極引導和支援農村能人帶領鄉親建設家鄉;尤其要培養一大批忠誠於家鄉事業、懂經營會管理、能夠駕馭全局、爲人正直辦事公道的村幹部。 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的實施力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農民進入非農產業和城市就業的能力和競爭力。

新農村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職能部門職責明確、形成合力,建立起“省部共建、主抓靠縣、行動在村、實惠到戶”的工作格局。

新農村建設要堅持以農民爲本,讓農民羣衆能夠真正享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果。要從農民羣衆最迫切而又有條件做的事情辦起,嚴防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工程和形象工程。新農村建設必須要多搞雪中送炭,少搞錦上添花,尤其不能搞專供人蔘觀的盆景,這是農業部在“百村調研”中形成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