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琅琊山導遊詞分享

導遊詞1.01W

滁州琅琊山,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公里、現滁州市的西郊。主峯小豐山,海拔317米,總面積240平方公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好的琅琊山導遊詞分享,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琅琊山導遊詞分享

滁州琅琊山導遊詞【1】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滁州琅琊山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三國鼎立時期,滁州成爲魏吳交兵的戰場。西晉“八王之亂”時,琅琊王司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嶺避難,滁州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滁州琅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臺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爲人所忘。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

宋仁守慶曆年間,朝政敗,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慶曆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爲知音。爲了 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 陽修親爲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 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於客來飲於 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幫自號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 公。有詩讚曰:"爲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爲配詞。現在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滁州琅琊山",便是說的這件事。事隔數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是遊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 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爲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佈局緊湊別緻,亭臺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築、景緻。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臺,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底。亭中有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爲"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臺,曰"玄帝宮",登臺環視,但見亭前羣山涌翠,橫葉眼底;亭後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記》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動,但終不爲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如今,此處千載勝境,更加壯觀誘人。

滁州市地處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西緣,爲“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皖江示範區”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歷史,古稱塗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吳楚淮揚之韻,匯聚江淮湖之風,千百年來素爲江畔淮左的美好之州。滁州自隋起轄今琅琊、南譙、來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與滁縣地區合併,形成了現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東的區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門戶,全國家電及裝備製造業基地、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

滁州琅琊山是皖東第一名勝,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華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風景區之一。風景區內丘壑林泉、寺宇、亭臺、古道、古關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獨厚。境內大小山峯九九八十一座,層巒起伏,溝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隱、清可濯、幽可憩、芳可採、麗可詠的自然景觀,逐漸形成了中外遊人嚮往的滁州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勝境。

滁州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淵源久遠。自唐宋以來李幼卿、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王安石、梅堯臣、宋濂、文徵明、曾鞏、薛時雨等歷代無數文豪墨客,達官顯貴爲之開發山川、建寺造亭、賦詩題詠,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遺產,擁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勝境。其中唐建琅琊寺爲皖東著名佛寺,也是全國重點寺觀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所著《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被譽爲“天下第一亭”。滁州琅琊山的由來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四外雲遊的和尚到了滁州,見到西山風景如畫,就在山上蓋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還收留了一個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長的古靈精怪的,但是卻很不開竅。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幾個月的經,結果,連“阿彌陀佛”四個字都只記得兩個,而且其中還有一個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氣之下,就一個人下山雲遊四方去了。大半年後,老和尚聽說滁州蝗蟲成災,心裏犯愁了,擔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結果看到小超然長的高大了,壯實了!一點也沒有受到蝗災的影響!後來才知道原來小超然一直在煮石頭吃,煮出來的石頭黃得象杏子,軟得象芋子,甜得賽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說:“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經’,是真經,你成了佛啦。從今在後,我們都念‘摩陀經’,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從此後,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們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陰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晉末年。那時山東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馬睿。他被八王奪權鬧得性命難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難。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廟,夜晚揀着小道一腳高一腳低地趕路。這一天,來到摩陀山下一個破草棚子裏住下。沒想到因爲連日的奔波勞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裏犯了,疼得他頭上身上冷汗直冒,臉色跟紙一樣黃,在棚子裏翻身打滾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個挑水和尚看見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會就從山上端來了一碗香茶,讓琅琊王喝下。

過了一時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覺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勁了,一點病也沒有了。

琅琊王對和尚說:“多謝師傅救命之恩。我這心口疼病從小就有,犯起來沒有十天半月不見輕,藥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卻越來越重。不知師傅用的是什麼神藥有這樣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爲本。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施主不必多禮。適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頭與各樣草藥煮成的,什麼病都能去根。”“怎麼,山上的石頭也能治病?”

和尚將寺院祖師摩陀大師煮石充飢的故事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又說:“現如今石頭雖不能煮熟充飢了,因爲當年摩陀大師把煮石之水潑在這山前山後,這山上就長滿了奇花異草。所以這花花草草、樹根石頭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聽口音不是本地人,怎麼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說出實話呢,就胡編了一套說:“我姓劉,叫劉順。家住山東鉅野縣。因爲要到江南投親訪友,半路上短了盤纏錢,只好一路忍飢受寒。我想在這裏找些活幹幹,等湊足了錢再去江南。”

和尚對琅琊王說:“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氣,來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這地方有句話:‘滁州地養窮人,一條扁擔兩根繩’。你看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藥材,兔子、山雞滿山轉,是座寶山啊。”

琅琊王司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藥打山棗,從綠樹中傳來一陣陣山歌聲。從此後,琅琊王就裝成個打柴漢子住在山中,一邊集合四方兄弟,一邊在山中集糧屯兵,日夜操練。沒過多久,司馬睿帶領人馬浩浩蕩蕩打過長江,在建業城建立了東晉王朝,司馬睿成了第一個東晉皇帝。 有一天,東晉皇帝司馬睿帶領文武百官從建業來到滁州觀賞西山摩陀寺風光。司馬睿想起當年自己在這兒落難得救、屯兵聚糧的往事,便吩咐傳下聖旨:將山上寺院擴建百間,改“摩陀寺”爲“琅琊寺”,改“摩陀山”爲“滁州琅琊山”。他還命御醫住在滁州琅琊山蒐集山中百草,編成《琅琊草木篇》,廣傳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介紹滁州琅琊山的導遊詞範文【2】

安徽省滁州琅琊山上因爲有了醉翁亭,使得這座原本普通的山聞名於世。從亭中流淌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爺爺這千古名句,成爲一個傳奇的旅遊勝地。

今年秋季的一個雙休日上午,媽媽帶我去了一趟滁州琅琊山遊玩。清晨,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好像被清水洗過一樣。在駛往滁州琅琊山的旅遊大巴上,我和媽媽有說有笑,加上導遊阿姨風趣幽默的話語,更增添車內明熱鬧氣氛。從南京到滁州琅琊山的路途並不遠,汽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便到達滁州琅琊山下。下車後,導遊阿姨領着我們走過古樸的山門牌時,我看見“滁州琅琊山”三個大字蒼勁而飄逸,從導遊阿姨嘴中得知,這三個字和醉翁亭三個字,都是大文豪蘇軾爺爺的真跡,這字真漂亮,蘇爺爺不僅寫了一手好文章,也寫得一手好字。

我們沿看蜿蜒的石板路走着,路兩旁是挺拔的參天大樹,一棵棵大樹像一位位威武的解放軍戰士,守護着濃蔭蒼翠的滁州琅琊山,這些大樹像披了件綠色大衣,一片連着一片的綠,彷彿把四周的空氣都給染綠似的。走了沒一會兒,我終於看到了嚮往己久的醉翁亭。醉翁亭佔地1000平方米,整個亭子像一隻即將騰飛的白鶴,亭子依山傍水,亭臺小巧別緻,清澈的溪水聲,樹上烏兒的鳴叫聲,給醉翁亭一種幽靜的韻味。

導遊阿姨告溯我,當年,歐陽修被朝延貶到滁州時,他特別喜愛滁州琅琊山的靈氣。經常在辦完公務後,他便到山上來遊玩。一天,歐陽修和一位和尚下棋,突然天空下起大雨,他和老尚以及在旁邊觀看下棋的人,被這場大雨澆成落湯雞。於是,有人提議在這裏興修一個亭子,這樣即可以避雨,也前來該處遊玩的人提供休息的場所。

不久,當地人在便在山上建了一座亭子,亭子建好後,取個什麼好名字讓當地人犯了難。一天,歐陽修喝醉灑後來到這裏,他醉熏熏地望着亭子沉思一會後,爲這座亭子取名爲‘醉翁亭‘,並寫下他那篇膾炙人口的《醉翁亭記》。我站在亭子西側的寶宋齋,望着室內兩塊石碑上,鐫刻的《醉翁亭記》全文。此時,我心中有種想喝酒的衝動,想知道當初歐爺爺是如何在醉酒下,寫出這篇傳世之作的。

回家路上,滁州琅琊山上古樹,小橋,溪水,亭閣和寺廟等,構成了一幅醉翁亭的山水畫卷,留在我的記憶裏。

標籤:導遊詞 琅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