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活動總結

觀摩學習活動總結範文(精選6篇)

在經歷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活動後,我們會積累一些相應的經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活動總結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活動總結,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摩學習活動總結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摩學習活動總結範文(精選6篇)

觀摩學習活動總結1

5月15——16日,我們新華中心學校一行7位教師有幸在陽日中心學校參加全區“送教下鄉”教學交流活動。這次活動是林區教育局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場骨幹教師展示,是全區教師觀摩學習的交流會。參賽的選手都是來自區直的一線優秀教師,每位老師的講課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對新課程、新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新課改教學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爲期兩天的教學交流活動,讓我們在不同的年級段,感受到了老師們的精彩講練,使我受益匪淺。

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教學目標明確。

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情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總目標的一部分。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包括字、詞、句、段、篇和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落實“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是新課程標準對一節語文課的基本要求。授課教師都能做到教學目標明確、具體。能圍繞目標,展開教學活動,落實讀寫訓練。

二、新課程概念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1、每位教師重視了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如:耿濤老師的《飲酒》;高桂春老師在讓學生自由讀《贈范曄》時,要求學生藉助字典讀準字音,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詩的韻味。都能讓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閱讀技能去充分地朗讀教材;每節課還有範讀、指導讀等,在讀中悟,悟中讀,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找出了自己疑惑的地方。

2、老師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如:蔣治斌老師引導大家在聽範讀的同時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陳金榮老師讓學生思考世界萬物中還有很多像太陽一樣無私的媽媽,問題引導及時,效果不錯。

三、教學過程,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1、教學過程中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學生自主的學習。這表現在教學效果上,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氛圍融洽;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三是有效地利用40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四是在學習中,學生做獲得知識的主人,主動的參與學習,積極的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寫作方法的指導等。還要求學生注意課題與課文內容的關係,鼓勵學生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問,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靈活,思維得到發展。

2、刪繁就重,從容指導。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並不在於老師講了多少,而在於學生在你這堂課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

3、以“趣”帶“動”

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愛因斯坦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還在於學生是否有興趣學。最終能否達到讀、說、寫能力的提高。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千篇一律,那麼這時學生對你,對這門課的興趣就會減弱感到語文學習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會反感。

四、課堂中,鼓勵性語言的使用和積極評價的效果。

1、教學是一種溝通的藝術。教學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因此授課教師都注意了營造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高桂春老師在上課前五分鐘就透過談話溝通資訊切入主題拉近了師生距離。

2、適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講課教師都注意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評價,把握時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隨時隨地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好幾位老師都做的很好,使學生有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以便更好的學習。

五、教學藝術精彩呈現。

1、啓發誘導恰到好處。

適時提出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善於點撥誘導等;

2、課件設計簡潔不冗雜。

善於使用引人入勝的導語或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環節緊密,過渡自然。

總之在每節課中老師們都能用新的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們老師應該爲每一位學生交流意見、表現自我創造機會,讓他們得以在老師、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價值,常常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滋味,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纔能有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

透過這次學習,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體設計教學的效果既創設了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課堂結構環環相扣。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更應提高認識,與時俱進,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小學語文的教學。

觀摩學習活動總結2

今天我參加了小學數學教師的觀摩課,聆聽了3位優秀教師的數學課,受益匪淺。下面將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上課教師穿着得體,落落大方,舉手投足間透出精幹、幹練。

二、上課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使教學變得形象直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上課教師都使用視頻展示臺對學生作業和作品進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如果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師用視頻展示臺展示學生的操作過程,效果可能會更好。

四、有一位教師在上《觀察物體》一課時,讓學生用數碼相機給小熊拍照,把現代數碼科技與數學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式新穎,效果非常好。

五、上課教師的課前提問、課前小遊戲拉近了師生間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上課教師在教學中都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透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七、上課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透過讓學生擺、撕、畫,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八、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

觀摩學習活動總結3

回來後,靜下心來回味這些課,感覺收穫良多,現將我個人認爲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小結如下:

一、課前談話,彰顯心思因爲是全國的小語教學觀摩比賽課,每位上課老師只能在課前才見到學生,並有十分鐘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裏,我看到了不同老師的精心設計:有的在自我介紹後給孩子講與上課古詩詩人有關的故事,引起孩子們對詩人的關注;有的用猜謎方式介紹自己和城市,並用方言互動形式使課堂氣氛輕鬆活躍起來,爲上課奠下良好氛圍;有的結合課文內容“孝”的主旨,爲學生展示、講解古文體“孝”字的寫法和含義,並講解與孝有關的事例,激起學生對父母之愛的情感,爲學文奠下思想根基;有的透過遊戲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並激活動課堂氛圍……這些設計,彰顯了每位上課老師的教學心思,都能爲接下來的正式教學奠定良好教學氛圍。

二、課堂教學,亮點多多這次教學觀摩活動所上的課型多樣化,教材版本各不相同,爲我們聽課老師提供了先進教學方法的集中展示和感悟先進教學理念的好機會。可以說是亮點多多:

1、古詩文教學,讓學生在與譯文對讀中加深詩文的瞭解。不管是古詩教學還是文言文教學,教師都結合學生的學情,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詩文與譯文對照反覆多種形式去讀。這樣的朗讀,既爲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文提供幫助,又檢查了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

古詩文教學,讓學生在表演中正確理解詩文。如海南省的楊老師執教的《古詩兩首》,在課堂上讓學生表演古詩情節,透過一分鐘劇場的演示後,引導學生評價“與劇本一樣嗎”來幫助學生弄懂詩意,明確“招手”非擺手而是要招引過來小聲告訴路人如何走。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

2、習作教學,注重學生的體驗表達。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們很注重學生的情境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表達,印象最深的是來自湖南省的肖老師上的課《情境體驗作文》。課堂上,肖老師把一隻小鳥帶進了課堂,引導學生圍繞小鳥爲何要做“籠中鳥”而展開想象說話,並獻計獻策。這樣的設計,一改以往習作課堂的死氣沉沉,大大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性,可以說是達到了輕鬆地教、輕鬆地學了。

3、口語交際教學,注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所聽的幾節口語交際課,各上課老師並沒有就教材中的交際要求直接進行教學,而是進行了一定的改動。如《跟我走吧》《介紹一個地方》等課,教師都能針對學生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身邊的熟知的景點,學會做小導遊。學生因爲有了交際的對象——遊客,交際的需要——給遊客當導遊,這樣的教學活動基於真實(具體)的語境,就能引導學生運用真實的語言能力去完成,當然學生獲得的也是真實的表達技能。這樣的設計,能讓交際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興趣,覺得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愛說。

4、閱讀課教學,注重品味朗讀。我們都知道,閱讀課堂應該書聲琅琅,讓學生在朗讀中學習,學會聽說讀寫。在聽閱讀課時,我發現不少老師都很注重品味朗讀。如《第一次抱母親》這一節課,老師抓住三個“沒想到”引導學生在所畫句子中找關鍵詞。抓住關鍵詞引導體會作者吃驚、難過、愧疚的心情,輔以想象補白,再讓學生透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體會。這樣做,能讓學生讀出自己對文字的獨特體驗,與文字進行深層的“對話”。

5、多種課型教學,注重拓展同步閱讀。不管是古詩文課型,還是閱讀課課型,都注重拓展同步閱讀。透過展示介紹,讓學生了解相關作者其他作品,或瞭解其他相同類型的作品,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又加深了文字的人文內涵。也有一些課堂出現了組合閱讀教學,從文體、文字、作家、時代等不同層面選擇多篇與教材相關的文章,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組合,以引導學生構建課內外文字之間的聯繫。

課後,浙江省青語中心副主任、全國特級教師研究中心委員、杭州市天地實驗小學校長王雷英老師對16堂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並對理想課堂、創新課堂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一、立化教材,取捨有道。立體看教材,把教材當成一個可以開發的資源包。可以刪減,可以增補,可以整合,可以重構,可以去挖掘教材中的全新元素。在一堂課確定了目標以後,實施中要有一貫性,要想清楚怎麼取捨,要錘鍊我們取捨的眼光。

二、遵循規律,落實語用。課堂要呈現豐富性,要加強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抓住文字中典型的語言現象,讓孩子走個來回。課堂要呈現多義性,要加強語用前提下的體驗式學習,比如結合孩子的生活經歷,喚起孩子多元閱讀理解,關注孩子閱讀與表達的交互,讓孩子充分地展示,充分地分享。語用其實就是聽、說、讀、寫反覆結合,知、能、情、禮始終統一。

三、關注素養,提升學力。素養除了聽、說、讀、寫、思,還有討論的素養、交際的素養、傾聽的素養、對話的素養,就是平常所說的涵養。語文要關注立言、立意,更要關注立人。個性允許保留,但要傳遞正能量。提升學力就是要關注學生進課堂到出課堂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接着,王老師又提出三個和大家一起思考的關係:

1、遵守常規與創新的關係;

2、尊重教材與適度拓展的關係;

3、教師指導與以生爲本的關係。

杭州師範大學倪文錦教授也對這次賽課作了“觀其大略”的點評,他呼籲小學語文教學要實現三個轉型:定型化教學要向情境化教學轉型,技術性實踐要向反思性實踐轉型,理論實踐化要向實踐理論化轉型。他指出新課標的目標是原理不能一一分解,當前教師文字解讀能力發展的空間很大,我們要構建有教學價值的內容,要實現話語內容與話語形式的統一。

總的來說,這次觀摩學習受益匪淺,值得我好好去學習、借鑑,並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靈活運用。

觀摩學習活動總結4

爲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及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我校組織xx名教師於xx月xx日到xx中學觀摩學習。感觸頗多。

一、課堂教學模式。

在議的環節,首先學生站立,小組內兩兩互背定義、性質類的知識點;然後根據導學提綱,大號講,小號補充糾錯,透過討論產生靈感。在展的環節中,本着“我展示、我質疑、我糾錯、我補充”的方式,結合組間互相打分的原則,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展示慾望,積極爲本組加分。尤其是答錯加5分,答對了加10分,質疑有效加20分,很值得我們借鑑。老師的評與學生的展交織進行,老師此過程中強調易錯點,精講加拓展,起到點睛的作用。檢測環節只有3分鐘,顯得稍微少了一些,不過他們真正的檢測是在每天的限時練中,爲的是鞏固遷移,學以致用。

二、教研活動。

分頭初備寫出初稿、集體研備每人發言、個人復備尊重學情和教學風格。集體研備固定的每天兩次,驚歎他們落實的力度。

三、課間操。

快速、整齊、有序。學生惜時如命,在這裏表現的淋漓精緻。

四、校園文化。

校園內到處都是“超越無止境”等激勵條幅。教學樓走廊文化氣息濃厚,班級優秀學生的試卷、獎狀、繪畫、剪紙、班級實驗繞滿樓道。激情教育、激情文化、激情學習、激情跑操讓整個校園激情燃燒。

xx中學以嚴明的紀律、研討的激烈、激情的教學讓各項活動有序展開,最關鍵一條是零距離落實。雖然我們跟他們相比,學生層次不同,但只要我們全校師生齊心協力,把每項工作落實到位,定會創造我校的新輝煌。

觀摩學習活動總結5

沐浴着暖煦的陽光,傾聽着耳畔的清風,內心載着滿滿的憧憬,懷着對理解教育的渴望,我們踏上了學習了旅程。

從一開始對理解教育、自然分材的迷茫,到略知一二,心裏揣摩的期待,再到渴望獲得啓發,並能做到真正信手拈來的急切。內心種種的情感,交織,匯合直至迸發,我猶如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等待拯救我的精神食糧。直到學校裏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降臨到我的身上,我深感其重要。正像熊川武教授所講的:“育人教書天地寬”。我想,作爲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如果自己的知識與教育理念還陳腐如初,那又如何帶領學生走進更廣闊無垠的知識海洋。所以,我們需要比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吸收更多的教育教學經驗,方能頭頂一方理念,腳踏一方知識,爲學生撥開層層迷霧,使其獲得精神世界的重生。我想,這也應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爲之而奮鬥的目標。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上海xx中學在教學上實施“自然分材教學”模式:在感情先行的基礎上,學生自學、互幫,教師釋疑、引領:“知者加速”、“惑者緩行”、“問題導向”、“巧妙跟蹤”。教育上推行創意德育,校園營造了理解文化,即“理解自己,理解學生,理解老師,理解家長,理解他人”。這樣的理解文化融入師生的學習生活中,激發了師生的自信心。他校利用三年時間,在熊川武教授帶領的團隊關於“理解教育”的指引下,學校上下齊抓學生素質,課堂上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做點撥。在參觀,聽課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學生素質的提升。對於這次的參觀學習,上海xx中學高校長也高度重視,教務處做了周密安排,上課的教師也認真對待積極參與,顯示了很高的教研熱情,現將這次活動做一簡要總結回顧。

一、明確組內分工,積極合作。

自然分材,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組員之間的相互合作和分工,我聽課的班級是高三班,總共四個小組,每組由六個組員組成,學生針對教師的自學指導書,在課後做好充分的預習,並提出相關問題。各小組在課堂上展示自己學習成果時,就將組內分配到各個任務的同學安排好發言,展示的環節,並不是一個學生從頭表述到尾。有出來提問的,有出來表述的,也有出來總結的。分工很是明確。而這樣的分工也是建立在積極合作的基礎上。經過課外詢問,學生表示各個小組都有:發言人,任務分工,計劃制訂等相關職務。

二、優化班集體級建設。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適當的觀察了各個班級的佈局以及各個角落展示學生風采的圖片。從許多小細節都可以看出xx中學在自然分材理念下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小組顯示板的擺放及運用,黑板上小組評分機制的設定比我校就全面許多。細節決定成敗,所以還是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引薦的。

三、發展學生主觀能動性。

教師以各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關鍵處給學生留足了空間,引發其創造的慾望等。有效的課堂容量應以有多少學生學會和學生學會多少來計算,而不是單純看老師講授了多少。發展學生個性既是主體性教育的體現,也是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要求。有些教師對發展學生個性給予了充分重視。既要創造民主和諧寬鬆的環境,讓學生在不受約束的情況下自由發展,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按自己的思考發表見解。又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更多的自由空間,給學生更多的個性發展的機會。張傑老師的課教學中,先讓學生充分自學,然後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後師生就個別重點問題共同討論,效果很好。

四、教師具有課程資源意識,能夠結合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資源。

把學生從教材引向生活,從廣闊的社會生活中開發課程資源,拓寬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習內容。如政治課堂中,老師將自己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的照片做成ppt,來說明事物由量變到質邊的過程,並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找出相關的例子,並舉一反三。

五、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老師們在教學中注意情感目標的制定和實現,在教學中滲透思想品質教育價值觀教育。在政治課的教授課程中,施春紅老師就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上的教學目標上就引導學生自覺運用唯物辨證法的發展觀點和方法指導學習和生活實踐,培養學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的精神,使學生切實認識到做任何事物都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觀摩學習活動雖然拉下了帷幕,但這不是結束,恰恰卻是教學教研工作的一個新的起點,透過這次的觀摩和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爲提升我校的課堂教學質量,激勵教師採用多種方式增加對課堂教學的投入,推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了示範作用。我希望,透過這次學習活動,能把好的教育理念帶回學校,使更多的優秀教師從我校起步,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學校也可以成爲一個展示的平臺,把理解教育的理念遠揚!

觀摩學習活動總結6

在語文教學上,我算一個新手,有幸參加今年的省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聆聽了15位老師的課堂教學,個個精彩紛呈,真是受益匪淺。

本次優質課評選的體裁有:古文、說明文、小說、故事類文字、散文、童話。

每一節中,老師都注重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我聽的第一節課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本課以《自主學習單》爲主線,讓學生自主學習,在交流理解古詩意思時,教師指出:結合註釋理解古詩,是非常有效地學習方法。在學習詩人思想感情時,教師又指出:結合註釋,聯繫背景是重要的學習方法。《盤古開天地》一課,學習第一自然段,交流“混沌”的意思,生答是查字典知道的。師指出“查字典”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伯牙絕弦》一課,引導學生理解最後一句時,教師指導學生:聯繫文章,理解文章,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對我印象最深的是《鷸蚌相爭》一課,教師引導學生讀鷸對蚌恐嚇的語氣、“得意洋洋”的'語氣。整個課堂的高潮部分是:師生合作讀鷸蚌相爭的對話,師生的速度由慢到快,讀出鷸蚌相爭激烈的場面。

每堂課都凝聚着教師們的睿智。記得聽第一天的最後一節課,是一位男老師講的《紀昌學射》。因爲最後一節課學生的狀態不是很好,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之前,這位老師說:老師小時候上學時,最想上的是每天最後一節課,因爲上完課回家就能吃到媽媽做的香甜可口的飯菜,當上老師後,我最愛上的也是最後一節課,因爲老師最後一節課上的最認真,好了,同學們最愛上的最後一節課又到了。這位老師幽默的話音剛落,響起了一片掌聲。一堂課下來,學生的狀態很好,課堂氣氛活躍,這源於老師的幽默和機智。

重視拓展閱讀,《秋天的懷念》推薦的課外閱讀是《死於地壇》《病隙碎筆》;《雲雀的心願》推薦的閱讀是《讓地球綠起來》;《灰椋鳥》一課推薦的閱讀是巴金的《鳥的天堂》、《烏鴉隊長銀斑兒》;《鷸蚌相爭》推薦的故事是《伊索寓言》……

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對“理解課文內容”這個層面研究得比較多,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但往往容易忽視“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在對學生的訓練中,我們不可能迴避或逾越“表達思想感情”這一關,卻有時又不深入不到位。而對於課文中語言文字表達形式、語言文字的訓練,更是存在着疏忽和不經意。由此造成形式與內容、形式與情感的互相遊離,減弱了訓練的滲透力,難以達到訓練的理想效果。而此次學習中,講課的老師都對語言文字的訓練有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彰顯這一點。例如:《紀昌學射》一課,射箭和眼裏的關係,師引導學生能不能這樣說:只有——,才能——。如果——,就——,訓練學生對這一語言結構的理解與運用。評價語言有親和力。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的朗讀中又隱藏着作者對槐鄉的感情”、“你的朗讀讓這隻石猴在字裏行間動起來、跳起來了”“聽到這位同學的朗讀我感受到喬依的淒涼”……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透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培養學生去有意識地修辭練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取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地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今後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今後,我要努力的方向:

不斷地學習提高。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充電。尤其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閱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閱讀名著、閱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啓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爲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