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關於教學質量提高的工作總結

無情的時光老人像一陣寒風,走得無聲又匆匆,相信大家在這段教學實踐中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教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總結了。那麼什麼樣的教學總結纔是好的教學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教學質量提高的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學質量提高的工作總結

教學質量提高的工作總結1

關於開展“教學質量提升引領活動”工作總結一學年轉瞬即逝,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學質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和先進的兄弟學校相比,我們的差距還很大,離我們的奮鬥目標和大成鎮中心校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的工作中還存在着很多必須解決的問題。爲了繼續認真貫徹落實教科局關於開展“教學質量提升引領活動”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進一步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方法,進一步形成凝心聚力、真抓實幹、人人蔘與抓管理、抓教學、上質量比貢獻的工作局面,實現我校新學年的工作目標。

一、工作思路

開展“教學質量提升引領活動”的總體思路是: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爲中心,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增強管理意識和質量意識;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管理、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加強教育教學過程管理、加強學生常規管理,努力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全面提高學生學業成績、提升學校形象。

二、工作目標

1、按教育規律辦事,嚴格執行課程計劃,保證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透過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開闊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張揚學生個性,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2、加強過程性管理,確保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紮實高效,面向全體學生,保證各學科的教學質量在全縣居於上游水平。

三、具體工作。

1、加強隊伍建設。

(1)、校長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校長必須確立教學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核心的思想。分層次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參加提高培訓,舉辦創新工作論壇等,提高學校辦學水平。

(2)、教師的業務水平是提高教學質量最爲重要的基礎條件,加強教師業務能力培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

在教師中深入開展師德教育活動。透過師德公開承諾、聘請教育行風監督員監督,和對有悖師德、有損教師形象的人和事進行曝光等措施,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社會形象。

對在活動中涌現出的“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先進個人和集體,學校將加大獎勵力度,做到激勵先進,帶動全面。

(3)、深化教師繼續教育。

以校本教研爲切入點,校本培訓爲主陣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知識層次,增強創新意識,制定骨幹教師培養計劃,確定重點培養目標。

(4)、多管齊下,促進教師業務素養的再提高。

a、繼續開展教師讀書活動。本學期,學校將繼續開展教師讀書活動,鼓勵教師多讀書,讀好書,能按要求做好學習摘抄,寫出有質量的讀後感,學期結束時,學校進行認真評比。

b、繼續“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模式,開闊教師眼界

基於校本的培訓模式往往受教師現有素養、業務水平等影響,難

以達到理想的高度。專家引領能讓更多的教師得到最前沿的教育教學思想的薰陶,使教師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學校將繼續堅持派教師外出聽課學習的做法,取他人之長,長自身業務水平;同時請校外專家來校作全方面指導,力爭使全體教師能及時接受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服務於學校發展。

繼續加強校際交流,君塘片區的聯片教研活動繼續開展,與城區育才小學、一完小的聯誼活動力爭在原先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今後的聯片教研前學校間將進行課前研討,商定教研主題,每次的教研活動都爭取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c、教研組要組織好公開課的聽課環節,加強聽課考勤,提倡全員參與,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聽課、評課活動,達到全勤聽課評課的要求,各科老師必須按照要求和安排,自覺主動地參加聽課活動,做好聽課記錄。課後要組織集體評議活動,要有記錄,有反饋,有總結。

加強教師命題能力的培訓。命題要有利於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於推進學科教學改革,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反映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考查學生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及創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有利於建立科學的教學評估體系,注重能力和素質考查,注重時代性和實踐性。本學年學校將請校外專家來校作有關命題方面的培訓。

d、引導教師寫好教學論文或教學反思。教學論文應圍繞各學科課堂教學如何轉變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問題進行探討;要突出科學性、前瞻性、學科性、實踐性。教師要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教學之後,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深刻回顧和反思,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教學,客觀分析教學中的成敗得失,總結成功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探索改進的辦法。

2、抓實課堂,努力做到高效率、輕負擔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圍繞教學抓質量、向課堂教學要質量,突出做好五件事:一是提高課堂教學設計質量;二是積極倡導抓好學生課前預習;三是加強專項教學研究;四是強化重點學科教學;五是加強教學質量反饋。

⑴、切實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實行月考覈制度。成立以校長和教導主任爲核心的教育教學工作檢查組,一個月檢查一次教育教學工作情況,校長和教導主任要深入第一線,認真檢查每一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切實瞭解每一位教師的工作狀況,做到公平公正。每月檢查以後及時向教師彙報反饋教育教學常規檢查情況,讓每一位教師對自己的檢查結果進行確認,作爲期末評比和年終考覈和獎優罰劣的重要依據。

⑵、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本年度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充分利用好校際間的聯誼活動這個平臺,相互交流、探討、資源共享。引導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課前教材研討上,備出適合自己,更適合學生的優質課、精品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強化教師互相學習的意識,每學期人均聽課不少於35節。學校領導要帶頭行動,成爲表率,積

極組織教師參加本年度各級各類教研活動。要及時鼓勵和表彰在各級各類教研活動中獲得獎項的個人或團體,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

3、多方聯手,形成教育合力

俗話說:“夫戰,攻城爲下,攻心爲上”。在教學中,要杜絕讓學生疲於應付的題海戰術,要做到“跳出教學抓教學”。給學生更多的成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讓學生規範而自由地成長。

(1)、加強家校聯繫。走進學生家庭,瞭解學生家庭,爭取家長對教育的理解和支援,是學校教育做到高效低耗的一個重要前提,本學年,學校將繼續開展“走進學生家庭”、“家長進課堂”活動,透過活動,形成家校合力,保證學生健康成長。

(2)、規範學生常規管理。一是常規管理工作要落實“五抓”:即抓宣傳教育、抓排查整改、抓制度保障、抓專題演練、抓責任追究。落實安全責任制,形成全員抓常規的工作機制。二是要以“紅領巾值日崗”爲平臺,深入開展“創優爭先”活動。切實加強學生的基本禮儀、基礎道德、日常行爲習慣養成教育。三是嚴格行爲規範管理。對於學生中不做作業、留戀網吧等行爲要強化教育與管理。四是加大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力度。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繫,安排專人定期對校園周邊網吧、遊戲廳進行檢查,有效遏制學生上網、打遊戲等不良現象。

(3)、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園及本年度市局組織各級各類學科及體藝競賽活動。透過活動,調節學生身心,開闊學生眼界,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課餘生活。

教學質量提高的工作總結2

課堂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生命線,我校依據區教育局“提高課堂質量三年工程”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爲依據,以科研爲先導,以校本研究爲依託,緊緊圍繞“如何以課堂爲主渠道,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這一研究主題(以下簡稱“教學與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教學探討研究中,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形成師生交往互動,學生樂學、會學的新的學習方式。透過此次質量工程實施,對實現我校教師教學素質、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營造學習型團隊的氛圍,引領教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學習是教師發展之根本,我們倡導“讓讀書成爲習慣”、“學習是教師一生的精神財富”的理念,讓教師成爲專業化學習者。我校一直致力於學習型學校建設的探索,激發教師個人的學習力,形成新小這一團隊的學習力。我們引領教師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讀起,每位教師每學期都在自薦和指定的雙向結合中紮紮實實地讀一本教改理論專著,與教科研同生,與新課程共進。學校自20**年起每學期撥出千元專款用於組內自購學習資料。學校還組織教師成立讀書班,將集中與分散學習,自由與組織學習相接合,教師學習成爲了習慣。

透過營造學習型團隊的氛圍,吸引教師們主動學習,使大家轉變了教育觀念,深刻領悟到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習方式是學生在發展過程中,使學習的興趣、動機、情感、意志等個性傾向外顯爲穩定的學習行爲系統,學習方式表現爲學生知識的獲取方法、思維的發展途徑。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有賴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調整,研究課堂教學與學習方式,就是研究師生在交往過程中,如何把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拓展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形成較爲穩定的學習行爲系統,使教學主體和學習主體的發展質量得到保證。

二、以校本教研爲依託,打造專業化教師團隊,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大面積的課堂教學優化、質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標誌是使每個教師的課堂教學,與自身相比,與優秀課的標準相比,不斷地有所進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這一點,不僅應轉變教師教學觀念,還必須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以此作爲重要的保障條件,認真落實和做好。教師的教學技能,一方面是透過教師參與教學實踐,透過教學經驗積累轉化而來的,另一方面則是透過有目的研究和培訓才能獲得的。對於我校教師教師來說,要使他們不斷突破“自我”,不斷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們主要是結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提高教師專業化素養,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1、建立高水平的教學研究集體

爲了保證校本研究有序地開展,我們加強學科組、集備組的建設,堅持“每週一研製”和“每日一備制”,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堅持選用優秀教師承擔教研組、集備組組長之職。各教研組、集備組制訂了詳實的活動計劃,每一項計劃都做到人員、內容、組織保障、檢查督促四落實,所有的管理者都深入教研組、集備組參與活動。各研究組根據各門課程的性質、任務、特點及要求開展學習方式的研究。由此,促使教學研究活動由被動變爲主動,由自發走向自覺,由無序走向有序。

2、搭建多層交流的平臺

在校本研究中,我們注重教師的自覺參與,以此提高教研的實效性。校本教研爲我們開創了新的教研培訓方式———教師論壇,這種形式的交流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我們每學期都要有這樣的活動,如:《走進新課程》課改教師論壇,參加的教師全部爲課改年級教師,他們從探究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體驗學習的樂趣;拓寬學習領域,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爲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過程評價等方面暢談自己在課改實踐中的體會遇收穫,臺上臺下互動,氣氛熱烈,大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如何對六年級學生實施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六年級教師在研究活動中提出的困惑,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開展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學生》的“課改大家談”欄目,大家透過自己的學習與實踐,探討了如何更充分的發揮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透過研討,大家收益非淺,對如何更好的操作對學生的評價具有指導作用。《我說我的故事》也是我們在校本研究中經常採用的交流方式,大家講自己教學實踐中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以講故事的形式展示給大家,同時將自己的成功體驗或失敗的教訓、教學中的困惑等等也一起展示給大家,透過大家一起溝通,研討,解決問題,提高認識,共同商討優化課堂教學的策略,活動有實效,受到教研室的肯定,並參加了我區校本教研研討展示活動。以上這些研究活動,同時也作爲校本培訓的一種資源,改變了過去傳統的培訓方式,將教研與培訓有機的結合,運用情感體驗、互動式研討、反思總結等多種研究方式,吸引每位教師參與到培訓活動中來。

3、在互學互動中共同成長

爲了營造一支教學技能過硬的教師隊伍,我們挖掘優秀教師的潛力,採取以點帶面的措施,抓實骨幹教師的培養,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組織他們參加相關的理論學習,熱情鼓勵他們參加在職進修,每學期都會安排學科帶頭人的教學引路課,幫助他們客觀的認識自己,追求不斷的提高,鼓勵他們深入研究先進的教學藝術,幫助他們總結和提升自身的教學經驗,形成個人的教學特色和風格。同時,透過其以身示範、典型引路,引導教師先模仿,後創新,鼓勵教師人人成爲新小的“惟一”,積極進行優化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因此發揮骨幹的輻射作用,能夠帶動其他教師積極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

每學期內每位教師都要在組內上一節以“教學與學習方式的轉變”爲主題的研究課。課後各組進行認真說課與評課,大家透過交流與溝通,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學,積累經驗,彌補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爲並付諸於實踐。在每位教師上好課的基礎上,每個教研組還要推薦教師代表本組參加校內研究課交流。各組所推薦校內研究課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討的基礎上,反覆試講,不斷更新,努力使課堂教學更加完善,更加突出體現學習方式改變,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示範課。我們還曾組織了這樣的個案研究,請課改年級的教師作展示課,有意識把這幾節典型的有代表性課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師們聽後然在備課組或教研組研討,解剖“麻雀”,先由上課教師介紹設計思路,然後,針對上課教師的理論設計和實際上課過程中學生反應進行比較,發現其閃光之處,作爲今後教學的範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爲戒。教師參與面廣、所討論問題比較廣泛、深入,這是其他研討形式無法望其項背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素質。

學習方式的研究是課改實踐的重要內容,如何形成學生較爲穩定的學習行爲系統,使教學主體和學習主體的發展質量得到保證,我們十分重視這一問題。我們不僅在校內開展教研活動,還組織教師參加教學協作片的研討活動及區內的各學科的研討活動。我們認爲,只有在不斷引進、相互啓迪、相互借鑑、相互交流中來吸取營養,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我們選出來參加片、區的研討課多節,這些課都是在教研組教師反覆研討試講過程中產生的。在設計課案時,教師們深刻理解教材內容,認真思考:如何將每一個知識點的落實與學生學習方式更好呈現有機結合;如何採用先進教學手段、多媒體創設恰如其分情景,引發學生求知慾;如何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充分自主探究,廣泛交流合作,從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與求知慾望。因此所上的課分別得到片與區裏好評,其中李靖老師、沈麗梅、萬年華老師的課被評爲區第十屆青年教師創優課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

4、充分發揮專業的引領作用。

在校本教研過程中,教研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營造了教師與教研員平等對話的氛圍,引導教師自我反思,自我選擇,自我改進,在教學實踐中探討改進教學行爲。去年末我校進行了課改實施階段總結展示,藉此機會我們邀請教研員王長義參加校本研究活動,加強教研員與教師之間的彼此溝通,透過聽數學教師試講及評課,徵求他對教學過程設計的建議,使教研員瞭解執教者的已有基礎和教學困惑,協助教師做教學行爲的自我分析、自我矯正,促使教師學會從自身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同時讓更多教師有機會參加聽課與評課,並領略教研員在評課中新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大家受益匪淺。因此更多的教師改變了原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把“思”轉爲“行”,努力將新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嘗試,再創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環境。例如沈麗梅老師在區裏上的一節小班英語研討課,得到區教研員多次指點,同組教師也積極參與活動的全過程並再來上一次同類型的課,學生實踐聽、說的機會更多、面更大、效果更好。透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力地促進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學校管理者的引領在在教師的成長過程中也是至關重要的。透過管理這與教師直接、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對話、專題研討、教學觀摩、說課、評課、教學反思、案例分析,在觀念的碰撞和交流中達成共識,在實踐摸索中找到問題的途徑。

創設利於專業引領的平臺。每天上午第一節課固定時間,教師可以上網閱覽,參加各類網站的教研,學習各地的教學經驗,加以借鑑,提高自身。

5、強調自我反思,自我成長

我們要求教師反思應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就課堂教學而言,既有教學設計過程中的“行動前反思”,又有教學過程中的“行動中反思”,還要有教學後的“行動後反思”;反思的主要內容爲:教學設計是還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爲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反思的目的在於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爲,提升教學水平,同時養成教師對自己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真正成爲教學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寫教學反思。爲了督促教學反思的寫作,我們把教學反思的檢查作爲常規教學檢查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其中優秀者予以表揚,透過各種途徑推廣示範;在教學反思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對此進行理論昇華,寫成教學論文,同時.我們也鼓勵教師用記錄自己教學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來反思自己教學行爲。

三、完善教學的常規管理,確保學校課堂教學質量

進一步強化責任人制度,校長是教學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主管校長是教學工作的直接責任人,教學主任是組織實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三年工程”的具體負責人,各任課教師是提高質量的直接實施者。理順三級管理網絡(學校—教導處—年級組),學校與任課教師簽訂了教學質量承諾書。

實行年級組質量把關,年級組內每位教師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加強教學實踐的研究,保證每節課的質量,教導處將加大平時質量監控的力度,作好平時情況的指導與記載,學校將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施情況作爲對教師業務能力評價的重要內容,穩步提高平時的教學質量,

爲了進一步強化教師質量效益的意識,結合我校實際,在學期初制定個人教學工作計劃時,開展了“教學與學習方式的轉變”現狀調查,引領任課教師透過對課堂教學的自我剖析、對學生的課上學習需求的調查,班級學生學情的掌握等,從而瞭解分析課堂教學現狀,找出差距,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提出了個人服務承諾,並制定了詳實的措施,保證落實。爲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奠定基礎。

本着從嚴、從細、抓實、抓小的原則,我們強化教學常規管理的各項要求與落實。加大對課堂教學的監控力度,實行推門聽課制、跟蹤聽課制,每學期對每位教師至少有兩次行政參加的隨堂聽課,實行聽完就評,評完就改,改完再查,對聽課不合格者量黃牌,實行專人幫帶,跟蹤聽課,不斷提高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益。

堅持科研帶動教研,促進教與學行爲的轉變。在課改進程中,科研帶動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廣大教師科研意識,提高了他們教學水平和執行新課程能力,也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了實行“全體動員,全員參與,骨幹帶動,重點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實驗研究是我校伴隨着課改一同實踐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終歸宿應落實到課堂教學改革。因此,我們注重於“小組學習的研究”、“分層教學研究”、“學法開放性研究”、“學科綜合教學研究”和“考試改革的嘗試”。幾年來,我校小班化教育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個性發展等起到明顯的效果。對教師改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優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廣大家長和社會的認可。

如今,我校課改實踐活動蓬勃展開,在提高質量同時注重活動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爲了深化課改實踐,我們還認真辦好“教學與學習方式的轉變”爲主題的展報,展板形式與內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質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師教學思路的更新、教學方式的改變,另一方面也反映學生由於學習方式的改變而引起的教學評價與學習評價及課堂面貌的改變。根據我校師生在質量工程活動中涌現出來的新的教學思想與方式和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的優秀成果辦了多塊展板,更多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何讓自己領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還有課改學校大事記、小班實驗成果展……這些各具特色的板報,深受教師、學生及家長的讚揚。

二是活動主題與對教師教學評價和對學生學習評價相結合。我們對參加校、片、區的研究課採取組織教師講課、說課、自評,聽課教師討論評議,以及請教研員、教研組長點評等方式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思路,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學生課堂活動的內容、形式及效果進行評價。同時我們還組織學生開座談會,寫文章,邀請家長聽課,參與課改實踐,向家長髮放問卷等形式,瞭解學生所喜歡上的課以及對具體教學環節和課堂活動喜歡的程度進行評價,從而促使教師透過教學反思來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與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同時我們還對這些課中學生課堂學習的表現,學生活動的密度與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廣度與深度,學習效果與教學效果進行測評,爲教師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供指導和建議。

回首三年來所走過的歷程,我們備感欣慰:透過“三年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工程”活動,我校教師在“教學與學習方式的轉變”這一課改研究中,能夠不斷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勇於創新,課堂教學不斷優化,教學質量得以提升。展望未來,我們更是信心倍增:我們將一如既往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投身課改實驗,讓每一位教師都體驗成功,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成功,從而促使我校整體教學質量更上新水平。

教學質量提高的工作總結3

在數學教育逐步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擺在我們教師面前一項緊迫而艱鉅的任務是:更新觀念,開拓創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一、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習興趣

當前,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離教現象”較爲嚴重。所謂“離教現象”,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偏離和違背教師正確的教學活動和要求,形成教與學兩方面的不協調,這種現象直接影響着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離教現象”主要表現在課內不專心聽講,課外不做作業,不復習功課,不復習鞏固。這種現象的直接後果是不少學生因爲“不聽、不做”到“聽不懂、不會做”,從而形成積重難返的局面。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怎樣消除沉重的“偏離現象”呢?很多教師的體會是:必須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採用多種教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四邊形章,各四邊形的性質判定很難掌握、區分,於是給同學們佈置了這樣一個複習題目,由一個特殊四邊形怎樣逐步過渡到另一個特殊四邊形,看誰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邏輯。於是大家都積極參與,認真看書總結。教師把一個一個的題目寫成小紙條,以抽籤的形式搞一次競賽,教師列出題目分別是“已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怎樣一步過渡到菱形?”“已知四邊形是菱形,怎樣過渡到正方形?”“已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怎樣過渡到矩形?”於是同學們勇於抽籤搶答。教師一條一條小結在黑板上,作爲結論性的東西讓同學記住:“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於是教師給同學們總結出了一個結論:在判定四邊形性質時,應在已知圖形的基礎上,看是否符合“加邊”這個已知條件。比如平行四邊形開拓轉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時就應看其是否符合“加角”這個已知條件,例如“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這樣學生學習特殊的四邊形的性質就不難了。再例如,在講解“有理數”一章的小結時,同學們以爲是複習課,心理上產生了一種輕視的意識。鑑於此,教師把這一章的內容分成三類,即:“概念類”、“法則類”、“運算類”,在限定時間內透過講座的方式,找出了每個“關口”知識點及每個“關口應注意的地方”。如“概念關”裏的正、負數、相反數、數軸、絕對值意義,“法則關”裏的結合律、分配律,以及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在“運算關”中強調一步算錯全題皆錯等。討論完畢,選出學生代表,在全班進行講解,最後教師總結。透過這一活動,不僅使舊知識得以鞏固,而且能使學生聽得懂、做得來。

二、引導學生培養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自學能力的培養首先應從閱讀開始,初一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從示範做起,對課文內容逐詞逐句地範讀,對重要的數學名詞、術語、關鍵的語句,重要的字眼要反覆讀,並指出記憶的方法,同時還要標上自己約定的符號。對於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確定最佳解題方法。在初步形成撲克書習慣之後,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再從難點、易錯處閱讀提綱,設定思考題,讓學生帶着問題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展地閱讀數學課外材料,還可利用課外活動小組,組織交流、相互交流、相互啓發,促進學生再次閱讀尋找答案。平時,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時,採取提前佈置作業的形式,然後在學生交來的作業中尋找出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普遍有疑難的地方,然後再講新課,這樣授課就有針對性,並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引導學生培養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能力的培養,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主要方面。思維能力的內在實質是分析、綜合推理、應用能力,外在表現是思維的速度和質量。

(1)思維速度的訓練。就初中而言,思維速度的訓練主要依靠課堂,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速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如講解新課後,教師可以出部分選擇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也可以出綜合性較強的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在規定時間內看有多少同學能夠做出來,或讓每一個同學在規定時間出一份試卷,看誰的試卷質量高。

(2)課本的同一性與發展需要的層次性的關係。現在學生都學同一數學課本(相對一定範圍而言),但今後運用數學的層次又不同,這就要以學生髮展的需要來確定數學要求。因此,有專家指出:“人人學不同的數學。”因爲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發展潛能,所以,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在掌握一些共同的基本知識的同時,能夠有機會接觸、瞭解乃至鑽研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數學需要。如組織學生參加數學興趣小組,發展其數學特長。

(3)數學難學與數學必學的關係。數學難學這是大多數學生的體會。數學現在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刻,它是人們必備的知識。人的發展離不開數學作支撐。所以,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化難爲易、化深奧爲通俗,使更多的學生熱愛數學,喜歡數學,學好數學,爲未來的發展打好數學基礎。只要我們教師創造性地教,就能喚起學生創造性地學,教與學就能碰撞出創造的火花,我們的學生就能萌發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能力,我們的教育就能培養出21世紀所需要的創新人才。

標籤: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