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關於農村衛生總結暨下半年情況彙報推薦

今年上半年,自治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農村衛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發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紮實工作,開拓創新,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有力推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農村衛生工作的穩步前進。現將2014年上半年自治區農村衛生工作進展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關於農村衛生總結暨下半年情況彙報推薦

一、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得到完善

2014年上半,自治區參合農民合計 人,參合率達 %,同比增加 %。截止6月底,累計補償 人次,補償總費用達 億元。其中住院 人次,補償 億元,門診統籌補償 萬人次,補償 萬元,門診家庭帳戶補償 萬人次,補償 萬元,慢性病補償 人次,補償 萬元,住院正常產補償 人次,補償 萬元。

(一)抓輿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各市、縣在合作醫療宣傳發動上繼續採取各種形式,層層動員部署,重點幫助基層幹部克服畏難怕煩等情緒,提高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透過新聞媒體和政府網站等形式,積極宣傳中央及自治區人大、政府關於加強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決策指示,發放了一大批宣傳、學習資料到有關部門及各市、縣,並及時向有關部門和各市、縣通報合作醫療的有關情況,介紹經驗做法,引起了各級領導和廣大羣衆的重視。

(二)抓規範管理,提高管理能力

爲使參合農民享受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杜絕違規違紀問題發生,自治區認真落實稽查制度、醫療費用公示制度、舉報查實處理制度及黃色預警機制,對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分級管理、動態管理與目標管理。在完善各市、縣內部資訊系統建設的同時,向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和自治區新農合資訊平臺延升。經過各相關單位的共同努力,目前, 個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已與大部分縣經辦機構實行了“出院即報”工作,總體執行良好。參合農民辦理出院手續時,可當即領取住院補償款,實現出院結算、補償一次到位。減少了參合農民域外就醫後報銷需要屢次往返奔波的繁瑣及費用,使參合農民就醫更加方便,也減輕了縣級新農合機構的工作強度,使新農合異地就醫報銷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

爲提高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能力,根據國家政策要求,組織各市、縣新農合相關管理和經辦人員參加培訓班,對各鄉鎮管理和經辦人員進行培訓,各市、縣衛生局對各定點醫療機構經辦人員進行培訓,共培訓縣級管理和經辦人員 人,鄉級管理和經辦人員 人,定點醫療機構經辦人員 人。自治區新農合管理隊伍的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明顯提高。

(三)抓資金保障,探索長效籌資機制

自治區建立各級財政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投入的動態增長機制,各級財政每年補助提高比例不低於10%。在保持制度穩定性和充分考慮農民對制度的認同及參與程度的基礎上,間隔一定年限對個人籌資標準作適當調整,來逐步增強基金實力,提高保障能力。隨着籌資制度的深入實施,在依靠基層幹部分片包乾上門收繳個人出資的.同時,有條件的地方先行開展試點,探索依託鄉鎮社會保障中心(便民服務中心)或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個人籌資收繳點,或在農民自願前提下,委託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水電費等收取單位代收,科學引導農民羣衆自願繳費,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農民個人籌資機制,減輕了鎮村幹部上門收繳工作壓力。

(四)抓監督檢查,確保安全執行

嚴格執行新農合基金財務制度和會計覈算辦法,設立基金財政專戶,保證財政補助資金的足額及時到位,確保基金“錢帳分離、封閉執行”。採取措施透過穩妥調整,使統籌年度與財政預算年度一致。各級財政、審計和衛生等部門按各自職責切實承擔基金監管責任,定期開展基金專項檢查和審計工作。縣級經辦機構配備專職財會人員,成立基金稽查組織,加強定點醫療機構審覈結報監管。各行政村定期在村務公開欄中公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付情況。根據自治區統一部署和要求,今年上半年,各市衛生局對全部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和部分縣級醫療機構,縣衛生局對全部縣級醫療機構和鄉級定點醫療機構和部分村級醫療機構,鄉鎮合管站對所有村醫療機構進行了全面檢查。市、縣兩級衛生行政部門對檢查情況進行了通報,對考覈結果爲“差”的定點醫療機構進行了通報批評。自治區先後組織多次檢查評估工作,對各市、縣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合作醫療政府補助資金落實、人員機構和保障水平等情況進行專項督查。

二、農村衛生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一)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切實理順農村衛生管理體制,明確以市爲主,市、縣、鄉、村分級負責的農村衛生管理體制。市級政府對農村衛生工作承擔全面責任,成立由政府領導負責,各有關部門參加的農村衛生工作領導協調小組,負責組織、協調、督查農村衛生工作的開展。明確縣、鄉鎮政府的公共衛生管理和領導職能,成立相應組織機構,確定一位領導分管衛生工作,設立鄉鎮公共衛生管理員,負責落實轄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村級自治組織建立村級公共衛生聯絡員制度,協調做好本村範圍內的公共衛生管理工作。同時,健全以市級醫療預防保健機構爲指導,縣醫院、鄉鎮衛生院爲樞紐,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爲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明確鄉鎮、村級衛生服務機構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建立和推廣農村社區責任醫生制,確保使每個農民都能享受到基本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農村社區衛生服務。

(二)衛生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

今年上半年,各市、縣按照自治區計劃安排,在財政、城建等部門配合支援下,抓緊動工實施,取得了很大成效。自治區共投入 萬元,對 所醫院、衛生院進行了建設,其中新修 所,維修 所,擴建 所,新建面積達 平方米,維修面積 平方米,並將各種儀器配置到位。透過建設,基層衛生設施緩解了業務用房緊張狀況,院容院貌煥然一新,醫療設備得到添充更新,衛生人員工作、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好轉,廣大農民“看病難”的問題有所緩解。

(三)醫療衛生人員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狠抓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培訓工作,舉辦了鄉鎮衛生院急診急救醫師培訓班,對自治區鄉鎮衛生院 名臨牀技術骨幹進行了培訓,爲每所衛生院培養了1名急診急救醫師。培訓班每期理論培訓1個月,臨牀實習5個月,主要培訓與急診急救有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結束時,進行了嚴格考試,對考覈合格者發給結業證書,並根據每位學員學習考勤情況,給予適當學分。透過培訓,使鄉鎮衛生院的急診急救能力、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增強了衛生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四)醫療衛生機構管理得到進一步規範

爲了防止出現新的“大鍋飯”現象,全面加強醫療衛生機構管理,各市、縣認真貫徹執行自治區有關規定,從人員、財務、進修學習、收入分配、綜合考覈等各方面進行規範,切實加大了衛生機構管理力度,進一步規範了業務工作開展,特別是加強了人員管理。如,鄉鎮衛生院院長由縣衛生局任命,年初衛生局與鄉鎮衛生院院長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書,並對責任書完成情況每半年進行一次考評。各市、縣還出臺了《加強衛生技術人員管理制度》,規定了衛技人員請銷假、學習、進修制度,並對違反規定的工作人員,不納入年度考覈,起到了警示作用,人員請銷假制度得到落實,吃空餉、假學習行爲得到了糾正。在穩定基層衛生隊伍上,採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一是控制人才逆向流動,分配到基層衛生院工作的大中專學生在基層工作不滿三年,一般情況不能調入縣城工作;二是大中專學生分配面向基層;三是透過多種途徑送出去進修學習,培養專業技術帶頭人。

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覈穩步推進

各市、縣進一步深化了鄉鎮衛生院內部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實行全員聘用制,競爭上崗,擴大了衛生院分配自主權,業務收入,扣除成本和業務開支後結餘一部分留給單位,其餘由衛生院根據人員崗位、任務、業績進行分配,激勵和調動了基層衛技人員工作積極性。各縣衛生院20-30%的業務收入留給單位,70-80%由衛生院根據人員崗位、任務、業績考覈結果進行分配,半年兌現一次;浮動和超收部分在留足單位發展資金的前提下,允許按係數考覈獎勵。

同時,全面實施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根據不同經濟類型地區給予適當補助。改革補助方式,由各市政府制定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指導意見,縣級制訂考覈辦法,對鄉鎮、村衛生機構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實施項目管理和目標考覈,根據考覈結果,量化撥付每年每服務人口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

四、對口支援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紮實推進萬名醫師對口支援和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工作,衛生下鄉對口支援工作繼續深入開展。爲推動衛生下鄉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建設,確保對口幫扶工作取得實效、長效,今年上半年我們着重落實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政策培訓力度。結合衛生下鄉工作管理人員部分調整的實際,爲確保工作的連續性,我們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政策培訓,充分利用會議、培訓班等手段,大力發揮市、縣衛生局網絡資訊平臺優勢,着力提高廣大管理人員的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讓大家明確“衛生下鄉做什麼”。二是完善衛生下鄉管理制度。結合實際,進一步落實城市醫生晉升職稱前到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制度,以下鄉人員管理爲切入點,進一步健全完善衛生下鄉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衛生下鄉人員管理、任務內容、數據資訊統計等方面的各項要求,讓大家明確“衛生下鄉怎麼做”。三是推進衛生下鄉資訊平臺建設。我們憑藉市、縣衛生局網絡資源優勢,開闢衛生下鄉網絡專題,將衛生下鄉有關制度、管理文書等材料上網公開,在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有關單位開展工作的同時,接受羣衆查詢與監督,做到資訊公開透明。目前已編髮衛生下鄉電子簡報及有關工作資訊 條,初步建立起衛生下鄉資訊互動交換平臺。

截止目前,共組織二級以上醫療機構 所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 所,貧困縣醫院 所;派出下鄉醫務人員 人次,診治病人 人次,實施各類手術 例,搶救危重病人 例,減免醫療費用 元,入戶巡診 次,服務 人次,舉辦各種培訓班 次,培訓基層衛生人員 人次,指導受援單位開展新技術、新項目 項,完善規章制度 項,免費接受基層單位醫務人員進修學習 人次,各支援單位捐贈醫療器械、藥品及現金等累計達 元,轉診病人 人次。

五、國際國內農村衛生合作項目不斷擴大

積極與國內醫療衛生機構聯合舉辦農村衛生人才培訓合作項目,對自治區 個經濟欠發達縣衛生局局長及醫院院長進行了培訓。主要學習有關衛生政策法規、現代管理理論、公共衛生管理、醫院經濟管理、衛生資訊管理、服務營銷理論和醫院文化建設等知識。透過培訓,熟悉了衛生政策法規、現代管理理論、公共衛生管理、醫院管理理論和醫院文化建設理念,解決了平時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難題,對提高衛生管理水平和決策能力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

自治區會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項目官員和國家級專家對基層初級衛生保健項目進行了國家級督導活動,瞭解了項目縣衛生改革措施的落實情況、項目經費的發放情況和合作醫療工作的進展。督導組認爲,自項目工作啓動以來,整體工作取得了進展,形成了較爲完善的項目管理網絡,基本建立了項目良性執行機制。衛生廳加大了對項目的管理力度,宣傳工作到位,從自治區到地區到縣到鄉,各級人員對項目的實施內容比較明確,農牧民對合作醫療等項目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有些縣在項目管理、合作醫療的推廣等方面總結了一定的經驗和做法。

上半年,自治區農村衛生工作雖然取得較好成績,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及全年重點工作,下半年,我們將努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紮實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繼續加大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規範其服務行爲,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繼續推進新農合資訊管理平臺建設,力爭完成所有市、縣級定點醫療機構的聯網工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出院即報”;繼續加強基金監管,加強對新農合基金管理和使用的專項督導,從體制上、機制上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確保基金安全。

(二)穩步推進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總結經驗教訓,研究辦法措施,推進標準化、規範化鄉鎮衛生院示範市、縣創建活動向深入開展,爲實現2014年全部達標打好基礎。結合標準化、規範化鄉鎮衛生院示範市、縣創建工作,開展“十佳”鄉鎮衛生院院長評選活動,充分調動衛生院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典型示範作用推動工作向深入發展。

(三)切實加強村衛生室建設與管理。結合當前醫改形勢,試行村衛生分級評定製度,進一步提高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和管理水平,推動農村新民居村衛生室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組織先進村衛生室和優秀鄉村醫生的評選活動,對錶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

(四)繼續組織實施農村衛生人員培訓。繼續組織實施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人員培訓、鄉鎮衛生院院長的管理知識培訓及各市、縣村衛生室公共衛生人員培訓工作,使其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農村衛生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整體素質,提高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推動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五)繼續實施萬名醫師對口支援和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活動。進一步健全工作制度,豐富活動內容,推進衛生下鄉工作的長效機制的建立。繼續推進城市專家高超技術與農民羣衆健康需求有效對接,解決農村基層高水平醫療技術資源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完善衛生下鄉網絡資訊平臺建設。

總之,下一步,我們將切實按照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督查組的要求,結合自治區實際,進一步加大投入,創新發展機制,加快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確保廣大農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做好預防少生病,努力實現幹在實處、走在前列。